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50  2018-10-2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0]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宁城县高三年级统一考试(2018.10.20)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阅 读(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百年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离不开对西方美学的借鉴,但这种借鉴乃是一个首先“学西”、继而“化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也是中西互鉴的特殊形态,从而达到中西美学不同程度的创新融合。
中国现代美学主要奠基人之一的王国维,早在20世纪初,在译介叔本华悲观主义意志论哲学著述的基础上,撰写了迥异于传统思想的《红楼梦评论》;借鉴康德美学“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说,首次提出“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的重要主张,并建构起具有中国传统特质的“古雅”说;借鉴德国古典美学诸家,对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作了深刻反思,自觉把二者加以融会贯通,写出了《人间词话》这一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创建了以“境界”为核心范畴、意蕴丰厚的创新美学体系,对传统的“意境”说作出了具有现代性的创造性开拓。 王国维之所以在融通中西上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与他具有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有密切关系。他主张“学无中西”,批评持中学、西学二分的“俗说”,“虑西学之盛之妨中学,与虑中学之盛之妨西学者,均不根之说也”,认为“余谓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且居今日之世,讲今日之学,未有西学不兴,而中学能兴者;亦未有中学不兴,而西学能兴者” 。这样一种关于中西学术互助、互动、互促、互鉴的精彩之论,至今仍不失其高远眼光和宏大气度。
另一位中国现代美学的主要奠基人蔡元培,在国内最早全面介绍了康德的美学思想,对康德关于审美“四个契机”说,运用儒家思想作了“超脱”“普遍”“有则”“必然”的创造性阐述;从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出发,借鉴康德有关思想并加以吸收融化,同时借鉴席勒的美育理论,强调“涵养德性,则莫若提倡美育”,进而提出了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育代宗教”说。
还有梁启超,前期以启蒙为宗旨,强调文艺改造人心的社 会功能,提出了诗、文、小说的三界革命论,目的在“新民立人”或曰“移人”;后来借鉴西方哲学智、情、意三分理论,用儒家 思想加以化用,提出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中心、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 容和形式的“趣味主义”美学主张,在上世纪20年代产生了广泛影响。其中“趣味教育”一词,乃是直接借鉴、改造了西方的提法。
其后,中国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进行自觉的中西比较和互鉴,达到了对西方美学有选择、有针对性的消化、吸收和融通。这种中国古代美学“化西”式地现代转化并非个例,在一个世纪以来一批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他们都为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作出了重要贡献。尽管他们中有人提出“以西释中”的口号,表面上抬高了西学,但他们所作的理论探索和创新,实际上超越了“以西释中”,达到了中西互鉴互融的高度。
总之,以文明交流互鉴的视域回顾百年中国美学现代建构的历程可以发现,虽然这个时期我们的主动借鉴占主导,但实质上这是特定时代条件下中西文明互鉴的一种特殊形式。(摘编自朱立元《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


浏览完整试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国维写出了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人间词话》,创建了创新美学体系,是因为他 借鉴了德国古典美学各家的思想。
B、“美育代宗教”说继承了儒 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同时也吸收、融化了康德的有关思想,并借鉴了席勒的美育理论。
C、“趣味主义”美学主张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中心,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它改造了西方的理论。
D、朱光潜之前的一些中国美学家,尽管取得了 一些成就,但他们还没达到对西方美学有选择、有针对性的消化、吸收和融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王国维、蔡元培、梁启超等美学大家为例,阐述了中国现代美学对西方美学的借鉴和超越的进程。
B、文章指出中国美学对西方美学的借鉴是一个“学西”“化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其中主动借鉴占主导。
C、文章以较多文字介绍了王国维美学思想的贡献,突出肯定他所具有的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
D、对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的话题,文章先提出观点,后运用举例等方法进行论证,最后总结,重申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固执坚持中学、西学二分的狭隘观念,一味“学西”,而不知中西互鉴互融,就不可能有中西美学的创新融合。
B、王国维与蔡元培都借鉴了康德的审美“四个契机”说,并结合本国传统思想,各自提出了有创造性的学说主张。
C、蔡元培、梁启超在建构自己的美学思想时,都做到了既借鉴西方美学思想,也吸收中国儒家思想。
D、“以西释中”是西学为贵思想的外化,中国古代美学的现代转化表明“西学 ”较之“中学”更具包容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多余一句话
秋林
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
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拿着一个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不时露出茫然的神情,估计是有点儿迷路了。
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
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子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
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了,大不了小伙子下一站下车到马路对面坐回去吧。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说了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 ,还看个什么劲儿啊!”售票员姑娘眼皮都不抬。
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子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904也能到。”
要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北京人的形象。可大爷一定要把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说完:“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
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了:“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您这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
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髦,两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可您瞧人这话,不像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您”啊“您”的。谁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可多了呢!”
没有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的小姐是不正常的。可不,一个中年的大姐说了:“你这个女孩子怎么能这么跟老人讲话呢!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父母也这么说吗?”
您瞧大姐批评得多好!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 女孩子立刻就不吭气了。要说这会儿就这么结了也就算了,可大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 ”还没说呢。
“瞧你那样,估计你父母也管不了你。打扮得跟狐狸精似的!”
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简单地说,出人命的可能都有。这么吵着闹着,车可就到站了。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都别吵了,该下的赶快下车吧,别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
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吵去,不下去我车可不走了啊!烦不烦啊!”
烦不烦?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整个车厢这可叫炸了窝了。骂售票员的,骂外地小伙子的,骂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骂天气的,骂自个儿孩子的,真是人声鼎沸,甭提多热闹了!
那个外地小伙子一直没有说话,估计他受不了了,他大叫一声:“大家都别吵了!都是我的错,我自个儿没看好地图,让大家跟着都生一肚子气!大家就算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
声音很快平息下来,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还没说呢:“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想知道事情最后的结果吗?
我那天的 事情没有办成,大伙儿先被带到公安局录了口供,然后到医院外科把头上的伤给处理了一下,我头上的伤是在混战中被售票员小姑娘用票匣子给砸的。你们可别认为我参与了他们打架,我是去劝架来着。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没什么大事儿,没什么必要非打个头破血流。
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就是售票员说话不得体吗?你们就当她是个傻瓜,和她计较什么呢?”(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能够表现出乘坐公交车时乘客无聊的心态,为下面的争吵埋下了伏笔。
B、小说中的人物基本上前一句是好话, 后一句却让人反感,这说明人们既有讲理的一面,也有修养缺失的一面。
C、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以对话为主,也存少许议论,中间穿插人物外貌、神情、动作等描写,突出了不同人物的身份特点。
D、 “我”本是旁观者,而在结尾的时候也成为事件的参与者,读来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既幽默有趣,又引人深思。
5、从小说中看,你觉得造成“多余一句话”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6分)
6、小说情节中每当事情要解决时却被“多余一句话”所打破,这样安排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 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展开余下试题材料一
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7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达312.8亿件,共消耗约32亿条编织袋、约68亿个塑料袋、37亿个包装箱以及3.3亿卷胶带。光是一年消耗的快递包装盒所需的瓦楞纸箱原纸就多达4600万吨,相当于消耗了7200万棵树。
据了解,目前中国快递业中,纸板和塑料的实际回收率不到10%,包装物总体回收率不到20%,以聚乙烯、聚氯乙烯为主要成分的塑料和胶带等最难降解,这些包装材料在自然界中,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才能降解。大部分的快递纸箱在经过一次使用后被丢弃,能够回收再利用的并不多。而消费者对于包装的分类处理意识不足,加大了回收的难度。为了保证货物能够完好无损地被送到消费者手中,多数商家选择用塑料胶带对包装进行加固。缠上塑料胶带的纸板箱被送到造纸厂打纸浆时,胶带的黏胶会影响过滤器工作,从而造成机器损坏,所以回收时,缠有过多胶带的纸板箱会被全部丢弃。纸盒等可回收的快递包装,如果和其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被污染后无法再回收。消费者则表示,在快递站点或社区内,没有快递包装的回收点,导致快递包装大多进了垃圾箱。

(摘编自《快递包装垃圾成灾》,《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
为解决快递包装产生的污染,近年来各方都开始积极行动。国家层面,《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出台,引导快递业的绿色发展,规范快递包装的使用。菜鸟、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也积极响应,从推行“无纸化”电子面单,到推行共享快递盒、可循环快递袋等,都在力争减少快递包装污染的产生。但记者在走访北京多家快递站点后发现,大多数商家尚未使用这样的绿色包装。对于全国上千万小电商卖家来说,成本较高是他们不愿使用绿色包装的主要原因。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总工程师曲睿晶指出,包装物材料替代、点对点回收、建立绿色账户等措施,有利于提高包装物的回收率,但对于电商平台、快递公司及消费者来讲仅仅是开始,其示范性远远大于实际可操作性,离成为趋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三
德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早已 建立了相关法律法规。如德国1991年、1997年先后出台《包装废弃 物管理办法》和《包装回收再生利用法》,强化对快递“绿色化”监管。在日本,由消费者负责将包装废弃物分类,政府部门负责收集已分类的包装废弃物,私有企业获政府批准后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再处理,逐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既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也减少环境污染,还可利用再生资源创收,可谓是一举多得。我国现有标准只是行业规范性标准,缺乏强制性,难以对各市场主体形成有效约束。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就有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快递包装问题确实到了必须立法予以解决的时候了”,足见快递绿色包装立法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摘编自《推行快递绿色包装刻不容缓》,河北新闻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快递业中目前普遍存在包装物回收率低下的问题,纸板和塑料实际回收率不到10%。
B、快递业用来包装的塑料和胶带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聚氯乙烯,它们在自然界中极难降解。
C、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快递业消耗的快递包装盒所需要的瓦楞纸箱原纸多达4600万吨,浪费极其严重。
D、纸盒等可回收的快递包装不能与其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以免被其他垃圾污染,影响回收。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2013年到201 6年,我国快递业务量急剧增加,由91.9亿件增长至312.8亿件,但逐 年增长速度持续下降。
B、2016年全国快递业使用了3.3亿卷胶带,胶带的黏胶会影响过滤器工作,造成机器损坏,严重影响纸板箱回收。
C、菜鸟、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响应国家政策,推行“无纸化”电子面单、共享快递盒、可循环快递袋等,以减少污染。
D、德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对快递“绿色化”监管,而我国现有标准只是行业规范性标准,缺乏强制性。
9、怎样 才能有效减少快递业包装污染?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10—13题。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调衢州龙游令。民未知学,泽为建庠序,设师儒,讲论经术,风俗一变,自此擢科者相继。通判登州。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泽奏免之。
朝廷遣使由登州结女真,盟海上,谋夹攻契丹,泽语所亲曰:“天下自是多事矣。”退居东阳,结庐山谷间。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磁经敌骑蹂躏之余,人民逃徙,帑廪枵然。泽至,缮城壁,浚湟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言:“邢、洺、磁、赵、相五州各蓄精兵二万人,敌攻一郡则四郡皆应,是一郡之兵常有十万人。”上嘉之。金人逼二帝北行,康王即帝位于南京,泽入见,涕泗交颐,陈兴复大计。金人谋攻汴京。自郑抵白沙,去汴京密迩,都人震恐。僚属入问计,泽方对客围棋,笑曰:“何事张皇,刘衍等在外必能御敌。”乃选精锐数千,使绕出敌后,伏其归路。金人果败,自是不复犯东京。泽威声日著,北方闻其名,常尊惮之,对南人言,必曰宗爷爷。泽疏言:“丁进数十万众,愿守护京城;李成愿扈从还阙,即渡河剿敌;杨进等兵百万,亦愿渡河,同致死力。臣闻‘多助之至,天下顺之’,陛下及此时还京,则众心翕然,何敌国之足忧乎?”上乃降诏择日还京。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等 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都人号恸,遗表犹赞上还京,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忠简。
(节选自《宋史•宗泽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 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
B、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
C、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
D、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洋曰/ 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末甲,古代科举制度殿试中一种等级,殿试录取的等级称甲,最低一等叫末甲。
B、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在商周时代就已经出现,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C、疏,也称“奏疏”,与作为文体的“表”不同,是古代臣子向君王逐条陈述、分析论证的文章。
D、阙,是古代皇宫大门 前面两边供瞭望的楼台,泛指帝王的住所,在文中特指北宋首都汴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宗泽兴学重教,开启民智。他在担任衢州龙游县令时,发现当地民众不知学习,遂兴办学校,聘请老师,讲论经学,不仅转变了风俗,也使考上科举的人不断涌现。


展开余下试题B、宗泽高瞻远瞩,颇有政治远见。他在担任登州通判期间,对朝廷结交女真、与它结盟并谋划夹攻契丹的举措不以为然,认为天下将大乱,遂辞官暂时隐居到东阳山谷之中。
C、宗泽精明能干,富有军事才能。他在担任太原知州期间,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防备措施,为坚守作长远的打算,并为此向朝廷献计献策,使五郡互为援助。
D、宗泽尽忠报国,至死不渝。他从宋王朝利益出发,一再上书请求皇上返回京城;病重之际,他不把家事放在心上,仍念念不忘歼灭敌人,叮嘱将领要实现其遗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
(2)金人逼二帝北行,康王即帝位于南京,泽入见,涕泗交颐,陈兴复大计。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9分)
晚秋登城北门①
陆 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 ,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幅巾藜杖北城头”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不但紧扣诗题,而且写出了诗人当时闲散的生活和日渐衰颓的状况。
B、颔联抓住 “一点烽”“两行雁”这两个物象抚今追昔,在远观与仰视中想到岁月空逝,大宋复兴无期,不觉愁绪滚滚,涌上心头。
C、颈联的“山河”代表国家,“身世”指所处的时代,诗人登城“搔首”“倚楼”不禁考问,谁是兴国的英雄?谁是扭转乾坤的豪杰?
D、尾联“横槊赋诗”借指诗人“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戎马生涯,而现在这些已成往事,“非复昔”三字包含着深沉的悲观失望之情。
15、诗人的“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①《赤壁赋》中描写曹操吟其《短歌行》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桃花源记》中渔人回答完桃花源人关于当今何世等问题之后,表现桃花源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源自民间、源于生活的中国刺绣艺术,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从生活中得到升华,成为璀璨的艺术明珠。刺绣画艺术品,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zhǐ)、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___________的工匠精神于丝缕针黹间传达着绘画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作品神韵,彰显着丝质特有的天然光泽和柔美,赋予作品翰墨所不能及的风采,使之发展为更具观赏性的中华艺 术瑰宝。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黹、缣帛,( )。近几十年,各绣种在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借鉴、相融,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令人__________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 力。各绣种发展出的地域特色突出的分支层出不穷,或如摄影作品般写实,或 如西方油画般立体,或工笔描摹而写意挥洒,或新创针法而与众不同,或人物正反面和谐自然,或动物双面全异了无针迹,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__________。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給后人感受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将女红针黹薪火相传,为刺绣艺术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数不胜数
B、励精求治 耳目一新 数不胜数
C、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
D、励精求治 刮目相看 美不胜收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B、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C、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D、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传承中有创新,发展中有循古
B、传承中有创新,循古中有发展
C、创新中有传承,循古中有发展
D、创新中有传承,发展中有循古
20、下面这封信有五处不合规范,请指出并说明理由。(5分)
XX学兄:
寄呈的大作收悉,拜读再三,激动不已。你的诗构思巧妙,语言隽永,弟自愧不如。只是个别字句略有笔误或不合韵律,我冒昧地做了一点雅正,随信寄回,仅供参考。
顺祝
夏安!
2018年9月20日
弟XX
①___________,理由为 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理由为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理由为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理由为___________。
⑤ ___________,理由为___________。
21、下图为共享经济的简易说明图,请根据该图给共享经济下一个定义。(6分)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游戏无论几个人来玩,总有输家和赢家,赢家所赢的都是输家所输的,所以无论输赢多少,正负相抵,最后游戏的总和都为零。这就是所谓的零和游戏,又称零和博弈或零和赛局。即参与博弈的双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 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双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其实,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总能找到与零和游戏雷同或类似的现象。我们大肆开发利用煤炭、石油资源,留给后人的便越来越少;我们研究生产了大量的转基因产品,一些新的病毒也跟着冒了出来;我们修筑了葛洲坝水利工程,白鳍豚就再也不能洄游到金沙江产卵……人类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科技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日益严重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之后,可持续发展理论才逐渐浮出水面,零和游戏原理正在逐渐为双赢观念所取代。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宁城县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2018.1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B
(A因果关系表述欠周密。王国维写《人间词话》,创建了创新美学体系,不仅有对德国古典美学各家思想的借鉴,也有对中国古典关学思想尤其是先秦道家美学思想的深刻反思。C表述不当。“它改造了西方的理论”这表述与原文不吻合,原文说“借鉴西方哲学智、情、意三分理论,用儒家思想加以化用,提出‘趣味主义’的美学主张”。而“趣味教育”,是“直接借鉴、改造了西方的提法”。D “但他们还没达到对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内蒙古赤峰”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