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20  2018-10-2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0]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达旗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卷
高三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人尝说:“国有与立。”一个国家必有足以立国的基础。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延续发展了几千年,必然有其足以自立的思想基础。
近三百年来,中国落后了,这也不是偶然的,必有一定的原因。正确认识民族延续发展的内在基础,正确了解民族发展迟缓落后的基本原因,是今天的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十年代,很多人研讨如何改造国民性的问题,意在考察中国落后的根源。这无疑是必要的。于是揭出了国民的一些劣根性,如愚昧、散漫、奴性、盲从之类。事实上,这些都是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在专制政治的压迫之下千百年来养成的习性。习性不是遗传性,而是世代养成的习惯。
民族的习性是否就是这些呢?
在中国历史上,屡次发生反对外来侵略斗争,更屡次出现反对统治者暴政的斗争。这些不能说是奴性盲从的表现,而是反对压迫、反对奴役的英勇斗争。应该承认,中国人民有一个争取自由、争取人格尊严的传统。如果认为中国人民仅是有一些劣根性,那是没有根据的。
谈论国民性,不能不涉及古代哲学思想。哲学思想植根于民族习性的土壤中,又能起一定的陶铸民族习性的作用。在哲学思想的领域中,从汉代以后,直至辛亥革命,儒学占有统治地位,而道家思想也流传不绝;南北朝隋唐时代,佛教亦发挥了广泛的影响,但在社会上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儒家学说。儒学鼓吹三纲五伦,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伦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在封建时代,三纲之说确实是束缚人民的精神枷锁,斫丧了人民活动的生机。
儒家是否只讲三纲五伦呢?那又不然。孔子维护君权,但是不赞同个人独裁,以为国君如果要求“言莫予违”,就会有亡国的危险;更反对暴政,宣称“苛政猛于虎”。孔子肯定人人都有独立的意志,断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更提出“天爵”“良贵”之说,认为人人都有自己的内在价值,这价值即在于道德自觉性。孟子宣扬大丈夫的标准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对于广大人民,特别是对于知识分子,树立了激励人心的榜样。不可否认,儒家这一方面的思想,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发展,确实起过积极的作用。实事求是地讲,儒家学说中,除三纲五伦之外,也还有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观点。
在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中,总有一些思想观念,受到人们的尊崇,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这种最高指导原则是多数人民所信奉的,能够激励人心,在民族的精神发展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这可以称为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亦可简称为民族精神。


浏览完整试题民族精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二是能激励人们前进,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一个民族应该对于自己的民族精神有比较明确的自我认识。
(摘编自语文读本 张岱年《民族习性与民族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延续发展了几千年,完全依赖于儒家的思想学说。
B.千百年来,小农经济、专制政治致使愚昧、散漫、奴性、盲从之类的习性世代遗传,从而形成了国民的一些劣根性。
C.从汉代以后,直至辛亥革命,儒释道等哲学思想对国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在社会上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儒家和道家学说,佛教对国民的影响非常小。
D.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在维护君权、提倡三纲五伦的同时,也不赞同个人独裁,提倡仁政,肯定人的独立意志,认为人人都有自己的内在价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回顾历史开始,又立足于现实,引出了探讨民族习性的相关话题。
B.文章阐释了民族习性的不同方面,并剖析了这些民族习性产生的原因。
C.在古代,儒学一直占统治地位。三纲五伦让百姓愚昧、散漫、奴性、盲从,而对人独立意志的肯定又让人民勇于反抗、争取自由。
D.文章明确了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必备条件,并指出了正确认识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现在,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课题之一,是找到民族迟缓落后的原因,让中华民族更好地延续发展。为此,有必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
B.在中国历史上,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奋起反抗,面对统治者的暴政,农民揭竿而起,可见,中国人民自古就有争取自由,争取人格尊严的传统。
C.民族习性的土壤孕育了古代哲学思想,而古代哲学思想又对民族习性起到了陶铸的作用,可以说三纲一类的哲学思想是民族劣根性形成的罪魁祸首。
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既有比较广泛的影响,有能激励人们前进,促进社会发展,因此可称为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安静的小街 从维熙
这条小街上几乎没有行人,偶然有一辆汽车驶过,很快就恢复了原有的安静,小街上又只剩下我一个人。
  我非常喜欢在这条小街上散步。对比纽约的喧哗和杂音,这儿似乎是另一个美国。小区的人们似乎都去工作了,空荡荡的街道和街道两旁的花草树丛,成了我踯躅的伴侣,当然还有我的影子跟在身后。每每散步在这条小街上,我像是行走在繁华世界之外的另一个虚幻的美国之中。
  说虚幻,亦很真实。比如,常有一只肥胖的花猫,成了我的第二个影子。一开始,我并没有在意它的出现,直到有一天,我身后一阵鸟儿喳喳的叫声,我回过头去,发现了它。定睛细看,是两只黑羽白尾的山喜鹊,像飞机从空中俯冲下来那般,轮番用尖细的嘴啄着这只肥猫的脊背。在这条小街上,动物的生存链环似乎发生了颠倒,肥大的猫成了弱者;而那身材纤巧的喜鹊成了动物的霸主,肆意地戏弄着那只肥猫;致使那只肥猫不得不尾随在我身后,企图让我成为它的保护神,真是一道奇观。什么时候鸟儿去了,肥猫也跟着消失了。
  当然,汽车轮子驮着的美国,动物叠影只是小街上的一景;社会的投影,也展现在这条小街上。感恩节的前夕,我在小街上信步,看见许多家庭门口,都堆放着一些捐献给慈善机构的东西:大到成套的电器,小到网球拍子;有摆放整齐的衣物,也有笔记本电脑……在静无一人的小街上,没有人看管这些东西,它们静待着装运它们去教堂的汽车,然后由教堂将这些捐献物品,分发到需要这些东西的人手里。看到这条风景线的时候,我的内心突然升腾起一丝悲凉:在北京我家楼前的那条街,环保和卫生部门为了美化和净化街道,煞费苦心地沿街刚刚更换上一排不锈钢的垃圾筒;可是到了第二天早上,这些亮晶晶的东西便一个不剩地蒸发了,空留下一个个深坑。经济落差导致的道德落差,面对街头风景,让我心里涌起失落后的惆怅。
  这条小街上没有垃圾筒,人行道上除了花草和树丛之外,洁净得没有一块纸屑。一天,沿着小街转上一圈,回到我儿子家里的院落之前,看见门口堆放着几个纸盒,我有些怪异,拿起来仔细观看,上面用中、英文写明盒里的东西是西洋参,送货人将其放在家门口了。
  回到家里,刚刚坐定门铃便响了起来。我猜想一定是送货的人,返回来索要签字收据的,打开门一看,却是一位比我还要年长的美国老人,领着一位金发碧眼的小姑娘。我听不懂老人在说些什么;但是那小姑娘的手势,却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她用手指点着门前的橙子树,我顺着手势向树下看去,地上坠落了两颗成熟的红橙——这条小街上野鸟非常之多,许多未及时捡拾的红橙,都被鸟儿啄食得千疮百孔;这一老一小是来提示我,及时采摘成熟的果实的。
  我向他们表示了谢意,从树下拾起那两颗红橙,送给了那个小姑娘。哪知她并没接过红橙,而是继续朝树下指点。那老人索性蹲下身子,这时我才看见在橙树底部树杈之间,有一个蓬松的鸟巢;仔细凝视了一会,我终于看清楚了,那是蜂鸟巢穴;有一只小小蜂鸟,在巢中哺育幼鸟。多亏这时我的孙儿放学回家了,他把老人的话翻译给我听,我才明白了他们的意思:小小蜂鸟非常可爱,让我警惕那只小街上的流浪猫——至此,我才明白了那两只山喜鹊,何以会对那只花猫俯冲并啄食其背了:大概是那只肥猫,曾经毁坏过它们的树巢,吞噬过它们的后代吧!
抢劫、杀人一类的新闻,在美国喧嚣的大城市中几乎天天发生;但发生在这条小街上的趣事,演绎的却是另一种人生情愫。因而,我无法忘怀那条安静的小街……
(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三段中对身材纤巧的喜鹊戏弄肥猫这一奇观的描写,生动详尽,展现了真实的小街风貌,为后文埋下伏笔。
B.小街上的社会叠影展现了美国国民较高的素质,结合国内偷抢公共财物的行为,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水平能影响社会道德水平。
C.本文关于祖孙二人与我之间互动的描写,一是为体现小街上邻里之间的和谐相处;二是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展开余下试题D.综合全文可以看出,真实的美国也并不尽如人意,作者真正无法忘怀的是小街的文明与和平。
5.本文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5分)
6.“发生在这条小街上的趣事,演绎的却是另一种人生情愫”,结合全文,分析这种人生情愫有那些内涵?(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经常网购的消费者会发现,拆包裹时都会有“很费力”的感受。但是,为了防止商品在运输过程中被损坏,卖家和快递公司只好在包装上下功夫。为什么不少扎点胶纸或胶带呢?某快递网点负责人说:“我们也想节约成本,但如果因为包装问题,在物流过程中商品损坏,造成损失, 就得不偿失了。”
市邮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中国200万个快递员运送了350亿个包裹。包裹多了, 肯定会产生垃圾。快递只是使用环节,而且我们国家没有关于快递包装的环保标准。记者了解到,我国现行的多为推荐性指标,约束力不强,执行有难度。
快递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包装过度”与“安全所需”,如何在两者之间获取平衡,如何使商家与消费者尽量采用环保材料,如何实现回收——循环——再利用,这些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选自2017年3月2日《深圳特区报》)
材料二

(选自《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
材料三:
在对待快递包装问题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烦恼。买家既想让“宝贝”拥有“金钟罩”,又为家里堆积如山的快递包装物烦恼;店家担心快递途中物品受损便“里三层外三层”地包个严严实实,成本自然就高出许多;快递公司面对五花八门的包装只好望“包”兴叹,回收与不回收也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在我国大力推动绿色经济的背景下,对“两高一剩”(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企业的规范和整治是重点,而由于电商蓬勃发展所催生的物流行业所带来的环保问题,目前还看不到有效的管理与规范方式。绿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整个社会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大到国家的产业政策,小到人们的日常环保意识,缺一不可。而这些日常细节需要从人们很小的时候进行教育和规范,知识和规则需要不断地在人们头脑中强化,因此,真正推动环保和绿色事业,需要从基础的教育工作抓起。
(选自《快递包装的“纠结”与绿色金融》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德国出台《包装废弃物管理办法》,提出包装废弃物管理应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最终处置”的顺序进行,并设定了不同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目标和时限,强制要求包装生产商、销售商对包装回收共同负责。该办法还制定了包装废弃物从收集到最终处置的量化标准,比如规定80%的包装废弃物和100%的运输包装必须回收利用,使包装处理的每个环节都有具体标准可依。
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关注绿色包装。为了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的积极性,美国各州政府根据企业包装回收利用率的高低,适当免除企业相关的税收。同时,美国还在《资源保护与回收利用法》中规定,“减少包装材料的消耗量,并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目前,美国已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形成产业化运作,不仅改善了环境、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而且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除此,在包装材料技术上一些美国企业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一些酒类包装物是用秸秆制成的,强度高,便于物流运输,而且环保。
(选自《中国物流产品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网购包裹的包装材料过多让卖家和快递公司都陷人了很无奈的境地,他们都想节约成本,但又怕商品损坏,造成损失,遭到索赔。
B. 我国重点对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的企业进行规范和整治,但目前对于物流行业所带来的环保问题却一直没有较好的解决对策。
C. 在对待快递包装问题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烦恼,于是,人们在由快递包装材料废弃物所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上难以形成共识。
D. 德国和美国对包装材料废弃物的回收都出台了法律法规,美国为了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的积极性,还适当免除回收企业的相关税收。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 我们国家如果有快递包装的环保标准,相比推荐性指标而言,对商家、快递公司、回收企业的约束力会更强,有了这个标准就可以解决快递废弃物问题。
B. 根据材料二图1可知,大家不愿意将快递包装送回收站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害怕自己的信息遭到泄漏,二是认为将其送回收站太麻烦。
C. 材料二图2表明,快递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应由快递公司、政府、包装公司、消费者等负责,认为应由快递公司负责的人数最多,认为应由政府负责的其次。
D. 快递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影响环保,也影响着绿色经济的发展;绿色经济的发展既与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关,也与社会大众的日常环保意识相关联。
E. 美国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的措施,既可改善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还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因此比德国的措施更好。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在解决快递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4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周起,字万卿,淄州邹平人。生而丰下,父意异之,曰:“此儿必起吾门”,因名起。幼敏慧如成人。意知卫州,坐事削官,起才十三,诣京师讼父冤,父乃得复故官。举进士,授将作监丞。擢著作佐郎,累迁户部度支判官。
真宗北征,领随军粮草事,寻为东京留守判官,判登闻鼓院。以右正言知制诰,权判吏部流内铨。封泰山,摄御史中丞,所过得采访官吏能否及民利病以闻。东封还,近臣率颂功德,起独以居安为戒。初置纠察刑狱司,因命起,起乃请诸已决而事有所枉,及官吏非理榜掠者,并听受诉,从之。擢枢密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起听断明审,举无留事。真宗尝临幸问劳,起请曰:“陛下昔龙潜于此,请避正寝,居西庑。”诏从之,名其堂曰继照。起尝奏事殿中,适仁宗始生,帝曰:“卿知朕喜乎?宜贺我有子矣。”即入禁中,怀金钱出,探以赐起。从祀汾阴,权知河中府,徙永兴、天雄军,所至有风烈,数赐书褒谕。拜给事中,进礼部侍郎。
起素善寇准尝与寇准过同列曹玮家饮酒既而客多引去者独起与寇准尽醉夜漏上乃归。明日入见,引咎伏谢,真宗笑曰:“天下无事,大臣相与饮酒,何过之有?”准且贬,起亦罢为户部郎中,又降太常少卿。后复为礼部侍郎,以疾请知颖州,徙陈州。卒,赠礼部尚书,谥安惠。起性周密,凡奏事及答禁中语,随辄焚草,故其言,外人无知者。家藏书至万余卷。起能书。弟超,亦能书,集古今人书并所更体法,为《书苑》十卷。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起素善寇准∕尝与寇准过∕同列曹玮家饮酒∕既而客多引去者∕独起与寇准尽醉∕夜漏上乃归∕
B.起素善寇准∕尝与寇准过同列曹玮家饮酒∕既而客多引去者∕独起与寇准尽醉∕夜漏上乃归∕
C.起素善寇准∕尝与寇准过同列曹玮家饮酒∕既而客多引去者独∕起与寇准尽醉∕夜漏上乃归∕
D.起素善寇准∕尝与寇准过∕同列曹玮家饮酒∕既而客多引去者独∕起与寇准尽醉∕夜漏上乃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字又称表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展开余下试题B.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C.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学校、科举等,长官为礼部尚书。
D.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真宗、仁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周起关注民生,思虑长远。他把采访官吏能力大小及百姓疾苦报知朝廷;东封还朝后,皇上近臣都歌功颂德,唯有周起认为应该居安思危。
B. 周起为人谨慎,做事周密。凡是上奏事情以及书面应答宫中的文书,周起随后就烧掉草稿,所以他的言语看法,外人没有知晓的。
C. 周起交好寇准,受到牵连。他一向与寇准关系好,曾与寇准到同僚家喝酒,尽醉方归;寇准将要被贬官,周起也被降了一次职。
D. 周起请求将那些已经判决但事实确有冤情,以及官吏胡乱拷打的犯人,一并听取他们的申诉。皇上听从了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 父意异之,曰:“此儿必起吾门”,因名起。(5分)
② 明日入见,引咎伏谢,真宗笑曰:“天下无事,大臣相与饮酒,何过之有?(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小题。
暑旱苦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道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首联首句王令把风比作刀,是寄希望于风,表示对热的强烈憎恶。
B.首联次句太阳刚落下又升上来,好像长了翅膀,形容夜晚时间过得快,表达出诗人的无奈。
C.颔联诗人由担心江海也将枯竭变成对上天的责问:“天难道不怕银河也会因此而干枯吗?”思路广阔奇特。
D.在诗的最后一句中,王令称,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去享受那清凉世界,他宁愿不去。
E.“手提天下”表现了作者想要得到天下,大展宏图的豪情,只可惜这一壮志无法实现。
15.本诗运用了多种手法表现“暑旱”,请找出两种并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5分)
(1)《离骚》中用“方衲”和“凿圆”来作比喻,说明自己与小人在一起很难相合,因道不同而不能相安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_ ______?
(2)杜甫《登高》诗中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抒发了作者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3)《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_。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将直接损坏中国及亚太地区其它国家的安全利益,其恶果不容小觑。
②.以我们势单力薄的现状,编印这么大的一套文献资料,谈何容易,即使全力以赴,也只怕绠短汲深,所以还望各位专家多多指导帮助。
③.习近平指出,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决不能看人看地方下“菜碟”,在领导同志工作过的地方进行反腐工作不能投鼠忌器,不管谁触犯法律都要问责。
④.在《人民的名义》中,达康书记在“一一六”事件发生后,不顾心劳日拙。立即赶赴现场,安抚民心,在冷天里守了一夜,让人感动。
⑤.我们对文化的传承态度不应是胶柱鼓瑟,而应是尊重文化传统,注重社会实际,注重变通、创新、开放、多元,注重在基础上的传承。
⑥.山东省高院二审认定于欢构成故意伤害罪,因其行为具有防卫性质,罪不容诛,将无期徒刑改为有期徒刑5年。
A.①④⑥ B.②③⑥ C.①③⑥ D.②③⑤
1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倡议,中国未来数十年的改革开放将围绕这一构想为布局展开。
B.随着医院科技的进步,移植记忆也许不是完全可能的事。
C.为了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满足信息时代语言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了《通用规范汉字表》。
D.承载着拯救祖国的任务,烛之武不顾年老体衰,孤身赴秦营说服秦伯退兵。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 (3分)
A.拙作初成,惶恐投稿,望付梓,以就正于读者。
B.寒假我回家过年,返校后遇到一位同事,他客气地问起我父亲的情况:“家父近来身体可好?”
C.既然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及时改正,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我就高抬贵手,不再追究你的责任了。
D.按照约定,今天下午,我将莅临贵单位商谈合作事宜。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6分)
盐是我们日常烹饪时必不可少的调味品,① ,而且对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作用。大家普遍认为,② ,但事实并非如此。其实凡是叫钠的都是盐,一些吃起来并不是很咸的食物,因为钠含量高,含盐量也很高。③ ,食用这类食物后,会导致“本以为没有摄入过多盐,但其实已经摄入过量”的情况发生。
21. 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要治理共享单车违停,应该让共享单车企业承担治理违章停车费用。政府应先设置禁停区或停车区,对违停的企业收费或罚款。这样可将违停的成本由企业内化,规模扩张的成本必然会远大于收益。为了降低成本,企业将不得不致力于精细化管理,利润就会提高,才能打败其他企业。单车的禁停区或停车区设计合理了,方便了市民,就会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
① 规模扩张的成本不一定会远大于收益。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己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内蒙古鄂尔”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