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582  2018-11-24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82]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8年秋季期中联考九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冠冕 miǎn 红晕 yùn 佝偻 lǚ 恪守 kè
B. 亵渎 xiè 箴言 jiān 汤匙 chí 宽宥yòu
C. 憎恶zèng 轻觑qù 驰骋 chěng 坍塌tā
D. 累赘 léi 麾下 huī 蔑视 miè 挟持xié
2. 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嘶哑 伛偻 觥筹 雾凇沆砀
B. 旁鹜 濡养 困厄 自惭形秽
C. 灰烬 汲取 游戈 疲惫不堪
D. 惊骇 瞥见 娉婷 娇揉造作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电影《让子弹飞》那眼花缭乱的特写镜头,将场景的线条和色调表现的及其清晰真切。
B.在读书汇报会上,张山同学旁征博引,断章取义,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C.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D.老师和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地拥抱,共享天伦之乐,庆祝本校合唱团 荣获冠军。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目前,有些国家和地区出现动荡局势,难道这对世界和平有影响吗?
B.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元市苍溪唤马剪纸可谓是中国剪纸艺术的活化石。
C.思维对于作文审题来说无比重要,运用正确思维方法审清材料是能否打开作文视野之窗很关键的一步。
D.“川剧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7题(9分,每小题3分)
应 有 格 物 致 知 精 神
丁 肇 中
①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了解自然科学。
②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 当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③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和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④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⑤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浏览完整试题⑥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⑦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⑧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⑨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⑩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
⑪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100分,但是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⑫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⑬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 ,就是说,不管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 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 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本文作者的观点的一项是( )
A.中国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B.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以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C.现代学术的基础是实验。
D.实验必须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
6.下列对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分析把握,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③段概括地引述《大学》里格物致知的目的作为论据,用道理论证“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观点。
B.第④段以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为论据,用事实论证“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观点。
C.第⑧段以“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为论据,举例论证“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的观点。
D.第⑫段以作者自身的经验为论据,用事实论证“做研究不能靠教师,全靠自己做主张、出主意”的观点。
7.下列理解或推断,不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 )
A.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因为具有判断力、灵感、眼光、勇气和毅力的实验者很少。
B.不少中国学生 高分低能的原因是,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C.如果到美国去读大学做研究,要想有所成就,不仅需要老师的指导,而且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
D.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0题(9分,每小题3分)
岳 阳 楼 记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暮冥冥 薄:迫近
B.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守: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
C.增其旧制 制:规模
D.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快乐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B.或异二者之为 太守之乐其乐也
C.而或长烟一空 上下一白
D.不以物喜 醒能述以文者
10.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③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两种人的览物之情。
B.第⑤段是全篇的中心,在这段中,作者拟出一问一答,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点明全篇主旨。
C.“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藤子京,也体现了作者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展开余下试题D.选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骈散相谐,行文富于变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四、(11分)
11.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5分)
武 陵 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zé měng,指小船)舟,载不动许多愁。
(1)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4分)
13.默写(任选三题)(6分)
(1)《水调歌头》中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诗句是 , 。
(3) 《行路难》中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句子是 , 。
(4)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由十个名词构成,蕴含六种景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句子是: , 。
14.走进名著(4分)
(1)诗人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_______________》,感情真挚,诗风清新,轰动文坛。(1分)
(2)大堰河是谁?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综合性学习•语言运用(4分)
三千多年的历史为广元积淀下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被誉为“中国古今道路博物馆”的明月峡古栈道就是其中之一。为了引导学生关注保护古迹,学校组织开展以“明月峡古栈道”为专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下面是收集到的关于明月峡古栈道的一段资料,请你从材料中概括出明月峡古栈道的四个特点。(2分)
  明月峡古栈道,位于广元市朝天区嘉陵江谷口,早在先秦时期便已建好使用,是蜀汉先民们勤劳智慧的结晶,距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关于明月峡古栈道,司马迁的《史记》中有“栈道千里,通于蜀汉”的记载。栈道分为三层:上置遮蓬防雨水和落石,中铺木板走行人,下设支撑承载重量,结构科学,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古栈道。国内专家称其为“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的三大古代杰出建筑”,它是整个古金牛道上最险要的路段,因其险要被称为“蜀道咽喉”。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2)在实地考察中,同学们发现许多栈道遗迹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外地游客更不知道遗迹中许多名胜。请你就这一情况向当地人民政府提两条合理化建议。(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15分)
诗 与 成 都
肖复兴
①和其他一些城市相比,成都一个特别之处,便是它和诗的关系格外特别。
②成都古今出过的诗人很多,历代来过成都的诗人更是无数,他们的诗再漂亮,并不足以说明成都就是诗城。能证明成都是一座诗城的,是诗对这座城市的影响,诗如水一样在这座城市蔓延的滋润和普及。
③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的茶馆,也有百姓自发的写诗的热情。有好事者将自己写好的诗拿到茶馆里张贴,第二天再去一看,应对者已经如云。和诗者,在茶馆里彼此打擂台。茶客们,则在观看中肆意地评点优劣。诗让人们自得其乐,再没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馆里这样对诗的热闹场景了,想象那劲头赶得上《红楼梦》大观园里的赛诗会吧。
④还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则故事。说是抗战期间,在半边街魏家祠堂对面开有一家饭馆,战争期间经济拮据,怕人吃饭不给钱或赊账;饭前先要钱呢,又觉得不大好,既怕得罪人,又怕伤自己的面子。店家便写下一首诗,贴在墙上:“进门好似韩信,出门赛过苏秦,赊账桃园结义,要账三请孔明。”句句用典,又通俗好懂,众人皆会意而笑,皆大欢喜。在成都,诗不止于诗家之间风雅的唱和,而很实在,很实用,又有几分居家过日子的恬淡和狡黠,以及艰辛日子里的苦中作乐。
⑤再举一例,便是在成都连乞丐都能写诗。一个成都乞丐的“烘笼”诗:“烟笼向晓迎残月,破碗临风唱晚秋,两足踏翻尘世路,一盅喝尽古今愁。”居然把凄凉写得如此诗意盎然。也许,这只是丐帮中的凤毛麟角,但他们确实曾经存在过并为成都留下了不俗的诗作。这在别的城市里,我还真的未曾听说过。
⑥1913年,成都慈善人士曾经在北门一破庙旧址上搭建一排瓦屋,专门供乞丐在寒冬时有个避风的地方,并取了个典雅的名字,为“栖流所”。没过多久,便被乞丐在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是士绅工商之友,与魑魅魍魉为邻”。既工稳,又俏皮。
⑦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够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让诗和自己平起平坐。而一座有诗的传统的城市,才能够花开一般,处处都可以绽放出诗来。
⑧成都的诗的传统,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而诗的传统更是一种文化的底蕴,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诗才化为了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
⑨记得同为诗人的冯至先生曾经说过一段话:“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这实在是成都的福气。成都人便也格外珍惜这一福分,将杜甫当做自己的诗神,把草堂当成诗的殿堂,每年人日即正月初七这一天,都要到草堂里祭拜,已经成为由来已久的习俗。如果没有这样长久的珍惜与敬重,如何能够形成诗的传统?诗的传统在一座城市走过了一千多年,这座城市又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成色?
⑩安史之乱后,杜甫携带自己的稚子,从甘肃的同谷步行了一个多月,才走到了成都,投奔到当时任剑南节度使的朋友严武门下。但不多日后,杜甫坚持搬出条件优越的严府,而居于简陋的寺院之中。日后,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间茅屋,写下《堂成》一诗,其中:“暂止飞鸟将 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一联,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以后才有了“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自去自来 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这样情趣盎然却又令我们会心会意、平易得任何人都懂得的诗句。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诗不再是高雅的代名词,不再是诗人的专利,而属于大众和这座城市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
⑪成都,不仅是一座茶城,一座花城,一座美食城,还是一座诗城。
16.第①段中说,成都与诗的关系“格外特别”。诗与成都“格外特别”的关系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3分)


展开余下试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③-⑥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成都是一座诗城”的?请分点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④段“赊账桃园结义,要账三请孔明”中两个三国典故,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这样用典有何好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⑩段中引用了杜甫建成草堂之后的若干诗句,而并未引用杜甫在草堂的名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若在此处引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写作(50分)
人的成长需要丰富的物质养料,更需要丰富的精神养料。物质养料强健我们的体格,精神养料强大我们的灵魂——失败让我们坚强,批评让我们成熟,艰难让我们上进,感动让我们珍惜……
请寻找成长中那些曾给你精神滋养的东西,以“____________也是一种养料”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得套作抄袭;(4)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
































▲600字





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1 [A] [B] [C] [D] 6 [A] [B] [C] [D]
2 [A] [B] [C] [D] 7 [A] [B] [C] [D]
3 [A] [B] [C] [D] 8 [A] [B] [C] [D]
4 [A] [B] [C] [D] 9 [A] [B] [C] [D]
5 [A] [B] [C] [D] 10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四、(11分)
11.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5分)
(1)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2分)
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2)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3分)
我同意这种看法。在词人笔下,抽象的“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传来承载。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独特,极形象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
五、(14分)
13.默写(任选六句)(6分)
(1)《水调歌头》中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诗句是: , 。
(3)《行路难》中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句子是: , 。
(4)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由十个名词构成,蕴含六种景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句子是: , 。
14.走进名著(4分)
(1)诗人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真挚,诗风清新,轰动文坛。(1分)
(2)大堰河是谁?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大堰河是作者的乳母。(1分)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和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情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2分)
15.综合性学习•语言运用(4分)
  (1)下面是收集到的关于明月峡古栈道的一段资料,请你从材料中概括出明月峡古栈道的四个特点。(2分)
  ①历史悠久;②结构科学;③保存完整;④位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广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8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