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360 2018-11-08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60]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复习质量监测卷(三)语文试题
曲靖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复习质量监测卷(三)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强力意志,德文原文是derWillezurMacht。其中,Macht为力量之义,但这不是一般的力量,而是强大的力量,因强大而有了支配力、统治力、影响力。介词zur为追求、趋向之义。直译应是“求强大力量的意志”、“强化力量的意志”。译作“权力意志”也未尝不可,只是要正确理解“权力”的广义含义。
强力意志说不但是反对达尔文主义的,而且也是、毋宁说首先是反对叔本华哲学的。在叔本华那里,生命意志是一种盲目的应当灭寂的力量。尼采认为,这既误解了生命的性质,也误解了意志的性质。
首先,生命是“必须不断自我超越的东西”。它不能满足于自身,而要不断向上,从高于自身的东西那里去寻求自身的意义和目的。这就是扩展和享受自身所蕴含的力量,藉此它克服了自身的限制。叔本华停留在生命本身,不能为它指出一个高于它的依据,所以得出了生命毫无意义的悲观结论。“依‘生存意志’的教条去寻找真理必然落空,这种意志是没有的!因为不存在者,便不能有愿望;已在生存中者,又岂能向生存有愿望!只是凡有生命之处,便也有意志,然而不是求生命的意志,而是求强力的意志!”强力意志也还是生命意志,然而它追求的不是生命自身,而是使生命得以超越自身的强力,这种对于力量之强大的渴求恰恰表现了生命永不枯竭的本性,所以尼采称强力意志为“永不枯竭的增殖着的生命意志”,并认为它是“生命的核心”。
其次,意志就是支配,“在意志的每个动作中都有一个支配着的思想”,而这意味着意志本身即是内在的强力,它包含着命令和服从的必然性。“求强力”不是意志的附属物,不是从外面给意志设定的目标,而是意志的本质之所在。在尼采看来,意志不同于纯粹欲望,后者只是意志的损耗。叔本华恰恰混淆了两者,所以才得出了否定意志的结论。一种不求增强自身力量、但求灭寂自身的意志完全是自相矛盾,无异于说意志不是意志。
由此可见,强力意志概念实际上是尼采对于生命、意志、生命意志的本质的一种说明。在他看来,求力量之增强既是生命的本质,又是意志的本质,从而也是生命意志的本质。通过这一说明,尼采为在叔本华那里无目的无意义的生命意志确定了目的和意义。
强力意志概念在尼采哲学中占有中心地位。一方面,它获得了本体的意义,尼采用它来说明无机界、有机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把万物生生不息的永恒生成归结为强力意志。“把存在性质的印记打在生成之上——这就是最高的强力意志。”“这个世界就是强力意志,岂有他哉!”另一方面,它获得了最高价值尺度的意义,尼采用它来衡量人类的一切精神文化价值,把真、善、美的评价都看作强力意志的产物。
浏览完整试题
(摘自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强力意志”这一概念乃尼采首创,也可当作“权力意志”来理解,指权势、权术、政治野心等强大的力量。
B.强力意志说反对达尔文主义和叔本华哲学,叔本华的学说停留在生命本身,而尼采的学说超越了生命本身。
C.尼采认为,意志与纯粹期望不同,它的本质就是“求强力”,即其本身就是内在的强力,包含着命令和服从两方面。
D.叔本华理解的意志不求增强自身力量,但求灭寂自身,这完全自相矛盾,等于否定了意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先提出“强力意志”这一概念,再探讨生命、意志的性质,最后总结强力意志概念的意义,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B.围绕着尼采认为叔本华误解了生命的性质和意志的性质这一论点,文章第三、四自然段从生命和意志两方面展开议论。
C.文章综合运用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类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详尽地阐述了“强力意志”这一概念。
D.通过对“强力意志”“生命”“意志”等概念的剖析,文章得出了强力意志概念实际上是尼采对于生命、意志、生命意志的本质的一种说明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叔本华认为生命毫无意义,并得出了否定意志的结论,而尼采为生命意志确定了目的和意义,可见叔本华哲学不如尼采哲学高明。
B.尼采认为,只要有生命的地方,就会有意志。这种意志追求的并非生命自身,而是使生命超越自身的强力。
C.因为叔本华混淆了意志和纯粹欲望这两个概念,因此得出了意志不是意志的结论。
D.强力意志这一概念在尼采那里获得了本体的意义与最高价值尺度的意义,可见它在尼采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卖 米
张培祥
天刚蒙蒙亮,母亲就把我叫起来了:“琼宝,今天赶场,我们担点米到场上卖了,好弄点钱给你爹买药。”
吃过饭,我和母亲开始往谷箩里装米,装完后先称了一下,一担八十多斤,一担六十多斤。母亲抢先挑起了重的那一担。
赶场的地方离我家大约有四里路,我和母亲挑着米,在窄窄的田间小路上走走停停,足足走了一个钟头才到。
母亲说:“过会儿有专门的米贩子来收米。他们开了车到乡下来赶场,收了米,拉到城里去卖,能挣好些哩。”
我说:“凭什么都给他们挣?我们也拉到城里去卖好了!”
母亲说:“咱们这么一点米,又没车,真弄到城里去卖,挣的钱还不够路费呢!早先你爹身体好的时候,自己挑着一百来斤米进城去卖,隔几天去一趟,倒比较划算一点。”
我不由心里一紧,心疼起父亲来。
从家里到城里足足有三十多里山路呢,他挑着那么重的担子走着去,该多么辛苦!就为了多挣那几个钱,把人累成这样,多不值啊!
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家里除了种地,也没别的收入,不卖米,拿什么钱供我和弟弟上学?
我想着这些,心里一阵阵难过起来。
看看旁边的母亲,头发有些斑白了,黑黝黝的脸上爬上了好多皱纹,脑门上密密麻麻都是汗珠,眼睛有些红肿。
正说着,有个米贩子朝我们这边走过来了。
他把手插进大米里,抓了一把出来,迎着阳光细看着。
“这米好咧!又白又匀净,一点沙子也没有!”母亲堆着笑说。
那人点了点头,说:“米是好米,不过这几天城里跌价,再好的米也卖不出好价钱来。一块零五,卖不卖?”
母亲摇摇头:“这也太便宜了吧?上场还卖一块一呢。再说,你是识货的,一分钱一分货,我这米肯定好过别家的!”
那人又看了看米,犹豫了一下,说:“本来都是一口价,不许还的,看你们家米好,我加点,一块零八,怎么样?”
母亲还是摇头:“不行,我们家这米,少说也要卖到一块一。你再加点?”
那人冷笑一声,说:“今天肯定卖不出一块一的行情,你现在不卖,等会散场的时候你一块零五都卖不出去!”
“卖不出去,我们再担回家!”那人的态度激恼了母亲。
“那你就等着担回家吧。”那人冷笑着,丢下这句话走了。
我在旁边听着,心里算着:一块零八到一块一,每斤才差两分钱。这里一共150斤米,总共也就三块钱的事情,路这么远,何必再挑回去呢?我的肩膀还在痛呢。
我轻轻对母亲说:“妈,一块零八就一块零八吧,反正也就三块钱的事。再说,还等着钱给爹买药呢。”
“那哪行?”母亲似乎有些生气了,“三块钱不是钱?再说了,也不光是几块钱的事,做生意也得讲点良心,咱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米,质量也好,哪能这么贱卖了?”
我不敢再说话,我知道种田有多么累。
看看日头到头顶上了,我觉得肚子饿了,便拿出带来的饭菜和母亲吃起来。
母亲吃了两口就不吃了,我知道她是担心米卖不出去,心里着急。
母亲叹了口气:“还不知道卖得掉卖不掉呢。’
我趁机说:“不然就便宜点卖好了。”
母亲说:“我心里有数。”
下午人更少了,日头又毒,谁愿意在场上晒着呢。
看看母亲,衣服都粘在背上了,黝黑的脸上也透出晒红的印迹来。
我四处看看,场上已经没有几个卖米的了,大部分人已经卖完回去了。
母亲也着急起来,一着急,汗就出得越多了。
终于有个米贩子过来了:“这米卖不卖?一块零五,不讲价!”
母亲说:“你看我这米,多好!上场还卖一块一呢……”
不等母亲说完,那人就不耐烦地说:“行情不同了!想卖一块一,你就等着往回担吧!”
奇怪的是,母亲没有生气,反而堆着笑说:“那,一块零八,你要不要?”
那人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说:“你这个价钱,不是开场的时候也难卖出去,现在都散场了,谁买?做梦吧!”
母亲的脸一下子白了,动着嘴唇,但什么也没说。
等那人走了,我忍不住埋怨母亲:“开场的时候人家出一块零八你不卖,这会好了,人家还不愿意买了!”
母亲似乎有些惭愧,但并不肯认错:“本来嘛,一分钱一分货,米是好米,哪能贱卖了?出门的时候你爹不还叮嘱叫卖个好价钱?”
展开余下试题
“你还说爹呢!他病在家里,指着这米换钱买药治病!人要紧还是钱要紧?”
母亲似乎没有话说了,等了一会儿,低声说:“一会儿人家出一块零五也卖了吧。”
可是再没有人来买米了,米贩子把买来的米装上车,开走了。
散场了,我和母亲晒了一天,一粒米也没卖出去。
“妈,走吧,回去吧,别愣在那儿了。”
母亲迟疑着,终于起了身。
“妈,我来挑重的。”
“你学生妹子,肩膀嫩……”
不等母亲说完,我已经把那担重的挑起来了。
母亲也没有再说什么,挑起那担轻的跟在我后面,踏上了回家的路。
肩上的担子好沉,我只觉得像压着一座山似的。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提到卖米是为了给父亲买药,这暗示“我”家贫穷、困苦的现状,并与文中、文末的相关情节相照应。
B.米贩子到乡下收米,运到城里卖,赚取高额利润。他们对母亲的态度十分恶劣,可见他们是一群唯利是图的黑心商人。
C.文章综合运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等多种手法,细节描写生动传神,比如“黑黝黝的脸上爬上了好多皱纹,脑门上密密麻麻都是汗珠”o
D.文末写到“母亲似乎有些惭愧”、“母亲似乎没有话可说了”,表面看来母亲对自己之前的行为有些后悔,但“似乎”一词,可见其并不愿改变原则。
5.小说以“卖米”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6.本文段落非常多,这样分段是否过于琐碎?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以创建“宜居•宜养•宜游”为目标的“森林小镇”,是特色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区别于农业小镇、科技小镇、互联网小镇、创新小镇,它有一个让人更加充满想象力,诗意、美丽、富有亲和力的名称,是一个让我们人类更加向往和追求的地方,更具有包容性,更能够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据了解,我国“森林小镇”或者生态价值最好的地市集中在南北“四十八”地区,北部包括黑吉辽、内蒙地区,南边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福建、两广、云贵川等省份。这些地区除了森林资源与水资源丰富外,还具有海拔错落有致的特点,更适宜成为“森林小镇”先行先试的试点地区。
专家一致认为,建设“森林小镇”是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在盘活现有森林资源存量的同时,扩大森林资源的增量。我国目前人均森林面积只是世界的1/4,保护好森林资源就是在守护金山银山。
建设“森林小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特色小镇创建过程中,中央财政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支持。政府在组织领导和支持政策中提出两条支持渠道:发改委等有关部门支持符合条件的特色小镇建设项目申请专项建设基金;中央财政对工作开展较好的特色小镇给予适当奖励。
当然,“森林小镇”建设光靠政府投入不行,还需创新投融资模式。在森林小镇的建设方面,应该发挥多种机制的作用,不仅要吸引开发银行政策性资金的介入,还要搭建更多的平台,吸引各类资金进入,形成共建模式,更有利于特色小镇发展。
2012年-2017年中国森林旅游游客数量及创造社会综合产值统计
(摘编自《中国森林小镇研究报告(2017)》)
材料二:
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特色文化是森林小镇的“灵魂”。但学者们在调研中发现,各地特色小镇在建设热潮中形成了“一拥而上”“遍地开花”的快速发展态势,出现了“千镇一面、缺乏特色”的现象。而作为特色小镇一部分的森林小镇,同样也面临着小镇特色产业不鲜明的问题。
现有森林小镇缺乏对文化的开发,或开发尚不到位。一方面,小镇文化挖掘没有充分联系历史人物与历史背景,没有以当地历史文化为依托,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从而导致小镇无特色文化或特色文化不鲜明,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小镇特色的表现力尚有待加强。一些小镇的文化主要集中体现在建筑遗址上,未能充分拓展到饮食、风俗等日常近距离体验领域,从而难以形成紧密的多层次文化氛围。
调研中,学者们还发现一个更加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目前森林小镇建设与林场改革结合度不够。
首先,在林场改革中,国有林场需要对“办社会”职能进行剥离,场办学校、场办医务室和承担的其他社区功能逐步从林场中剥离出来,绝大部分要移交给当地政府承办和管理,人员要进行建制划转,场内事业编制需要进行缩减。如何妥善安置下岗职工,促使他们再就业成为林场改革过程中一个棘手的问题。
另外,建设用地问题由于牵扯面广,矛盾不容易解决,已成为制约林区以及森林小镇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摘编自新浪财经《森林特色小镇之争:不仅有高颜值,还要有高业绩》)
材料三:
到2020年惠州将建设26个省级森林小镇
每到傍晚时分,龙门县蓝田瑶族乡的瑶蓝森林公园里,就会有三三两两的村民,在这里悠闲地散步游憩。公园里树木葱葱,“啾啾”的鸟鸣声,让这里增添了一份寂静。
位于惠州市龙门县北部的蓝田瑶族乡,山清水秀,葱葱郁郁。瑶蓝森林公园、石马山森林公园、蓝田文化广场、乌妮夫滨河公园……在这个偏僻的乡镇,处处是公园。跟城市里的公园不同的是,这些农村里的公园最大的特点,便是浓浓的绿意。
去年9月,蓝田瑶族乡成功创建了“广东省森林小镇”,成为惠州首批省级森林小镇之一。森林覆盖率高达86.07%、全乡有古树群落7个、绿化覆盖率达到40.8%、公园绿地19.2公顷、人均绿地面积为38.4m2……如今的蓝田瑶族乡,处处都被绿色包围着。“生态环境秀丽、人文景观优美、乡村风貌整洁、乡土文化厚重、可憩可游、美丽宜居”——这是外界对该乡镇的评价。
(摘编自《南方日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森林小镇属于特色小镇的一类,不过它又与其他类型的特色小镇不同,它更注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B.我国森林资源和水资源丰富,但人均森林面积只占世界的25%,所以我们应该特别注重保护森林资源。
C.森林小镇的“灵魂”是特色文化。如果不能充分挖掘文化,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那么这一森林小镇就可能难以开发成功。
D.森林覆盖率高、人文景观优美、乡土文化厚重等条件,是惠州蓝田瑶族乡成功创建森林小镇的重要因素。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2012年至2017年,我国森林旅游游客量翻了一番,创造的社会综合产值增加到原来的两倍以上。
B.材料一主要介绍了促进森林小镇发展的措施,材料二主要介绍森林小镇目前遇到的问题,二者都很客观理性。
C.材料三用惠州瑶族乡的例子,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开发成功的森林小镇的状况,但语言的主观色彩过浓,不符合新闻的客观性要求。
D.三则材料有的是政府研究报告,有的是网络新闻,有的是传统报刊报道,三者都关注同一话题,可见森林小镇已引起广泛关注。
9.如何促进中国森林小镇的发展,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说明。(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丁元荐,字长孺,长兴人。父应诏,江西佥事。元荐举万历十四年进士。丁父忧,请告归。家居八年,始谒选为中书舍人。甫期月上封事万言极陈时弊言今日事势可寒心者三饥民思乱也武备积弛也日本封贡也可浩叹者七:征敛苛急也,赏罚不明也,忠贤废锢也,辅臣妒嫉也,议论滋多也,士习败坏也,褒功恤忠未备也。坐视而不可救药者二,则纪纲、人心也。其所言专斥首辅王锡爵,元荐座主也。
展开余下试题
二十七年京察。元荐丁母忧家居,坐浮躁论调。阅十有二年,起广东按察司经历,移礼部主事。甫抵官,值京察事竣,尚书孙丕扬力清邪党,反为其党所攻。副都御史许弘纲故共掌察,见群小横甚,畏之,累疏请复察典,语颇示异。群小借以攻丕扬。察疏犹未下,人情杌隉,虑事中变,然无敢言者。元荐乃上言弘纲持议不宜前却,并尽发诸人隐状。党人恶之,交章论劾无虚日。元荐复再疏辨晰,竟不安其身而去。其后邪党愈炽,正人屏斥殆尽,至有以“《六经》乱天下”语入乡试策问者。元荐家居不胜愤,复驰疏阙下,极诋乱政之叛高皇、邪说之叛孔子者。疏虽不报,党人益恶之。四十五年京察,遂复以不谨削籍。天启初,大起遗佚。元荐格于例,独不召。至四年,延臣交讼其冤,起刑部检校,历尚宝少卿。明年,朝事大变,复削其籍。
元荐初学于许孚远,已,从顾宪成游。慷慨负气,遇事奋前,屡踬无少挫。通籍四十年,前后服官不满一载。同郡沈淮召入阁,邀一见,谢不往。尝过高攀龙,请与交欢,辞曰:“吾老矣,不能涉嫌要津。”遽别去。天启五年去世,年六十五。
(节选自《明史》)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甫期月/上封事万言/极陈时弊/言今日事势可寒心者三/饥民思乱也/武备积弛也/日本封贡也/
B.甫期月/上封事万/言极陈时弊/言今日事势/可寒心者三/饥民思乱也/武备积弛也/日本封贡也/
C.甫期月/上封事万言/极陈时弊言/今日事势/可寒心者三/饥民思乱也/武备积弛也/日本封贡也/
D.甫期月/上封事万言/极陈时弊/言今日事势可/寒心者三/饥民思乱也/武备积弛也/日本封贡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座主,唐宋时进士称主试官为座主。至明清,举人、进士亦称其本科主考官或总裁官为座主,或称师座。
B.京察,明代吏部考核京城和地方所有官员的一种制度。明代一般六年举行一次,清代改为三年,以“四格”、“八法”为升降标准。
C.《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D.通籍,指做官。“籍”是二尺长的竹片,上写官员的姓名、年龄、身份等,挂在官门外,以备出入时查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元荐忠贞爱国,敢于痛陈时弊。他初居官位,就以万言书上奏朝廷,抨击令人寒心之三事,叹息时政七事,以及不可救药之二事。
B.丁元荐孝顺敬亲,尽心为父母守孝。父亲去世时,他尚未居官,但坚持为父守孝八年,之后又为母守孝十二年,为此主动中断仕途。
C.丁元荐正直不阿,因而卷入党争。当时朝臣结党营私,在京察中肆意妄为。丁元荐上疏许弘纲应该坚持直议,于是遭众党憎恶。
D.丁元荐不慕名利,不愿结交权贵。同郡人沈淮被召入内阁,邀请他相见,但他辞谢不去。曾拜访高攀龙,高攀龙请求与他结交,也被他谢绝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元荐家居不胜愤,复驰疏阙下,极诋乱政之叛高皇、邪说之叛孔子者。(5分)
(2)尝过高攀龙,请与交欢,辞曰:“吾老矣,不能涉嫌要津。”(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寄题徐都官新居假山
梅尧臣
太湖万穴古山骨①,共结峰岚势不孤。
苔径三层平木末②,河流一道接墙隅。
已知谷口多花药,只欠林间落狖鼯③。
谁侍巾鞲④此游乐,里中遗老肯⑤相呼。
【注】①古山骨:指石。②木末:树梢。③狖(yàn):长尾猿。此泛指猿猴。鼯(wú):鼠名,俗称飞鼠,形似蝙蝠。④巾鞲(gōu):代指徐都官。巾:冠的一种。鞲:革制袖套。⑤遗老:年老历练的人,此泛指老者。肯:可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指取太湖石为假山,不径言石而言“古山骨”,写出假山具有山的骨髓。“峰岚”不仅写出山形,而且绘出山神,颇有云气蓊郁之感。
B.颔联写假山有崎岖小路达于峰顶,高于园中之树,山下河流一道,自墙外引入。于是,假山、真树、活水,彼此浑溶无间,大得自然意趣。
C.颈联暗用西汉隐士郑子真身居谷口而名动京师的典故,并且说此地没有猿猴飞鼠之类的卑劣小人,赞美主人公徐都官的雅韵高德。
D.本诗由景及人,既写出园林建构之巧妙,又表现了园林主人的情趣。全诗笔力雄劲,格调明快,不施藻饰,瘦劲挺拔,很能体现宋诗的艺术特色。
15.尾联化用杜甫《客至》“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句意,而含意颇深,请试着鉴赏尾联的思想内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式论证“秦爱纷奢”这一观点,最后得出结论,这些行为使百姓们“ ”,而秦朝统治者却“ ”。
(2)在《赤壁赋》中,表达希望与神仙相交与皓月共存的句子是“ , ”。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达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有了大众的参与,阅读将不仅仅是一项个体的、静穆的思想活动,还将是一项动态的文化生产。一部作品从诞生到成为经典,就是“经典化”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有了无数读者的拣选和参与,成为一项大众文化事业,体现出专属于自己民族和时代的精神气质,组成了经典的谱系。正是在大众的 之中,成就了人类文明史上 的经典作品。
因此,( )。前几天,美国《纽约客》杂志网站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在中国 的一位作家:金庸。文章称他在中国的文化价值,大约相当于《哈利•波特》加《星球大战》。这一评价,恐怕也是看中了金庸作品作为大众文化“今典”的价值。当然,“经典化”的过程难免 。这就需要我们的大学、知识群体以及负有文化责任的媒体做出引导,让年轻人在更广阔的世界里,以更高质量的阅读,形成自己的精神视野。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口传心授 纷至沓来 家喻户晓 鱼龙混杂
B.口耳相传 延绵不绝 家喻户晓 泥沙俱下
C.口耳相传 纷至沓来 妇孺皆知 鱼龙混杂
D.口传心授 延绵不绝 妇孺皆知 泥沙俱下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个过程因为有了无数读者的拣选和参与,成为一项大众文化事业,体现出专属于自己民族和时代的精神气质,构成了经典的谱系。
B.因为这个过程有了无数读者的拣选和参与,成为一项大众文化事业,体现出专属于自己民族和时代的精神气质,构成了经典的谱系。
C.这个过程因为有了无数读者的参与和拣选,成为一项大众文化事业,体现出专属于自己民族和时代的精神气
上一篇: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语文
下一篇:
重庆市南坪中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重庆西北狼教育联盟月考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云南省曲靖”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6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