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663 2018-12-16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63]
《邹忌讽齐王纳谏》精品练习
5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课内精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
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
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
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
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 朝而往,暮而归
B.客之美我者 肉食者谋之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及鲁肃过寻阳
D.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愿为市鞍马
2.[2017•安顺]用“/”标示下列语句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吾 妻 之 美 我 者 (2)宫 妇 左 右 莫 不 私 王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6•贺州]下列对本文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窥镜”,“服”“窥”这两个细节动作,生动地揭示了邹忌自我欣赏的内心活动。
B.写齐王,惜墨如金,只一个“善”字,既表现了齐王对邹忌的赞同和纳谏的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矜持和尊贵。
C.本文叙事简洁,剪裁巧妙,详细描绘了齐王受蒙蔽的情况,邹忌比美进谏、齐王纳谏施政以及纳谏结果等内容则略写。
D.本文与“三”有关的信息非常丰富:邹忌问的人物有三个,人物答语有三次,人物的心理有三种,齐王受蒙蔽的情况有三层,进谏情况有三种,进谏进程有三个,奖赏有三个等级等。
5.邹忌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7•娄底]齐王被邹忌说服,欣然纳谏。请简要分析邹忌讽谏的高明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
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
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浏览完整试题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
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
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孟子谏梁惠王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②,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③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④,此率⑤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⑥在其为民父母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 ①梃(tǐng):棍棒。②政:施行恶政。③庖(páo):厨房。④饿莩:饿死的人。
⑤率:带领。⑥恶(wū):表示反问的语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______________
(2)杀人以梃与刃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予观夫巴陵胜状
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所欲有甚于生者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兽相食,且人恶之
D.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国家要强盛,国君的作用十分重要。甲文强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强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孟子都运用了类比手法劝谏国君,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7•兰州]阅读下面的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
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
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
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
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
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②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③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④,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选自《资治通鉴》)
[注] ①即墨:古地名。在今山东平度东南。②毁:诽谤。与后文“誉”意思相对。③厚币:丰厚礼品。④饰诈:作假骗人。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______________ (2)时时而间进______________
(3)自子之居即墨也________________ (4)封之万家________________
7.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标两处)
吾 使 人 视 阿 田 野 不 辟 人 民 贫 馁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回答下面的问题。
(1)根据甲文的内容填空。
邹忌的劝谏很有艺术性,他由____________________想到治国理政之事,由__________________想到齐威王所受的蒙蔽,以小见大,极具说服力。
(2)从甲、乙两文来看,“齐国大治”与齐威王的哪些举措有关?请概括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陶朱公断狱
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公①以布衣富侔②国,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问曰:“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其泽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王曰:“径与色泽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曰:“善,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梁国大悦。
由此观之,墙薄则亟坏,缯③薄则亟裂,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国畜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
(选自刘向《新序》)
[注] ①陶之朱公:范蠡(lǐ),相传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隐居陶山,改名朱公。②侔(móu):等同。③缯(zēng):丝织品的总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尝有疑狱(案件) B.臣,鄙民也(浅陋)
C.不知当狱(应当) D.殆未有也(恐怕)
2.对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之家有二白璧 ②侧而视之 ③其径相如也 ④然其价一者千金
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B.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C.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
D.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梁王认为陶朱公能依靠做布衣生意而富可敌国,一定有超人的智慧。
B.陶朱公回答梁王询问时,拿一薄一厚两块玉璧作比,暗示梁王治狱要宽厚。
C.梁王听从陶朱公的建议,推行仁政,厚赏国人,举国上下欢欣鼓舞。
D.作者借梁王与陶朱公讨论“疑狱”一事意在说明“物薄易坏”的道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展开余下试题
[注] 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一老父衣粗衣(穿)
B.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离开)
C.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厌恶)
D. 愿闻余教(我)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孙叔敖采纳了老父的哪三条谏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孙叔敖做了楚国令尹后,都城的官员和百姓都来向他表示祝贺。
B.从上文可知孙叔敖是个虚怀若谷、虚心请教、爱国爱民的人。
C.那个穿粗布衣服的老汉最后跑来吊唁是因为他对孙叔敖有很大的意见和不满。
D.文章的主旨是:为官应该谦逊谨慎,廉洁自律,善于纳谏。
参考译文与答案详析
课内精读
1.[解析] A A项,“朝”都解释为“早晨”;B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C项,过错/经过;D项,名词,集市/动词,买。
2.[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题干要求每句标一处,所以仅需把主语和谓语分开就可以了。第(1)句的主语是“吾妻”,第(2)句的主语是“宫妇左右”。
[答案] (1)吾妻/之美我者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3.(1)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2)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得上等奖赏。
4.[解析] C C项,齐王受蒙蔽的情况写得简略,邹忌比美进谏、齐王纳谏施政以及纳谏结果等内容则写得较为详细。
5.邹忌是一个充满智慧、有责任心、有自知之明的人。分析略。
6.[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一定要答出邹忌讽谏的方法,以小见大,现身说法,让齐威王自己体会、感悟、决定,而不是采取直言相谏的方式。
[答案] 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
比较阅读
1.(1)当面指责。(2)用。
2.[解析] D A项,“胜”的意思分别为“胜利”“优美”;B项,“于”都是介词,意思分别为“对,向”“比”;C项,“之”的意思分别为“助词,的”“指示代词,代指‘兽相食’这件事”;D项,“异”的意思都为“不同”。
3.能够在公众场所议论(我的过失),使我听到的,得下等奖赏。
4.[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概括。解答本题,首先要整体阅读,把握文意,然后筛选、提炼有用的信息。
[答案] 国君要广开言路,乐于(善于)纳谏 国君不要施行恶政(要施行仁政)
5.[解析] 回答本题时,首先应疏通文意,明确甲文中邹忌由自己的“蔽”,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婉讽“王之蔽甚”,充分显示了邹忌巧妙的讽谏艺术;而乙文则用“率兽食人”和“恶政杀人”进行类比,说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答案] 邹忌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让齐威王广开言路,乐于(善于)纳谏;孟子把用刀杀人、“率兽食人”和用恶政杀人进行类比,希望梁惠王不要施行恶政,而要施行仁政。
[参考译文]
[乙] 梁惠王说:“我愿意听取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道:“用棍棒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性质)有什么不同吗?”
(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又问道:)“用刀(杀死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人,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它;而身为老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么能算是老百姓的父母呢?”
6.[解析]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实词的能力。
(1)(2)小题出自课内所学,调动积累作答即可。(3)(4)小题来自课外,需要结合语境、句意推测词义。
[答案] (1)偏爱。(2)间或、偶然。
(3)主管,主政。(4)封赏,赏赐。
7.[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断句要在粗通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以及句子结构等进行。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其中“阿”指地点阿城,所以此处要断开。“田野不辟”“人民贫馁”句式对仗整齐,所以“不辟”后面要断开。
[答案]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8.[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1)句中注意“闻”是“使……听到”的意思,属于动词的使动用法。
(2)句中“求誉”是“谋求好的名声”的意思。
[答案] (1)能在公众场所议论(我的过失),使我听到的,得下等奖赏。
(2)(于是我知道这)是你用丰厚的礼品买通我身边的人来谋求好的名声(的缘故)!
9.(1)[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甲文中“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讲述的是邹忌自己生活中的琐事,他却由此联想到了治国大事;“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表明齐威王的处境与邹忌相似,也受到蒙蔽。
[答案] 生活琐事 自己受蒙蔽(意思答对即可)
(2)[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可分别根据原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答。甲文是课内文言文,同学们对其大意已了解。乙文抓住“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这句话理解、概括即可。
[答案] 虚心纳谏,广开言路;求真务实,奖罚分明。(意思答对即可)
[参考译文]
[乙]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却是田地开辟整治,百姓丰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身边的人谋求内援(的缘故)。”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于是我知道这)是你用丰厚的礼品买通我身边的人来谋求好的名声(的缘故)!”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人。于是大臣们毛骨悚然,不敢再弄虚作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
课外阅读
1.[解析] C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解答此题,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然后,找到选项对应的文中原句,将选项意思带入原文进行检验。“当”根据语境应为“判断”的意思,此句的意思是“我是个平民,不知道如何判断案子”。
2.[解析] D 本题考查常用虚词“之”与“其”的用法。①为助词,“的”;②为代词,代“白璧”;③为代词,“它们的”;④为代词,“它们的”。
3.即使是我也很疑惑,请您来判决这个案件,您看怎么办呢?
展开余下试题
4.[解析] B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A项,“布衣”是指陶朱公凭借平民的身份,并不是说做布衣生意;C项,文章并没有提到梁王推行仁政,厚赏国人;D项,两人讨论“疑狱”一事,意在说明“有国畜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的道理。
[参考译文]
梁国曾经有一件难以断定的案件,大臣们一半认为应当判有罪,一半认为应当判无罪,即使是梁王也很疑惑。梁王说:“陶朱公(范蠡)凭借平民的身份而做到富可敌国,这必定是(因为他)有超乎常人的智慧。”于是就叫来范蠡问(他)说:“梁国有一件难以断定的案子,断案的人一半认为有罪,一半认为没有罪,即使是我也很疑惑,请您来判决这个案件,您看怎么办呢?”范蠡说:“我是个浅陋的小民,不懂得如何断案。虽然如此,(大王让我断,我举个例子)我家有两块白玉璧,它们的大小、光泽都差不多,但是它们的价钱,一块价值千金,一块价值五百金。”梁王说:“(玉)大小与色泽都差不多,一块价值千金,一块价值五百金,为什么?”范蠡说:“从侧面看,一块比另一块厚了一倍,所以价值千金。”梁王说:“好,所以案件难断就从轻发落,赏赐时有了疑难,便全部赏赐。”梁国的臣民都很高兴。
由此看来,墙薄了就容易坍塌,丝织品薄就容易裂开,器物太薄就容易毁坏,酒太薄就容易发酸。那些薄的事物能够保持很长时间的,大概还没有。所以治理国家,施行政令教化的人,应该以厚德对待人民就可以了。
5.[解析] D “余”的意思是“余下的,剩下的”。
6.(1)身份已经很高贵但是待人骄傲的人,人民会离开他。
(2)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足够把楚国治理好了。
7.①位高意下;②官大心小;③禄厚不取。
8.C
[参考译文]
孙叔敖担任楚国的宰相,全城的官吏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吊唁。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他说:“楚王不知道我没有贤德,让我当了宰相,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独自来吊唁,莫非有什么指教吗?”老人说:“是有话说:身份已经很高贵但是待人骄傲的人,人民会离开他;地位已经很高但是擅弄职权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已经很多但是不知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聆听并接受您的指教,愿意听您余下的教诲。”老人说:“地位越高,为人要越谦恭;官职越大,越要小心谨慎;俸禄已经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足够把楚国治理好了!”孙叔敖回答说:“(您说得)很对,(我会)牢记在心的。” (122.240.195.162)
上一篇:
《出师表》精品练习
下一篇:
《海燕》精品练习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邹忌讽齐王”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6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