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414  2018-10-14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14]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3单元第10课《谈中国诗》练习
《谈中国诗》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精髓(suǐ)  无垠(yín)  荟萃(cuì)吞言咽理(yè)
B.梵文(fán) 羡妒(xiàn) 单薄(báo)轻鸢剪掠(yuān)
C.犬吠(fèi) 叫嚣(xiāo) 逍遥(yáo)一蹴而就(cù)
D.颦蹙(pín) 洋溢(yì) 归宿(sù)数见不鲜(shù)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辩别   争辩不休   措置   参差错落
B.妨碍    防患未然    忍耐    俗不可耐
C.简陋    因陋就简    隐诲    诲淫诲盗
D.纯粹    出类拔粹    逻辑    沐猴而冠
3.“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这一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言”这里是称说、描述的意思。
B.“凑泊”这里是形成的意思
C.这句话是由上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概括出来,而对上句话有解说作用。
D.这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而实际上语言文字究竟是不免要用的一种“方便”,记录的文字自然越近实际的、直接的说话越好。
B.雅化程度的深浅,决定这种地位的高低或有没有,一方面也决定“雅俗共赏”的范围的小和大:雅化越深,“共赏”的人越少,越浅也就越多。
C.黄山谷却在《再次杨明叔韵》一诗的“引”里郑重的提出“以俗为雅,以故为新”,说是“举一纲而张万目。”
D.我们的诗人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又说,“解识无声弦指妙”。
5.按要求扩展下面的句子。要求:①增加修饰成分或分句,使语句更加形象、生动;②语句间要衔接、连贯,突出一个中心;③扩展后的句子在50字左右。
草芽点缀着大地。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如果说传统纸媒文学是小众的,__①__;传统文学是厚重的,网络文学是轻逸的;传统文学是“烧脑”的,网络文学是悦人的;传统文学是作者的文学,__②__。类型化的网络文学更接近通俗文学,与大多数通俗文学一样,网络文学的价值观念是持中的,是大多数读者能接受的。
7.20世纪80年代,国外某汉学家读了《围城》后非常钦佩作者钱钟书先生。这位汉学家在北京参加国际研讨会时打电话给钱钟书先生,表达了希望拜访他的意思。下面是他们之间的一段对话。
钱钟书:你吃过鸡蛋吗?
汉学家:吃过。
钱钟书:你吃过鸡蛋以后有没有想过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汉学家:没有想过。
钱钟书:那你也就不必见我了。
如果你是这位汉学家,在遭到钱钟书巧妙谢绝后仍然想拜访他,你怎样表达你的想法呢?要求仍然以“鸡”和“蛋”为喻体写一句话来表达你的想法。
二、阅读理解
论宋诗
钱钟书
南宋时,金国的作者就嫌宋诗“衰于前古……遂鄙薄而不道”,从此以后,宋诗也颇尝过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滋味。在明代,苏平认为宋人的近体诗只有一首可取,而那一首还有毛病;李攀龙甚至在一部从商周直到本朝诗歌的选本里,把明诗直接唐诗,宋诗半个字也插不进。明代中叶以后的作者又把宋诗抬出来,例如“公安派”捧得宋诗超过盛唐诗,捧得苏轼高出杜甫。在晚清,“同光体”提倡宋诗,尤其推尊江西派,宋代诗人就此身价十倍。这些旧事不必多提,不过它们包含一个教训,使我们明白:批评该有分寸,不要失掉了适当的比例感。


浏览完整试题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息,就要发愁,生怕全世界都给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紧跟着伟大的诗歌创作时代而起来的诗人准有类似的感想。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得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愈加辽远,否则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向后人挑衅,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或者别开生面。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么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借了唐诗,宋代作者在诗歌的“小结裹”方面有了很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艺术的整个方向上没有什么特殊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
毛泽东同志早指出:“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过去的文艺作品不是源而是流,是古人和外国人根据他们彼时彼地所得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出来的东西。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但是继承和借鉴绝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宋诗就可以证实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表示出诗歌创作里把“流”错认为“源”的危险。这个危险倾向在宋以前早有迹象,但是在宋诗里才大规模的发展,具备了明确的理论,以至于罩盖着后来的元、明、清诗。
把末流当作本源的风气仿佛是宋代诗人里的流行性感冒。嫌孟浩然“无材料”的苏轼有这种倾向,把“古人好对偶用尽”的陆游更有这种倾向;不但西昆体害这个毛病,江西派也害这个毛病,而且反对江西派的“四灵”竟传染着同样的毛病。他们给这种习气的定义是:“资书以为诗”,后人直率的解释是:“除却书本子,则更无诗。”宋代诗人的现实感虽然没有完全沉没在文山字海里,但是有时也已经像李逵假洑水,探头探脑地挣扎。
从古人各种著作里收集自己诗歌的材料和词句,从古人的诗里孳生出自己的诗来,把书架子和书箱砌成了一座象牙之塔,偶尔向人生现实居高临远地凭栏眺望一番,内容就愈来愈贫薄,形式也愈变愈严密。偏重形式的古典主义发达到极端,可以使作者丧失了对具体事物的感受性,对外界视而不见,恰像玻璃缸里的金鱼,生活在一种透明的隔离状态里。
(选自《〈宋诗选注〉序言》,有删节)
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从南宋到元、明、清,对宋诗的评价虽然褒贬迥异,但都犯了一个共同的弊病,那就是批评有失分寸。
B.唐代以后的诗人都会有类似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时候的感受,担心自己无法守住前人丰富的文化遗产。
C.有唐诗作榜样,宋人就只能模仿与依赖,就只能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这正是宋人的最大不幸。
D.宋代的诗人,即使是苏轼、陆游,在创作上也颠倒了“源”“流”关系,染上“资书以为诗”的流行病。
E.宋人的诗歌创作,基本是从古人著作中收集自己诗歌的材料和词句,现实感和对具体事物的感受极少。
2.怎样理解文中的“膏粱纨绔”?
3.从文中看,宋诗的主要成就有哪些?它与唐诗相比有什么不足?
4.作者认为导致宋诗不足的根本原因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参考答案
一、1.C 解析:A项“咽”应读“yàn”;B项“梵”应读“fàn”,“薄”应读“bó”;D项“数”应读“shuò”。
2.B。解析:A.辩别—辨别。C.隐诲—隐晦。D.出类拔粹—出类拔萃。
3.D
4.选A。解析:B.冒号改为破折号;C.句末句号放在引号外;D.第二个逗号改为分号。
5.(示例)春天的气息刚到,那些忍耐了一冬的草芽再也耐不住寂寞,匆匆地挑起翠绿的小旗,点缀被白雪欺负了整整一个季节的大地。
解析:先抓住句中的三个中心成分“草芽”“点缀”“大地”。再给“草芽”增加定语,给“点缀”增加状语或补语,给“大地”增加定语。还要注意字数要求。
6.①那么网络文学就是大众的 ②网络文学是读者的文学
7.(示例)这次吃的“鸡蛋”味道非常特别,所以很想见一见那只非凡的“母鸡”。
解析:注意分析文中钱钟书回答汉学家时用的比喻。如果你是这位汉学家,要表达还想拜访的意愿,也要用鸡蛋与母鸡这个比喻。
二、1.选BC。解析:B.不是“担心自己无法守住前人丰富的文化遗产”,而是担心只能守成,难以开拓。C.宋人的最大不幸并非出在“只能模仿与依赖……精益求精”。
2.“膏粱纨绔”原指只会吃喝、不会创业的富家子弟,本文指只模仿和依赖前人成果而无所创新的诗人。
解析:原文是比喻性的阐释,作答时另外指出其原本意义即可。
3.成就:宋诗并不是完全模仿唐诗,而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和深化。
不足:在整个艺术的发展方向上,没有创新,基本是延续唐诗的风格和意境。
4.错将“流”当作“源”,不是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灵感,而是从古人的诗作中孳生出自己的诗作。 (122.240.211.65)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人教版高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1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