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318  2018-11-24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8]
安徽省宿州市褚兰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褚兰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
第I卷 阅读题(73分)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1——3题。(本题共3小题, 9分)

按王国维的观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高峰,唐诗、宋词、元曲各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学高峰。到了明代,找不出这个文学高峰了,但“清言”可以说是一个被人忽视的明代的文学现象。
清言是一种抒情言志的语录体,它是在唐诗、宋词、元曲的意境高峰之后的蹊径。文学的表达形式必须嬗变,因为后人再也达不到唐诗、宋词那样的高峰了,他们必须寻求另一条路子。明代的文人,对清言的写作曾风行一时,留下了大量作品,《菜根谭》就是其中最有影响的。
时至明代,诗衰退了,因为前代诗人创造的意境高峰后人难以企及,尽管还有很多人写诗,但再也写不出前人那样的好诗了。明代文人把这种诗歌的审美意境用清言来表现,反而达到了另一审美高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学的奇迹。《菜根谭》的意境审美很大程度上可以与唐诗媲美。唐诗的题材风格多样,构成绚丽的景观,但真正能够获得意境审美价值的只有一部分诗。如果我们注意到《菜根谭》的意境,在大自然的取材中,完全可以涵盖唐诗的意境。所不同的是,唐诗的意境多为自然画面的呈现,而《莱根谭》的意境在于一种心灵的设计,是为尘世疲惫之人构筑的一个心灵憩园,像深山里的禅境,让人洗净尘烟。这种意境比唐诗的意境更接近人的心灵。“机息心清,月到风来”是《菜根谭》最有味的句子,机就是“心机”,一个人把心机抛却,心灵自然澄澈。
《菜根谭》是一本爱书和善书,中国有书,教育人的书多,关怀人的书少,《莱根谭》是一部关怀人的书。它告诉你在物欲纷扰的世界如何以自己的心志去生活。它给生命设计了一种美好的境界。唐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人在精神上没有禁锢。唐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人的精神。唐诗的意境是天然的,代表那个时代文人们的心境,他们自身很容易被生活和大自然的美丽融入和陶醉。而明代是一个专制统治最黑暗的时代,没有汉代的人才规则,没有唐代的开明,又没有宋代的品味,沉闷压抑,社会特别浮躁。我们从《菜根谭》可以发现,那个时代对名利的炽热使其他人性全部泯灭。功名利禄,把人全部物质化和铜臭化了。处在这样一个时代,那种渴望解脱、寻求生命和生活真谛的愿望可想而知。所以《莱根谭》的意境,不像唐诗的意境那么天然,而是一种追求和设计,也可以说是对功名利禄的现实社会的一种解脱。作者特别追求“物我两忘”的境界,他设计的就是这样的意境,山谷、白云、清风、月色,都带有一种脱离尘嚣的禅境,这种意境比唐诗中的那种自然境界更有魅力,更令人向往。读《莱根谭》让人不能释卷,一草一木、一山一谷、一鸟一林,都能把人带入一种空谷般的意境,这种意境超凡脱俗。这样的意境诞生在《莱根谭》,诞生在这一时代,都是必然的。

1.下列对“清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清言是一种抒情言志的语录体,其审美意境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忽视。
B.清言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其出现是文学表达形式必须嬗变的选择。
C.清言的写作在明代盛行一时,作品众多,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菜根谭》。
D.明代文人用清言来表现诗歌的审美意境,所以创造了文学的奇迹。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浏览完整试题A.明代诗歌衰退清言风行,是因为前代诗人们创造的意境高峰后人再难以企及。
B.唐诗真正能获得意境审美价值的只有部分诗歌,这是因为唐诗题材追求风格多样。
C.《莱根谭》是一本爱书和善书,是一部关怀人的书,但不是对中国书籍的补充丰富。
D.《菜根谭》的意境超凡脱俗,这样的意境诞生在一个物欲纷扰的时代也许是偶然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3分)
A.《菜根谭》是一本爱书和善书,是一部关怀人的书。它告诉你在一个物欲纷扰的世界如何以自己的心志去生活。
B.《菜根谭》是对人生的一种追求和美好的设计。因为文学是时代的曲折反映,读《菜根谭》是对功名利禄的现实社会的一种解脱,所以我们由此得知那个社会浮躁到什么程度。
C.前代诗人们创造的意境高峰后人再难以企及,明人在诗歌创作上无法超过唐人,词的创作上无法超越宋人,所以他们选择了清言,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智慧。
D.《菜根谭》的作者特别追求“物我两忘”的境界,山谷、白云、清风、月色,都带有一种脱离尘嚣的禅境,说明明代的文人崇尚佛教,远离世俗,逃避现实。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本题共3小题,14分)

饶宗颐:独步中华,独树一帜

① 2012年底,望百之年的饶宗颐先生当选法兰西学院外籍院士,先生本人常说一句话“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就是做学问要求真、求正,才能立足于大潮之中不失独立之精神。
②张大千先生曾评价饶先生说:“他的白描,当世可称独步。其山水画,更是推陈出新,自成一派。”季羡林先生认为饶先生“涉及范围广,使人往往有汪洋无涯之感,这在并世学人中并无第二人”,并直言“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他”。
③ 1917年仲夏,饶宗颐先生出生在广东潮安的一个儒商之家,父亲饶锷是名贯岭南的知名学者,并曾大力支持当时的进步文艺团体“南社”,饶家天啸楼的十万卷藏书更是名极一时,这样的家庭氛围深深地烙印在饶先生的儿时记忆里。对饶宗颐来说,16岁那一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一年,他的第一篇论文《潮州旧志考》,发表在《禹贡》杂志上,这为他日后气象非凡的学术生涯埋下了伏笔。到了18岁,他便子继父业,完成了父母的遗作《潮州艺文志》,这部著作震动了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对后来各地方志的编撰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 23岁,饶先生应顾颉刚先生之约,开始编纂《古史辨》第八册《古地辨》,这意味着刚刚弱冠之年的他就已经得到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充分认可和肯定,遗憾的是,他的相关书稿尚未出版便毁于战火。然而战火并没有阻扰饶宗颐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他最终在29岁斩获了《楚辞地理考》,沿着顾颉刚等先生们的足迹开辟了《楚辞》研究的新天地,为战火硝烟中的华夏文明保留了一份希望。
⑤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积累和沉淀, 1982年,65岁的饶宗颐先生提出了田野考古、文献记载和甲骨文考据相结合的研究夏文化的“三重证据法”,强调出土古文字材料的重要性,继承并补充了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到了2003年,饶先生进一步指出,要尽量运用出土文物的文字记录,作为第三重证据的主要依据,充分利用其他地区新出土的文物,详细考察其历史背景,最终将“三重证据法”扩展为“五重证据法”。“五重证据法”,从文明传承发展的高度审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当代国际汉学领域甲骨学、敦煌学、简帛学的创建和深化。
⑥进入新世纪,年逾 90岁高龄的饶宗颐先生并没有停止他探索的脚步。2006年,饶先生发表了《中国西北宗山水画说》,独到地提出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他以比较的视野,从古代中国、印度地理知识的交汇融合出发,通过探讨古代的“地中”观念,确定了“西北宗”论的艺术地理区域。饶宗颐先生从汉唐以来的文化脉络,梳理了传统诗歌和书画领域中大西北风景的绰约风姿,犀利地指出:明清以来书画理论中的视野局限,即董其昌所创的山水画“南北宗”论,并不能涵盖包括大西北在内的中国山水的风景世界。饶先生通过旷远、窎远、荒远“新三远”的艺术理论,指出传统“三远”的平远、高远,深远已不足以描摹西北峰峦、丘壑的壮美。他还在继承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皴法。饶先生不仅在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更是身体力行地参与到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的艺术实践中,创作了以《西岳》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传世佳作。
⑦ 2011年,饶宗颐被授予了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饶先生在获奖致辞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向以来,不论在学书还是艺术的追求上,我都坚持着三点,这就是‘求真’‘求是’及‘求正’。这三点,对于一个做学问或是做艺术的人来说,是一个最基本的态度。”正是这样的学问、人格、胸襟、气魄,共同铸就了饶先生的学术、艺术成就以及横贯这些成就背后的中国视野。

【注】窎(diào)远:(距离)遥远。 (删改自《光明日报》)
4.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饶宗颐在青年时期得到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充分认可和肯定,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使他为华夏文明做出了贡献。
B.饶宗颐认为,研究夏文化要尽量以出土文物的文字记录作为重要依据,还要深入考察,详细研究这些文字记录的历史背景。
C.对中国传统文化,饶宗颐虽不能身体力行参与创作,却能深入地进行理论研究,这充分表现出他自强不息的高尚品格。
D.文章首尾两处引用饶宗颐先生自已的话,既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同时也可以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传主的内心世界。
E.文章以时间与相关事件为线,记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饶宗颐在战火中挣扎、在文学中磨砺、在绘画中提高的生命历程。

5.阅读第③——⑤段,概括饶宗颐先生在学术上的主要成就 。(4分)





6. 饶宗颐能“独步中华,独树一帜”,与他“推陈出新”和“涉猎广泛”两方面有关,请结合第⑥段内容,谈谈饶宗颐先生的成就。(4分)


展开余下试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9题。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7.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若使(派)烛之武见秦君 B.公从(听从,同意)之
C.臣之壮也,犹(好像)不如人 D.许(答应)之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撤走)
B. 夫晋,何厌之有? (讨厌)
C. 焉用亡郑以陪邻 (增加)
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供给)
9.下列句子,“之”用法与“臣之壮也”的“之”相同的一组是( )
①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②公从之
③是寡人之过也 ④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⑤投诸渤海之尾 ⑥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A.①⑥  B.①③   C.④⑥   D.④⑤
10.翻译句子,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矣(5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本题共4小题, 19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1.下列加点词与“范增数目项王”的“目”相同的是 ( ) (3分)
①常以身翼蔽沛公 ②吾得兄事之 ③沛公欲王关中
④籍吏民,封府库 ⑤越国以鄙远 ⑥沛公军霸上
A.① ② ③ B.① ② ⑤ C.④ ⑤ ⑥ D.③ ④ ⑥
12. 对下列各句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时与臣游 游:交往
B.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缘故
C.沛公起如厕 如厕:上厕所
D.再拜献大王足下 再拜:拜两次
13.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樊哙不仅勇敢,而且有智谋,他为刘邦的辩护和对项羽的指责,体现了他的智慧。
B.“闯帐”过程中的行为描写以及入帐后“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的情态描写, 一方面表现了樊哙的粗鲁莽撞,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的忠于职守、不畏强暴、果敢作为的特点。
C.在刘邦、项羽的矛盾冲突中,作者选择了樊哙闯帐、面斥项王的情节,通过描写其言语、神态来刻画其性格、反映其心情。
D.项王“按剑而跽”是一种戒备的姿态。他对樊哙的指责无言以对,体现了他不善于随机应变的性格特点。
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0分)
(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16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既祖,取道。 ( 已经,之后 )
B、又前而为歌曰 ( 作为 )
C、就车而去 (离开 )
D、终已不顾 (回头看 )
16、与“太子及其宾客知其事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3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以“ ”一句,概括生机勃勃的秋景,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以“ ”一句表达了对军阀统治者的蔑视,概括了早期革命者的豪迈气概。
(2)《鸿门宴》中表现大丈夫做事不拘小节的句子是: , 。

(3))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提到了自己对真的猛士的看法:真的猛士, , 。他们的壮烈精神将激励、鼓舞世人更加勇猛坚定地去斗争、前进。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3分)
18.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周末,菜市场里人流如潮,非常热闹,叫卖声、说话声、笑闹声________。
②要想让“公务员热”真正降温,不是________的事,简单依据考生人数下降来界定“公务员热”进入降温趋势,或许言之过早。
③在巴黎只有一周多的日程,来去匆匆,谈法国实在有侈谈之嫌,只能________话巴黎,权且充作对巴黎的印象点滴吧。
A.不绝如缕  一蹴而就   走马观花
B.不绝于耳 一挥而就 走马观花
C.不绝于耳 一蹴而就 浮光掠影
D.不绝如缕 一挥而就 浮光掠影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真正的政绩不在于GDP增速多高多快,不在于搞了多少漂亮的大工程,而在于是否带动了广大农民持续增加收入,不断提高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B.日前某知名环保组织发布报告称,抽样调查发现,北京、上海和广州室内灰尘样本中均含有邻苯二甲酸酯和溴化阻燃剂等四大类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


展开余下试题C.艰苦奋斗是一种需要从小培养的品格,及早在青少年中引导和树立如此意识和习惯,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
D.我们要紧紧抓住国际经济结构调整提供的难得机遇,突出战略重点,明确主攻方向,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2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动不动就搬出“国际形象”,来作为自我督促的标准,泄露了台湾目前一种缺乏自信的心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方人爱护野生动物,所以我们要节制吃老虎鲸鱼的欲望;西方人珍惜古迹,所以我们也得有一两样,不能太落后。________:________。
①是一面揣测西方国家的思考模式  
②西方讲究人权,所以我们处理政治案件要特别慎重 
③避免别人轻视我们,在国际舞台上不丢人现眼 
④一切一切的努力,都为了一个大目的 
⑤我这样做,别人(西方人)会怎么想 
⑥一面小心翼翼地决定自己该怎样做
A.⑥①⑤②④③ B.③⑥①④②⑤
C.⑤①⑥②④③ D.②④③⑤①⑥
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重阳节来临之际,农工党淮北市委会组织一批风华正茂的退休老党员赴柳孜隋唐大运河码头遗址和淮北市博物馆参观游览。
B. 德国女小说家、诗人、散文家赫塔•米勒的作品多以二战为背景,反映的是峥嵘岁月中罗马尼亚裔德国人的生活。
C. 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D. 登上仰慕已久的黄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精准扶贫,是为了脱贫。要完善贫困对象,建立电子档案,按照“脱贫即出,返贫纳入”原则实行动态管理。
B. 3月23日,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12强战小组赛中,以1:0力克韩国国家男子足球队。这不仅是国足时隔十六年在这个阶段赢下的第一场球,更是国足主帅里皮率国足拿下的首场12强赛胜利!
C.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以诗词为主题的大型互动益智节目,其赛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富有创意,打造了一席特色鲜明的文化盛宴。
D. 在第53届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书展上,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开创了华人在这一世界儿童文学领域至高奖项上零的突破。

2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提及文人的比喻功力,人们往往想到钱钟书,① ,《围城》这本知识分子小说留给我们太多令人或是捧腹,或是叹服的比喻,② 从晚清、民国一路走过来的那一辈,比如同时代的张爱玲,比喻的火候 ③ 值得一说,④ 钱钟书的比喻透着一股知识分子的狡黠,⑤ 文人嘲弄的戏谑,⑥ 张爱玲的比喻,在戏谑的同时,还时而流露出一位上海女性的聪慧和局外人的凉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因为 但 也 诚然 甚至 而
B 因为 故而 就 但是 甚至 而
C 毕竟 / 也 如果说 以及 那么
D 毕竟 故而 就 如果说 以及 那么
24.阅读下面一新闻,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不得超过15字)(5分)
综合新华社平壤6月28日电
朝鲜外务省发言人28日在平壤表示,针对最近朝鲜半岛“非同寻常的局势”,朝鲜将采取新的先进方法进一步加强核遏制力,以应对美国的敌视政策和军事威胁。
发言人说,当前朝鲜半岛出现了“非同寻常的局势”。为了对付美国的敌视政策和军事威胁,朝鲜将采用新的先进方法进一步加强核遏制力。这位发言人没有透露“新的先进方法”的具体内容。朝鲜媒体5月份曾报道,朝鲜科学家在4月中旬成功开发出核聚变反应技术。

四、写作(60分)
25.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经过中考的洗礼,你成了一名高中生。你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也有缺点和不足。也许你长大成熟了,不再懵懂幼稚,但你想更上一层楼;也许你正在走向成熟,不想浑浑噩噩,决心重塑自我。开学以来,学过的课文,亲历的活动,无不给你的思想、生活甚至是生命带来冲击,催你清醒,促你奋进崛起,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你自己!
请以“改变自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写出你的真情实感。3.不抄袭,不套作。4.标题自拟。5.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褚兰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答案
1.D;2.A;3.D
1.D 与文中第二段相关句子“明代文人把这种诗歌的审美意境用清言来表现,反而达到了另一审美高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学的奇迹”比较,显然强加了因果关系;原文说的“文学的奇迹”指的是“明代的文人把这种诗歌的审美意境用清言来表现,反而达到了另一审美高度”。
2.A ;B项对原文第二段“唐诗的题材风格多样,构成唐诗绚丽的景观,但真正能够获得意境审美价值的只有一部分诗”理解有误,原文是转折关系,倒过来也不构成因果关系。C项说《菜根谭》“不是对中国书籍的补充和丰富”,但从原文第三段“中国有书,教育人的书多,关怀人的书少,《菜根谭》是一部关怀人的书”,可见它应是对中国书籍的补充和丰富。D从原文最后一段“读《莱根谭》让人不能释卷,一草一木、一山一谷、一鸟一林,都能把人带入一种空谷般的意境,这种意境超凡脱俗。这样的意境诞生在《莱根谭》,诞生在这一时代,都是必然的”看,作者认为《菜根谭》的意境超凡脱俗,这样的意境诞生在一个物欲纷扰的时代是必然的,而不是D项说的“也许是偶然的”。
3.D “说明明代的文人崇尚佛教,远离世俗,逃避现实”无中生有。
4.A D (答对一个给2分,全对给5分)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及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结合相关语段进行分析,对所给各项进行逐一判断,找出细微差别即可。B. “详细研究这些文字记录的历史背景”说法不正确;C. “虽不能身体力行参与创作” 错误; E. “在战火中挣扎、在文学中磨砺、在绘画中提高”表意与原文不符。
5.①16岁这一年,他的第一篇论文《潮州旧志考》,发表在《禹贡》杂志上。(这为他日后气象非凡的学术生涯埋下了伏笔)②18岁完成了父亲的遗作《潮州艺文志》,震动了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对后来的各地方志编撰产生了深远影响)③29岁写下《楚辞地理考》。(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安徽省宿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