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483 2018-11-24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83]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实验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积累运用(4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冠冕(guān) 凝望(nín) 日星隐曜(yào) 抽丝剥茧(jiǎn)
B.积攒(zhǎn) 濡养(rú) 山肴野蔌(sù) 锲而不舍(qì)
C.麾下(huī) 谪守(zhé) 李代桃僵(jiāng) 觥筹交错(gōng)
D.矗立(zhù) 阴翳(yì) 琼楼玉宇(qióng) 伛偻提携(lǚ)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亵读 劫掠 言不及义 疲惫不堪
B.贸然 广袤 形消骨立 不知所错
C.腐烂 聘婷 扭捏作态 金戈铁马
D.宽宥 汲取 附庸风雅 自吹自擂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 本清末民初的线装书,每页有一幅木版插图,和所选的绝句相得益彰。
B.在龙门石窟文物艺术珍品的倒卖中,他是丰功伟绩的操盘手。
C.这些民居,有的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有的是木质的楼阁,有的点缀着亭榭……美观而宜居。
D.40年前恢复高考之初,上衣口袋插一支钢笔就是流行的时尚,手表、皮鞋还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
4.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写的是元宵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写的是重阳节。
B.十二生肖中,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亥为狗。
C.“高朋满座”“不吝赐教”“敬请惠顾”“欢迎光临”等词都向对方表达了恭敬之心。
D.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常用谐音来表达一些对吉祥如意的祝愿,比如画着梅花和喜鹊,人们就称为“喜上眉梢”,蝠来借指“福来”,葫芦借指“福禄”等。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8分)
座位号
人生中有成功就有失败。笑对失败,你会收获别样的人生。失败是人生的熔炉,它可以把人烤死,也可以把人变得坚强自信。面对失败时的心态尤为重要。若是你不战自败,那你就彻底陷入失败的沼泽中了。此时,你输给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雨打梨花,飘零落地,但落花不会因为你的多愁善感而重上枝头;__________________失败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经受夭折的玫瑰。遭受台风的花园尽管使人无奈,但它却有无限的幽香。
5.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仿照画横线句子的句式,再写一句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文默写。(8分)
7.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8.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苏轼 《水调歌头》)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
10.《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国土的热爱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12分)
某校九年级(3)班开展“感受阅读之美”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2.【活动一:做调查】下面的调查统计表反映了什么情况?请写出其中一点。(4分)
××校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一览表
类别
年级
课外阅读内容
文学名著 科普读物 中外故事 学生人均用于
课外阅读时间
浏览完整试题
七年级 35% 19% 46% 8.5小时/周
八年级 45% 21% 34% 6.2小时/周
九年级 61% 25% 14% 2.2小时/周
注:表中百分比是指阅读某类作品的学生人数占该年级学生总数的比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活动二:邀评委】班级将于11月15日上午九点在本班教室举行“我的读书心得分享”主题演讲比赛,想邀请学校的李老师担任评委,作为班长,你如何在电话里邀请他?(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活动三:荐名著】请你在下面几部作品中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部,推荐给大家,写出推荐理由。(100字左右)(4分)
《朝花夕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艾青诗选》 《西游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成为杰出的人才究竟决定于什么
①从事教育事业将近10年,有一个问题却始终困惑着我:“成为杰出的人才,究竟决定于什么?”
②是高学历和高学位吗?但并不是每一个获得大学毕业文凭甚至更高学位者,都能够成为杰出的人才;相反的,有些没有进过大学的自学青年,也有不少人成为优秀的人才。是名校和名师吗?但并不是每一个进入重点大学的人,或是师从名家的人都能够成为杰出的人才,而有些没有进入名校或从名师的青年,也有不少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③经验表明,一个人能否成为杰出人才,基本上不决定于学历和学位的高低,不决定于学校和老师的名气,不决定于物质条件的优劣,只决定于他自己。
④决定于他有无远大志向和执着精神。立大志者方能成大事,孜孜以求者才能品尝到胜利的果实。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⑤决定于他是否爱读书。凡杰出人才都酷爱读书,将读书看作生命的一部分。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年少时就热爱读书,四处借书抄录阅读;成名后,他依然以读书为乐,读书伴随他的一生。
⑥决定于他是否具有自学能力。杰出人才的共同特点就是 具有超强的自学能力。英国大博物学家托马斯•赫胥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张舜徽就是典型例子。赫胥黎8岁才开始启蒙教育,只上过两年学,他完全靠自学精通了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医学,并获得过英国皇家奖章,还担任过伦敦大学的校长。张舜徽一天校门未进过,完全通过自学成为公认的一代通儒。当今大数据时代,在线学习使获取 教育信息更便捷,为无师自通提供了更大空间。
⑦决定于他是否能文理兼修。国学大师钱穆曾指出:“今日国家社会所需者,通人尤重于专家。”“通人”在古代指的是既有文韬又有武略的人;在今天则指文理兼修、博古通今的人。诺贝尔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大多数人只知道他是个科学家,很少有人知道他同时也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文学家和精通五种文字的翻译家。很多人只关注罗阿尔德•霍夫曼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却没有注意到他同时还出版了多部诗歌集和散文集。文理兼修使他们取得了如此伟大的成就,成为学术大师。因此,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学子,都要走出专业化教育的误区,打好厚实的文理知识的基础。
⑧决定一个人成为杰出人才的因素有很多,对于莘莘学子而言,明确并做到以上几点,是大有裨益的。
(有删改)
15.从全文看,要成为杰出人才需要具备哪些条件?(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⑦段在论证方法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为第④段补写一个恰当的事实论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蒸饭匠
爷爷走后的第一天,家里就来了专门做红白喜事的人。当第一顿午餐做好时,许多人都围在院子里的一个蒸饭的大木桶前。大家立马就发现了这米饭的与众不同。首先是那氛围就很特别。有人打开木桶盖,热气涌上来。盛饭的人都要排队,用铁铲盛一碗,端着碗回到饭桌,香味自然就弥散在院子里。大家赞不绝口,你一言我一语。“这个饭香,用木桶蒸的,不是煮的!”“蒸这个饭有讲究,要不停地添水,跟一般的煮饭不一样。”“那个老师傅蛮有名的。他会蒸。”我扒了一口米饭,有木头的味道,也有空气的味道,木头的香气渗进了每一粒米,吞一口米饭,就像吞进被阳光晒过的空气——太好吃了。
饭后大家都围坐在木桶四周,听老人讲蒸饭的诀窍。老人滔滔不绝,面带微笑,一边抽着烟,一边把米饭快见底的木桶掀开——我们看到了一个竹筛子,蒸屉般兜住了上面的米。“噢!原来下面没有底!”大家惊呼。老人说这个筛子是他特地找来的,这样蒸饭不粘桶,透气。他娴熟地用锅铲捣了捣米饭,就像农民给土地松土那样自然。第一天的木桶蒸饭,很快就被吃光了。
第二天,我走出院子,和蒸饭的老人聊了起来。老人姓孙,是溧水沙河村一带的人。问到他的年龄,我吓了一跳,78岁,他竟然还能独自蒸几十斤的米饭。他说他做这一行已经有十几年了,十三四岁时就看人蒸过,但直到60岁退休了,才拾起过去的技艺,并越做越精,在县城出了名。除了农村里的红白喜事,还有教堂里做礼拜的时候,他也做。他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去教堂蒸饭。最多的时候600人,每年圣诞节,他要蒸180斤的米。一个木桶最多60斤,从凌晨开始,一桶一桶地依次蒸,到中午11点半,准时开饭。“蒸一桶米,规规矩矩要两个半小时”,他说。老人当然有自己的章法。他说什么事都要有规划、讲原理,掌握了原理去做,才会做得好。老人蒸饭讲究米与水的比例,讲究米的生长周期,讲究火候……满满的都是学问。
此时,我对他只做蒸饭这一件事已经毫不怀疑了。院子里做菜的厨师,需要料理不同的食材,煎炸烹煮,轮番上场。而78岁的老孙只面对一样东西:米;只用一个手法:蒸。这就是最让人感到特别的地方。蒸一桶米饭,需要耗费的人工不小。别看他最后的成果就一样,但要做好上百人一天的饭,需要从凌晨待到夜晚,要有技艺,更要有耐心。
展开余下试题
座位号
老孙说他当了二十多年会计,也经营过饭店,当过农民,但他最想做的是一名老师。他喜欢读书,酷爱文艺。曾经读过一整本《水浒传》给村里的盲人听,至今,他还能流利地背出许多诗词。他最不屑的,就是肚子里没货的人。老孙说,有了文化和知识,他就掌握了原理,也就能做得比一般人好。包括他学算账、学习怎么蒸饭,都是自己摸索出的规律,而规律来自一样东西:实践。他也劝诫我,写作也是要实践。写东西的人,只有经历了,才能写得好。练字也是一样,必须天天练。在老孙的说法里,什么都是“对称”的。对他来说,最对称的是个“ 人”字,也最难写。
在我们交谈的三天里,爷爷葬礼上的哀乐和悲鸣声不断,一直是我们谈话的背景。那场面是有点奇特的,在一位老者死亡的仪式上,和另一位老者谈论人生。蒸饭这门技艺,我想是老孙寄情于别处的一种方式吧。专注去做好蒸饭这件事,令他获得了成就感,也可以短暂忘却人生的宿命。而我坐在小板凳上,用笔记下他说下的那些话,专心听他讲一生的故事,也是在弥补我没有记录爷爷人生的遗憾,也在转移我失去爷爷的痛楚。我们俩就在这样一个悲哀的场合,找到了许多共鸣。
离开的时候,老孙收拾好自己的铁锅和木桶,放到了三轮车上。我们互留了联系方式。他说他看到我好学,很高兴。我也很高兴,在爷爷的葬礼上,认识了这位蒸饭的老人。悲伤虽然弥漫在心里,但作为一名倾听者,我感到了踏实和宽慰。
18.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除了写老孙,文中还写了葬礼上的众人和厨师,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的老孙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结合文章主旨,说说你对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6分)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山故有亭①,世传以为叔子②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
熙宁元年③,余友人史君中 ,以光禄卿④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⑤,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
【注】①亭:这里指岘山亭。②叔子:羊祜,字叔子,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③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熙宁,宋神宗年号。④光禄卿:主管光禄寺的官员。⑤声:指好的声誉。
22.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A.山故有亭 温故而知新
B.太守谓谁 予谓菊
C.名之者谁 名其后轩为光禄堂
D.广而新之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23将选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个句子2分)
1.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第二段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甲、乙两文中的“乐”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6.本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蕴含什么哲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分)
21.有的人,无论远近,仿佛总在身边;有的事,不管大小,始终浮现在眼前;有份情,真挚浓烈,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有种理,意味深长,常常萦绕我们的脑畔……他们(它们)从未走远。
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从未走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写作要求:①将题目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 ②文章贴近生活,言之有物,禁止抄袭或套作;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
1.C 2.D 3.B 4.B 22.C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8分)
5.遭受台风的花园虽然使人无奈,但它却有无限的幽香。
6.示例:滔滔江水,一往无前,但江水不会因为你的心痛不已而停止流动。
三.诗文默写。(8分)
7.(1)玉盘珍羞直万钱
8.月有阴晴圆缺 9.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10.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1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四.综合性学习。(12分)
12.(1)示例:随着年级增高,人均课外阅读时间减少;随着年级增高,阅读“文学名著”和“科普读物”的学生越来越多,阅读“中外故事”的学生越来越少。(写出其中一点即可)
13.示例:李老师,您好!我是九年级(3)班的班长×××,我们班准备于11月15日上午九点在本班教室举行“我的读书心得分享”主题演讲比赛,想邀请您来当评委,您看可以吗?
14.略。(写出推荐理由,符合规定字数,言之成理即可)
五、阅读理解(50分)
15.①立大志,有执着精神;②爱读书;③有自学能力;④文理兼修。
16 .道理论证与举例论证相结合。先引用钱穆的话,再举诺贝尔和罗阿尔德•霍夫曼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一个人要想成为杰出人才,需文理兼修的观点。
17.示例:建筑学家吴良镛在青年时期立下“谋万人居”的远大志向,风雨数十载,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到教书育人,他不知疲倦地奔忙着,探求着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之路,最终成为中国建筑学界的领军者。
展开余下试题
18.本文主要讲述了在爷爷的葬礼上,“我”与蒸饭匠老孙通过交谈产生共鸣,从而获得了踏实和宽慰的感觉的故事。
19.众人的赞不绝口和惊叹,从侧面表现了老孙蒸的木桶米饭可口,蒸饭技艺高超;将厨师需要料理不同食材与老孙专注蒸饭进行对比,表现了老孙的专注与耐心。
20.示例:①勤劳,从“他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去教堂蒸饭”可看出;②技艺高超、有耐心,从众人对米饭的夸赞和“要做好上百人一天的饭,需要从凌晨待到夜晚”可看出;③好学、重实践,从“他喜欢读书,酷爱文艺”“劝诫我,写作也是要实践”可看出;④生活态度积极、开朗,从讲蒸饭诀窍时“滔滔不绝,面带微笑”,与“我”谈论人生等内容可看出;⑤做事一丝不苟,作风严谨,从“老人蒸饭讲究米与水的比例,讲究米的生长周期,讲究火候”可看出。(答出三点即可)
21.示例:老孙身上那种勤劳好学的精神、乐观上进的人生态度深深感染了作者,让作者明白了怎样积极面对生活,怎样充实人生,所以感到内心踏实。作者在失去亲人的同时,通过和老孙的对话,弥补了没有记录爷爷人生的遗憾,暂时转移了失去亲人的痛楚,所以作者又感到宽慰。
22.C(命名,取名,名词作动词;A.本来/学过的知识;B.为,是/认为;D.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
23.(1)树林枝叶茂密成荫,飞鸟上上下下鸣叫,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2)史君不能阻止襄人的这种行为举动,于是他前来向我托付写亭记。
24.太守史中 重新修建岘山亭,及写这篇文章的缘由。
25.甲文表达出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乙文表达出百姓爱戴太守,愿意与他同游的思想感情。
26.写作手法:用典。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27.画面: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哲理:新生的事物必然蓬勃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或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
六、作文
28.作文。 (122.240.205.193)
上一篇:
福建省仙游县第三片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甘肃省武威”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8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