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325 2019-01-02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5]
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联考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
语文试卷(2018.12)
温馨提示:本试卷发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每小题3分)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火钵(bō) 遒劲(jìn) 轧(yà)钢 桀骜不驯(xùn)
B.解剖(pāo) 长篙(gāo) 漫溯(sù) 忸怩(ní)不安
C.淬(cuì)火 拊(fǔ)心 青苔(tái) 长歌当(dàng)哭
D.瞋(chēn)目 喋(dié)血 执拗(niù) 风尘仆仆(pǔpǔ)
2.下列各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旗竿 目眩 婆挲起舞 涕泗交流
B.噩耗 屠戳 陨身不恤 天伦叙乐
C.寥廓 通谍 博闻强识 引亢高歌
D.黯淡 精悍 绿草如茵 堕入深渊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_______。
(2)面对记者的拍照和采访,这位在华尔街工作的女士并不_______自己的投票决定:“我不赞同美国政府对中国实施高技术封锁的政策。”
(3)前不久,一个名为《杯子的秘密》的视频在网络传播,曝光了北京、上海等地五星级酒店从垃圾桶里拣出塑料杯盖给客人使用、用同一块抹布擦杯子和马桶等行为,真是_______。
A.徘徊 隐讳 骇人听闻 B.徜徉 隐晦 骇人听闻
C.徘徊 隐晦 耸人听闻 D.徜徉 隐讳 耸人听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针对网络上热传的“日销量40万份劣质速食”一事,合肥食品监督局称,涉事企业存在人员管理混乱、操作环节不当,已对该企业责令停产停业的行政处罚。
B.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C. 《中国城市百科全书》18日在北京发行,该书采用以百科条目的形式编写,全面介绍城市的历史变迁和发展面貌,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城市的综合性图书。
D. 打击和防范暴恐活动,必须标本兼治:一方面要全面加强社会的整体防控,打一场反暴恐的人民战争;另一方面要高举法治旗帜,保持严打高压的态势。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作品,共305篇,也称“诗三百”。“诗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
B.《包身工》作者夏衍,现代剧作家。主要作品有《赛金花》《上海屋檐下》。选入课本的报告文学《包身工》,记录了“芦柴棒”等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
C.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激愤;羽声,声调悲凉。
D.“陛”,殿前的台阶。古时帝王的卫士就在陛下两侧进行戒备。“陛下”是臣子对帝王的尊称。当帝王与臣子谈话时,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而告之。因而称“陛下”,意思是通过在你台阶下的臣属向你传达卑者话,表示卑者向尊者进言。
二、(12分)
6.下列文言实词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晋军函陵 籍吏民,封府库
B.夜缒而出 道芷阳间行
C.项伯杀人,臣活之 太子迟之
浏览完整试题
D.其人居远未来 越国以鄙远
7.下列文言虚词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因击沛公于坐 ②不如因善遇之
B.①吾其还也 ②失其所与,不知
C.①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②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D.①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臣死且不避
8.下列文言实词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组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既已,无可奈何 D.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9.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
A.夫晋,何厌之有? B.沛公安在?
C.大王来何操?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三、(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2题。
近期,接二连三有公众人物因癌症突然离世,令人扼腕的同时也引发热议:我们该如何更早地发现癌症,从而获得尽早治疗的机会?
近日,南京大学陈洪渊教授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在纳秒及纳米尺度上对单个活细胞内生物分子化学反应过程的分析工作,可精准测量单个细胞内分子的动态变化。
癌症在早期时,人体不会有任何症状,如果按照一般的检测手段,相当于从外观的角度,透视或放大人体组织器官,很难“看穿”细胞内分子的细微变化。
从上世纪80年代起,科学家们依靠科学仪器对细胞内的分子变化情况进行精准探测,并用化学分析的方法得出判断结果,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检测手段。
这个方法的基本原理就是用纳米尺寸大小的探针,深入到单个活细胞中,利用探针表面的识别物或输送进去的检测试剂去寻找特定的分子,“就像在一群人当中寻找穿红色衣服的人”,江德臣说。
“我们这套测量系统通过综合电化学、光学、质谱检测手段,可以探知细胞内的化学变化。你可以把它看作是‘化学显微镜’‘细胞放大镜’,它可以给各种细胞贴上分子标签。”陈洪渊介绍。
一般来说,细胞的平均直径在10—30微米之间,而一个细胞器的直径仅为50—100纳米。想要在如此小的尺度上对其包含的分子进行化学反应的检测,可以说极为困难。
“我们设计的纳米探针,根据检测目标物的不同,会在探针上修饰不同的识别物,可以特征性地去识别一些分子。”陈洪渊介绍说,这就可以获取被检测区间中更加详实的分子信息。为了实现对于复杂生物分子的检测,科研人员则把对应的检测试剂输送到细胞中。
经过多次研讨,项目组利用“溶液可在电场作用下,在纳米管中流动”的原理,实现了将这些试剂通过探针定向输运到细胞内的指定位置。
由于输运溶液的体积仅相当于一滴水的十亿分之一,该采用多大电压?如何观测这样微小的液滴?研究团队通过反复的实验论证,终于稳定地获得了从纳米毛细管内精准排出的液体。
“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将体积微小的分析溶液输运到目标区域,并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对单个细胞器中蛋白活性的定量电化学分析。”江德臣介绍说, 把细胞看成一个大东西以后,所需要做的只是把工具做小,和细胞匹配。
目前,人类对于细胞分子的检测手段也日益丰富,除了这种“单细胞高时空分辨分子动态分析系统”之外,还有一种超分辨显微镜也获得长足发展。
“两者都可以实现对好细胞和坏细胞的区分。细胞中的分子信息包含物理信息(如分布及其含量等)和化学信息(如氧化/还原活性及动力学参数等),这些信息都是评估细胞的重要参数。超分辨显微镜是基于荧光或者其他光学检测手段,主要实现对生物分子的分布、含量等物理信息的读取,空间分辨率已达10纳米。我们的仪器特点在于对细胞内分子的化学信息的获取。同时,我们综合了电化学、光学和质谱的信息,获取的信息量比超分辨显微镜会更加丰富一些。”陈洪渊说,我们的仪器和超分辨显微镜各有所长,互为补充。
(摘自2018年11月20日《科技日报》,有删改)
10.对于用化学分析方法发现细胞的变化的科学研究,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种由中国科学家率先研究的细胞分析方法能“看穿”细胞内分子的细微变化。
B.这种测量方法通过综合电化学、光学检测手段,可以探知细胞内的化学变化。
C.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就是用纳米尺寸大小的探针,深入到单个细胞中去寻找特定的分子。
D.只要工具足够小,和细胞匹配,就能实现对细胞内部的探测。
11.对于测试试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测试试剂体积非常小,仅相当于一滴水的十亿分之一。
B.为了实现对于复杂生物分子的检测,科研人员则把对应的检测试剂输送到细胞中。
C.科学家利用“溶液在电场的作用下,在纳米管中流动”的原理,实现了将这些试剂输送到指定位置。
D.细胞的平均直径在10—30微米之间,一个细胞器的直径仅为50—100纳米。
12.关于“单细胞高时空分辨分子动态分析系统”和“超显微镜分析”之间的比较,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的“单细胞高时空分辨分子动态分析”优势明显,比“超显微镜分析”要先进。
B.两者都可以实现对好细胞和坏细胞的区分。
C.超分辨显微镜是基于荧光或者其他光学检测手段,主要实现对生物分子的分布、含量等物理信息的读取。
D.陈洪渊团队的仪器特点在于对细胞内分子的化学信息的获取。
四、(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小题。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
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年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抄①。
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朗父防为治书御史,当徙西,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或有告朗欲逃亡者,执以诣卓,卓谓朗曰:“卿与吾亡儿同岁,几大相负!”朗因曰:“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阳九之会②,清除群秽,广举贤士,此诚虚心垂虑,将兴至治也。威德以隆,功业以著,而兵难日起,州郡鼎沸,郊境之内,民不安业,捐弃居产,流亡藏窜,虽四关设禁,重加刑戮,犹不绝息,此朗之所以于邑也。”
展开余下试题
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③东黎阳。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后数月,关东诸州郡起兵,众数十万,皆集荧阳及河内。诸将不能相一,纵兵抄掠,民人死者且半。久之,关东兵散,太祖与吕布相持于濮阳,朗乃将家还温。时岁大饥,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训诸弟,不为衰世解业。
建安二十二年,遇疾卒,时年四十七。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节选自《三国志•司马朗传》)
[注]①抄:掠夺。②阳九之会:指灾难之年或厄运。③宗:宗族,宗室。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客谢之 谢:感谢
B.监试者异之 异:以……为异
C.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 遗:留下
D.不为衰世解业 解:解除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 常以身翼蔽沛公
B.而兵难日起 因人之力而敝之
C.为天下所仇 吾属今为之虏矣
D.久之,关东兵散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朗身体健壮高大,监试者怀疑他隐瞒了年龄,在讯问中司马朗敏捷、机智,令监试者刮目相看。
B.冀州刺史李邵移家避难,司马朗劝说他这样做会动摇民心而成为违法乱纪的根源。李邵没有听从他的劝告。沿山一带的百姓果然发生骚乱。
C.有人告发司马朗打算逃跑,把他抓起来送到董卓那里,董卓对司马朗说,把他看做自己的孩子,他怎能这样做。司马朗表明忠心和诚意,董卓最终放了他。
D.司马朗带着家人回到温地的这一年发生大饥荒,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司马朗收留抚恤宗族里的人,教育自己的弟弟们。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五、(26分)
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2分)
译文:
⑵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译文:
⑶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3分)
译文:
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春 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①。
注:①武元衡的家乡在洛阳城附近。
⑴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答:
⑵这首诗的后两句运用什么修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答:
18.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题1分,共10分,后两小题两句全对方可得分)
⑴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⑵ ,走尽这雨巷。 (戴望舒《雨巷》)
⑶满载一船星辉, 。 (徐志摩《再别康桥》)
⑷为变徵之声, 。 (《荆轲刺秦王》)
⑸流言,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⑹淇水汤汤, 。 (《诗经•氓》)
⑺ ,不思其反。 (《诗经•氓》)
⑻ 长路漫浩浩。 (《涉江采芙蓉》)
⑼曹操在《短歌行》中以明月比作贤才,表达对贤才渴求的诗句是:
, 。
⑽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通过描写乡村常见的声音来表现田园恬静祥和的诗是: , 。
六、(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窗外的草
谭向东
①窗外有片砂砾地,很多草已经从砂砾层下那深不可测的泥土里争出头来,两尺来高郁郁葱葱,正把那片砂砾地悄无声息地掩遮。
②这些草已经生长大半个春天了,纵然长得茎茂叶密,但它们始终只长到草的高度,还未没及窗台。
③离窗户三四米之遥的地方是围墙。墙体,由原来的灰色已经变成了现在的浅绿色,原因是上面生长许多草了。远远望去,那些草看似一寸来高,但它们攀沿着墙体已经生长到围墙的顶沿了,仿佛只要围墙不倒,它们就能生长得越来越厚实,致使把整个院子环围起来的围墙都变了颜色。尤其是生长在围墙顶沿的那些草,得仰视,才能瞧见它们,但又有多少人会去仰视这些野草?很多时候人们往往将虔诚仰望的目光投向的是围墙边的那颗苍劲葱郁的老银杏,欣赏它吐纳古今的恢宏,赞叹它剪裁春秋的博大。
④围墙之外是茫茫原野。那里也生长着许多的草,像芦苇、狗尾巴草……但因它们跟我隔了一面围墙,在短时间里无法进入我的视野,然而,对它们我仍有模糊的记忆:芦苇,多数是生长在湿地或砂砾铺就的河床上,尽管它们脚下的土壤不深厚,但默默挺着胸脯倔强向上,苇秆可以长到人的大拇指那么粗,纤长的叶片,像小钢锯一样锋利。虽然它们是属草的,但能长到人那么高,长成树一样的模样。其实,很多树还不及芦苇这类草!狗尾巴草则遍布原野,可谓无处不生,似乎上天早已固定它们就是普通的草类,纵然足下的土壤再肥沃,它们也难及人高,永远改变不了是草的命运,但它们好像并不在意这一切,依然桀骜不驯地疯长着。不知道,这世界上如果没有草,将是怎样的风景。
⑤这些都是窗外的草,也都有草根的存在。就因这一点,尽管很多草长得形同树样,可自始至终,它们都无法替代那些非草类植被———树,在人们心中的位置。
⑥这个世界上的草,都永远逃离不了四季时令的界定与约束,都会有黯然败枯的那一天。它们,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是草;最后,又赤裸裸地从这个世界上消失,草都不是了。芸芸之草莫不如此。
⑦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便把在冻土下面蛰伏整整一个冬季的那些草根,唤醒,重吐绿芽并从那深深的泥土里钻出地面来,让世人觉得这个世界上还有草的存在。
⑧夏季,是四季中最热的季节。这个季节,雨水充沛,阳光炽热,草儿踩着自然的节拍,与风儿为伴,与阳光轻吻,生长得自由自在,舒展得繁茂葱茏。
⑨秋天,是一个充满收获的季节,也是草木渐渐枯败的季节,但这个季节,气候渐渐转凉转冷。草便把自己的一生浓缩成可以让生命繁衍生息的种子———草籽,自身的躯壳,却日渐焦枯,然后,阗然无声地等待自己生命的终结。
⑩在苍茫大地上,或许惟有树能在每一个季节里昂然挺拔、苍劲耸立。草跟树却无法相提并论。在大地冰封、寒风呼啸山野的冬季,草把自己的根和草籽,无奈地潜伏在冬土里,寂静无声地等待来年春天的到来,再如此重复新一轮的草命。
展开余下试题
⑪窗外的草,实在太多,我无法一一叫出它们的名字。起初觉得它们太平庸,并没有留意到它们的存在,但那些草倚着围墙、砂砾,或者围墙外面形形色色的土地,一直在默默地生长着。直到一天,它们长成了苍青色的风景,我才突然留意到它们的存在,也才会有人留意它们的存在:虽然草叶是锥尖形的,叶面上的叶脉,也分外明晰,但草叶边沿却布满了锯齿。我忽然恍悟:草虽然是草,但那也是生命的奇观!对憧憬春天却不能轰轰烈烈的草,谁也不可以轻侮,同样也不能随意蹂躏!在草的身上,我得到了很多关于生命的暗示……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1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 文章以“窗外的草”为线索,先写砂砾上的草,再写围墙上的草,最后再写围墙外原野上的草,情节多变,波澜起伏,文章情感真挚感人。
B.文章开篇点题,并交代了草的生长环境恶劣,表现其顽强的生命力。
C. 文章第二段用人们对围墙上的草与围墙边的银杏树截然不同的态度作对比,表现草的默默无闻、自强不息。
D.第④自然段作者以芦苇和狗尾草为例,写了两种草的命运:一种是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依然顽强生长,长得像树一样高,甚至超过了一些树;一种是即使在优越环境中也达不到树的高度,但依然顽强生长。不计较命运如何,两种草都具有顽强生命力。
E.文章中在冬季“草把自己的根和草籽,无奈地潜伏在冬土里,寂静无声地等待来年春天的到来,再如此重复新一轮的草命”,通过拟人手法“无奈地”“寂静无声地等待”,形象地写出了生命力顽强的草的无奈辛酸,自哀自怜。
20. 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6分)
答:
21.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答:
22.作者在最后一段中写道:“在草的身上,我得到了很多关于生命的暗示……”,
作者到底得到了什么暗示,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6分)
答:
七、(9分)
23.根据提示,拟写对联。(4分)
⑴下面是天津梁启超故居饮冰室中的一副对联,现已打乱,请将打乱的词语组合成一幅对联。(填写序号即可)。(2分)
①万矢的 ②献身 ③百世师 ④求为 ⑤甘作 ⑥著论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根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或《鸿门宴》课文内容,自选角度,拟一副对联。(上下联不必出自同一篇课文)(2分)
上联:
下联:
24.请分别指出下列各句中使用不得体的词语。(3分)
⑴校学生会组织了一场如何提高学生文明素养的讨论会,会议开始时气氛有些沉闷,校学生会主席小明对着宣传部长说:“元芳,还是你来抛砖引玉吧,我想听听你的建议。”
⑵家严辛苦了一辈子,把你养育大不容易,你真应该好好孝敬他。
⑶前几天拜读了您的大作,获益匪浅,略有瑕疵,我一定会好好斧正。
25.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2分)
11月22日上午10点30分左右,浙江宁波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收到邮局送来的51张取款通知单(其中9999元50张、50元1张),合计50万元。
“又是顺其自然!”宁波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向记者感叹道。因邮政储蓄有规定,金额一万元或以上汇款,必须实名制,出示身份证。为了不暴露身份,“ 顺其自然”一直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来捐款。捐款以后,“顺其自然”每次会把捐款的凭证单子寄给宁波市慈善总会,每张都是9999元。从1999年至今,“顺其自然”在每年11月下旬或12月初都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捐款数额从几万元至几十万元不等,每年数量都有增加。
宁波市慈善总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次是“顺其自然”第20次捐款,至今“顺其自然”已累计捐款1005万元。“顺其自然”前19次捐款共955万元,已经全部用于助学、助困。
20字
2018-2019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
语文试卷答案(评分标准)
一、(15分)
1.C(A项 ,劲jìng;B项,剖pōu;D项,仆pú )
2.D(A项,旗杆、婆娑起舞;B项,屠戮、殒身不恤;C项,通牒、引吭高歌)
3.A(徘徊是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徜徉指安闲自在的步行;隐讳-有所忌讳而隐瞒不说,隐晦-指意思不明显,不容易明白 ;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之后惊讶恐惧,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事实引起注意)
4.B(A项,“存在”缺少宾语,“处罚”缺少谓语;C项,“采用……形式”和“以……形式”句式杂糅;D项,“打击和防范”语序不当,“打击和防范”应为“防范和打击”或将“高举法治旗帜,保持严打高压的态势”放在前面,“全面加强社会的整体防控,打一场反暴恐的人民战争”放在后面。)
5.C(变徵之音悲凉,羽声激愤)
二、(12分)
6.C 7.A 8.C 9.D
三、(9分)
10.选B,列举不全,少“质谱检测”;11.选D,文不对题;12选A,两者“各有所长,互为补充”。
四、(9分)
13.B(A.道歉 C.送给 D.懈怠,放松)
14.A(A.以:因为;用 B.表转折 C.被 D.凑足音节)
15. C(董卓并未把司马朗看做儿子,只是说司马朗与自己儿子同岁。)
五、(26分)
16.(8分)
(1)(2分)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白衣戴白帽来为他送行。(得分点:定语后置句,“白衣冠”,名词活用作动词)
(2)(3分)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得分点:“所以”,……的原因;“出入”,偏义复词,偏在“入”;“非常”,意外的变故)
(3)父老们留恋
上一篇:
甘肃省临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师范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天津市蓟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