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403 2018-11-08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03]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巴州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试卷
时间: 120 分钟 满分:100分
出题人: 张春燕 审核人:曹淑华
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撕杀 五彩斑斓 没精打彩 细枝末节
B. 袅娜 矢志不渝 豁然开朗 络绎不绝
C. 痉孪 惊诧不已 撒手人寰 微乎其微
D. 企图 刨根究底 变幻莫测 骄柔造作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父亲会做各种灯,特别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的纺织姑娘,可谓是惟妙惟肖。
B. 人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词: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这话的确是切中肯綮,它高度地概括了徐志摩短暂而又传奇的一生。
C. 台风后的救援重建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各地均自发地成立了红十字会救助中心。
D. 《雨巷》一诗,在艺术上出类拔萃的特色是成功运用了象征手法,使诗的意境深远、丰富,并具有了含蓄的美。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她说,这种面包“主打天然酵粉,口感非常好吃,吃了完全不影响身材而且非常健康”
B. 东京审判用法律的手段审判和严惩了因指挥、发动和策划侵略战争而犯下反和平罪、战争罪、反人道罪的战犯,伸张了正义。
C. 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D. 目前,诗歌的命运空前引人关注,在一些忧心者看来,诗歌已经濒临灭亡,诗人已经集体逃亡,必须挽救诗歌拯救诗人。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晨间听蝉,想其高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蝉亦是禅。
①高踞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 ②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
③蝉该是有翅之族的隐士吧 ④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中分外轻逸
⑤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 ⑥—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
A. ④②①③⑥⑤ B.④⑥②⑤③① C. ③①④②⑥⑤ D.③④⑤⑤②①
二、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每小题2分共6分)
黑格尔说,“真正有价值的悲剧不是出现在善恶之间,而是出现在两难之间。”眼下,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就是这样一种关系。没有什么比谈论人工智能更酷炫的了。但问题在于,许多科幻电影、电视剧都设想了最终机器人终将取代人类的悲惨结局。最近霍金就再次表示了这种担忧。
其实,无论是科幻电影中的桥段,或是霍金的担心,某种意义上,更像是对于人类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这种不确定,既源于对人工智能理解上存在的不确定性,也在于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制度可能造成冲击的不确定性。
其实,现在所有的人工智能技术,都是基于对人类智能的简单、粗糙的模仿。即使像所谓的“神经网络”这样的名称,听着特别玄,但它与人类神经系统的真实情况,还是要差上很多级别,它们仍然只是建立在神经元连接机理的粗浅抽象上的数学模型。
并且,目前所有的人工智能产品,都局限于某个极窄的范围之内,不要说超级智能,即使是简单的跨界,也要做出很大的调整,才能实现。
当然,你可以说,还是存在某个时刻,人工智能就是变得比人类聪明了。我们假设真的存在这种可能,那意味着人工智能需要具备某种意识,不管这种意识是否跟人类相同。如果没有这种意识,人工智能为什么要来消灭人类呢?为什么一定要与人类为敌呢?
浏览完整试题
更何况,人类现在对于自身的意识、伦理、思想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它们又是什么,尚不清楚。如果机器真能自主产生意识,那也只能说,这是宿命。
相较于这种可能性非常微小的威胁,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制度产生的冲击。这种冲击,并非人工智能的主动行为,而是当其改变目前的生产行为方式后,人类社会自身适应、调整自身制度的努力所带来的改变。
虽然人工智能带来的自动化潮,可能消灭近半数的工作岗位,但失去收入的只是普通的劳动者而已,企业却可能因此受益,甚至获取更多利润。那么这些利润、财富该如何分配呢?很大可能是这个社会的财富将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
正如英国乐施会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报告所言,目前世界上最富有的八个人,拥有财富是人类总体财富的一半。想象一下,如果机器人革命加剧这种趋势,结果又会如何?
社会的不公平将会是极大的问题。正如上一次工业革命,使得劳动与资本关系发生了变化,进而产生了福利制度和福利国家。现在,我们更紧迫的事情,恐怕不是去想人工智能有了自主意识后会如何消灭人类,而是在面对新的劳动关系、新的生产方式时,人类社会的制度究竟应该怎么调整。
所以,如果人工智能能够摧毁人类,那一定不是因为人工智能觉醒,而是人类在这一波的社会关系变化中,自己失控了,放任极端化的社会制度出现,破坏了其自身生存的基础。这与其说是人工智能带来的,还不如说是人类自身的不可靠所导致的。 (摘编自南方时报网)
5.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技术是对人类智能简单、粗糙的模仿,它只是建立在粗浅抽象上的数学模型。
B.人工智能中即使能够建立所谓的“神经网络”,与人类神经系统的真实情况相差甚远。
C.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制度产生的冲击可能会大于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的威胁。
D.人工智能带来的自动化潮可能使企业获取更多利润,还改变了目前的生产行为方式。
6.下列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太多科幻作品设想了机器人终将取代人类的悲惨结局,连霍金这样的科学家都因此表示了担忧。
B.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担忧可能源于对人工智能理解的不确定以及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制度的冲击。
C.随着技术的发展,即使人工智能有可能变得比人类聪明,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就一定会与人类为敌。
D.人工智能如果能摧毁人类,更可能是人类在适应新的一波社会关系变化中,自身失控而导致的。
7.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存在一种两难境地,人工智能虽然给人类带来了便利,但其发展也有诸多不确定性。
B.目前的人工智能产品在应用上局限于极窄的范围之内,想实现产品简单的跨界更加是不可能的事情。
C.人类对于自身的了解尚且有限,人工智能能否自主产生与人类相同的意识对于人类来说更是不能确定之事。
D.与其担心人工智能的觉醒,不如更关注人类如何解决由于自身的不可靠而导致的一系列失控问题。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8.对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叹焉 (感慨) B.夫夷以近 (平坦)
C.无物以相之 (帮助) D.何可胜道也哉 (胜利)
9.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很惋惜。
D.平坦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10.不属于“此余之所得也”的“得”这一项的是( )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B.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C.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四、(共22分)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2分)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2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题,每空1分)(4分)
(1)《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
(2)《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秋天的山水美景。
(3)《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分)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2分)
14.语言运用(6分)
(1)下面是一份求职信的正文部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多处错误,请找出三处不得体的词语(或短语),加以改正。(3分)
展开余下试题
本人毕业于化学专业,大学本科,是一名有四年工作经验的高中化学教师。得知贵校招聘有识之士,很希望能到贵校高就。现附上我的简历,恳请你们慧眼识才。不胜感谢!
(2)依照例句的格式,仿写一个句子。(3分)
如果没有理想,人生就像一只无舵的航船,没有方向。
15.名著阅读(任选一题)(4分)
(1)《红楼梦》“散余资贾母明大义,复世职政老沐天恩”一回中,贾母得知府中库藏已空、入不敷出的实情后,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以渡难关。请结合这一情节,分析贾母的形象特点。
(2)请简要介绍《三国演义》中关公“刮骨疗毒”的主要过程。
五、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共14分)
比邻而居
王安忆
①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可是,我没听他的。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
②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怎么说?它特别火爆。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并且,也不奢侈。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
③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
④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
⑤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
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有时一日来两次,有时一日里一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似的。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
⑥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你来我往,此起彼伏。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出丝来了。第四位又来了,它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它什么都来: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有。于是,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
⑦这一日,厨房里传出了艾草的熏烟。原来,端午又到了。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一年之中的油垢,在这草本的芬芳中,一点点消除。渐渐的,连空气也变了颜色,有一种灰和白在其中洇染,洇染成青色的。明净的空气其实并不是透明,它有它的颜色。(有删改)
16.文章③④两段写第一家的草药味,凸显了这家人什么样的生活风格?请简要分析。(3分)
17.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4分)
18.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4分)
19.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3分)
六、写作(4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曾有网友评出最让父母心碎的五句话:“你别管我”“我在忙,没空”“不回家了”“说了你也不懂”“好了好了,我知道了”。
一位母亲说:“我跟孩子说话都挺小心的,就怕碰到他的雷点。”
父母的“小心翼翼”遇到孩子的“漫不经心”,显得过于辛酸。
请对以上材料谈谈你的感受和看法。
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A撕--厮 彩--采 C孪--挛 D骄--矫。
2.【答案】B
A项,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此处错用对象。
B项,切中肯綮:切中,正好击中。肯綮,是指骨肉相连的地方,比喻最重要的关键。
C项,紧锣密鼓:比喻正式或公开活动前的紧张舆论准备,也形容准备工作进行得紧张、急促。此处不合语境。
D项,出类拔萃:超出同类,形容在一般水平之上,多用来形容人才。此处错用对象。
3.【答案】D
A项,主谓搭配不当,应为“口感非常好”
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策划、发动和指挥”。
C项,“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有歧义。
D项,正确。
4.【答案】C
【分析】解答此题,应注意题中横线上下文所提供的语境,注意题中六句话之间的内部关联和某些诸如代词等特殊词语,再结合排除法解答。③将蝉喻为“隐士”,承接上文的“高洁”,应排在首位,于是排除A、B两选项。①描写了“隐士”的生活特点,突出其“高洁”。④与②再回应首句的“晨间听蝉”,描写晨间蝉鸣的特点。⑥和⑤写听蝉的感受和感悟,自然归结到结尾的“蝉亦是禅”。可推知正确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
5.A 6.A 7.B
【分析】5.建立在粗浅抽象上的数学模型是“神经网络”,而非“人工智能”。且时间限制是“现在”。
6.霍金表示担忧并不是因为科幻作品的原因。
7.实现产品的简单跨界需要做出很大调整才能实现,并不是不可能。
三、文言文阅读
8.D 9.C 10.A;
四、(共22分)
11.(4分,每小题2分)
①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
②尽了自己的努力如果不能达到的人 ,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
12.(4分,任选填4小题)
(1)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2) 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
(3)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13.(4分,每小题2分)
(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意思对即可)
展开余下试题
14.(6分,每小题3分)
(1)“有识之士”改为“教师”
“高就”改为“就职”或“工作”
“慧眼识才”改为“考察后聘用我”
(2)修辞得当,句式一致即可。
15.名著导读,任选一题(4分)
(1)处变不惊,性格坚强;处置果断,能力出众;分配得当,处事公平;轻财重义,顾全大局。
(2)有一次,关羽在战斗中右臂被敌人射中一箭。箭头有毒,毒已入骨,右臂又青又肿,不能动弹。名医华佗听说关羽箭伤不愈,表示能为他割开皮肉,刮骨去毒。手术进行中,华佗刮骨的声音很刺耳,周围的人心惊胆战,掩面失色,而关羽却依然饮酒弈棋,若无其事。
五、现代文阅读(二)
16. 病了也认真生活,凸显出-种实打实的风格;草药味的出现与消失都没有打断实打实的生活,可见此种风格的韧性。(3分)
17.相对第一家的气味,咖啡的味道较弱:生活不大有定规;日常化的生活气息不浓烈;有虚无浮华的气息,不如第一家实打实。(4分)
18.(1)线索:气味。(2)作用:以“气味”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以“气味”为线索,体现不同的生活风格,便于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4分)
19.不同的生活状态也有相同的生活内容:蕴含了对端午等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艾草的熏烟升华了不同的生活状态,从而达成一种火辣与安静、绚烂与明净的平衡。(3分)
六、写作(40分)
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解析:父母的角度:①可怜天下父母心,儿行千里母担忧。②该放手时要放手,注意沟通和交流。③既要爱,又要会爱,莫让亲情成负担。
子女的角度:①多一份理解和耐心,便可温暖父母的心。②你的漫不经心,常常令父母寒心。③不要把父母的爱当作“理所应当”,在享受亲情的同时别忘了付出。④成长路上父母不是羁绊,而是我们动力的来源。⑤换位思考,多多交流,莫待欲养亲不在。⑥让自己成长的速度和体贴关怀的程度,赶上他们老去的速度⑦留给父母的别总是背影。⑧别让叛逆成借口 (110.52.94.175)
上一篇: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甘肃势泉市敦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新疆巴音郭”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0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