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479  2018-12-30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79]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卷
第四单元检测卷(2)
满分:100分,限时:6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怡情(yí)惆怅(zhàng)信手拈来(niān)
B.劝诫(jiè)真挚(zhì)味同嚼蜡(jué)
C.统筹(chóu) 寂寥(liáo)诸如此类(zhū)
D.狡黠(xié)契合(qì)日不忍睹(dǔ)
2.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诘难笼统吹毛求疵轻描淡写
B.藻饰附丽全神惯注开卷有益
C.滞碍谚语狂妄自大高谈 阔论
D.渲染苟安铢两悉称心旷神怡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我花了大半天的工夫才给妈妈做好这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B.小明对每道题部不求甚解,虽然很快就完成了作业,但做错的也很多。
C.我们老师思维敏捷,当我们有问题问他时,他总是胸有成竹地回答我们。
D.都说张家界山水很美,身临其境一看,果然名不虚传。
4.(湖南岳阳中考)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没改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用一把毫毛,变出千百个一模一样的猴子——《西游记》里的神话正在变为现实。①2018年1月25日,诞生近两个多月的中国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照片登上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封面,这意味看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 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关。②自1996年第一只克隆羊“多莉”诞生以来,使各国科学家先后克隆了牛、鼠等动物,但一直没有突破与人类最相近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克隆的难关。③科学家曾普遍认为现有技术不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④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经过5年努力,成功突破了世界生物前沿。
A.句子①删去“近”或“多”
B.句子②删去“使”
C.句子③删去“不是”
D.句子④在句末加“的秘密”
5.(浙江杭州一中八模)按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将其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人类世界所创造出来的奇异图案浮现在鼎身上,各种图案以一定的顺序排列着,构成一个无言的小宇宙。
②饕餮的脸孔、凤凰的姿势、龙虎的文身、鱼兽的混种、牛羊的肢体……幻想的或者写实的,神话中的或者生活中的。
③沸腾的铜、锡、铅合金按一定的比例构成了青铜器的配方,一旦倒入“陶范”中,就会形成设计者心中的器物。
④沸腾后的冷却使溶液成为一个厚重的鼎,在合金形式的锁扣下,鼎身周围凝塑出各式各样的图案。
⑤铜的性格,因为锡和铅的加入而默默改变了,熔点降低而冷却后的硬度增加。
A.⑤④②①③B.③⑤④②①
C.③⑤②①④D.⑤①②④③
6.(2018湖南长沙南雅中学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从材料的主要角度探究出的一个道理。(3分)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看来,目标的制订是要仔细研究的。
你的探究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甘肃武威中考)随着社会的发展,“锐词”层出不穷。班级开展“走近‘锐词’”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8分)
(1)以下是同学们搜集的有关“锐词”的材料。根据材料,说说什么是“锐词”。(3分)


浏览完整试题[材料一] 锐词: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意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做出全面部署。
[材料二] 锐词:四海八荒体 随着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播出而出现的网络流行文体,句式特点为:句中要带有“四海八荒”几个字。如“四海八荒中最美的上神”“四海八荒谁敢惹帝君”“四海八荒中谁比得了太子夜华”等等。比如你想称赞一个姑娘美,只会说倾国倾城就落伍了,要说“四海八荒第一绝色”。
[材料三] 近年来的一些锐词:一带一路 人工智能 共享单车 无人超市 两免一补 厕所革命 二次元 电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面材料,提炼出一个“锐词”。(2分)
[材料四] 在2017年底结束的利比里亚总统大选中,51岁的前AC米兰传奇球星乔治•维阿,成为利比里亚新总统。维阿出生于贫民窟,从小就展露出足球天赋,逐渐成长为世界级球星。他曾囊括世界足球先生、欧洲足球先生以及非洲足球先生的称号,如今则以首位“球星总统”的荣誉再次创造历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锐词’要不要收入《现代汉语词典》”,班上展开辩论。反方同学认为:不必收入,因为社会发展很快,“锐词”很快就会过时。如果你是正方同学,你将怎样反驳?(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9分)
(一)(四川内江中考)阅读《不求甚解》选段,完成8-11题。(12分)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 说的后一句话。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③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 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④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 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⑤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⑥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⑦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 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有删改)
8.根据语境,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1)好读书,不求甚解甚解:________ __
(2)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滞:__________
9.结合全文,分析第①自然段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第④自然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宋代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种读书法与文章中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法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阐述理由。(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江苏盐城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7分)
“咬牙”是一种修炼
向贤彪
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干事创业,往往需要一番“咬咬牙”的坚持。
②党史上,有位干部因“咬牙”而闻名。1943年,冀南抗日 根据地斗争异常艰苦与残酷:战斗频繁,旱灾严重,庄稼颗粒无收,痢疾、霍乱盛行。时任冀南区党委书记、行署主任兼冀南军区政治委员的宋任穷,一边坚持对敌作战,一边组织 生产自救,还深入敌后做群众工作,累得多次吐血。凭着顽强的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他率领冀南军民咬紧牙关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因此得名“咬牙干部”。
③“咬牙”体现的是坚韧。人生之路难以一帆风顺,唯有不畏艰险、直面挑战,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采撷成功的果实、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什么活儿都干,开荒、种地、铡草、放羊、拉煤、挑粪……从不惜力,磨砺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意志品格。成功往往只奖赏那些坚韧的人,一件工作、一项事业干到最艰难的时候,往往最需要咬紧牙关。而一旦坚持下来,就容易突出重围、打开局面。
④“咬牙”彰显的是智慧。京剧《沙家浜》中,18名新四军伤病员被困芦苇荡,因连续多日面临日伪军的“扫荡”,体力和毅力几近极限。指导员郭建光激励大家: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最终,他们以“再坚持一下”的顽强精神,迎来了大部队的反“扫荡”。咬紧牙关的坚持精神,不仅需要不畏艰难的勇敢,也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智慧。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就能变被动为主动。


展开余下试题⑤“咬牙”蕴含的是担当。在重压和困难面前“咬牙”坚持,强健的是人的内心。“拼命黄郎”黄大年,平均每年出差130多天,一回来就一头扎进实验室。他的研究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 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攻克了技术瓶颈。正是“咬牙”背后的担当精神,成就了黄大年无悔的人生。
⑥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接近成功就越艰难,越艰难就越要坚持,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半途而废。从某种意义上说,“咬牙”是成功的序曲。没有松骨峰战斗中志愿军的“咬牙”,就没有以“气”胜“钢”的功绩;没有谷文昌一次次面对失败后的“咬牙”,就没有沙海变绿洲的奇迹;____________________。拿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知难而进、久久为功,多经历几次“咬牙”,一个人必能闯关夺隘、化险为夷,用奋斗之犁开辟前行之路。
⑦唯其艰难,更显勇毅。“咬牙”是一种修炼,在一次次“咬牙”中,软弱将变得坚强,稚嫩将变得成熟,徘徊将变得坚定。
12.文章③—⑤段是从哪三个方面论述“咬牙”精神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模仿第⑥段画线句的句式,给本段补充一个论据。(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河南平顶山一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1分)
“宁作我”方能成我
①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名士殷浩与权臣桓温齐名,桓温常有竞争之心,每每要与殷浩一比高下。殷浩对此回应道:“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②某种意义上,“宁作我”,就是要在变动不居的世界中找到方位,在波涛汹涌的浪潮中岿然不动。但在现实生活中,抵达“宁作我”的境界,殊为不易。在我们身边,有的人会产生“卿不如我”的傲气,有的人则会发出“我不如卿”的喟叹。在人与人的对比中,无论是略逊一筹,还是甘拜下风,难免打破平静的心境,让内心起了波澜。
③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与我周旋久”,不断地重新认识自己。然而,想抵达“自知”的境界谈何容易。有的登高望远,便自视 甚高,忘记了“只缘身在此山中”;有的自甘堕落,总觉得与失败结缘,久而久之便深陷泥淖,消极怠惰;有的寄人篱下,盲从盲信、毫无主见、随波逐流。事实证明,一个人倘若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始终坚持自我、勇于战胜自我,心理就容易被外界影响,思想就容易被外物奴役,行为就容易被外力裹挟。长此以往,最终只会弄丢了自己。
④由此想起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实验安排一批经过测试确属心理健康的正常人分别充当看守和囚犯,结果,无论是看守还是囚犯,都在不知不觉中被角色改变,各自沉湎于相应情境而无法自拔。翻看那些落马官员的忏悔录,也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他们常常陶醉于为官的角色,在高高在上的“失重”状态下飘飘欲仙,在欲壑难填的“超重”状态中腐化堕落,这些人自然容易走上贪腐的不归路,走向人民的对立面。
⑤为官从政难在不忘初心,做人做事更是如此。著名画家丰子恺曾说:凡做人,在当初,其本心未始不想做一个十分像“人”的人;但到后来,为环境、习惯、物欲、妄念等所阻碍,往往不能做得十分像“人”。前进路上,信息的迷雾、信念的迷失、成长的迷茫,都会成为“宁作我”的障碍;变动的世界、个人的眼界、做人的境界,都会影响“宁作我”的坚守。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始终保持“我是谁”的自省、“宁作我”的自信和“勿忘我”的自律,看淡世俗眼光,看轻世间纷扰,看守住自己心中的世外桃源,才能避免成为“别人的影子”“他人的复制品”。
⑥歌德说:“谁不能主宰自己,便永远是一个奴隶。”从来没有不需要抵抗重力的飞翔,也没有随随便便、轻而易举的成长。一个人真正的敌人是自己,真正 的成功是“成我”。无论是面对未知的前路,还是身处人生的低谷,只要坚持做自己心灵的“主人”,一个人就能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宁作我”而成我。
(作者:陈大昊:有改动)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①段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40分)
20.(广东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恒,是追梦路上的执着,是身处困境的坚守,是成功的压仓石。恒,就是不忘初心一笔一画去描绘心中的愿景。
请以“恒”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
(2)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1.C A.怅chàng。B.“嚼”是多音字,此处应读jiáo。D.黠xiá。
2.B 全神惯注→全神贯注。
3.A “味同嚼蜡”指味道如同嚼蜡一般,形容没有味道。多指说话或文章枯燥无味。用于指饭菜不恰当。
4.D 句子④缺少宾语中心语,应补充与“突破”搭配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可在句末添加“的难题”。“突破”与“秘密”搭配不当,因此添加“的秘密”的修改方法不正确。
5.B 从内容上看,③句是语段的统领句,⑤句紧跟着继续阐述铜、锡 、铅的融合;⑤句的结尾“熔点降低而冷却后的硬度增加”与④句的开头“沸腾后的冷却使溶液成为一个厚重的鼎”相承,故④句应在⑤句后。①句属于总结性内容,可见①句应排在最后。故选B。
6.答案 树立目标要实事求是,切忌好高骛远。
解析 紧扣材料的每一句话,提取关键词,然后准确、精练地概括主要内容。这则寓言分两个层次:第一层讲一只蜗牛好高骛远,立志大而不当,结果两次 “宏伟”的计划都因不切实际而最终流产;第二层讲这只蜗牛从此一蹶不振,最终死于草丛之中。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造成蜗牛悲剧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立志不切实际;二是不肯脚踏实 地,不肯从干好平凡小事人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据此回答即可。
7.答案 (1)“锐词”是当下比较流行的对热点事件或重大事件浓缩概括的关键词。(“锐词”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的浓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网络文化现象。)
(2)球星总统
(3)(示例)应该收入。因为“锐词”反映了新时代涌现的新事物、新概念,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人们的新观念。(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余下试题解析 题(1)考查材料探究能力。细读三则材料,根据各具体材料与“锐词”之间的关系进行概括归纳。题(2)考查要点概括能力。首先明确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2017年利比里亚总统大选中,51岁的前AC米兰传奇球星乔治•维阿成为利比里亚新总统。然后联系“锐词”的特点,把这句话压缩成几个字即可。题(3)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材料给出了反方观点,要求根据反方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首先要亮明正方观点——应该收入,然后针对反方观点据理反驳。针对反方观点中的“‘锐词’很快就会过时”进行反驳,可以从“锐词”的时代性或其他意义角度解说。理由要充分,要能自圆其说;理由和观点要一致。
8.答案 (1)深刻了解 (2)停止,停顿
解析 解释词语要结合语境。(1)句中“甚”是 副词,有“很、非常、深刻”的意思;“解”有“了解、理解”的意思。(2) 句中的“滞”有“凝积,不流通,不灵活”之义,根据语境,应解释为“停止、停顿”。
9.答案 内容上:开篇点明作者批驳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为下文蓄足了势;并且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结构上:总领全文。
解 析 本题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本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内容上:第一句“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是一般人的错误观点,这是作者要批驳的,开篇便提出,是为了树立一个批驳靶子;第二句“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是作者的观点,也是下文重点论述的内容。结构上:下文重点论述本段中提出的作者的观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所以该段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10.答案 举例论证。以普列汉诺夫为例,论证了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的观点。
解析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阅读本段,可以找到“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 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一句,这是举的普列汉诺夫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例子,因而论证方法容易判断;而作用可以从“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 ,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一句中归纳得出,这是所举事例论证的观点。
11.答案 (示例)我喜欢《不求甚解》一文中的读书法。因为在作者看来,“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所以我们在读书时也应该虚心,不要固执一点,要学会前后融会贯通,并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掌握书本知识。
解析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既可以选择第一种读书法,也可以选择第二种读书法。具体答题时,首先选择喜欢的读书法,然后解释所选读书法具体的内容,最后阐述理由。
12.答案 ①“咬牙”体现的是坚韧。②“咬牙”彰显的是智慧。③“咬牙”蕴含的是担当。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内容的能力。认真阅读文章③—⑤段,了解其主要内容,确定每一段中最能概括该段内容的句子——中心句(段首句),摘取这些句 子分条回答即可。
13.答案 举例论证,文章第③段举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艰苦努力的例子,论证了“咬牙”体现的是坚韧这一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文中列举宋任穷、习近平、新四军伤病员、黄大年等人物的事例来论述“咬牙”是一种修炼的观点,可见运用了举例论证。题干要求举一例,格式为:文章第几段+某某事例+论证了什么观点。
14.答案 首先提出“咬牙”体现的是坚韧这一分论点。然后通过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例子,论证了这一观点。最后得出只有坚持才能突出重围、打开局面的结论。
解析 本题考查梳理论证思路的能力。注意三个答题要点:(1)提出了什么论点;(2)采用什么论证方法对该论点进行论证;(3)得出了什么结论。
15.答案 (示例)没有王进喜用身体堵住井喷的“咬牙”,就没有大庆油田的传奇。
解析 本题考查补写论据的能力。首先仔细观察画线句,理出其结构模式为“没有……的‘咬牙’,就没有……”:其次分析人与事的关联性——没有前者,就不会出现后者。根据以上分析,列举名人事例,注意组织语言,要突出“咬牙”及“成功”。
16.答案 “宁作我”方能成我。(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中心论点的能力。首先通读全文,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然后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中寻找,或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17.答案 叙述《世说新语》中殷浩回应桓温的故事,引出论题,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充当论据,论证论点。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开头段作用的能力。应从结构(与标题的关系、与全文的关系)、内容(与后文内容的关系、与中心论点的关系)、对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三大角度思考作答。
18.答案 举例论证。列举了三种不能“自知”的人的表现,具体地论证了一个人倘若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始终坚持自我、勇于战胜自我,最终只会弄丢了自己,使论述更有说服力。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的能力。首先,根据第③段列举了三种不能“自知”的人的表现,可以确定为举例论证。然后采用“列举了……,具体论证了……(道理),增强了说服力”这一句式作答。论证的道理要细读第③段及上下文,根据理解找准关键点,如“不断地重新认识自己”“最终只会弄丢了自己”等。
19.答案 首先列举殷浩的事例,引出论题;然后举例论证了人不容易“自知”,不能坚持自我、战胜自我就会迷失自己;接着论述做人做事要不忘初心;最后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论点“‘宁作我’方能成我”。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思路的能力。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明确各段论述的重点问题及采用的论证方法;然后采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进行表述。
20.[写作指导] 该题为全命题作文题。“恒”有“持久”和“恒心”的意义。审题时,要结合前面的提示语来构思,抓住提示语中的关键词“追梦路”“身处困境”“成功”“不忘记初心”“描绘心中的愿景”,从中确定自己写作的内容和方向。本文题要紧紧围绕“恒”字立意和选材,可根据提示语立意:“追梦路上的执着”“身处困境的坚守”“助推成功的关键”“不忘初心,奋力实现心中的愿景”。确定立意后,要根据立 意来选材。若立意为“追梦路上的执着”“身处困境的坚守”“助推成功的关键”“不忘初心,奋力实现心中的愿景”,确定写记叙文,最好选取自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部编版九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7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