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506 2018-10-15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06]
江苏省海安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
九年级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黄燕 审核人:邵荣华
一(2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14分)
人间万物皆有感恩之心。落叶在空中pán xuán,谱写着一曲感人的文章,那是落叶对滋养它的大树的感恩A白云在wèi lán的天空中飘荡,描绘着一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恩斥责你的人,因为他们让你学会了思考;感恩绊倒你的人,因为他们强化了你的意志; , 。感恩是一朵朵绚丽的花,让我们的生命变得五彩bān lán。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
2. A处的标点是 。(1分)
3.结合语境,在文中画线处仿写恰当的句子。(2分)
4.江海中学将举行“心怀感恩”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参加。(8分)
(1)活动一:9月10日教师节,同学们准备拟一副对联送给老师。(2分)
上联:勤勤恳恳育桃李。请你对出下联。
(2)活动二:九年级(5)班要举行“心怀感恩”主题班会,请你设计两个活动形式。(2分 )
(3)活动三:知恩图报是名著《水浒传》的主题之一。石秀对于杨雄,燕青对于卢俊义,都属于感恩图报的范例,请结合名著情节,说说晁盖知恩图报的前因后果。(4分)
5.用课文原句填空。(9分)
(1)关关雎鸠, 。 (《关雎》)
(2) ,白露未晞。 (《蒹葭》)
(3) ,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4)夕日欲颓, 。 (《与谢中书书》)
(5)浮光跃金, 。 (《岳阳楼记》)
(6)《庄子》一则用比喻和夸张写鹏鸟在飞行时翅膀的样子的诗句是: , 。
(7)《岳阳楼记》表现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诗句是: , 。
二(62分)
(一)阅读下面 这首诗,完成6、7题。(6分)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释】迮(zé):狭窄。 遒(qiú):迫近,尽。 画角:古代乐器名,一般在黎明和黄昏之时吹奏。古代军中常用来警报昏晓,高亢动人,振奋士气。
6. 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2分)
7. 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8分)
养鱼记
欧阳修
折檐①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②,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 ③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④不筑,全其自然。纵锸⑤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其上,潜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⑥而娱穷独也。
浏览完整试题
乃求渔者之罟⑦,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⑧而无识矣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
【注释】①折檐:屋檐下的回廊。②非非堂:堂名,欧阳修在洛阳时所建。③洿(wū):低洼之地。这里作动词用,挖掘的意思。④甃(zhòu):用砖砌。⑤锸(chā):铁锹。⑥忧隘:忧愁郁闷。⑦罟(gŬ):渔网。⑧嚚(yín)昏:愚蠢糊涂。
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予 观 巨 鱼 枯 涸 在 旁 不 得 其 所
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未尝植物( ) (2)因洿以为池( )
(3)汲井以盈之( ) (4)市数十鱼(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的意思。(4分)
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
11. 作者在小池边为什么会有“舒忧隘而娱穷独”的感觉?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12. 童子“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引起了作者怎样的感慨?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15分)
君子知“怕”
①朋友是个小心谨慎的人。生活中,家里没人他从不让家用电器工作,怕引发火灾;晚上睡觉他 一定会关掉煤气,怕发生泄漏;上街绝对遵守交通规则,怕出现意外。工作中,他 遵章守纪、秉公办事,怕一不留神成为阶下囚。
②我非常赞赏朋友的做法,因为他知“怕”。其实,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不都应该心存畏惧吗?
③个人应该懂得畏惧。孔子说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就是老天爷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言论。孔子所说的“君子三畏”是否适用于今天的社会生活,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但对于他“人要知畏惧”的主张,我双手赞成。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怕”的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法律,就是要遵守基本的法律与规章制度,用古人的话说,叫“畏法度”;二是应该“怕”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道德、会被人戳脊梁骨的事绝对不做。那些因为图一己之欲、逞一时之快而无视法律和道德的人,当他们为自己的“无所畏惧”痛悔不已的时候,不也正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吗?
④不仅个人要学会知道“怕”,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许多国家都经历过苦难和挫折,人民曾经深受其害,国家的文明进程也大大受挫。有的国家不 知“怕”,对过去的苦难和挫折毫不上心,总是好了疮疤忘了疼;有的国家却总是“怕”着,生怕类似的悲剧重演,因而他们总是居安思危,充满忧患意识。1845年,一种卵菌登陆爱尔兰岛,使得全岛土豆减少三分之一,灾荒一直持续到1852年。这场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20%至25%.爱尔兰人没有忘记这场苦难,他们在首都街头竖起了大型的纪念雕塑,其中一组饥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情时刻提醒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在罗斯康芒郡的一座庄园里设立有大饥荒博物馆,里面有关于这场饥荒的最完整的收藏。爱尔兰的史学家和文学艺术家更没有忘记这场大饥荒,关于这场饥荒的著作、论文、文艺作品如潮喷涌。生活是公正的,像爱尔兰这样知“怕”的国家,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往往有备无患,因而幸运地躲避了后来一些灾难性的意外事件。
⑤中国人一向讳言“怕”,在一些人看来,说自己“怕”,就等于承认自己怯懦,其实这完全是误解。一个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去做君子;一个国家知道必要的“怕”,它才会将各种社会规则和保障体系设计得很完备,使之成为 全体公民温暖、快乐的命运共同体。
13. 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14. 请简述第段的论证思路。(4分)
15.第⑤段中加点的词语是如何体现议论文语言严密性的?(4分)
一个人知道必要的“怕”, 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去做君子。
16.结合本文内容说说,人要“怕”什么?为什么要“怕”?(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23分)
秋天的树
赵丽宏
①A秋风在大地上游荡。夏日的酷暑像一群惊惶失措的野兽,在悄然而至的秋风里一哄而散,逃遁得不知去向。
②秋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年轻时代生活在乡村的那几年,我真正理解了成熟和收获与秋天的关系。在高旷澄澈的蓝天下,等待收割的稻田金浪起伏,长江边的芦花银波荡漾,迁徙的雁群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向远方,天地之间回荡着它们的鸣唱……这是无比美妙的景象。在城市里,看不到成熟的秋林和原野,也闻不到成熟的果实和稻谷的清香,你只能从气温的变化中感觉秋天。高楼大厦一年四季以不变的姿态屹立在你的视野里,它们决不会因季节的变化而有所动。
③从我书房的那扇西窗中望出去,能看到三棵树,一棵樟树,一棵月桂,还有一棵枇杷树。也许,在一年四季中,吸引我的目光时间最多的是这几棵树。在休息的时候,在思索的时候,我总是凝视着窗外,欣赏它们婀娜多姿的绿色身影。它们向我展现着生命轮回的过程,向我昭示着自然和兴衰起伏的生机,使我联想起我在大自然中曾经有过的种种美妙经历。
④春天,它们最早把清新的绿色送入我的眼帘,使我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和多彩。夏天,它们用浓浓的绿阴遮挡炎阳,在酷暑中带来些许清凉。这三棵树,引来了很多飞鸟,每天早晨,都能听到鸟在树阴中快乐地唱歌。此刻,那棵月桂树上已经蓓蕾满枝,再过些日子,空气中就会飘漾起桂花的清芬。空气中如果有树的气息,世界也会变得清新亲切。
展开余下试题
⑤我知道,随着秋风的加剧,随着气温的下降,很多大树的绿叶会枯黄,会从枝头脱落。
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衰亡和没落。冬天,那些常青的树木依然用绿色证明着它们的存在。而那些脱尽了树叶的树木,同样使我感觉到生命的顽强。B在寒风和霜雪中,光秃秃的枝杈就像无数伸向天空的手臂,它们似乎是想拥抱什么,召唤什么。凝望这些冬天的树,我的心里不会有枯萎的联想,冬天是无法消灭这些树木的,等春风一来,它们马上会萌芽长叶,把绿色的春消息传遍人间。苏东坡说:“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为然。”我想,这松柏,应该是所有树木的代称。
⑦是的,此刻,我想为树,为这些人类的朋友说几句感激的话。它们默默地屹立在我们身边,给我们绿,给我们宁静,给我们清新的空气,却从来不会要人类回报它们。在这个世界上,树是人类最重要最可靠的朋友,我们理应对它们满怀感激之心。在我们这个城市里,有不少年龄比我们上一代的老人们还要老的大树,它们目睹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也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这座城市。它们不但没有使我们的城市变得衰老,还使一代又一代人从它们身上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我们的城市因为它们而显得年轻。树是沉默的,面对自然,它们坚韧 顽强,生机勃勃。然而面对人类的摧残,它们却无可奈何,只能逆来顺受。很多年前,我曾写过文章,为城市里的那些大树担忧。我曾经担心我们这个城市最终将会变成一片没有绿色的水泥森林。现在,人们终于认识到树的重要,体会到树的可亲可近和可敬。这些年,上海到处出现新的绿地,大树和高楼一起生长着。这是令人欣慰的事情。
⑧很久以前,读过一位四川诗人的诗集,书名是《伐木声声》,诗人用一种豪迈骄傲的态度对砍伐大树、毁灭森林的行动大唱赞歌。长江流域的森林,就是在这样的赞歌声中消失的。这样的诗,现在再读,当然是触目惊心了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书桌上也有一本旧诗集,作者是19世纪的法国人拉科姆。其中有一首诗,题为《栽树》,我忍不住要把它抄在这里:
⑨谁栽下了树,谁就栽下了希望。正如人的生命,必须扎根于时间的泥土才能爬向上帝的天堂。小树啊,谁能预料长大后,它们将会多么壮观。
17. 文章第②段写了乡村秋天的哪些自然景象?请简要概括。(3分)
18. 书房的窗外只有三棵树,但在一年四季能吸引“我”的目光时间最多,这是为什么?(4分)
19. 通过生动形象的修辞以增强表达效果,是散文作品描写景物的常用手法。下面是《济南的冬天》中运用这种写法的句子,请你对此句作出自己的赏析,然后再从文中画线A、B语句中任选一句,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6分)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20. 下面一段话是从原文抽出来的:
“好在城市里有树。树,向城里的人们报告着秋天的消息。”
这段话的恰当位置应在第 自然段与第 自然段之间。
理由是: 。(4分)
21.本文的作者对城市里的树情有独钟,感慨良多,从中获得了许多人生感悟。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迪?(6分)
三(65分,其中含写字5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蒲公英在迷失后出发,繁衍了顽强的生命;落花在凋零后出发,滋养了新生的嫩芽;春风在冰雪后出发,铺就了繁茂的新绿。出发,是不怕受挫的再次挑战,是永不言败的又一次勇敢。我们在人生旅途上的每一次出发,都是在追求心中的梦。出发,让人生变得更精彩。
请以“出发,让人生变得更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 名、校名、人名;④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参考答案:
1. 盘旋 蔚蓝 斑斓
2. ;
3. 示例:(1)感恩在困境中帮助过你的人,因为他们让你坚定了信念。(2)感恩遗弃你的人,因为他们教会了你要独立。(3)感恩在顺境中忠言提醒你的人,因为他们帮你校正了航向。
4. (1)示例:兢兢业业做园丁。(2)略
(3)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事发,宋江冒险给他们送信,这为晁盖他们赢得逃走时间。上了梁山,坐上第一把交椅,晁盖知恩图报,派刘唐送去了一封书信,并捎带了一百两黄金。后来,宋江在江州题反诗被抓,晁盖带人去江州劫法场,把宋江救上梁山。
5. (1)在河之洲 (2)蒹葭萋萋 (3)黄发垂髫 (4)沉鳞竞跃 (5)静影沉璧
(6)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 (写出两点即可)
7.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参考译文】
房檐转角的前面有块空地,刚好长宽四五丈,直对非非堂,四周绿竹成荫,不曾种植花草,于是就掘开土地把它作为池塘。按照空地的地形,挖一口不方不圆的池塘,没用砖砌壁,没用泥土修建,保全它自然的特点。用铁锹开沟疏通水路,从井里取水灌入池塘,池水满满地,清澈透明。有风,漾起水波;没风,水面平静清澈,星星月亮都能倒映出来。我在池塘旁休息,(池底)极其细微的东西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沿着水面的波浪,有一种茫然身处千里江湖上的感受,我的忧愁和孤独都得到解脱。
我找到一个渔人,买了几十尾鱼,叫童子把它放进池塘里养,童子认为池塘水有限;又不能扩大容积。他使小鱼活下来,却把大鱼丢在一边。我感到奇怪,问他,他把自己的看法告诉我。唉!那个童子也是愚昧糊涂没有见识啊!那些大鱼枯死在池边,不能回到该去的地方;而那一群小鱼却在又窄又浅的水池沥游玩嬉 戏,好像很满足的样子。我很有感触,因而写了《养鱼记》。
8. 予/ 观/ 巨 鱼 枯 涸 在 旁 不 得 其 所
9.(1)种植 (2)于是 (3)使……满 (4)买
10.而那一群小鱼却在又窄又浅的水池沥游玩嬉戏,好像很满足的样子。
11.是因为池塘虽小,却是足供作者休息和散步的好地方。作者在这小小的池边获得了精神寄托,“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即使心有“忧隘”(有忧愁而想不开的事),处境“穷独”(孤寂无聊之谓),也尽得舒展而足以自娱了。(意对即可)
12.作者指出了大鱼“不得其所”,小鱼“有若自足”的不公平现实,借指责童子“嚚昏而无识”,强烈批判了当时社会随意利用权力主宰别人命运、人为制造不公平的现象。(关键词答上,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13.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应该心存畏惧。
14.首先提出“个人应该懂得畏惧”的分论点,然后引用孔子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来论证“人要知畏惧”,接着阐述了“怕”的内涵,最后从反面举了一些人因无所畏惧而痛悔不已的例子,来论证个人应该懂得畏惧的道理。
15.“必要”起限定作用,强调在一些事上心存畏惧是必要的,但这并不等于承认自己怯懦。
16.(1)一是应该“怕”道德,不能做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的事;二是应该“怕”规则、法律,就是要敬重社会基本的规章制度与法律,不做违法乱纪的事。(2分) (2)一个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去做好人、善人,做君子,人人都懂得有所敬畏,国家才会和顺繁荣。(2分)
展开余下试题
17.稻谷成熟,芦花盛放,雁群迁徙。
18.它们向“我”展现着生命轮回的过程,昭示着自然兴衰起伏的生机,使“我”联想起在大自然中曾经有过的种种美妙经历,(见第节,2分) 使“我”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和多彩,(见第④节,1分) 使“我”感觉到生命的顽强。(见第⑥节,1分)
19.(1)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 把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比作花衣,把想象中春天满山花草覆盖的景象比作更美的山的肌肤,而肌肤、穿花衣又具有人的情态,(1分) 将济南冬天雪后小山的美景表现得生动形象。(1分) (2)示例1:A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 将酷暑比作野兽,(1分)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酷暑被秋风驱散的情状,把季节的 更替表现得具体可感。(1分) 示例2:B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 将光秃秃的枝杈比作伸向天空的手臂,赋予枝杈以人的情态,(1分) 生动地展现出了枝杈生命的顽强。(1分)
20.在②-③段之间.因为第②段写的是同为秋天但在城市与乡村却有不同感受,第③段开始直至结尾作者写的都是城市的树, 所抽取的段落是过渡段, 从乡村的秋天过渡到城市的秋天,所以应放在②-③段之间.
21.要有树一样的奉献精神,且不求回报;要常怀感激之心;面对痛苦挫折,要坚韧顽强;要像树一样善良、顽强和宽容。 (122.240.211.65)
上一篇:
江苏输容市二中片区合作共同体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测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江苏省灌南县华侨外国语学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江苏省海安”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0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