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B. “逍遥”不是对客观外在世界的经验描述,而是心灵观照宇宙万物的一种艺术境界。 C. “逍遥”不属于道德境界,所以从逍遥境界来看,宇宙万物都自尔而独化,自生自在。 D. “逍遥”即是对己、功、名的去除,达到含真抱朴、各适其性、天机自张的道家境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庄子在《齐物论》篇中说“大知闲闲,小知间间”,似乎反对“逍遥就是超越小知小年,突破限制”的猜想。 B. 客观世界中一切事物都是有待的,要破除依待,理解逍遥,郭象认为必须从圣人的修养境界上来说。 C. 郭象认为尧才是真正的逍遥,是因为尧身在庙堂之上而心系俗情世界,不似许由自限于深山之中。 D. 我们只要同于成心的知见,落入了大小、长短、天寿、高下等对待关系之中,就永远无法达成逍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真正的圣人,既“入世”又“出世”,其心不为物所累,所以,即使整天忙碌于世俗事务,也能神气无变,淡然自若。 B. 既然庄子还说过“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那么对他在《逍遥游》中“小年不及大年”的这一讲法就不可执实。 C.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之说,透露的是超越自身限制的意思,不应认为这是主张有大小对待和是非分别。 D. “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郭象认为,大鹏小鸟都是自由的,而大鹏高远的境界仍然值碍小鸟羡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不速之客 梁晓声 几天前,我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是我1985年在新疆认识的一位青年石油工人。吃过饭,他吞吞吐吐地请求:梁教师,我想住在你家……只住一宿,明天一早就走…… 当时已是晚上九点半了。我爽快地说:当然可以,好不容易见上一面,你住下,在北京玩几天吧! 他笑了摇头:那可不行。只有半个月假。在沧州住三五天,还想回家见我母亲呢。 我奇怪地问:那么你到沧州去,并不是…… 他又摇了摇头:您忘了我家在大庆?到沧州农村去,是探望我奶奶。我父亲在天津站上车找我。我们一起去沧州…… 我不但奇怪,而且糊涂了。在我记忆中,他奶奶早已去世了。 他见我困惑,于是娓娓道来:梁老师,您是知道的,我们石油人中,有不少“父子兵”。别人以为,父子可以天天在一起似的。其实不尽然。有时调令一下,一走就是几千里,一别就是七八年! 他问我:您还记得我们队上的小侯么?我说:记得,那个下了班就抱着吉它弹起来没完,外号叫“观赏猴”的小伙子,对不对?他说:对。就是他。人们都说我俩长的像双胞胎。但去年他死了……我不禁一怔,不知道小侯为什么死,更不知和到沧州去探望一位“奶奶”之间有什么联系。 他吸了两口烟,说:小侯是在大风暴中,为了保护十几万美金进口的器材而死的,他用外衣保护好器材,自己却被沙暴埋住了。人们从一米多深的沙丘下把他扒出来,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一封信,是他父亲写给他的。他父亲是一胜利油田的一位老工人,父子俩九年没见面了。父亲在信上说,因公要路过兰州,希望可以在兰州站见上一面。火车在兰州停车二十分钟,是可以叙叙父子情的。队友们—一传看了那封信,都哭了。大家都觉得,还是暂不告诉他父亲真相好。自然而然的,大家将目光集中到了我身上。 我也明白了大家的意思,于是我就去找队里的领导,请求批准我冒充小侯一次。领导当即就批准了,还方方面面地嘱咐了我一通,怕我和小侯的父亲见面之后露出破绽,最后交给我小侯遗物中的他父亲的一张照片。 在车站,他望着我,我望着他。过了好一阵儿,他问我:儿子,是你么?我说:爸,是我啊! 我和那人就拥抱在一起。我忍不住哭了,仿仿佛我们真的九年没见过面了。他也落泪了。 后来我们就找了个僻静的地方,蹲下,互相望着,都不停地吸着烟。聊了一会儿之后。“父亲”似乎起了疑心,从兜里摸出“我”的照片,也就是小侯的照片,低头看看照片又看看我,犹豫好一阵儿,终于单刀直入的问:小伙子,别演戏了。说吧,你为什么冒充我儿子? 我无奈,只有老实交待。听完我的话,他将一只手拍在我肩上,说:儿子,不,对不起,我现在已经不该叫你儿子了。既然你老实交待了,那么我也老实交待吧。我也不是小侯的父亲。小侯的父亲死在工作岗位上了。和你一样,我也是被大家推选出来,经领导批准,专为了完成这一项任务的…… 我们彼此再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互相望着,都默默流泪。 列车即将启动,我们不得不都站起。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彼此约定要常往“家”里写信。 小侯有一个双目失明的奶奶,和他的伯父婶子们住在沧州乡下。一周前,我收到了老孟,也就是当年“冒充”小侯父亲那个人写给我的信。信上说,小侯八十三岁双目失明的老奶奶,既想儿子,又想孙子,想得整天磨磨叨叨的。老孟在信中跟我商量,无论怎样,也应该了却老人家的心愿,使她在归天之前,和儿子、孙子,团圆上几天。我想,这一路上,能节省几元线,就节省几元钱吧! 唉。这些石油人哪!怎么是这么奇特的人啊! 我流下了泪,默默从冰箱里取出了朋友送给我的几盒蜂王浆,递给他,诚挚地说:把我这点儿心意,也给老人家带去吧!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他”,但作者并没有给“他”一个具体的名字,颇具匠心,强调了主人公的平凡,凸显了“他”所代表的普遍意义。 B. 去见小侯父亲之前领导交给 “他”小侯父亲照片的细节看似闲笔,其实它是情节发展的关键,否则,“他”和父亲无法见面。 C. 文中多次使用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或用来表现石油工人高尚的精神境界,或用来表达“我”对石油工人的敬仰之情。 D. 作品完成于20世纪80年代,通过两个石油工人冒充父子关系的故事,赞扬了石油工人特有的奉献精神和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 5.小说以“不速之客”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6.小说在情节设置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展开余下试题材料一: 北京初冬的一个早晨,戴着蓝色棒球帽的潘老先生,蹬起一辆半旧的电动自行车,“呼呼”地穿行在清华大学校园里。车轮子不时滚过枯黄的落叶,一路把他从北边的宿舍楼,带到机械工程系的焊接馆。这年,潘院士已经年过80了。 对这位“身陷”焊接领域50多年的专家而言,年龄不是衡量他是否已经“老”了的唯一指标。这位老院士像年轻人一样,玩微信、看微博,家中电脑QQ“噔噔”上线的声音不时响起。尽管已过耄耋之年,他可以不借助眼镜,轻松地翻查手机号码。他自由穿梭在铁块拼接起来的焊接机器人和墙角的缝隙间,俯下身随手拣起一块普通成年人掂得动的钢板。当然,他还能清晰地说出某个发动机焊接转子的转速、直径以及气压值。这位中国焊接科学的奠基者,摊开双手,自信地说:“我现在研究的课题,是焊接领域的前沿,比如‘高超超临界’,仍是没有解决的世界难题。” 他和年轻的同事吃饭时,时常念叨他的西南联大。2012年11月3日,在“西南联大建校75周年纪念大会”上,潘际銮和一百多位老校友,他们中的很多人双手抚着桌沿,颤颤巍巍地站着,齐声唱着西南联大的校歌。他们唱到“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时,潘际銮的心里“激动不已”。 1980年被评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时,“填了一张表”,简单地写下完成的工程成果,而且“当时也没发几篇论文”。“我所获得的荣誉,都不是我追求的结果。”潘际銮说。不少接触过潘际銮的人一致评价他,“对名和利,不敏感”。 (节选自陈璇《不合时宜的老派院士》,《中国青年报》2013年11月27日) 材料二:高中毕业时,云南省会考,我拿了全省第一,被西南联大录取。我父亲一直怀抱着工业救国的理想,受他的影响,我选择了机械系。西南联大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每学期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大概有三分之一,没有一个人能在联大随随便便就混到毕业文凭。当时的教室是土坯墙,屋顶仅盖一层铁皮,夏天像蒸笼,冬天寒风穿堂入室。下雨的时候,雨点打在屋顶上叮叮当当作响,老师得提高嗓门大声喊叫,才能压得过风声和雨声。 1948年我本科毕业,1950年赴哈尔滨工业大学继续深造,从此选择了焊接领域作为我的终身职业。当时有人笑话我:“学焊接?焊洋铁壶、修自行车吗?”实际上,焊接是非常重要的。火箭、导弹、军舰、航母都是焊出来的,清华的第一个核反应堆是我负责的,建秦山核电站时,我也是顾问。 我常说,这辈子我做事有两个驱动力,年轻时候父母很少过问我的学习,靠的是“兴趣”。后来是“成就感”,当自己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成绩、为国家建设解决了实际问题时,那才是最快乐的时刻。(节选自《潘际銮自述》,《环球人物》2015年第22期) 材料三: 潘际銮知道焊接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先进技术,这门发展中的技术一定会在新中国的未来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1952年哈工大决定成立焊接专业,潘际銮被任命为焊接教研室代理主任,在我国高等教育界创建了第一个焊接专业。1955年夏天,潘际銮返回清华,又在清华大学建立焊接教研组,潘际銮被任命为焊接教研组主任,成为我国第二个焊接专业和焊接教研组的建设者。60年代,他率领一支队伍,承担了由清华大学设计建造的核反应堆的焊接工程任务,历时3年终于成功完成了核反应堆的焊接工程任务。为了解决反应堆中的燃料棒和控制棒焊接问题,他又在没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研究成功我国第一台电子束焊机。 潘际銮获得了很多荣誉,如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焊接终身成就奖等。谈到这些荣誉,他说:“那只是奋斗的结果,绝不应是奋斗的目标!”他始终认为,只有当自己的创造发明获得成功,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利益时,才会享受到人生真正的幸福。(节选自《把自己与祖国的发展“焊”在一起》)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三则材料都涉及潘际銮先生在焊接科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其中,第三则材料概括得最充分,第二则材料中只是略微提及。 B. 材料一从如今清华园里的潘际銮先生写起,在记述潘老先生人生片段的同时,侧重表现年过八旬的他老而弥坚的精神。 C.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回顾了潘际銮先生在西南联大求学期间的经历,再现了联大师生治学环境的艰难以及联大严谨的教学风格。 D. 材料三侧重记述潘际銮先生研究焊接技术以及创建我国高校焊接专业的艰难历程,同时表现了潘老先生面对荣誉时的态度。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潘际銮先生的“年轻”主要表现在:他虽为耄耋老人却骑电动自行车穿行校园,还玩微信、QQ等,并且行动自如、记忆力好。 B. 西南联大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对学生要求严格。潘际銮先生和他的同学在联大求学期间学业大进,以致几十年后老人们唱起校歌时仍然激动不已。 C. 潘际銮先生当年选择焊接专业时,有人对这个专业缺乏了解,但潘先生义无反顾地将它作为终身的职业,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D. 在材料一和材料三中,潘际銮先生谈到荣誉时表述有所不同,但是这都体现了潘先生在奋斗的过程中并没有把荣誉当作自己追求的目标。 E. 潘际銮先生的事业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驱动力来自于他对焊接科学的兴趣,第二个阶段的驱动力来自于他在焊接科学领域获得的成就感。 9.材料三的原文标题是“把自己与祖国的发展‘焊’在一起”。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这句话的基本含义及其具体表现。(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罴,字熊罴,京兆霸城人。罴质直木强,处物平当,州闾敬惮之。魏太和中,除殿中将军,稍迁雍州别驾,清廉疾恶,励精公事。先是南岐、东益氐羌反叛,乃拜罴冠军将军,镇凉州,讨平诸贼。还,授西河内使,辞不拜。时人谓曰:“西河大邦,奉禄优厚,何为致辞?”罴曰:“京洛材木,尽出西河,朝贵营地并第宅者,皆有求假,如其私办,即力所不堪,若科发人间,又违宪法,以此致辞耳。”粱复遣曹义宗围荆州,堰水灌城,不没者数版。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乃遗罴铁券,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 城中粮尽,罴乃煮粥与将士均分食之。每出战,常不擐甲胄,屡经战阵,亦不被伤。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罴不觉。比晓,轨众已乘梯人城。罴尚卧未起,闻阁外汹汹有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 出,谓曰:“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尝有台使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客与罴食瓜,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愧色。每至享会,自秤量酒肉, 分给将士。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凡所经处,虽无当时功迹,咸去乃见思。罴安于贫素,不营生业,身死之日,家贫甚罄,当时伏其清洁。卒于官,赠太尉、都尉、相冀等十州刺史,谥曰忠。 (节选自《北史•王罴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B. 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展开余下试题C. 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D. 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字,古人成人后则有字,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和“名”相表里,所以又叫“表字”。 B. 拜,指古代高级官员在任命仪式上对君王的拜谢礼,后来演化成授予官职或接受官职。 C. 铁券,特指封建时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用来允其世代享有免死罪的证件,也叫免死券。 D. 谥,即谥号,指古代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王罴刚直倔强,做事平易恰当,他因公受赏,被授予西河内使,但他并没有满眼盯着优厚的俸禄,而是看到了上任后的左右为难。 B. 王罴勇武过人,公平对待下属,荆州城被围缺粮,他和将士共同煮粥守城,他这种性格受人推崇,但有时也被人嘲笑。 C. 王罴胸怀坦荡,做事不修边幅。他曾当面训斥台使不珍惜食物,也曾亲手捡起别人削在地上的瓜皮面吃,两次使被招待的官员蒙羞。 D. 王罴安于清贫,不屑置办家产。虽然多次被任命为太尉、都督和诸州刺史等职,最后死于任上,但清净的名声得到时人的认可。 1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如其私办,即力所不堪,若科发人间,又违宪法,以此致辞耳。 (2)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凡所经处,虽无当时功迹,咸去乃见思。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经行岚州 杜审言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 ( 5分) A.首联中的“春光晚”“气候寒”点明了边城岚州的环境特点,从而奠定了金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B.“往来花不发”紧承首句,从空间角度写出了诗人行程的变化,表现了岚州城“春光晚”的特点。 C.“新旧雪仍残”中两个形容词连用,通过诗人对所见景物的细致观察,写出了边地的“气候寒”。 D.尾联两句既表现了诗人惊叹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也写出了诗人不畏艰险奔赴前程的乐观情怀。 E.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有对边地苦寒的慨叹,有对山水美景的赞赏,也有自己以国事为重的情怀。 15.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诗句是: (2)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呼应和,悠长而辽远。此情此景正应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在本赛季西甲末轮赛事中,皇家马德里客场取胜马拉加,C罗带领球队勇夺第33个联赛冠军,真是大快人心。 ②科尔森•怀特黑德的《地下铁道》-书见解透彻,入木三分,深受读者好评,获得了2016年美国国家图书奖。 ③七月流火,天气炎热,逃离都市,走进深山,看夏山苍翠,听泉水涓涓,感受一份难得的宁静与清凉。 ④因受电商的强大冲击,实体百货业利润持续下滑,日薄西山,整个行业亟需整合升级,才能找到出路。 ⑤电视剧《老有所依》直面“养老困局”,用感人故事反映了现实养老问题,被观众评为哀而不伤的作品。 A. ①④ B. ④⑤ C. ②③ D. ②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 在这次军演中,所有参赛部队要经过12个科目进行逐对厮杀,其中既包括空地对抗,还设置了特种车辆驾驶、轻武器射击等。 B. 我们认为,朝核问题是由美国敌视朝鲜政策造成的,至于能否真正的解决朝核问题,考验着特朗普政府的诚意和执政能力。 C. 由于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不利于云的产生,使太阳辐射增加了对近地层大气的持续加热,造成我国南方很多地方高温多雨的天气。 D. 《战狼2 》讲述了脱下军装的冷锋被卷入一场非洲国家的叛乱,本来能够安全撤离的他无法忘记军人职责,重回战场展开救援。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3分) A. 你赠送的这张照片十分珍贵,我一定好好惠存。 B. 他的设计方案我看过了,其中不妥之处我已斧正。 C. 吴阶平、杨乐、何祚庥等专家纷纷颔首允诺,忝列其间。 D. 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栩栩如生。 20.请根据下面的文字进行想象推理,然后把空缺处填补完整。(5分) 一位政客在拉选票时不停地承诺,说今后要为当地弄来更多的钱。当地的一位老太太听着就插嘴说:我们不再需要这么多钱了,钱已经够花了,我们需要的是先解决好一件小事儿,那就是让我们的孩子能够继续到海边捡拾贝壳。 老太太的话让在场的人一愣,随即赢得一片掌声。政客懵了,过了好大一会儿才会有所感悟的说: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儿。孩子们不能到海边捡贝壳,是因为 ① , ② 确实是一件大事, ③ , ④ 都是政客所要考虑的问题,因而他认为这不是小事儿。 21.下面是某地全民阅读活动的标志,请写出除汉字以外的主要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