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28  2019-01-02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8]
甘肃省临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甘肃省临夏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年级:高一 科目:语文 座位号
一. 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端午的阳光
熊红久
① 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
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②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
③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
④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之中的。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永远被世人铭记。一个普通的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
⑤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
⑥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所以,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在结束自己生命肉体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被江水灌洗的灵魂,犹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我知道,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的行吟,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
⑦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⑧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用一个诗人的陷落,唤醒了一种文化的崛起,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忽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了,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熟透之时,苇叶汲取了擂米的私质,擂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似如端午与屈子之间的浸染,节与人的统一。
⑨我对端午节的最初认知,完全来自于粽子:那时候的小学课本,还没有涉及到“楚辞”或者《离骚》的片言碎语,文化不高的母亲也无法给我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好在粽子并不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改变所蕴含的味道,我总会把端午节和甜香的糯米联系起来。这使得整个贫乏的生活,还能透射出星星点点的光亮,就像枯枝间的芭蕾,渗漏出些许隐秘的春意。
⑩现在看来,那些夹杂在一年日历中为数不多的能激发我们饮食向往的节日,早已成为精神上抵挡艰难生活的盾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为拥有这些值得回味的生活而向三闾大夫叩谢。对童年而言,这是一个多么充满人情关怀的节日啊!那种甜腻的感觉,一直泛舟舌津。
⑪后来知道了屈原和楚怀王,知道了《国殇》和汨罗江,知道了每年这一天,人们蜂拥江岸,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竞龙舟,把一种悲情的怀念渲染成了欢悦的行为,热热闹闹,轰轰烈烈。
⑫历史会在很多场合拐出一道弯来,就像屈原投江时所选择的河泊潭一样——它是汨罗江注入洞庭湖口前的弯曲处。这种弯道,对河流而言,只是改变了水的流向;对三闾大夫而言,却是以生命为笔,填充了历史的章节,引领了情感的走向。许多典故都停泊在河流的弯道,这些远航至此的细节,因为承载了有温度的夙愿,使得坚硬的历史柔软了许多。所以,更多的时候,是生命的结局让历史的叙述更具悲情。明白了这一点,再品尝粽子时,心情会沉重许多。


浏览完整试题⑬事情往往是这样,在分享一种传统时,我们更多的时候只在关注它所带来的结果,而其中蕴含的真谛,却很少探究了。因为时空的距离,让来源变得愈加缥缈和混沌。好在历史给了我们最好的解决方式,它让时间淡化了一个国家的破碎的同时,却强化了一种品质的高贵。它让我们穿越两千三百年的距离,聆听到了一条河流古老的潮汐。这时候的端午,或许更像是一缕阳光,从汨罗江的源头流淌过来,映照着江边每一位过客的内心。
⑭我知道,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它更像一面古镜,端放在我们必经的路口,让人们从历史影像中,找到现实的映像。(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题为“端午的阳光”,指它是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的阳光,是照着屈原投江的阳光,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屈原的精神之光、品德之光;是端午节的文化之光,屈原的爱国、正直,屈原的纯洁、高贵,就像阳光一样映照进后人的内心。
B.文章通过写汨罗江因屈原而被人铭记,来证明名家名作对于名胜的重要意义,正如欧阳修之于醉翁亭、范仲淹之于岳阳楼,表现了山河与文化血肉相连。
C. 文章末段赞颂了屈原伟大的品格无人能企及,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不足,促使我们反思并不断提升自己,强化了屈原精神在现实中的意义。
D.文章以“端午”为线索组织材料,回顾了对端午节的认知过程,对自己最初只喜欢端午节粽子的浅薄而感到惭愧,对世人将悲情渲染成欢悦而感到不满。
E.文中诗一般的语言,意蕴深厚,充满张力,所引用的余光中“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一句,用了借代的手法写出了屈原在中国文化中开创性的作用。
2.文章前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6分)
答:
二.古诗文阅读(共 32 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7题。(14分)
袁昂,陈郡阳夏人。年十五,父抃死。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更制服,庐于墓次。昂后与从兄彖同见从叔司徒粲,粲谓彖曰:“其幼孤而能至此,故知名器自有所在。”齐初,起家王俭镇军府功曹史。俭时为京尹,俭于后堂独引见昂,谓昂曰:“卿必居此。”累迁秘书丞,黄门侍郎。丁内忧去职。服未除而从兄彖卒。昂幼孤,为彖所养,乃制期服。人有怪而问之者,昂致书以谕之曰:“尔来三十余年,从兄怜爱之至,无异于己。此恩此爱,毕壤不追。”服阕,除右军邵陵王长史。
永元末,义师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降款,昂独拒境不受命。高祖手书谕曰:“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昂答曰:“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后建康城平,昂束身诣阙,高祖宥之不问也。天监二年,以为后军临川王参军事。昂奉启谢曰:“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推恩及罪,在臣实大,敢乞辞之。”不许。六年,征为吏部尚书,累表陈让,徙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琕破魏军于朐山,诏权假昂节,往劳军。普通三年,为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给鼓吹,给亲信三十人。五年,加左光禄大夫,增亲信为八十人。大同六年,薨,时年八十。初,昂临终遗疏,不受赠谥,并敕诸子不得立志铭。复曰:“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以此阖棺,无惭乡里。”诏谥曰穆正公。 (节选自《梁书•袁昂传》)
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丁内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等。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风”“雅”“颂”是它的表现手法,“赋”“比”“兴”是它的内容。《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多用“兮”字。《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C.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少父子皆是名人的美谈。“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中“三父子”指的就是魏晋时期的“三曹”,即《短歌行》的作者曹操和其子曹丕、曹植。
D. “弱冠”指男子年龄二十岁左右。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已示成年,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总角指古代小女孩把头发扎成丫髻,后指代少年时代。
4.下列选项中分析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庐于墓次 次:旁边 ②始适还家门 适:刚才
③人有怪而问之者 怪:感到奇怪 ④共事二三年 共事:一起生活
⑤高祖宥之不问也 宥:责备 ⑥怨灵修之浩荡兮 浩荡:荒唐
⑦诏权假昂节 权假:暂时代理 ⑧雨雪霏霏 雨:下雨
A.②④⑥ B.②⑤⑧ C.①⑥⑦ D.③④⑧
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2分)( )
A.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B.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C.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D.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袁昂事亲至情。袁昂因父亲离世悲痛欲绝,哀毁过礼,筑庐为父服丧;从兄袁彖又不幸去世,袁昂感念他三十多年的抚育之恩,于是为他着期服守丧。
B.袁昂深受器重。袁昂降梁之后,深受信任,曾代高祖持节前去犒劳军队;他屡受提拔,仕途亨通,高祖还赐他鼓吹的仪仗,并给予他护卫数十人。
C.袁昂备受期许。堂叔袁粲认为袁昂年幼丧父却能做到尽心服丧,他日必能获取功名:王俭也因此认为,终有一日袁昂必定可以成为和自己一样的官员。
D.袁昂谦卑低调。梁高祖命他参谋军务,袁昂认为自己是前朝罪臣,学问品行不佳,婉言谢绝;他临终时上书表示不愿接受追赠和谥号,告诫诸子不立墓志铭。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3分)
译:
(2)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3分)


展开余下试题译:
(二)古诗鉴赏(8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
南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⑴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⑵。
【注】⑴逐胜:寻觅胜景。⑵银山:形容雪后东山如银山。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第一句“只知逐胜忽忘寒”,写自己因为只顾着追逐寻觅胜景而忘记了寒冷。
B.一、二句写诗人大清早不惧寒冷,寻觅美景,立于风中欣赏美景的形象,把一个因爱美景而不顾寒冷的“痴人”形象展现出来。
C.第三句“最爱东山晴后雪” 直接抒情,把对东山之雪的喜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描写了东山雪后阳光朗照的美丽景象,语言流畅自然、含蓄蕴藉,感情真挚深切。
E.这首诗作于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时候。描写了东山雪后阳光朗照的美丽景象。
9. 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一句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答:
(三)名篇名句积累(10分)
10.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①《诗经•氓》中女子追忆美好年华,叙写幼年时欢乐的句子是 ,

② 涉江采芙蓉》中最能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 。
③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用比喻、拟人手法表明自己厌恶官场、向往自由的对偶句是 , 。
④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嫉恶如仇,宁可随水流而逝,也决不愿意同流合污,与丑恶相随的心志的句子是 , 。
⑤《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18分)
1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他气得脸色半青半黄,嘴唇哆嗦了半天,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②有些地方不是保护自己独特的文化,更多的是拿来圈地设卡,建高档宾馆,设度假基地,这种做法无异于焚琴煮鹤,令人心痛。
③陶渊明早年曾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④塞罕坝精神植根于塞罕坝140万亩的土地,源于塞罕坝务林人久久为功的奉献与奋斗,是几代人用心血、汗水和生命凝结而成的。
⑤莫言小说最先征服你的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那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⑥饶宗颐,这位被称为当代“最后的通儒”的国学大师,与季羡林先生并称“北季南饶”,它拥有百科全书式的深厚学养,令后辈学者难以望其项背。
A. ①③⑤ B.②④⑥ C. ②③⑤ D.①④⑥
1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 由辛亥志士后裔、民间爱心人士联合捐资兴建的“辛亥首义百年纪念墙”,包括纪念广场、英雄名录、首义第一枪、祭扫花台、辛亥志士衣冠冢等组成。
B. 在杭州召开的一场以“法律与网络”为主题的座谈会上,部分与会专家认为QQ聊天记录必须有其他证据予以佐证才可以作为诉讼证据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C. 3月14日,霍金与世长辞,这一消息传来,大家悲痛不已,在悼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同时,也回顾这位杰出的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对于人类探索世界的贡献。
D. 随着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热播,为我们展示了腐败领域的多元化、腐败主体的知识化、腐败案件的集团化等腐败新特点。
13.下面是语言现象的图示框架,请根据图示概述语言现象的基本特征,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50个字。(4分)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礼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规范,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① :一种是自然属性,一种是社会属性。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属于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作为社会属性的人, ② 。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脱离了礼仪的规范,那么剩下的只是自然属性, ③ 。这个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就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
答:① ② ③
15.仿照下面的示例,从所给材料中挑选合适的词句,续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4分)
示例:聚沙成塔,厚积薄发,万丈高楼平地起,道出了打好基础的真谛。
材料:心境 复习 谦逊 不管风吹浪打 温故可以知新 虚心使人进步
虚怀若谷 心如止水 查漏补缺 不耻下问 充耳不闻 亡羊补牢

四、作文(共40分)
16.根据要求作文。
唐代的郑谷在《重阳日访元秀上人》说过:“红叶黄花秋景宽,醉吟朝夕在樊川 。” 李程也有这样的话:“湛河汉之秋景,灭烟霞之夕霏。”你眼中的秋景又是怎样的呢?请以“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诗歌除外)不限;不得套写,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月考二参考答案
1.答案A E。(4分,一项2分)
B项作者写作的目的并不是谈名家名作与名胜之地的关系。C项 “屈原伟大的品格无人能企及”,与“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不一致。“不断提升自己”没有依据。D项错在“‘渐愧”和“不满”,没有此意。)
2.答案(共6分,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①写了屈原在五月五日自沉汨罗江的事件,点明了屈原与端午节的关系(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来由)。(2分)②表现了屈原纯洁高尚的品质,赞颂了屈原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2分)③照应了题目,引发了下文关于端午节的感想。(2分)
3.答案A。(2分)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B项应为“风”“雅”“颂”是它的内容,“赋”“比”“兴”是它的表现手法。C项三苏和三曹混淆。D项总角指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
4.答案C。(2分)该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②始适还家门。适:出嫁。⑤高祖宥之不问也。宥:宽宥、原谅。⑧雨雪霏霏。雨:动词,下。
5.答案B(2分)该题考查文言句式,B项属于定语后置句,其它三句均为宾语前置句。
6.答案C(2分)该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C项,“王俭也因此认为,终有一日袁昂必定可以成为和自己一样的官员”分析有误,文中没有提到王俭赏识袁昂的原因。
7.(6分)(1)拿别人的俸禄,却在某一日忽然忘记这件事(而向敌人投降)。不仅众人的议论都认为不可以,恐怕您(明公,对位尊者的称呼)也鄙视这个做法。
(2)我脱去布衣做官,不期望能够富贵,庆幸蒙受不同一般的恩泽,终于能够保全了门户。
该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食,吃,意译为拿;非惟,不仅;物,人、众人;之,指这种做法。第二句中,释,脱去;褐,布衣;从仕,做官;得,能够;全,保全。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8.答案BD 。(4分,一项2分)B项“大清早”与“夕照”矛盾。D项本诗语言朴实易懂,而非含蓄蕴藉。
9.(4分)答案:软:柔软。一个“软”字赋予夕阳光芒以形象的触觉,用通感修辞,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涌出,涌来。“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化静为动,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展开余下试题10.(10分)①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②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③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④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⑤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每空1分)
11.答案B。(2分) 该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①半青半黄:农作物还没有长好,青黄相接。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此处指人的脸色,使用对象不当。②焚琴煮鹤: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③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望文生义。④久久为功:意为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合乎语境,使用正确。⑤ 穿云裂石:指声音穿过云层,震裂石头,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使用错误。⑥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12.答案C(2分)A项句式杂糅。“包括……等组成”B项表意不明。“部分与会专家认为QQ聊天记录必须有其他证据予以佐证才可以作为诉讼证据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有歧义,是说专家的观点值得商榷,还是说“QQ聊天记录必须有其他证据予以佐证才可以作为诉讼证据的观点”值得商榷,观点不明确,可以在“认为”后加“的”。D.介词滥用导致主语残缺。可删去“随着”。
13.(4分)参考答案:听说是前提,读写是基础;听和读是接受信息,说和写是发表信息;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14. (6分)参考答案:①人具有双重属性 ②必须受礼仪的规范 ③这就与禽兽无异了
15. (4分)
参考答案:心如止水,充耳不闻,不管风吹浪打,道出了良好心境的真谛。
查漏补缺,亡羊补牢,温故可以知新,道出了及时复习的真谛。
虚怀若谷,不耻下问,虚心使人进步,道出了谦逊好学的真谛。
参考译文:
袁昂,陈郡阳夏人。他十五岁时,父亲袁抃去世。袁昂悲号恸哭甚至哭到吐血,昏过去又苏醒过来,换上丧服,在父亲墓地旁边建屋居住守丧。后来,他和堂兄袁彖一同拜见堂叔司徒袁粲,袁粲对袁彖说:“袁昂幼年丧父却能表现得这样,因此知道他以后会得到爵位名号是有原因的。”齐朝初年,起初做王俭镇军府功曹史。王俭当时任京尹,曾经在后堂单独引见袁昂,对袁昂说:“你以后一定会位居于此。”多次升迁后任秘书丞,黄门侍郎。后来他遇到母亲去世而离职。丧服未脱,堂兄袁彖去世。袁昂幼时父亲离世,他被袁彖抚养长大,于是他为袁彖制期服服丧。有人觉得奇怪而问他,袁昂致信晓谕他说:“从父亲去世以来三十多年了,从兄对我怜爱之极,无异于己出。此恩此爱,终身不忘。”服丧期满,袁昂被任命为右军邵陵王长史。
永元末年,梁军攻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投降,独有袁昂占据辖境拒不受命。梁高祖亲自写信晓谕他说:“树根己倾斜,枝叶还能依附哪里?还不如迅速转变改换图谋,自招多福,进则远离灾害保全自身,退则长守高官厚禄。如果怙恶不悛,大军到达,诛灭三族。”袁昂回信说:“拿别人的俸禄,却在某一日忽然忘记这件事(而向敌人投降)。不仅众人的议论都认为不可以,恐怕您也鄙视这个做法。”之后建康城被平定,昂自缚其身到宫阙,高祖宽免他不再追问他的罪责了。天监二年,高祖任命袁昂为后军临川王参军事。袁昂敬奉书函谢绝说:“臣是东国低贱之人,学问和品行无可取的地方,您推恩及罪人,对于臣来说实在是巨大的恩泽,冒昧乞求辞谢。”高祖没有同意。六年,高祖征召他任吏部尚书,袁昂多次上表辞让,被调任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琕在朐山打败魏军,高祖下诏命袁昂暂代皇帝持节,前往犒劳军队。普通三年,袁昂为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赐给鼓吹的仪仗,并赐护卫三十人。五年,他进升为左光禄大夫,增护卫为八十人。大同六年,袁昂去世,时年八十岁。当初,袁昂在临终时上疏说,不愿接受官职追赠和谥号,并告诫儿子们不得为他立墓志铭。又说:“我脱去布衣去做官,不期望能够富贵,庆幸蒙受不同一般的恩泽,终于能够保全了门户。因此盖棺,无愧于乡人了。”朝廷给予谥号穆正公。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甘肃省临夏”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