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603 2019-01-02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03]
宁夏银川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
银川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上)高一阶段性测试
语 文 试 卷
命题人:马艳丽
一、课内基础知识(19分)
(一)字词句辨析(本题共3小题,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愀然(qiǎo) 枕藉(jì) 愆期(qiān) 山川相璆(liáo)
B. 垝垣 (yuán ) 糜室(mǐ) 袅娜(niǎo) 游目骋怀(chéng)
C. 桂棹 (zhào ) 酾酒(shī) 潜伏(qián) 忍尤攘诟(rǎng)
D. 横槊(shuò) 渔樵 (jiáo ) 椽子(chuán) 朝谇夕替 (cùi)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夙兴夜寐”中“夙”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屈心而抑志 B. 西望夏口 C. 侣鱼虾而友麋鹿 D.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3.下列句式和“凌万顷之茫然”相同的一组是( )(3分)
①渺渺兮予怀 ②客有吹洞箫者 ③而今安在哉? 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A.② ③ B.③ ④ C. ① ② D.② ④
(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5小题,10分)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一空一分,共10分)
(1)《诗经•氓》中用“ , ”这两句以比兴的手法来说明女子容貌的衰老。
(2)《诗经•氓》中分别用“ ”和“ ”写女子在看到“氓”前后不同的表现,可见她爱“氓”的诚心诚意和一往情深。
(3)《离骚》中能体现屈原自己宁愿死,也不愿做出世俗姿态的是“ ,
_________。”
(4)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从侧面来突出箫声的哀婉悲怆。
(5)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两句以比喻和对比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生命的渺小。
二、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題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这 些 桥
冯文超
①昆仑险,唐古拉高,在两山之间的铁路线上,火车轰隆隆地驶过几百座铁路桥。那些桥最长的达十几公里,绵延望不到边。列车驶过的铿锵声仿佛是桥在歌唱。那不是小夜曲,也不是咏叹调,而是英雄交响曲。那种铿锵声调,无论是彻骨严寒的风雪天气,还是紫外线强烈的炎夏,只要有列车通过时,你都会听到。应该说,列车通过时,是桥最激动的时刻,自然也是它体现自身价值的时刻。
②桥是沟通的纽带,逢山修路,遇水架桥。纵观天路上的这些桥,没有仪态万方的造型,没有浓艳色彩,当然也有拉萨河大桥那哈达般洁白优美造型的,但大多数是普普通通的混凝土结构桥。远远望去,呈现的是水泥、钢铁、石子,是一种力的展示。望着它,如望男子汉雄健的脊梁,敬畏感油然而生。
③桥常常是和水连在一起的,可是青藏铁路上的桥不光是跨水而过,无水也有桥。这里以桥代路,其原因是火车过冻土地带要架桥,给野生动物设置通道也要架桥,让它们从桥洞通过。
④有水的桥自然都一样,说说没水的桥。天路上给野生动物铺设通道的桥,最有代表性的是清水河大桥,长度为十几公里,桥墩有一千多个,是青藏铁路上最长的桥,远望如一架天梯直抵远处洁白的雪山。它的桥孔就是野生动物的通道,让那些没翅膀的生命从中滑翔。
浏览完整试题
⑤桥隧车间主任靳东发告诉我,每年草滩上野花点点竞妖娆时,通道便开始热身了。灰褐色、土黄色的藏羚羊开始迁徙,去卓乃湖交配繁衍,一批接一批,而最大的一批,竟有几千只,浩浩荡荡地通过通道。头羊走在前边,两只长犄角像仪仗队的指挥杖,如将军带领着一支长长的队伍去远征。它们快速过桥洞时,像士兵奔赴战场,闪电一般快,颇为震撼。这时,正在干活的桥隧工们会立即放下工具,也快速钻进隐蔽处,屏声敛息,不打扰这些可爱的西部的精灵。一次,一只小藏羚羊见桥头铁路防护网里长着青草,就去吃,头卡在网格里不能动。工人们把它救出来,用牛奶喂养,然后放生。从此以后,防护网换成密度更高的网格,再没有藏羚羊被卡住。这座清水河大桥上走火车,下走野生动物。好天气时,从昆仑山飘来的白云如长长的哈达舒展着、缭绕着,而远处唐古拉雪山送来清凉的风,宽阔的草滩虫吟鸟唱,悠闲的野生动物欢乐蹦跳,桥也叩动多孔清风,与人、与大自然和谐交谈。
⑥一对自驾的旅行者在桥边沿路上丢了一个包裹,里边有现金、衣服,想着肯定是找不到了,略感绝望地问了一下桥隧工,结果完整地找到了包裹,里面的东西丝毫不差。感激的旅游者望着那一张泛着高原红的脸,心里发热,将新款的冲锋衣送给小伙子。小伙子喜欢极了,拿出自己一件工作服,上边有橙黄防护色彩和一个鲜红的铁路路徽,回赠给旅游者,俩人高兴地穿着互换的衣服合了一个影。旅游者说,穿上这件衣服,握着他的手,好像心灵上搭了一座桥!
⑦这些桥架在山水之间,冻土之上,起着连接沟通的作用。高寒缺氧、烈日暴晒,狂风飞沙,不管山险水恶,或是荒漠旷野,它都恪守着职责,对于“担当”这个词受之无愧。
⑧桥是有灵气的,有血肉的,有人情的。人们对桥是感恩的!
⑨行驶过青藏铁路的人,会记住雪山、草原、湖泊,也会记住这些铁路桥吧?
(摘自2016年10月17日 《人民日报 》)
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自然段总领全篇,简要介绍了青藏铁路桥的位置,同时运用比喻手法突出铁路桥的价值,也为全文奠定了雄壮的基调。
B.文章第二自然段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大多数青藏铁路桥没有优美的姿态、艳丽的色彩,有的只是质朴和雄健,这也为后文写桥隧工人做了铺垫。
C.文章第五自然段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藏羚羊穿过青藏铁路桥洞时的震撼场面,笔墨饱满,读来有催人奋进感。
D.文章最后一段以揣测的语气作结,婉转地赞美了这些桥以及设计、建造、养护这些桥的劳动者们,同时,在结构上呼应开头,也照应了题目。
6.文中划线的一段写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7.本文中的“桥”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10题。(10分)
不为人知的氢弹功臣:于敏
少年时代的于敏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沦陷区度过的,童年亡国奴的屈辱生活给他留下惨痛的记忆,也激发了他为国解难的愿望。上大学后,于敏在理论物理方面的天赋很快展现出来,并以惊人的记忆力和领悟力赢得教授们的欣赏。毕业不久,他被慧眼识才的钱三强、彭桓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专心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当时,国内没人懂原子核理论,他就拼命学习,很快掌握了国际原子核物理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焦点,站在了国际前沿。
60年代初,有关部门做出部署,要求氢弹的理论探索先行原子弹研究一步。于是,钱三强找于敏谈话,让他参加氢弹原理研究。从基础研究转向氢弹研究工作,意味着自己必须放弃光明的学术前途,隐姓埋名,长年奔波。但是,于敏欣然服从了组织的安排,开始新的研究。从原子弹到氢弹,按照突破原理试验的时间比较,美国人用了七年零三个月,前苏联用了四年零三个月,其中主要一个原因就在于计算的繁复。再加上我们的设备不足,国内当时仅有的一台每秒万次的电子管计算机,有95%的时间是分配给有关原子弹的计算的,只留下5%的时间给于敏负责的氢弹设计。于是,于敏领导下的工作组就人手一把计算尺,废寝忘食地计算,直至获得所需的数据。从1960年到1965年初,在艰难的科研攻关中,于敏带领同事们发现了实现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途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5个多月后,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圆满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人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创造了研制氢弹的世界纪录!爆炸成功后,于敏接着对氢弹的小型化、提高比威力等作了优化设计,并定型为我国第一代核武器装备部队。
20世纪80年代,在原子弹、氢弹等技术相继突破后,一些曾经和于敏共同奋战在核武器研制一线的骨干相继离开九院①。于敏也曾在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回去做基础研究。但是,他稍加权衡就放弃了离开九院的想法。他对别人说:“虽然下面还有不少人,但掌握物理设计全面的也就是自己了。在这个时候把任务全交给下面,显然是不行的。”因为他知道,第一代热核武器虽然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但性能还需提高,必须发展第二代核武器。于是,他留了下来,突破第二代核武器技术和中子弹技术。正是由于于敏等科学家们的先见之明,中国在禁止地上核试验后,及时转入地下核试验,随即又在全面核禁试前取得了应有的试验数据,使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始终没有受到影响。可以说,在中国核武器发展里程中,于敏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于敏为人谦虚,待人诚恳。他给同事讲东西从来不保留,从来不怕别人超过自己。改革开放后,一些中青年科学工作者在他的启迪下,写出一些颇有见地的论文,写上他的名字请他审阅时,他常常把自己的名字抹掉。由于极为平易近人,于敏私下里被同事和晚辈们亲切地称为“老于”“于老爷子”。目前,88岁高龄的于敏仍是单位的重要“顾问”。每每遇到难题或重大决策时,就会想到要请“于老爷子”出山,以他平生所学,继续为祖国的核物理事业提供宝贵的咨询和建议。
【注】①九院:第九研究院,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前身。1965年1月,于敏奉命调入此。
【相关链接】
①于敏记忆力惊人,平时很少记笔记,但他满脑子装的都是数据。靠大量的数据,他能很快对一个事物做出物理判断。这是一项特殊的本领,被简称为“粗估”。这种“粗估”方法被何祚庥院士称为理论研究的灵魂。(摘自《我所了解的“氢弹之父”于敏》)
展开余下试题
②1955年,以朝永振一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为团长的日本原子核物理和场论方面的代表团访华,对于敏的才华和研究成果大为惊叹。回日本撰文,称于敏为中国的“国产土专家一号”。对此,于敏说,“土专家”不足为法,科学需要开放交流和广阔视野,但留学后须“回国再给国家做点事儿”。(摘自陈海波《于敏:愿将一生献宏谋》)
③“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1988年被正式解封的于敏,这样对记者说。
(摘自余晓洁《绝密忠诚——记中国氢弹功勋、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院士》)
8.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于敏不但有科学的直觉,也不乏战略的眼光。他预见到世界核武器发展的趋势,加快了我国核武器研究的进程,从而保证了我国核武器事业的顺利发展。
B.于敏认为,科学需要开放,应该交流,互相启发。所以,他主张所有的科学研究工作者都应该出国,以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C.于敏重视对年轻科技工作者的培养,他积极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发展的平台,为了使年轻人的论文便于发表,他常常在论文上署上自己的名字。
D.作为一名优秀的原子核理论研究人员,于敏的才华和研究成果深得物理学界的赞誉,在学界曾有“国产土专家一号”的美誉。
9.文中说:“在中国核武器发展里程中,于敏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具体直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3分)
A.于敏发现了实现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途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
B.于敏带领团队,用两年八个月的时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颗氢弹,创造了研制氢弹的世界纪录。
C.于敏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突破第二代核武器技术和中子弹技术,使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始终没有受到影响。
D.童年亡国奴的生活让于敏深感屈辱,激发了他为国解难的情怀,正是这种强烈的民族情感,成为日后于敏从事核武器研究的精神动力。
10.作为一名不为人知的氢弹功臣,于敏有哪些精神?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2分)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 “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D.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同情的称号。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二)课内文言文翻译(4分)
15.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4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6-17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
李 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诗中“秋花”对“密叶”,“绿水”对“青烟”,对仗工整,这正体现了古体诗严格要求对仗的特点。
D.“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17.这首咏物诗,主要用了哪种手法,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今天我们学习千古美文《赤壁赋》,你们一定要洗耳恭听,可不要开小差,否则,愧对我们大家都喜爱的大文豪——苏轼。
展开余下试题
B.抗战开始不久,土匪司令王老虎就向日寇暗送秋波,后来干脆卖身投靠,成了日寇的忠实走狗。
C.本来还不错的文章,让你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D.他的音质很好,可惜师出无名,如果能有名师指点,他在音乐上肯定会有好的前景。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有关专家认为,过度劳累会引起健康透支,最严重的问题不是加班,而是工作压力巨大导致休息时间也无法彻底放松心情所致。
B.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实现每千名老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
C.在世界各大民族中,中华民族是最重视伦理道德作用的民族之一,这个特点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哲学和艺术。
D.能抵抗诱惑、追求更远大目标、克制自己的孩子,长大之后会表现得更有自信,也更能面对挫折。
2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当然与小城不同,虽然年代并不久远,但很有文化。 。
, 。 。 , 。但这魔力对贝多芬比较具体,那就是当时作为音乐之都的听众基础和整体氛围。
①接下去的一个评语倒是明贬实褒:“住在维也纳,天天想离开却很难离开。”
②我不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是褒是贬,但好像是明褒实贬
③这句评语的最佳例证是贝多芬,他在一城之内居然搬了八十多次家,八十多次都没有离开
④因为一切展示性的文化堆积得过于密集,实在让人劳累
⑤可见维也纳也真有一些魔力
⑥一百多年前已经有旅行家作出评语:“在维也纳,抬头低头都是文化。”
A.⑤④⑥③①② B.⑥⑤②④①③
C.⑥②④①③⑤ D. ④⑥②①③⑤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中国茶叶,与中华符号“茶马古道”息息相关。随着文成公主和亲,唐蕃古道开通,茶文化传入了吐蕃,饮茶迅速在吐蕃地区传播开来。但是酷寒的高原气候, ①__,只能依赖于中原入藏。在以马匹作为主要动力的年代,中原地区主要为农区,不产马匹, ②__,这种出产的互补性使汉藏两个民族走到了一起。于是,“茶马互市”产生了, ③__。这是一条完全用人和马的脚力踩出来的艰辛之路。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高中生活是我们学生生活中难忘的一个阶段,有快乐也有伤悲,有奋斗也有失落。转眼三个多月的高中生活已经过去了,你也许有许多想说的话或不一样的感受要与人分享。
请以“我的高中生活”为话题,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800字的记叙文,不得抄袭和套作。
参考答案
1、C(A 枕藉(jiè 山川相璆--缪 B糜室--靡 游目骋怀chěng D 渔樵 qiáo 朝谇suì )
2、B “夙”与“西”都是名词作状语,(A “屈”是动词作使动词,C “侣”是名词作意动词,D “下”是名词作动词。)
3、D (例句和② ④都是定语后置,①是主谓倒置,③是宾语前置)
4、(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2) 泣涕涟涟,载笑载言 (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5. D(A项“总领全文”“奠定了雄壮的基调”错,并不雄壮,B项“为后文写铁路工人做了铺垫”错,C项“读来有催人奋进感”错)
6. ①本段写景用比喻、拟人手法,诗意地描绘了一幅自然与桥优美的画面。②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③侧面表现了桥隧工人保护环境的意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5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7. ①交通之桥,沟通不同地域。②和谐之桥,沟通了人与大自然。③心灵之桥,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8、A (分析:B项“他主张所有的科学研究工作者都应该出国,以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错; C项“他常常在论文上署上自己的名字”错;D项“在学界曾有‘国产土专家一号’的美誉”错。)
9.D (不属于具体直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是背景条件。)
10、①有探索自主创新之路的精神,在原子核理论研究、氢弹研制中进行开创性研究;②有淡薄名利,甘心奉献的精神,为了核事业,不计个人得失,隐姓埋名近三十年;③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开放的胸襟,不遗余力,为核事业出谋划策和培养中青年科学工作者;④有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和担当,服从安排调整研究方向,长期留在九院,从事核武器事业研究。(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4点给4分)
11、D 12、D“谥号”是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 13、A 说“尽灭契丹威风”、“坚决予以反击”,言过其实,许将只是从容应对了棘手事态、不辱使命而已;说许将“前往代州”误解文意,许将前往的是契丹,文中的“北境”,指的是契丹,而非宋的北部边疆是代州;说“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不正确,契丹是想通过大兵压境,逼迫宋与契丹划定界渠,从而侵占大宋代州的全部或部分领土;说契丹使者“返回”亦误,文中“归报”的主语,是许将。
14.(1)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难道还不行吗?为什么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申饬”“岂”句式“何以……为”各1分,句子通畅2分)
(2)章惇做了宰相,与蔡卞一起大肆搜罗编造罪名,来贬谪元祐诸臣,上奏皇帝要开掘了司马光的坟墓。(“同肆”“罗织” “发”各1分,句子通畅2分)
【参考译文】 许将字冲元,是福州闽县人。考中进士第一。神宗召他入对,任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查没有法度,官吏得以从文章字面意思曲解改动,被选的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无理阻止,故意刁难。契丹以二十万的兵力逼近代州,派遣使者要求代州的土地,每年宋方的使者不敢去,就任命许将去。许将入朝对答说:“我在侍从的职位,朝廷的重要决定不能不知道。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没有用来驳斥他们的,就会伤害国家大体。”于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住的人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说道:“看看南朝的状元。”等到练习射箭,许将先射中。契丹派萧禧作陪客,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线没有定下来,以和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还不行吗?为何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回来报告,神宗称赞他,第二年,担任秦州知州,又改任郓州知州。元宵节点灯,官吏登记那些偷盗的人,把他们关入狱中,许将说:“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了。”都把他们释放,从此百姓没有一个人犯法,很多监狱都空了。父老感叹道:“从王沂公之后五十六年,才看到监狱空了。”郓州的俗人士子喜欢聚
上一篇:
甘肃矢远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陕西省商南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宁夏银川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0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