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17  2018-10-1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7]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一中201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一中201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儒”型知识阶层出现于我国的中古时期,从根本上代表着我国政治型文人的基本文化人格特征,对当时的文学创作、政治运转和文化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儒”型知识阶层中的代表人物多集政治高位、文坛宗伯和学林领袖等多重身份于一身,作为一个特殊的知识阶层,其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从思想观念的初步成熟到现实文人阶层的大量涌现,再到文士个性的分化流变等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各具风采的典型士人,其所产生的历史作用深刻体现出“文儒”发展的嬗变轨迹,并展示了不同的时代文化风采。
南北朝后期是“文儒”思想观念初步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与当时南北方的统治者重视文化建设密不可分,其文化上的争锋实际隐舍了争夺文化主导权的意味。虽然此时的“文儒”还未形成一个影响广泛的知识阶层,但在思想观念意义上已渐趋成熟。
盛唐时期是“文儒”型知识阶层从思想观念走向现实化的时期,大量“文儒”型士人不断涌现,以张说、苏珽为代表的“燕许大手笔”式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化人物,作为时代文化心态的典型表现,深刻影响着当时著名文人的创作和思想。李白、王维、杜甫等都是盛唐时期的大诗人,无不受“文儒”型知识阶层的影响而具有其心态特征。
更为重要的是,汉宋儒学的嬗变强化了“文儒”文化影响的普遍性,重塑了我国宋代以后文人的文化身份和思想观念。宋代以后,中国进入“近世”时期,古典文明逐渐形成较为固定的格局模式,其中体现于文人形态方面,则是明清时期的“文儒”型知识阶层大致延续两宋模式,分成在朝为官的政治型、修身治学的思想型和潇洒为文的文艺型三大群体。在遭逢时代变迁与政治浮沉的特殊背景下,他们会适当调适思想心态,寻求自我精神的安顿之所。
“文儒”带给我们的文化启示,主要表现为如下两点:一是唐宋以来古典型士人的思想心态与“文儒”密不可分,儒学作为影响我国士人心态最为深刻的学说流派,其魅力正是通过“文儒”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是与“文儒”互为表里、我国古代特有的“文”之观念,既不同于清末民国初从西方传入的纯文学观念.也不同于今日生活中对文学的认识。“文儒”给我们展现的是生动的中国古典之“文”的美妙图景,这无疑对当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话语体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文儒”是先秦儒学“尚文”传统长期孕育的士人典型代表,其融汇政治、学术与文学的特征,不仅规范了古典士人的政治取向和文化情怀,对我们今天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上,重塑中华文明的新气象与新格局也具有积极而深刻的启迪。
(节选自李伟《文儒》,《光明日报》2018年01月08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儒”型知识分子集政治高位、文坛宗伯和学林领袖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其形成历史久远,对政治及文化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浏览完整试题 B.“文儒”作为特殊的知识分子阶层,纵观其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思想准备、现实涌现、个性分流三个阶段,展现了不同的时代特色。
C.由于争夺文化主导权的需要,南北方的统治阶级普遍重视文化建设,为“文儒”在南北朝后期形成广泛影响力的知识阶层奠定了基础。
D.唐朝是“文儒”从思想观念走向现实化的时期,涌现了大量文儒型士人,证明“文儒”文化影响的普遍性得到了强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衔接与过渡自然,中心主旨突出,全篇论述浅显易懂。
B.文章全篇围绕儒家学派这一话题,阐述了其产生、发展的过程,并明确指出其影响。
C.文章前半部分从三个发展阶段论述“文儒”的时代影响,举例手法使其更具说服力。
D.文章结尾部分从思想观念、文学观念等方面阐述了“文儒”对当今社会的文化启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时代的发展,古典文明格局模式逐渐稳定,使得政治型、思想型和文艺型的“文儒”知识分子也逐渐成为南北朝时期以后的主流。
B.唐宋以后古代士人的思想心态受儒学的影响比较深刻,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融汇政治、学术与文学等特色的人文话语体系的建设。
C.中国古典之“文”的观念经由“文儒”的创作而呈现出生动美妙的图景,与西方的纯文学观念迥然有异,即使在今天仍具有借鉴意义。
D.受先秦儒学传统的影响,“文儒”作为典型代表所展现的时代特征,对古代知识分子的政治取向和文化情怀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茶 道
王春迪
海爷好茶。
海爷喝茶讲究多,譬如泡过的茶渣,不能乱倒。府里的下人,便把茶渣倒在了门口一个废旧花坛里。长年累月,茶渣越积越厚,伸手刨半天都摸不到花坛里的土。风和日丽之时,隔好几步远,都能闻到门口一股淡淡的茶香。
有闲人给废花坛起了一个很有味道的名字——“茶冢”。
这个闲人名叫归去来,二十七八,尚未婚配,父母早逝,留有家业,为人善良本分。但他嗜茶如命,壶不离手,茶不离口,整日摆弄茶壶茶宠,也不打理家业,坐吃山空。没过几年,家业败光,所有能换钱的,都拿去抵了债,只剩一把紫砂壶,与他形影不离。
落魄之后,每每茶瘾发作,归去来便到茶馆门口蹲着,等伙计出来把那些泡过的茶渣泼掉时,他就凑上去讨一点。后来,归去来发现,海爷家的下人,常往门前花坛里倒茶渣。每逢此景,归去来遂讨要过来,装到壶里,以解茶瘾。
一天,海爷出门送客,恰巧撞见归去来在要茶渣,海爷无意中瞥见他手里攥着的那把紫砂壶,心中一惊,随即把他请进来。归去来进门后,发现桌上已经沏上一杯龙井,海爷做了一个请茶的手势,归去来没怎么吹凉,就直往嘴里吸溜,而后摇了摇头,说,茶是好茶,可惜水煮老了。海爷一笑,水还有煮老的?
归去来告诉海爷,水要急煮,听到有似风吹青松之声,即去盖,见壶底有蟹眼之泡,再去冲茶,茶汤必定鲜爽可口。沸腾太久,便过时了,用这样的水冲茶,汤老香散,色暗味涩,口感便大打折扣了……海爷来了兴致,请归去来泡茶。归去来也不推让,煮水,温杯,洗茶,出汤,并用自带的紫砂壶来冲泡。海爷喝了一盏,顿觉轻汗微出,毛孔疏散,头清身轻,两腋生风,好不畅快!
随后,海爷接过归去来的紫砂壶,瞄了一眼壶底,猛然一惊!原来,这壶竟出自紫砂大师陈鸣远之手!
当天晚上,海爷留归去来吃饭,同时还请了当地几个文人富商,海爷在众人面前,极力称赞归去来和他的紫砂壶,颇有相见恨晚之意。就这样,归去来成了海爷府上的常客。
这一无,海爷对归去来说,我看你把壶拿过来拿过去的,容易碰坏,放家里也容易失窃,干脆就放舍下吧,想喝茶的时候,你就过来,我这边所有好茶,尽你享用。归去来有些不舍。可怎么也不该驳了海爷的面子,加上海爷府上好茶又多,思前想后,也就答应了。
起初,归去来想念他的壶,还常到府上来喝喝茶,把玩一会儿。海爷不忙时也陪他坐一会儿。但后来,归去来发现,府上的人个个忙得两脚不沾地,自个儿闲着在那喝茶,也碍眼。归去来甚至觉得府里人看他的眼神和以往都不一样了。
于是,归去来越发去的少了。可归去来念念不忘那把壶。每每看到它,就像是见到了失散多年的孩子,喝完茶,走的时候,总会红着眼睛回头看上几眼。归去来想把壹偷偷拿回去,但觉得那样做不合适,便想找个机会,跟海爷说一声。
不巧,海爷因为生意,出远门去了。于是,归去来日思夜想,寝食难安,好不容易入睡,不是梦到茶壶被人抢走,就是梦到茶壶被人打碎,醒来便伤心不已。
归去来很怀念以往在茶冢前讨要茶渣的生活。
入冬之后,归去来感染了伤寒,他身体底子薄,又缺人照料,没等到海爷回来,归去来便去世了。
归去来死后,海爷很伤心,想念他的时候,便拿归去来的那把紫砂壶泡茶。但海爷发现,无论冲泡得多么讲究,也喝不出当初和归去来在一起时的那种滋味。
海爷怀疑这壶是个赝品。
(摘自2017年第5期《小小说月刊》)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归去来形象的描绘只是客观地呈现,没有因为他“善良本分”而赞赏,也没有因为他“不打理家业,坐吃山空”而批判。
B.在作品中,归去来与壶形影不离,海爷见到壶爱不释手,因为壶二人成为挚友,所以紫砂壶是一条明线,它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海爷怀疑这壶是个赝品”,是因为和自己一样爱荼、懂茶的壶主人去世了,世上少了一位情趣相投之人,海爷对归去来既怀念又愧疚。
D.小说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刻画归去来和海爷的形象,告诉人们做人如茶道一样,要厚德、厚道。
5.海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6.“茶道”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1998年3月至5月,蔡智恒发表于网络的连载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被各大网站疯狂转载。“网络文学”这个词汇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这部小说被视为网络文学的奠基之作,它揭开了网络文学的黄金时代的序幕。


展开余下试题 随后,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在网站上连载自己的作品。例如,安妮宝贝在文学网站榕树下发表连载小说《告别薇安》,今何在在新浪网金庸客栈发表连载小说《悟空传》。随着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学不再局限于小说这一文体,诗歌、散文等文体在各大文学网站的地位也不容小觑。
(摘编自孙晓仪《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历程》)
材料二:
学者葛红兵说:“2017年我国网民阅读网络文学作品的人均年消费金额接近90元。90元够读几百万字。网络文学的确提高了人们的阅读量,降低了阅读门槛,培养了人们的阅读习惯。”
葛红兵还说:“现在,主流文学界开始接纳网络文学。2017年,14位阅文集团的签约作家成为中国作协会员,该集团有11部作品入选2016年度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现在,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有8位网络作家。网络作家唐家三少是主席团成员之一,这是网络作家首次进入中国作协主席团。中国作协开始认可网络文学,专业写作队伍将与网络文学界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我国文学事业的发展。”
(摘编自张熠《中国网络文学发展20年,改变作者构成和文学生态》)
材料三:
2002年-2007年中国网络文学站点网络广告投放情况

2015年12月、2016年12月网络文学、手机网络文学
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网络文学平台往往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广告商对各类作品的点击量、用户消费倾向等进行大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投放广告。网络文学平台在不影响用户阅读体验的前提下,为广告商提供服务。
2016年,我国网络文学平台日均更新总量超过1.5亿字,上线作品超过100万种,签约作者达到250万人,另有超过2000万人在网上不定期创作。
(摘编自《CNNIC:2016年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年中国网络文学市场规模达到90亿元》等)
材料四:
多数网络文学作者不是专业作家。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网络上的许多文学作品只是平铺直叙,一味煽情或搞笑,表述词不达意的原因了。没有扎实的写作功底,是难以写出好的作品的。
不少网络文学作者为追求高额回报,刻意迎合读者,甚至去撰写内容低俗的作品。这不仅损害了网络文学的价值,也给社会文化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网络作家理应承担起反映生活、引领风尚、引导舆论、传递价值观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努力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
目前,我国网络盗版现象严重。网络盗版不仅直接损害了作者以及网络经营者的利益,也给整个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带来巨大损害。但在当下的法律体系下,盗版者违法成本低,被侵权者维权成本高,很多被侵权者放弃维权。打击网络盗版行为,法律要先行。
(摘编自《论网络文学的写作特点、现状和出路》《网络作家的使命与责任》等)
材料五:
我国网络文学批评发展滞后,建立网络文学的批评标准和评价体系,建立一支网络评论员队伍,这是当务之急。网络作家陆显钊说:“我们需要敢于讲真话、有深度的批评来引导网络创作,不然网络创作者很容易在网络空间中迷失自我,作品也很难留下来。”
(摘编自李惠《网络文学批评不能缺位》)
7.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拥有庞大的用户群的网络文学平台对广告商具有吸引力,广告商在网络文学平台投放广告不是盲目的,而是有针对性的。
B.2003年-2007年,我国网络文学站点的广告投放额逐年攀升,2004年增长率最高;广告主数逐年增长,2006年达到100个。
C.2016年12月网络文学使用率较2015年同期有所提高,2016年12月手机网络文学用户较2015年同期增加逾5000万。
D.“1.5亿”“100万”“250万”等数据表明,我国网络文学规模庞大。2016年我国网络文学市场规模达到90亿元。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蔡智恒的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历程中居于重要地位,这部小说当初在网络上发表时,引起各大网站的关注。
B.安妮宝贝、今何在等网络文学作者纷纷在网站上发表自己的作品,在他们的努力下,诗歌、散文等文体在各大文学网站有了一席之地。
C.葛红兵认为,人们有必要通过阅读网络文学作品来培养阅读习惯。他还指出主流文学界接纳网络文学有助于推动我国文学事业发展。
D.网络作家陆显钊希望通过建立网络文学的批评标准、评价体系和网络评论员队伍,使敢讲真话、有深度的网络文学批评大量产生。
9.怎样推动网络文学持续、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四、材料五简要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结,字仪伯,易州定兴人。结生而聪颖读书数行俱下终身不忘尝从太史董朴受经深于性命道德之蕴故其措之事业见之文章皆悉有所本时仁宗在潜邸,或荐结充宿卫,乃集历代君臣行事善恶可为鉴戒者,日陈于前,仁宗嘉纳焉。大德十一年,以结为典牧太监,阶太中大夫。近侍以俳优进,结言:“昔唐庄宗好此,卒致祸败,殿下方育德春宫,视听宜谨。”仁宗优纳之。仁宗即位,迁集贤直学士。出为顺德路总管,教民务农兴学、孝亲弟长、戢奸禁暴。属邑巨鹿沙河有唐魏征、宋璟墓,乃祠二公于学,表其言论风旨,以厉多士。迁扬州,又迁宁国,以从弟绅佥江东廉访司事,辞不赴。改东昌路,境有黄河故道,而会通堤遏其下流,夏月潦水,坏民麦禾。结疏为斗门以泄之,民获耕治之利。至治二年,参议中书省事。时拜柱为丞相,结言:“为相之道,当正己以正君,正君以正天下;除恶不可犹豫,犹豫恐生它变;服用不可奢僭,奢僭则害及于身。”丞相是其言。未几,除吏部尚书,荐名士宋本、韩镛等十余人。中宫命僧尼于慈福殷作佛事,已而殿灾,结言僧尼亵渎,当坐罪。左丞相疾革,家人请释重囚禳之,结极陈其不可。先时,有罪者,北人则徙广海,南人则徙辽东,去家万里,往往道死。结请更其法,移乡者止千里外,改过听还其乡,因著为令。职官坐罪者,多从重科,结曰:“古者刑不上大夫,今贪墨虽多,然士之廉耻,不可以不养也。”闻者谓其得体。至元元年,诏复入翰林,养疾不能应诏。二年正月二十八日卒,年六十有二。
(节选自《元史•王结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结生而聪颖/读书/数行俱下/终身不忘/尝从太史董朴受经/深于性命道德之蕴/故其措之事业见之/文章皆悉有所本/
B.结生而聪颖/读书数行/俱下终身不忘/尝从太史董朴受经/深于性命/道德之蕴/故其措之事业/见之文章/皆悉有所本/
C.结生而聪颖/读书数行/俱下终身/不忘尝从太史董朴受经/深于胜命道德之蕴/故其措之/事业见之文章/皆悉有所本/
D.结生而聪颖/读书数行俱下/终身不忘/尝从太史董朴受经/深于胜命道德之蕴/故其措之事业/见之文章/皆悉有所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俳优,指古代演滑稽戏杂耍的艺人。载自司马迁《滑稽列传》中著名的俳优有优孟、优旃、郭舍人。俳优和相声有许多相似之处。
B.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之名,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汉朝始设中书令。
C.中宫,君主时代大多将皇后的宫室建于子午线上,位于后宫的中心,因而称之中宫。中宫,或称皇后,也象征皇后居住的宫室。


展开余下试题 D.元史是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宋濂等主编,记述从女真族兴起到元朝建立再到元朝北逃的历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仁宗把艺人带进宫里,王结认为从前唐庄宗为此招来灾祸而失败,殿下在春宫育德养性,应谨慎为要。仁宗高兴地听取了他的意见。
B.王结升为集贤直学士,出任顺德路总管,教民务农兴学、孝顺父母、爱护兄弟,禁止邪恶暴虐。
C.僧尼在慈福殿做佛事,不久殿遭火灾,王结说僧尼轻慢该判罪。左丞相病情危急,他的家人要求释放重囚来消灾,王结极力反对。
D.王结认为官员犯罪虽然要重罚,但是古时候刑不上大夫,士人的廉耻之心不能不培养,人们都觉得他说的话得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祠二公于学,表其言论风旨,以厉多士。
(2)结请更其法,移乡者止千里外,改过听还其乡,因著为令。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感 遇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①开元末,玄宗耽于政事,贬斥贤臣,本诗是作者被贬荆州时借丹橘言志的作品。②孔子曾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故后世常以“岁寒”借指砥砺节操。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四句先以反诘语“岂伊地气暖”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赞美丹橘具有耐寒的节操。
B.五、六句的意思是,丹橘作为上好的水果可以用来款待嘉宾,可是从中原到江南却有山水阻隔,嘉宾难以到来。
C.七、八句是诗人从感慨中得出的判断:命运的好坏,只是因为遭遇的不同;而这又如同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一样,其中的道理实在难以捉摸。
D.最后两句指出人们只顾栽种桃李而不种丹橘,并以“此木岂无阴”反诘收束全诗,进一步 抒发了诗人的怨愤之情。
15.杜甫曾称赞张九龄“诗罢地有余”,意思是说他的诗意给读者留有驰骋想象和联想的余地。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感遇》能让人联想到哪些内容?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 , ”两句,讲了与孔子“思而不学则殆”相近的观点。
(2)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运用比喻感叹人生的短暂与自身的渺小。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摹当地风俗画卷,赞美古老乡土文化的一联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还可引申为文化传承的意义。儒学从本质上说并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它具有较强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不仅体现在对其他文化思想的借鉴与学习上,也体现在儒者之间的互相学习。( ),宋明理学更是援佛、道入儒的产物,把佛、道禁欲主义和儒家的伦理纲常结合起来。任何一种学术思想,一旦 ,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必将僵化直至消亡。
当今世界高度开放,全球一体化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面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我们既不能 ,失去民族自信力,又不能 ,存门户之见。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我们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17.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种包容性不仅表示在儒者之间的互相学习,也表示在对其他文化思想的借鉴与学习上。
B.不仅这种包容性体现在对其他文化思想的借鉴与学习上,也体现在儒者之间的互相学习上。
C.不仅这种包容体体现在儒者之间的互相学习,也体现在对其他文化思想的借鉴与学习上。
D.这种包容性不仅体现在儒者之间的互相学习,也体现在对其他文化思想的借鉴与学习上。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先秦阴阳家的大量理论被汉代董仲舒的经学吸收了
B.先秦阴阳家的理论很多,汉代董仲舒的经学吸收了大部分
C.汉代董仲舒的经学就吸收了先秦阴阳家的大量理论
D.因为汉代董仲舒的经学吸收了先秦阴阳家的大量理论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安之若素 胶柱鼓瑟 妄自菲薄 夜郎自大
B.故步自封 胶柱鼓瑟 妄自菲薄 夜郎自大
C.安之若素 食古不化 夜郎自大 妄自菲薄
D.故步自封 食古不化 夜郎自大 妄自菲薄
20.以下是一家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请将这一信息改写成正式的招聘启事(以“本公司”开头),要求内容准确、层次清晰、表达得体。不超过75个字(含标点符号,电话号码占两格)。(6分)
帅哥靓女,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办公室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有没有驾照?会不会粤语?快来看哦,我这儿找人啦!这是个中日韩三国合资公司,马上要在“2010亚运会”举办的地方广州开业咯。现需要行政秘书3名。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哦!要是有意,可以电话168168,8月31日面试,海心大厦908,不见不散哦。
21.仔细观察下面这一场景画面,请用文字说明漫画的内容(不超过40字),并指出漫画寓意(不超过30字)。(5分)

内容: (2分)
寓意: (3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从2017年9月份开始,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统一采用全新的“部编本”(由教育部直接编写)。此次教材改版,换掉了约40%的课文,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较之以前的人教版,小学6个年级,古诗/文总数增幅高达80%。初中3个年级,古诗/文总篇数也相应提升,占到了全部课文的51.7%。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确定立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A原文是说“代表人物多集政治高位、文坛宗伯和学林领袖等多重身份于一身”。C“在南北朝后期形成广泛影响力”与原文表述不符。D“‘文懦’文化影响的普遍性得到了强化”不是在唐朝,而是“随着汉宋儒学的嬗变”。)
2.B(文章主要探讨的是“文懦”的话题,而不是“儒家学派”。)
3.A(强加因果,另外,“成为南北朝以后的主流”错。)
4.D(情节“欲扬先抑”的手法小说中世出现。)
5.①喝茶的时候讲究多,能看出紫砂壶的价值,可见是个有品位有眼光的人;
②大方地请归去来喝茶,留他吃饭并请人作陪,可见是个友善的人;
③不动声色地劝归去来把紫砂壶放在他家里,可见是个有心计的人。
(答出一点给2分)
6.“茶道”作为小说的标题,既指煮水,温杯,洗茶,出汤等一套品茶程序,(2分)也指和志同道合、情趣相投之人共同品茶时的心领神会,怡然自得,(2分)更指做人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内蒙古呼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