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379  2019-01-04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79]
2017-2018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7-2018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
B.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十分推崇卢沟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C. 与书为友能够让你获益匪浅,能够让你增长阅历,丰富思想,增添情趣
D. 做学问一定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每个问题都要追根究底,吹毛求疵
2.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阅读名著中,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去掉“在…中”)
B. 几个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在教导处开会,研究本学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问题。(删去“学校的”)
C. 为搞好百年校庆,学校领导研究并征集了师生们开展活动的意见。(在“校庆”后加“活动”)
D. 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在“保护”后加“意识”)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3. 多读多背经典诗文可以提高你的文学品位,请工整、规范地默写古诗文名句。
(1)______?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其五))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崔颢《黄鹤楼》)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5)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写诗人进入楚地后看到江水浩瀚、景色壮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52.0分)
4.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
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
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房屋的主体部分,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色彩就使建筑物变得活泼,富有生趣。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配以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如同京剧舞台上的戏装,华丽而生动。而它们的下面又往往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秋冬之际,在华北平原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这样的色彩效果显得无比动人。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浏览完整试题 当然,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
(1)我国古代北方和南方建筑色彩的风格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2)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
②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
5. 洗脚
放寒假前,老师布置了一道寒假作业,每一个同学都要在寒假中给自己的父亲洗一次脚。
二十年来,他与父亲之间的交流仅仅在于父亲问他成绩,在学校生活的情况,学费、生活费用的多少。简单的一问一答,除此之外,似乎没有多少。
有的时候,他也渴望父亲的一个拥抱,像电影上的那样,可是那毕竟是在电影里。
但是,终于,他还是开口了,家里没有其他人的时候,装着轻松地对父亲说了,然后急急地补充道:“这是我们老师布置的一道作业。”
父亲的脸上先是诧异,然后笑了。他看出儿子的窘迫,便说:“好啊,好啊,你先去打一盆水来。”
一切似乎都轻松了,他去打水,调好水温,然后端到父亲的身边。父亲已经脱好自己的鞋袜,像一个孩子一样坐在椅子上,看着他过来。
他忙把水送到父亲的脚边,又把父亲的脚放在水里。水溢了一些出来,他没有想到父亲的脚这么大。
“温度怎么样?”他问。“蛮好蛮好!”父亲说。然后,再怎么办呢?他问自己。那双脚就在面前,他想用手去触摸它,可是心里却有些犹豫。不由自主地回忆:若干年前,自己的一双小脚在这样的盆里是怎样的情景?白嫩、柔软,活泼得像一条小鱼。在父母的手里仍不妥帖,将水溅了一地,得意地嬉笑,直到他们生气。
而眼前的这双脚,是父亲的,宽大、粗糙、棱角分明,在水里却安静得有些害羞。【A】他的心里有微微的酸。
“帮我把毛巾拿来。”父亲说。
他忙去取下衣架上的毛巾,递给了父亲。突然,他又扯过了毛巾,说:“不,还是让我给您擦擦脚吧。”
于是,父亲的脚就在自己的手里,他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看自己的父亲。触目惊心的是脚板的前掌和后跟上那硬邦邦的厚茧,有的地方都裂开了一道细小的口子,让人想象起那无尽岁月的万里风尘,它走过来,像一件活着的文物。
【B】心里的那股酸,冲到了鼻腔。这时,父亲将脚缩了回去。“好了好了,洗好了。”父亲开始往脚上套袜子。
那双破袜子,似曾相识,哦,是自己穿破了扔在家里的,却被父亲穿在了自己的脚上。脚趾上的那个洞用粗线绞了几针,像一个写错的字上面被乱画了几笔以示涂改过。
“我倒水去了。”他说。然后,急急地向屋外走去,一路上,洒了好多水。
他不知道,屋子里的父亲,一边往自己的脚上穿着袜子,一边想着他自己的父亲:“我这辈子还没有给父亲洗过脚,是不是也像儿子今天这样,给咱爸也洗一洗脚?”
(略有删改)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不超过15字)
(2)文中A、B两个画线句两次写到“心酸”,他为什么感到心酸呢?
(3)文中用了对比的手法,请说出对比的内容并分析其作用。
(4)对文章最后一段对父亲心理活动的描写,有人认为写得好,有人认为多余,请你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6. 这一天大家似乎都有些不欢,仍然由我恭敬地送他上轿。进来时,看见父亲的脸色很异样,和大家谈论,大意是说自己的病大概没有希望的了;他因为看了两年,毫无效验,脸又太熟了,未免有些难为情,所以等到危急时候,便荐一个生手自代,和自己完全脱了干系。但另外有什么法子呢?本城的名医,除他之外,实在也只有一个陈莲河了。明天就请陈莲河。
莲河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洁,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它。
(1)文段中详细描述医生开的药方,有什么作用?
(2)作者在童年目睹父亲受病魔纠缠的痛苦后一心想从医,但去日本后为什么又改变了这种想法?请结合《朝花夕拾》其他相关的情节具体分析。
(3)文中寄托了作者深沉的批判和讽刺之情,请结合相关语句简要分析选段中蕴含的情感。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7. 仿照画线句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珍惜传统节日就是保护传统文化,在品尝传统美食的同时,我们也在品味那份传承千年的文化。春节一盘饺子,包出代代不变的温馨和喜庆;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______②人恒过 ③衡于虑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展开余下试题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作者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论证提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 文章在阐述思路上,先说国家再说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C. 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D. 文章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9. 孔子闲居,子贡①侍坐,请问为人下②之道奈何。孔子曰:“善哉尔之问也为人下其犹土乎!”子贡未达,孔子曰:“夫土者,据③之得甘泉焉,树之得五谷焉,草木植焉,鸟兽鱼鳖遂焉。生则立焉,死则入焉。多功不言,赏世不绝。故曰:能为人下者,其惟土乎?”子贡曰:“赐虽不敏,请事④斯语。”
(选自《韩诗外传》卷七)
【注释】①子贡:孔子弟子,姓端木,名赐。 ②下:谦虚有礼。③据:占据,这里指挖掘。④事:从事,做。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 请问为人下之道奈何/为人谋而不忠乎
B. 子贡未达/乡书何处达
C. 鸟兽鱼鳖遂焉/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D. 生则立焉 /三十而立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善哉尔之问也为人下其犹土乎!
(3)根据文意,说说孔子认为怎样才算真正“为人下”。
六、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0.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zào rè______得像温室。
(2)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qiáo shǒu______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3)为了这一着,多少人dān jīnɡ jié lǜ______,青丝变白发。
(4)若不是miào shǒu ǒu dé______,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40.0分)
11. 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万物皆有源,万事皆有因。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撒下的阳光,也离不开老师播下的希望;离不开自然雨露的滋润,也离不开芬芳书香的熏染;离不开脚踏实地的奋斗,也离不开追逐未来的梦想……
请以“成长,离不开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选择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要注意正确、规范地使用标点符号;⑤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A.咫尺:指距离很近,符合语境;
B.推崇:指非常重视某人的思想、才能、行为、著作、发明等,给予很高的评价。句中符合解释;
C.获益匪浅:形容受到很大的益处和启迪,符合原意;
D.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也可以指摘细小的毛病,不符合句子原意。
故选:D。
作答本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词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开的。在出题时尤其是词义正确,而感情色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注意。
2.【答案】C
【解析】
A.正确;
B.正确;
C.语序不合理;“研究并征集”改为“征集并研究”;
D.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修改。常见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前后矛盾、表意不明、语义累赘等。
仔细阅读原句,凭语感找出病因,看语句是否通顺、前后是否搭配、前后是否矛盾,然后修改。还可以压缩句子主干来辨析。
3.【答案】问君何能尔;芳草萋萋鹦鹉洲;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解析】
答案为:
(1)问君何能尔)(重点字:尔)
(2)芳草萋萋鹦鹉洲(重点字:萋)
(3)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重点字:窥)
(4)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重点字:凝)
(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重点字:荒)
本题为名篇名句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根据上下文进行默写,回忆诗文中与之对应的诗句,注意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4.【答案】(1)本题考查说明对象特征的分析。第二段具体说明了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抓住关键句子“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中的“鲜明活泼”,“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粟、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中的“秀丽淡雅”。概括为:北方的建筑色彩鲜明活泼,南方秀丽淡雅。
(2)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配以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如同京剧舞台上的戏装,华丽而生动。”句中的“例如”即可判断,作者运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此具体说明了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
(3)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解答此类题先说明词语的意思,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再说明删去此词句子的意思,最后强调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第①句中的“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个,说明古代建筑的特点有很多,而敢于使用色彩只是其中的一个特点,如果删去,则变成其只有这一个特点,这就与事实不相符。第②句,可从词意的侧重点来分析。“悦目”突出的是人的视觉享受,如果没有这个词,则无法突出这种对比表现在哪个方面。
答案:
(1)北方的建筑色彩鲜明活泼,南方秀丽淡雅。
(2)(3分) 举例子。(1分)作者以故宫和天坛等建筑为例,具体说明了北方建筑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或鲜明活泼)的特点,以及色彩风格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分),意思对即可)
(3)(4分)①“之一”准确说明敢于使用色彩也善于使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诸多特点中的一个,并非唯一。
②“悦目”突出了色彩对比带来的视觉享受,强调了美感。(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文以逻辑顺序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特点。文章第一段总说“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第二、三段,具体说明了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第四段说明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
说明对象特征的归纳概括:①通读全文,找出对说明对象介绍说明的语句;②从句中提取出表现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词或句子;③对提取出的词进行筛选与归纳,分点罗列或用一句话加以表述。
5.【答案】(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本文内容可概括为:“我”为父亲洗脚的一次经历。
(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去判断。从第九自然段中的“而眼前的这双脚,是父亲的,宽大、粗糙、棱角分明,在水里却安静地有些害羞”,第十二自然段中的“触目惊心的是,脚板的前掌和后跟上那硬邦邦的厚茧,有的地方都裂开了一道细小的口子,里面有黑色的泥,让人想象起那无尽岁月的万里风尘,它走过来,像一件活着的文物”“不知道,屋子里的父亲,一边往自己的脚上穿着袜子,一边想着他自己的父亲。自己这一生还没有给父亲洗过脚,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像儿子今天这样,给自己的父亲也洗一洗脚。”等语句分析概括即可。


展开余下试题(3)本题是对比手法及其作用的考查。解答时,结合上下文和文章主旨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加以理解分析即可。解答此题,应该依据对比对象、对比角度找出文中的对比的内容。对比对象是“我”和父亲,对比的角度是孩子和父亲的脚的样子进行对比。孩子的脚的样子可依据文中“白嫩、柔软,活泼得像一条小鱼”这一语句概括出来,父亲的脚的脚的样子可依据文中“宽大、粗糙、棱角分明”“脚板的前掌和后跟上那硬邦邦的厚茧,有的地方都裂开了一道细小的口子,里面有黑色的泥,让人想象起那无尽岁月的万里风尘,它走过来,像一件活着的文物”这两语句概括出来。另外,孩子和父亲洗脚时的情态也不同,孩子“活泼得像一条小鱼。在父母的手里仍不妥帖,将水溅了一地,得意的地嬉笑,直到他们生气”、父亲“在水里却安静地有些害羞”。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父母关爱子女比子女关心父母要多得多,表达了作者愧疚之情。
(4)本题考查文章结尾段的作用分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不多余;其次,说明理由。本题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从内容上,这句话形象生动的写出父亲的反思、内疚的心理,说明儿子的榜样力量。从结构上,这句话对文章主旨起深化、升华的作用,也给读者留有悬念,达到意味深长的效果。
答案:
(1)儿子第一次为父亲洗脚。(意思相同即可)
(2)①为父亲的苍老、一生劳苦。 ②为自己从未关心过父亲而难过、自责。③为父亲对儿子给自己洗脚感到羞怯而难过。(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3)参考示例:对比的内容:孩子小时候脚的“白嫩、柔软”和父亲脚的“宽大、粗糙”形成对比,给孩子洗脚时孩子的活泼、调皮与给父亲洗脚时安静、羞怯形成对比。 作用:通过对比,鲜明、形象地揭示了父母关爱子女与子女关心父母的强烈反差,饱含愧疚之情,发人深思。
(4)参考示例:我认为最后一段不是多余之笔,这一段文字拓宽了文章的内容,由原来儿子为父亲洗脚引申到父亲也应该为自己的老父亲洗脚,以尽孝心,这样写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揭示出敬老孝亲应该是每个人的责任,也使得文章意味深长。(意思对即可)
【解析】
这篇文章写儿子第一次为父亲洗脚,看到父亲宽大、粗糙、棱角分明,在水里却安静地有些害羞的脚,儿子为父亲的苍老、一生劳苦,为自己从未关心过父亲而难过、自责。更令人吃惊的是,洗完脚的父亲想到也要给自己的父亲洗一次脚,揭示出敬老应当是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我们要孝敬父母,感恩父母。文章按总分式结构全文,第一段选交代“洗脚”的原因,后面的内容具体叙述洗脚的过程。
本阅读第(4)题是阅读的难题,分析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答题方法:分析某一句话(一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1、结构方面要看句子在文章中的具体位置。
句子(段落)在开头的作用:(1)开篇点题;(2)设置悬念,引起下文;(3)总领全文。句子在文章中间的作用:(1)埋伏笔;(2)承上启下;(3)照应上文;(4)为下文作铺垫。
句子(段落)在结尾的作用:(1)总结全文;(2)照应题目或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2、句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要紧密联系文章中心分析,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现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
结尾的抒情议论句还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的作用。一般分析句子(段落)的作用,要把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综合起来分析。
6.【答案】(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要结合全文的内容来分析。作者回忆父亲的病,重点表现庸医的无能。那么此文写陈莲河的药方如何的稀奇古怪,很明显是为了表现庸医的无能,他们为了让人相信,为了骗取更多的金钱,故意弄些十分让人不明白的事物作药引。
(2)本题考查常识积累。根据我们对《藤野先生》一文的识记,以及作者的生平的了解,可知鲁迅弃医从文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仙台医专学习时发生的“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他感受到了弱国弱民的辛酸,感受到了学医只能疗救国民的身体,但无法改变他们的思想,所以弃医从文。
(3)本题考查句子的筛选与分析。文中暗含讽刺之意的句子很明显,如:“似乎昆虫也要贞洁,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这蟋蟀如何分清它们到底是否原本呢?恐怕是陈莲河自己也无法分清吧。难道“本在一窠中者”就一定是原配,如果不是岂不是误人性命?可见其荒唐,表现了作者的谴责与讽刺。
答案:
(1)通过描述医生开的药方,十分生动地体现了当时庸医的无能。庸医为了骗取金钱,故弄玄虚,看似神丹妙药,其实没有一点疗效,让人东奔西走,到头来还是白折腾一番。
(2)参考示例:从《藤野先生》里的“匿名信事件”“电影风波”等情节可以知道,去日本求学后,作者的所见所闻让他改变了想法,他觉得即使能够医治像他父亲一样的病人,也拯救不了国民的灵魂,所以弃医从文。
(3)参考示例:“似乎昆虫也要贞洁,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等对中药的描述,委婉地嘲讽了某些中医故弄玄虚、延误病情的可恶行为。“败鼓皮丸”的治病原理荒唐可笑,完全没有科学道理,根本治不好父亲的病,只是劳民伤财。文段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的悲愤与谴责。
【解析】
本阅读语段出自鲁迅的《父亲的病》,主要介绍了陈莲河给父亲开的药方的稀奇古怪,但在我们的努力下,奇特的药引都找到了。作者以此来表现庸医的无能与故弄玄虚。
作者的情感态度的体会:
(1)联系作品主旨,把握情感态度。在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往往可以借助或联系主旨来理解。(2)结合关键语句,确定情感态度。作品中的关键性语句,常常出现在文首或文尾,或抒情,或议论,或含有深刻含义。这些语句,往往表明或暗示作品的主旨,从而也显示出了作者的情感态度。(3)根据人物语言,分析情感态度。在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切不可忽视对文中人物语言的体味,要有结合语言看作者情感的意识,巧妙地将溶入其中的情感态度捕捉到。
7.【答案】端午一袋粽子,裹着千回百转的祭奠和追忆;冬至一锅汤圆,煮成千年不变的甜蜜和团圆
【解析】
阅读题干可知要写与传统节日相关、句式相同的句子,内容还要合理。应保留的句式为“……一……,……的……和……”。
答案:
参考示例:端午一袋粽子,裹着千回百转的祭奠和追忆;冬至一锅汤圆,煮成千年不变的甜蜜和团圆。
本题考查句子仿写,解答时需要注意观察例句的句式、修辞,更要抓住关键词。
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内容,形式符合要求即可。
8.【答案】选拔,任用;B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2017-2018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7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