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500  2018-11-23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00]
2018-2019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20分,用时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纸上的无效。
4.非选择题写在答题纸对应区域内,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的答题无效。
第I卷(60分)
一、现代文阅读(2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漫说姓名文化
当我们热热闹闹地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我以为,其实遗忘了最大的一笔遗产,这就 是姓名文化。姓名文化经数千年积累演变,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文化系统,蕴含着丰厚的人 文信息、民俗资源、历史积淀、社会符号、文明指向、思想意趣、家族身份、修养成果。这一文化 系统不但影响了其他民族,也辐射至周边地区。
人人都有自己的原初之根、文化之根,这个根是民族、国家和省籍、家乡不能替代的。在 我们的5000多个姓氏中,大多源于上古,几乎都存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和擅变历史。从先秦姓 与氏的“别婚姻”“别贵贱”,到秦汉的姓氏合一,再到中华民族大家庭内许多民族纷纷采用汉 姓,每个姓就是一部历史。
根的意识曾是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根的文字载体就是绵延不断的谱碟,根的 终极意义是宗亲归属感。从前,谱碟和宗亲的广博关怀可以让人千里之外也互为依托;现在, 宗亲仍可以令个人与家庭在茫茫人海中,在生疏的大千世界里,寻求到一份精神的慰藉。这 宗亲早已不是血缘之亲,而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横向联系。
在姓氏文化的熏陶下,不管走在哪里,仰望“四知堂”的匾文,我们知道了主人姓氏的归 属;远远看见“陇右名望”,我们也明白了这一村的大姓是什么。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寄身于 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无形的姓氏文化则保存在有形的匾额和石刻里。
我们的人名文化历史也很悠久,内涵更为丰富。从商代的干支入名,到后来的“不以国, 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牲畜,不以器币”入名的禁忌;由春秋战国时期打破禁忌,好 以贱丑隐疾为名,再到西汉以后尊崇圣洁文雅为风尚;从新莽禁用双字,到南北朝盛行二字; 由唐宋时代形成的以辈次命名,再到清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30个,非但组成了绵延不绝的人名历史,也在人名的走向转变中显示了我国历代官风民俗。人名文化还包括字、号,还有学名、小名、诨名,互补互衬,传递出长辈的期待、自己的志向和旨趣。
我们的人名文化最讲究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避讳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我国文化传统的道德观念。其中,家讳、内讳是家庭之避讳,国讳、宪讳、圣讳,属于社会之避讳。在避讳中,嫌名,即避字音同或字音近之讳,最为普及。避讳的方法可以改字、空字、缺笔、换音。那个时代,家讳这一显示民族伦理精髓的避讳最为顽强。
姓名文化,作为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一种活的传承,而这传承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我们所有人都是这传承的载体,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对其兴衰负责。如何传承我们的姓名文化,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思考。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 下列对“姓名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浏览完整试题A.姓名文化是一笔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是一种整套的文化系统。
B. 姓名文化就是不管走到哪里,只要看见“陇右名望”,就知道这村庄的大姓是杨姓的家族身份归属。
C. 姓名文化经过数千年积累和演变形成独特的文化系统,不仅对本民族,更对其他民族和周边地区都产生了影响。
D. 姓名文化是否传承无需思考,它必须是一种活的传承,我们每个人都是它的传承者,都应对它的兴衰负责。
2. 下列理解和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我们源于上古的5000多个姓氏中,几乎都存在着自己的起源故事和演变历史。
B. 人名文化比姓氏文化历史更悠久,所包含的内容更丰富,它传递着长辈的期待和自己的志向旨趣。
C. 人名文化最讲究避讳,避讳包括家庭避讳和社会避讳,都最为顽强地显示了民族伦理精髓,反映了文化传统的道德观念。
D. 人名文化经历了禁忌到打破禁忌,再禁忌再打破的循环,在它的走向转变中显示了我国历代的官风民俗。
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分析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先秦到秦汉,从李唐到现代,再到中华民族大家庭内许多民族纷纷采用汉姓,姓与氏
的分分合合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
B. 作者认为姓名文化是我国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民族历史文化之根就是绵延不断的谱牒,就是可以让人在千里之外也有互为依托的广博关怀。
C. 如今,宗亲仍可以让人们在茫茫人海中和生疏世界里获得一份精神的慰藉,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现代社会里人们对自己原始之根和文化之根的认同。
D. 从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30个这一现象可以看出,人名的走向转变中显示了我国历代官风民俗,清朝是我同古代最尊崇儒家思想的一个朝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
下面是大型历史剧《秦王李世民》中的一个片断。
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李元庆是四兄弟,他们辅佐父亲李渊取得了天下,其中以李世民功劳最大。已定为王位继承人的长子李建成一心想除去登基隐患李世民。这样四兄弟为争权形成了两派。以下节选就是表现李建成借为李元吉出征饯行的名义,欲加害李世民而引发的一场斗争。席间李建成提议各人均作一首以古代英雄为内容的小诗为酒令,于是出现了以下情节。阅读后回答4~7题。(13分)
李元庆(掷笔大叫)成也!
李世民念来!
李元庆《卢城怀古》:汉家名将李广,曾驻守古北平卢城,匈奴称其“飞将军”,数年不敢入侵,李将军功高威重如此,朝廷却无意封侯,反逼他自杀身亡。
(诵)“纵马狼山外,弯弓瀚海间,泉台饮恨去,血溅九重天! ”
李建成(强笑)元庆不愧少年英雄,血气方刚,壮士豪情,溢满字里行间。
李元庆(冷漠)大哥很懂诗情。
李元吉小弟也很有诗才(与李元庆灼灼相视)。
李建成(忍耐不住)孤也得一首!
李世民(一笑)世民从小爱听大哥吟诗。
李建成《淮阴怀古》!
李元吉淮阴?此系何物?
李元庆(放声大笑)二哥,此非物品,而是地名,汉家名将韩信封侯的地方。
李建成不错!此人助汉高祖夺得天下,竟想自立为王,利令智昏,叛逆谋乱,终在长乐
宫中一命归天!
李世民大哥此诗用意颇深……
李建成 (诵)“狂徒淮阴客,自诩天下雄,一曲黄粱梦,呜呼长乐宫!”
李世民(凛然地)《孟津怀古》!
众人孟津?
李世民当年周武王在此会集八百诸侯讨伐暴虐无道的商纣王:(诵)“云涌九州动,龙
飞四海惊!武王除暴虐,万众庆升平!”
李建成(突然大笑)三弟之诗,风云纵横,气象豪阔,经夺魅首!为兄当举杯祝贺!
李元吉(急应)举酒!举酒!
4.由李元吉的对白台词“淮阴?此系何物?”和李元庆的对白“二哥,此非物品,而是地名,汉家名将韩信封侯的地方”可知二人的性格特征,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元吉对大哥的话装糊涂,有意引起李建成对诗的解说,是心计颇深的一个人。
B.李元吉是一个莽夫,读书不多,缺乏文化涵养,有什么说什么,是一个生性耿直的人。
C.李元庆“放声大笑'对元吉的话有意装糊涂,是一个城府很深的人。
D.李元庆虽然知道韩信封侯的典故,但不知大哥的用意,是一个虽然博学,但却书生气浓厚的人。
5. 李世民咏《孟津怀古》后,李建成“突然大笑”,又“为兄当举酒祝贺”,李元吉“急应”,对这些言行举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说明李建成豁达大度,随机应变,机敏过人,擅长权变之术。
B.说明李元吉不明形势,只会趋炎附势,唯李建成马首是瞻,完全没有项庄一样的气势。
C.说明李建成喜怒无常,性格乖张,做事优柔寡断,失去了诛杀李世民的大好机会。
D.说明李建成明白李世民有防范而临时改变计划,放弃这次计划。
6. 在李世民“大哥此诗用意颇深”之后,李建成所说的台词横线处最恰当的是(3分)
A.二弟谬奖! B.二弟聪明! C.二弟放肆! D.二弟何作此言!
7. 戏剧语言的一大特点就是利用直观情境,构成语言的特殊表达效果,试结合中心矛盾,选择文中三首怀古诗中的一首,简析诗的言外之意。(不超过30字)(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 ~ 11题
梓人传
唐•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①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②、规矩、绳墨,家不居砻③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祿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曰,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 ”彼执银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慑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曰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展开余下试题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注释】①梓人:木匠师傅。②寻引:度量长短的工具。③砻:磨刀石。
8.又寸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梓人款其门 款:敲、扣
B.舍我,众莫能就一宇 就:完成、建成
C.可手据其图而究焉 究:研究、谋划
D.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 由:顺遂、听从
9. 对文中画波^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
厦无进退焉
B. 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
大厦/无进退焉
C. 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
大厦无进退焉
D. 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
厦/无进退焉
1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借亲见的真实人物,即“梓人”的传奇事迹为喻,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梓人之道”阐述治国的大道。
B. 作者认为治理国家关键在于用人。梓人的行为完全可以为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效法,指挥工匠建造与治理国家有相似之处。
C. 文章精心选择反映主人公性格的思想言行,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逐层展开,曲折深
细,写人生动形象,说理合理自然。
D. 梓人具有组织才能和大匠风范,通过对梓人的歌颂,有力地抨击了朝廷的用人制度,进而表达出“我”对朝廷用人制度的不满。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3分)
(2)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6分)
阅读杜甫的《旅夜书怀》,回答12~ 13题。(8分)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2. 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素为人们称道,试分析其意境和作用。(4分)
13. 在古典诗歌中,该首诗被很多人称为“情景相生”的典范,试简析。(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14~ 15题。(8分)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注释】杨慎:明状元,三才子之首,因诤言得罪明世宗,被发配到云南充军,途中见一渔夫樵夫煮酒谈笑而感慨写下这首词。
14. 下列对词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
B.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C.全词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哀婉含蓄的气氛,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D. 从全词看,“是非成败”如同过眼烟云,不必耿耿于怀,不如寄情山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
15. 下阕塑造了白发渔樵的形象,试结合背景分析塑造这一形象的作用。(5分)
16.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共6分,每空1分)
(1) 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引用李密《陈情表》中的“ ; ”
来嘲讽美国孤独无依,黯然离去,简直活该。
(2) 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描写农历十五的月下景色“三五之夜, ,
”树影随风而动,十分可爱。
(3) 人在挫折中往往会逆境奋发,正所谓:“文王拘而演《周易》; ;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
(4) 屈原在《渔父》中通过问答形式表明自己的现状:“举世皆浊我独清, ,是
以见放。”
(5) 人的修养在于境界上的超越,庄子认为“ 2 ,圣人无名”即
得逍遥。
(6) 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表现对虚无主义生死观批判的句子是:“ ,齐彭殇
为妄作。”
第Ⅱ卷(6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7 ~ 18题
燕坊古村崇文重教,人才辈出。据史料记载,培养了科举进士 9名,举人34名,五品以上官员20多名。鼎盛时期,设有钱庄、赌场、戏楼、跑马场,整个村庄有1500余户,人口逾万。
燕坊古村是吉水人民与自然环境美好关系的活见证,是庐陵文化中诗意栖居的注脚。踏过青石板,建筑中蕴含着沧桑的商贾文化;穿过古巷道,空气中弥漫着源远的墨香;触摸古雕刻,线条中流淌着极远极清的智慧。极具庐陵风格的建筑,华丽典雅;石雕木刻精美绝伦,人物故事、祥草瑞兽、亭台楼阁栩栩如生;字画楹联则凸显了商贾文化的内涵。
17.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才辈出 蕴涵 商贾jiǎ 古巷道hàng
B.人才辈出 蕴含 商贾gǔ 古巷道xiàng
C人才倍出 蕴涵 商贾gǔ 古巷道hàng
D.人才倍出 蕴含 商贾jiǎ 古巷道xiàng
18文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见证 B.弥漫 C.精美绝伦 D.栩栩如生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为了揭露演艺界偷税漏税的问题,崔永元近年来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有关“阴阳合同”的材料,积累了第一手大量的证据。
B. 伊朗外交部长对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并实施“史上最强硬制裁”表示强烈谴责,认为
“伊核协议”是为了协商解决中东地区冲突问题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C. 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力探索、接续奋斗的结果,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道路越走越宽,社会主义优越性愈发彰显。
D. 针对教育部禁止手机进课堂的规定,有人认为,学校不能剥夺学生使用手机,但是为了保证更多人受教育的权利,在学校范围之内作出限制性的规定无可厚非。
20下列的对联,内容不符合高考考场情景的一联是(3分)
A. 夫子儒雅授业解感教海无涯倾厚爱 后生聪敏焚膏继晷书山有路攀高峰
B. 盛世重英才问谁可展卷挥毫抒壮志 岭南多俊彦看我能扬鞭策马上征程
C. 十载寒窗天道酬勤九州维斯多才俊 百万学子壮志凌云社稷于今择栋梁
D.多年蕴蓄志远功深日日攻坚期获益 一卷摊开神驰笔畅科科游刃庆有余
21.用手机发短信送祝福已成习惯,在教师节到来时,请给你的老师发一条短信表达你对他们的祝福。
要求:①简明得体,有文采,有创意;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格;③50字以内。(3分)
四、写作(45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5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
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
―汉・徐干
业精于勤,荒于嬉。
―唐・韩愈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
―宋・欧阳修
学贵精不贵博
―清・戴震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周恩来
活着就要学习,学习不是为了活着。
―培根
关于学习,古今中外论述者颇多,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八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 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 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122.240.205.150)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2018-2019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0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