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367 2018-11-27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67]
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8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汉 字(10分)
1、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点的字注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①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jì( )儿白花,好像日本看( )护妇。 ——老舍《济南的冬天》
②我暗暗地在那里匿( )笑,却一声儿不响。……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dǎo( )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
——泰戈尔《金色花》
2、下列句子中分别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改正,并解释正确字的意思。(2分)
①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复去地睡不了觉。
②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只窜向云宵里去了。
① 改为 意思: ② 改为 意思:
3、古人造字,源起象形,依样画葫,栩栩如生。请将下列象形字的序号对应填入简体字的括号中。(2分)
① ② ③ ④
A、木( ) B、女( ) C、竹( ) D、鸟( )
4、成语的构成方式多样,妙趣横生,有的成语中含有一组反义词,如“居安思危”中的“安”和“危”就是一组反义词;有的成语中含有一组近义词,如“长吁短叹”中的“吁”和“叹”就是一组近义词。下面有两个这样的成语,请你在第一个成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反义词,在第二个成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近义词。(2分)
①( )差( )错 ② 精( )细( )
5、相传乾隆五十大庆时在乾清宫举行千叟宴,他指着一位老者,以其年龄为题出了上联:“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纪晓岚灵机一动,对出下联:“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请你猜猜这位老者的年龄是多少岁?(2分)
老者的年龄是 岁。
阅 读 (60分)
一、积累经典诗文(10分)
6、根据提示按原文填空。
①沾衣欲湿杏花雨, 。(志南和尚《绝句》)
②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③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
④《咏雪》中,谢道韫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纷纷扬扬的白雪,这个句子是: 。
⑤《论语》中阐述“学”与“思”之间关系的句子是: , 。
⑥《观沧海》中总写海波荡漾,山岛高耸的诗句是: , 。
⑦《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江水上涨、和风动帆的诗句是: , 。
二、学习古人读书(17分)
读书三到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 A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①,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②”。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 B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 甲 )到,( 乙 )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③诵读,决不能记,记( C )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 D )?
浏览完整试题
——朱熹《朱子家训》
【注释】①牵强暗记 ,勉强默背大意。②见,同“现”,表露出来。③漫浪,随随便便,漫不经心。
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晓( ) 尝( ) 则( ) 岂( )
8、请将“亦”“之”“乎”“也”分别正确填入括号ABC D 处。(4分)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划横线的句子。(2分)
10、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的甲乙处各填上一个恰当的字。(2分)
11、文中“余尝谓”一句中“余”的意思是“我”,我们学过的文言词语中还有一个词也是表示“我”的意思,请写出来。(2分)
12、读书三到中,作者认为哪个最重要?为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原因。(2分)
13、古人为我们总结了许多好的读书方法,《论语》中就有一句话,告诉我们只要及时复习所学过的知识,就一定会有新的收获。请默写出这个句子。(1分)
三、聆听秋日私语(14分)
秋日私语
①我喜欢秋天。
②当空气中夏的浮躁气息渐渐弥散,街上女人色彩艳丽的衣服变成驼黄色系时――我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秋的来临。秋和春不一样,她几乎是一下子就翩然而至的,让人们猝不及防地在棉麻的夏衣上罩上一层秋衫。
③秋的到来,或许就是一阵不期而来的凉风,甚至是地上一片微微泛黄的树叶。
④秋天的天空是可以直接从颜料管中撤出的钴蓝,抹在画布上,再添上几笔错落有致的芦苇,倒影的河水,就是自然的风景画。晚秋是最适合画山水的时候,当华美的叶 子差不多落尽,露出生命清晰的脉络,于是用枯笔稍稍勾勒出她的生长方向,秋意也随之在笔尖流淌。
⑤秋天还有一样很入画的东西――菊花。她开得蓬勃而大气,涌动着无穷的生命力,充满丰盈之美。野菊花更别有一番风致,雪白的花瓣托着金黄色的花芯,一簇簇迎风飘摇着。山里人家会收好野菊花,焙干制成菊花茶。于是就有了玻璃杯里上下漂浮的菊花茶,泡开的花瓣近乎透明,花香缓缓升腾起,萦绕着,布满了整个小屋。这时抿一小口,再吐一口气,你会觉得边呼吸都染着菊花香了。
⑥秋天的声音是需要谛听的,它是一首温情的和弦。乡间的音乐在旷远的田野上萦绕,蛙儿的鸣叫声此起彼伏,谷粒一颗颗饱满地坠落在土地上,泛起金色的涟 漪。秋风起来了,沙沙地在吟唱,温柔地拂过。等到了秋雨敲打芭蕉的黄昏,点一盏橘黄的小灯,再摊上一叠素纸,与自己的灵魂对话,是秋日里难寻的浪漫。
⑦秋天里还可以剥蟹煮酒呢。十月的螃蟹最鲜美。煮上一锅刚从河里捉来的蟹,在细细斩好姜末,制成姜米醋,家人就围坐在一起,蘸醋吃蟹,日子过得舒缓而惬意。灵巧的主妇还会做蟹黄汤包,蟹粉狮子头,蟹粉豆腐羹,让走出水乡的女儿都比别处的润泽许多。
⑧喜欢秋天的理由还有许多。在云淡风清的日子里,我可以松松垮垮套上一件粗线毛衣,感受着织物摩擦传给身体的温暖气息。再背上微微泛白的牛仔挎包,行走在秋天的白桦林。阳光像钢琴明亮的音色洒在林间裸露的大地上,用它中性的调子铺上和谐而又高贵的色泽。收获过的秋天宛如刚生过婴儿的母亲,静谧安详地舒展着,漾起甜美的微笑。年少时青涩的梦和遥远的童年都和这暮秋一起去之遥远了,只 剩下洗尽铅华的脱俗之美……
14、我喜欢秋天的理由是什么?(概括写出四点)(4分)
15、第二段中说秋天往往“一下子就翩然而至”,“让人猝不及防”,这和春的来临不一样。那么春天有什么特点?又是怎样来临的?请仿照第②段划线句子具体生动描绘春天来临的情形。(2分)
16、赏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妙处。(2分)
这时抿一小口,再吐一口气,你会觉得边呼吸都染着菊花香了。
17、末段中说:“收获过的秋天宛如刚生过婴儿的母亲,静谧安详地舒展着,漾起甜美的微笑。”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18、请你发挥想象,具体生动地描绘一幅“秋叶随风飘飞图”。(不少于30字)(2分)
19、文中说,秋天的填空是钴蓝的,其实,秋天的颜色也是火红的、洁白的。请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2分)
停车坐爱枫林晚, 。杜牧《山行》
,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四、回味书香童年(11分)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意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就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的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连声道: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⑪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⑫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展开余下试题
⑬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过。
⑭小小的书架成了!
⑮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⑯风来,漆干。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
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⑰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⑱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⑲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
20、本文作者回忆了童 年时代与“书架”的几件往事,我们的语文教材上有一篇鲁迅写的文章,也是回忆其童年时代的快乐生活的,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做《 》,选自散文集《 》。(2分)
21、本文围绕“书架”写了那几件事?请把情节补充完整。(2分)
① →“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 ② →书架伴“我”成长
22、第⑦段划线句在人物描写方法上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妈妈嘴角荡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23、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参照示例,自选角度对文中第⑩段划线句做两条批注。(2分)
示例:那欢喜,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
批注一:以莲花的绽开来比喻我的欢喜,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我放书时的心情。
批注二:“一点点绽开”与前文“一本本放”相照应,展现了我的心情越来越愉悦的过程。
语句: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批注一:_______ ___
批注二:_____ _____
24、在第十六段作者称书架为“久违的老友”,第十八段中又称之为“我的长者”,为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原因。(3分)
五、品味唐诗乡愁(8分)
在唐诗里回家
(包利民)
情 怯
①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②这是初唐宋之问的《渡汉江》。是这样一种复杂的心情,游子归来,故乡近在眼前,熟悉的一切历历在目,巨大的亲切感扑面而来。而欣喜之中,竟然有了丝怯意,以致于面对乡人,不敢开口询问。那是一种无时不在的牵念,一种对亲人思念至极的忧虑。在故园之中,在那矮矮的屋檐之下,那个人,那些人,还好吗?真的不知在那思念的尽头,会有一种什么的心境在等着一颗沧桑的心。
③不敢问,是因为音书断,不知家中近况如何。近了,越来越近了,千百次梦回的地方,心跳得是那样强烈。多少回望断天涯路,多少回西楼月圆心飞千里,只为这即将到来的一刻。无论十年百年,无论千里万里,那个充满温馨的地方,永远是游子心中浓得化开的牵挂。
( A )
④即从巴峡穿巫峡,便向襄阳下洛 阳。
⑤杜甫在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把急切地归乡之情跃然纸上,千里路途,水阻山隔,只是寥寥两句,一条路便清晰地直指家园。急切中带着欣喜,漫卷诗书,白日放歌,青春作伴,终于可以回家了,所有的美好都在身边围绕,岂能不喜?故乡从战乱中转复平安,客居他乡日久年深,终于盼到了这一天。乡愁何在,早已化为喜悦,故园的东风,仿佛直吹进尘封的心底,于是云破月来,一切都变得柔情似水。面对回家的心情,连一向沉郁的老杜也变得轻快起来,故才写这“生平第一快诗”。
⑥看 惯了异乡的花开花落月缺月圆,故园的菊花还金黄如旧吗?窗前的寒梅,是否开出了馨香的花朵?快些,再快些,魂牵梦绕的一切我都想知道。我就要回来了,故乡!
情 伤
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B 。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⑧写下《回乡偶书二首》时, C 已经是86岁高龄了,离开家乡已经五十多年了。离开时还是青春少年,归来却已华发苍颜。漂泊路上的漫漫风尘,将美好的年华悄悄地掩埋了。终于拖着半命残躯重返故里,可是物是人非,白发故人稀,知交零落,连儿童都笑问自己从何处来。在他乡是客,归来依然是客,心中的故乡,永远也无法归来了。( 甲 )
⑨而另一种情伤却近乎绝望。“近寒食雨草萋萋,着麦苗风柳映堤。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这是唐代无名氏的一首《杂诗》。故园在千里之外依然,在流年匆匆中驻守着陈年旧事。可是,那千里路上,有风雨起起落落,无法归去。有家难归,该 是痛彻心骨的悲哀吧!就算生命的最后一刻,口中念着的,心中眷恋着的,依然是故乡。( 乙 )
⑩所以把一切的情愫都交给诗句吧,让后人于长长短短的乡愁里,想起生命中最留恋的那个地方!
25、文章三个小标题,分别从不同角度解读了唐诗里的乡愁,请根据第二部分的内容,仿照第一、三部分的小标题,为该部分拟一个恰当的小标题写在括号里。(2分)
26、下面两个句子是从文中“情伤”部分里抽出来的,请根据上下文,准确还原到括号甲、乙处(填序号)。(2分)
A、于是不忍听杜鹃的不如归去,那啼血的鸣叫,直把易碎的心也刺出血来。
B、不变的只有门前的湖水,还像当年一样流淌,这是一种怎样的无奈与凄凉!
甲( ) 乙( )
27、久别故乡的游子,回归故里,总是心潮澎湃。可为何宋之问在《渡汉江》中说他“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呢?请结合上下文,作简要分析。(2分)
28、请把横线B上的诗句补充完整,在横线C上写出一位诗人的名字。(2分)
写 作(50分)
29、《少年书架》中,陪伴作者童年的是书架,书架伴他成长。你的童年中也一定有类似的事物伴你长大,它也许是一支笔、一本画册、一辆自行车……也许是门前的那条小溪、屋后的那片竹林、回家的那条小路……也许是某人的一个微笑、一句话语……它一定让你感受到了童年的欢乐、成长的幸福、人生的启迪。
请你以“ 伴 我长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横线上填写“伴我长大”的某个事物名称的词,补全题目;2、写出真情实感;
3、不少于600字。
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及评卷说明
汉字
1、髻 kān nì 祷 (每空0.5分)
2、“复”改为“覆”,意思:翻;倾倒。
“宵 ”改为“霄”,意思:天空。(每小题写出正确的字 得0.5分,意思解释正确得0.5分;只找出了错别字,而没有改正和解释,不得分。)
3、A( ③ ) B( ④ ) C( ① ) D( ② ) (每空0.5分)
4、①(阴)差(阳)错 ②精(挑)细(选)或精(打)细(算)
(每小题写出完整的成语得1分,否则不得分。)
5、141岁
阅读
一、积累经典诗文
6、根据提示按原文填空(每空1分,见错无分。)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
②枯藤老树昏鸦;
③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
⑤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⑦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二、学习古人读书
7、知晓,明白,懂得;曾经;于是,就;难道,怎么,怎能。(每空1分)
展开余下试题
8、A(之) B(也) C(亦) D(乎)(每空1分)
9、读书上千遍,书中所蕴含的旨意自然显露出来。(意对,通顺即可。)
10、甲(眼) 乙(口)(顺序不可颠倒,每空1分)
11、“吾”或“予”(任写一个即可)
12、作者认为心到最重要,因为只有心到即专心致志了,眼睛和嘴巴才会到,所记的东西才会长久。(意对即可)
13、温故而知新(见错无分)
三、聆听秋日私语
14、秋天有钴蓝的天空;秋天有入画的菊花;秋天有温情的声音;秋天可以剥蟹煮酒。(抓住关键词概括,意对即可,每点1分;如果照抄原文,没有概括,每点0.5分。)
15、例:春从冬天就开始孕育,来得悄无声息,不知什么时候,枝头居然冒出了鹅黄的嫩芽。(能体现出春天来得特点——“缓慢、没有声息”,并且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语言有感染力即可。如果不能体现春天来临的特点,但语言有感染力,最多得1分。)
16、“抿”生动形象写出了小口品尝菊花茶的情态;“吐”写出了喝进菊花茶后呼出一口气的惬意;“染”写出了菊花茶的香气之浓。三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喝菊花茶时的陶醉与忘我的情态。(就三个动词分别赏析得1分,整体赏析得1分;赏析有理即可得分。)
17、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0.5分),表现了秋天的无私、成熟和静谧(1分),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赞美(喜爱、感激)之情(0.5分)。(意对即可)
18、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即可。
19、霜叶红于二月花;露从今夜白。(每空1分,见错无分。)
四、回味书香童年
20、《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
21、①在老师家看见书架;②父亲为我做书架。
22、神态描写(1分);写出了妈妈听了我的叙述后,明白了我对书的喜爱,为我热爱读书而感到自豪(高兴、欣慰)(1分)。(意对即可)
23、批注一:拟人手法,“款款而来”表现出我对书架的渴望之情;
批注二:这句话是看到父亲搬回木料后产生的联想,形象的表现出我对书架的渴求。
批注三:“看见了”重复两遍,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我对书架的渴求。(任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批注都可以。)
24、“久违的老友”:“我”在老师家见到过书架,因期待而想象这书架的样子,所以早已熟悉,同时表现了我得到书架后的喜悦、激动之情;”我的长者”:书架变得苍老,书架长久陪伴“我”,给“我”知识和力量,表达了我的感激与赞美之情。
五、品味唐诗乡愁
25、情切或情急
26、甲( B ) 乙( A )
27、久别故乡的诗人,既急于见到亲人,又怕见到亲人。不敢问,是因为音书断,不知家中境况如何。体现了诗人对故乡、对亲人无时不在的牵念和思念至极的忧虑。(意对即可)
28、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
作文
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122.240.205.193)
上一篇: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山东省乐陵市江山国际学校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湖北省宜昌”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6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