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528  2019-01-1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28]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检测语文
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检测
高 三 语 文
出题、校对:柯峻、张林霞、王海燕 (2018.1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具有以人为本的精神,是一种以人本主义为基石的人类文明。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体系中,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其实都是有关人间英雄和氏族首领的英雄事迹的文学表述。在经过后人加工的中国上古神话中,神话的因素与历史的因素以传说的方式奇妙地结合起来了。神话人物主要不是作为人类的异己力量出现,而是人类自身力量的凝聚和升华。
②中华的先民们确信文化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这种文化就必然以人为其核心。追求人格的完善,追求人伦的幸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便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在中华文化中,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是衡量万物价值的尺度,人的道德准则源于人的本性,人的智慧源于人的内心。先民的这种思维定势为中华文化打下了深刻的民族烙印,那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中华的先民把人间的圣贤当作崇敬、仿效的对象;以“立德、立功、立言”等生前的建树来实现生命的不朽;从日常人伦中追求仁爱心和幸福感。
  ③只要对中国古代艺术进行历时性的考察,就可以清晰地看出随着时代的推进,人本精神越来越成为占压倒优势的价值取向。以诗歌为例,从先秦以来,人们强调诗歌源于人间的生活,是人们喜怒哀乐的自然表现。正是在这种文化土壤中,“诗言志”成为中国诗歌的开山纲领。在中华先民们看来,诗歌完全是抒写人类内心世界的一种文化形态,非人间的内容在诗国中是没有立足之地的,人本精神就是中华诗国的核心精神。正因如此,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便是个人抒情的性质。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思想界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儒家思想并不轻视个体的意义,他们那么重视修身养性,正是着眼于个体人格的建树。孔子深为赞赏的“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生活状态,正是充满抒情意味的诗意人生。与儒家相反,老子和庄子从另一个方面实现了人生的诗化。老、庄是以浪漫的态度对待人生的,他们所追求的是超越现实环境的精神自由。儒、道两家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思想。
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除诗歌以外的其他样式也不例外。例如《史记》本是史传文学,但因洋溢着浓郁的抒情色彩而被鲁迅称为“无韵之《离骚》”。元杂剧《西厢记》本是敷演故事的戏曲,长亭送别时崔莺莺主唱的套曲,不是优美的抒情诗又是什么?小说《红楼梦》堪称封建时代社会生活的全景图卷,但是全书的主要内容如宝黛爱情等无不写得优美如诗。西方的文艺理论家着意于绘画是空间艺术而诗歌是时间艺术的辨析,而中国的艺术家却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融通境界津津乐道。这说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在整体上带有浓重的抒情性质,它是无数中华先民充满个性的灵心慧性所创造的作品的集合。 (摘编自莫砺锋《人本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底蕴》)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的神话传说折射人间现实,先民会将对现实英雄的崇拜寄托在神话人物身上。
B. 先民对自身创造文化充满自信,因此中华文化以人为本,重视人与自身、他人、自然的关系。
C. “诗言志”是中国诗歌的开山纲领,脱离现实的诗歌是一定得不到先民的认可的。


浏览完整试题D. 儒家与道家以相同的态度、方式追求诗意人生,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思想。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以诗歌、戏剧、小说等文学体裁为例,阐述了人本精神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
B. 第一段开门见山,指出中华文明的特点、基础,然后从古代神话入手展开论述。
C. 文章论述人本精神在诗歌和在其他文学样式中的体现时,着墨多少有所不同。
D. 文章第四段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主要是为了突出中、西方艺术观点的差异。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神话传说是对英雄人物的文学表述,但蕴含历史因素,其史学价值高于文学价值。
B.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人本精神价值取向使得文学家注重表现情感、书写内心世界。
C. 中国古代文学家要追求作品的抒情性,就会忽略作品的现实性和教化功能。
D. 古代每部文学作品都充满抒情意味,集合在一起使古代文学整体上有浓重的抒情性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立 正 许行
“你说说,为什么一提起蒋介石你就立正?是不是……”
我的话还未说完,那个国民党军队的被俘连长,早就又“叭”一下子来了个立正,因为他听到我提到蒋介石了。
这可把我气坏了,若不是解放军的纪律管着,早就给他一杵子了。
“你算反动到底啦!”
“长官,我也想改,可不知为什么,一说到那个人就禁不住这样做了……”
“我看你要为他殉葬啦!”我狠狠地说。
“不,长官,我要改造思想,我要重新做人哪!”那个被俘连长很诚恳地说。
“就凭你对蒋介石的这个迷信态度,你还能……”
谁知我的话里一提蒋介石,他又“叭”一下子来了个立正。
这回我终于忍不住了,一杵子把他打了个趔趄。并且厉声说:
“再立正,我就打断你的腿!”
“长官,你打吧!过去我这也是被打出来的。那时我还是个排副,就因为说到那个人没有立正,被团政训处长知道了,把我弄去好一顿揍,揍完了对我进行单兵训练,他说一句那个人的名字,我马上就来个立正,稍慢一点就挨打,有时他趁我不注意冷不防一提到那个人的名字,我没反应过来便又是一顿毒打……从那以后落下这个毛病,不管在什么时间地点,一说到那个人的名字就立正,弄得像个神经病似的,可却受到嘉奖,说这是对领袖的忠诚……长官,你打吧!你狠狠地打一顿也许能打好呢。长官,你就打吧打吧!”被俘连长说着就痛苦地哭了,而且恳求我打他。
这可怪了!可听得出来,他连蒋介石三个字都回避不提,生怕引起自己的条件反射。不能怀疑他的这些话的真诚。
他闹得我有些傻了,不知该怎么办啦!
1948年我在管理国民党军队的俘虏时,遇到了这么一件事。当时那个俘虏大队里都是国民党连以下的军官,是想把他们改造改造好使用,未曾想到竟遇到这么一个家伙。
“政委,咱们揍他一顿吧!也许能揍过来呢。”我向大队政委请求说。
“不得胡来,咱们还能用国民党军队的方法吗?你以为你揍他,就是揍他一个人吗?”
嗬!好家伙,政委把问题提得这么高。
“那么?——”我问。
“你去让军医给他看看。”
当时医护水平有限,自然看不出个究竟来,也没有啥医疗办法。以后集训完了,其
他俘虏作了安排,他因这个问题未解决,便被打发回了家。
事隔三十年,“文化大革命”后,我到河北一个县里去参观,意外地在街上遇上他,他坐在一个轮椅上,隔老远他就认出我来。
“教导员,教导员!”他挺有感情地扯着嗓子喊我。
他头发花白,面容憔悴,显得非常苍老,而且两条腿已经坏了。我问他腿怎么坏的,他说因为那个毛病没有改掉,叫“红卫兵”给打的,若不是有位关在“牛棚”的医生给说了一句话,差一点就要没命啦!
我听了毛骨悚然,生活竟是这样的一部史书!打断了他两条腿,当然就没法立正了,这倒是一种彻底的改造方法。于是我情不自禁地说:
“你这一辈子叫蒋介石给坑啦!”
天呵!我非常难过地注意到:在我说蒋介石三个字时,他那坐在轮椅中的上身,仍然向前一挺,作了个立正的姿势。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以艺术夸张的手法,叙写了一个被俘的国民党连长,一听到蒋介石的名字就条件反射地立正,以及这一身体语言给他的人生和命运带来不幸的悲剧故事。
B. 小说以“立正”的动作推动情节发展:不立正——立正——不想立正却立正
——因立正被打断腿——轮椅上依旧立正,情节单纯却曲折有致,不断涌出奇妙的波澜。
C. 经过国民党军队的多次毒打训练,主人公不可自控地将“蒋介石”的名字与“立正”的动作合二为一,也就自然而然地表达出了内心“对领袖的忠诚”,并因此受到嘉奖。
D. 一个“立正”的动作,贯穿了与主人公命运密切相关的三个时代,大跨度地反映了大历史、大世界,写法上毫无重复之感。
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6分)
6.文中主人公在文革期间被红卫兵打断腿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金庸作品特别值得琢磨的一个特征是:它虽然产生在香港商业化环境中,却没有旧式武侠小说那种低级趣味和粗俗气息,相反,其主要作品都通俗而不媚俗,不仅有神奇的想象、迷人的故事,更具有高雅的格调、深邃的思想。
武侠小说是娱乐的,是通俗文学,但金庸小说不是一般的通俗小说、一般的娱乐品,而是一种有思想的娱乐品。如金庸自己所说:“武侠小说本身是娱乐性的东西,但是我希望它多少有一点人生哲理或个人的思想,通过小说可以表现一些自己对社会的看法。”
金庸将武侠写出新经典,这说明,题材、类型是限制不了作家的,真正杰出的作家、有文化素养的作家完全可以在某种固定的题材里写出了不起的作品来。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因为面向大众、形式通俗,就自降格调。通俗不等于庸俗,更不等于媚俗。“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作家之大者,未尝不如此。为国家、为民族、为百姓写作,真正热爱我们的国家、民族和百姓,端正立场,负责任、有见识,对时代和现实不回避,这一点我们应该向金庸学习。 (摘编自《金庸作品的魅力和文学养分 思想淬炼与境界提升》人民日报2018年11月06日)


展开余下试题材料二:

注:1、此处小说指14部长篇武侠小说 2、数据统计截至2012年2月
(数据来源:《关于“文学阅读与当代生活”的问卷调查》)
材料三:
“今天看金庸的小说,如同当年的《水浒传》,基本看来还是通俗的作品,但是逐渐,时间会把它经典化。”陈洪认为,通俗文学经过经典化之后,尤其是像金庸作品这样的登峰造极之作,是文学史和文化史上绕不过去的现场。“随着经典化,更加显示出价值。现在写文学史,不可避免要写到金庸了”。
  陈洪认为,金庸小说的高度、可读性和内涵,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广泛圆融的知识涵盖、厚重的历史感、对传统血脉的继承,“金庸的作品是把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融入小说的成功范例”。陈洪提到,“庄禅”与“孔孟”是金庸塑造“武侠英雄”之理想人格的两个重要思想资源。“庄禅意识”是如何体现的?陈洪总结,在价值追求上,这些人物不仅蔑视俗世的富贵,而且对江湖的荣誉、权力也没有兴趣;在行为方式上,大多不拘小节,不顾毁誉,率性而为;在情感状态上,往往看似游戏人生,实则内心肝肠如火,一往情深。“孔孟”的思想因子,也深深埋藏在金庸塑造的一个个灵魂中。陈洪指出,“见义不为,无勇也。”金庸小说中处处体现“义”字 。
伟大,是陈洪给金庸作品的评价。“因为金庸,是把传统文化中的优良的因子在现代文化的背景下,激活再生。以他的文学的生花妙笔,活生生的形象、抓人的情节,激活再生的成功典范”。
(摘编自陈洪《寻找金庸小说的传统文化风骨》中国青年报2018年11月19日)
材料四:
在空间距离最近的香港读者眼中,金庸先生有两支笔:一支是写武侠小说的“世界第一侠笔”,另一支是写社评的“世界第一健笔”。
《明报》之所以能在香港报纸中独树一帜,除了金庸的武侠小说,还与他的社评分不开。“我必须要写好社评后才能放心吃饭”。金庸有意识地让社论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国际形势和重大新闻更是金庸社评的主要话题。1964年,金庸在一篇题为《世界粮食分配不均》的社评中谈到粮食安全,“纵然有一半以上人口从事耕作,拉丁美洲仍然有数百万人陷于饥馑;非洲方面,每一个农民所生产的粮食只够他本人及家庭成员吃”。他以日本作示范,认为其农业制度是“世界上最有效率的”。
除了对国计民生的关切,面对复杂变幻的时局,金庸也总是强调人民性。“凡是有利于国家和老百姓者,我们赞扬之,有害于国家和老百姓者,我们反对之。”因此《明报》得到市民群体的广泛支持。
(摘编自《环球人物》杂志2018年11月13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虽然金庸的作品产生在香港这样的商业环境中,但其主要作品都通俗而不媚俗,非特想象神奇、故事迷人,而且格调高雅、思想深邃。
B. 武侠小说是通俗文学,但金庸小说不是一般的通俗小说,体现在金庸可以在固定的题材里写出有思想的娱乐品。
C. 金庸把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融入小说,用“庄禅”意识与“孔孟”思想塑造“武侠英雄”的理想人格,因此被陈洪评价为“伟大”。
D. 《明报》得到市民群体的广泛支持,是因为金庸社评总是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表 达对国计民生的关切。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二图表显示,占比27%的原因——精妙的构思和奇特的想象,充分说明武侠小
说是通俗文学,金庸小说也不例外。
B. 材料二图表显示的被调查者喜欢金庸小说的原因,可以印证材料三中陈洪认为金庸小说经典化的观点。
C. 材料二图表显示,17.1%的被调查者喜欢金庸小说是因为:崇拜武功高强的英雄。
此处英雄的内涵与材料三陈洪所认为的“武侠英雄”的内涵不尽相同。
D. 材料一和材料三,都阐释了金庸小说作为通俗作品的独特价值,材料一突出其思想
价值,材料三强调其对传统血脉的继承。
9.材料一评价金庸:“‘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作家之大者,未尝不如此。”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作家金庸“为国为民”的表现。(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贡师泰,字泰甫,泰定四年,释褐出身,授从仕郎、太和州判官。丁外艰,改徽州路歙县丞。大臣有以其名闻者,擢应奉翰林文字。丁内艰,服阕,除绍兴路总管府推官,郡有疑狱,悉为详谳而剖决之。山阴白洋港有大船飘近岸,史甲二十人,适取卤海滨,见其无主,因取其篙橹,而船中有二死人。有徐乙者,怪其无物而有死人,称为史等所劫。史佣作富民高丙家,事遂连高。史既诬服,高亦就逮。师泰密询之,则里中沈丁载物抵杭而回,渔者张网海中,因盗网中鱼,为渔者所杀,史实未尝杀人夺物,高亦弗知情,其冤皆白。其于冤狱详谳之明多类此,以故郡民自以不冤,治行为诸郡第一。历翰林待制、国子司业,擢礼部郎中,再迁吏部,拜监察御史。至正十四年,除吏部侍郎。时江淮兵起,京师食不足,师泰奉命和籴于浙右,得粮百万石,以给京师。迁兵部侍郎。朝廷以京师至上都,驿户凋弊,命师泰巡视整饬之。至则历究其病原,验其富贫,而均其徭役,数十郡之民,赖以稍苏。豪贵以其不利于己,深嫉之,然莫能有所中伤也。会朝廷欲仍和籴浙西,因除师泰都水庸田使。十五年,庸田司罢,擢江西廉访副使,未行,迁福建廉访使。居亡何,除礼部尚书。时平江缺守,师泰又以选为平江路总管。其年冬,甫视事,张士诚自高邮率众渡江,直抵城下,攻围甚急。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士诚既纳降,江浙行省丞相以便宜授师泰两浙都转运盐使。至则剔其积蠹,通其利源,大课以集,国用资之。丞相复承制除师泰江浙行省参知政事。二十年,除户部尚书。二十二年,召为秘书卿,行至杭之海宁,得疾而卒。尤喜接引后进,士之贤,不问识不识,即加推毂,以故士翕然咸归之。
(节选自《元史•贡师泰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B. 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C. 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D. 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丁外艰,也称为“丁母忧”,古代丧制名,指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
B. 服阕,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服除”“免丧”“释服”也可表示此意。
C. 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D. 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御史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师泰明察秋毫,注重调查研究。在绍兴任职时,高姓富商雇佣史姓伙计等二十人出海取盐,伙计被人诬告,无辜服罪,师泰秘密查访,使冤情昭雪。
B. 师泰治政有方,一心为民着想。他任吏部侍郎时,从浙右征购粮食供给京师,驿站人户贫困,他验实人户贫富,平均他们的徭役,百姓生活开始好转。
C. 师泰兴利除弊,取得显著效果。张士诚归降之后,师泰任两浙都转运盐使,他到任后立即清除积弊,开通谋利的来源,以大量的赋税支撑了国家财政。


展开余下试题D. 师泰爱惜人才,深受士人爱戴。贡师泰喜欢举荐后辈,不论是他熟识还是不熟识的人,只要贤能,他就积极推荐,因此,士人们一致都归向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于冤狱详谳之明多类此,以故郡民自以不冤,治行为诸郡第一。
(2)豪贵以其不利于己,深嫉之,然莫能有所中伤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浪淘沙•临川文昌楼望月 (元)张翥①
醉胆望秋寒,星斗阑干。小窗人影月明间。客里不知归是梦,只在吴山。
行路自来难,长铗休弹。黄尘到底涴②儒冠。一片白鸥湖上水,闲了渔竿。
[注] ①张翥,前期隐居扬州,55岁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②涴:玷污、弄脏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句“寒”字不仅写出了秋天的萧瑟凄寒,而且奠定了全诗情景的基调。
B. “星斗”和“小窗”二句紧扣“望”字,俯仰结合,写出月夜登楼所见之景。
C. 煞尾二句作者看到了一幅和谐静谧的画面:湖水澄澈,白鸥栖息,渔竿闲置。
D. 本词上阕重在描写所望之景,下阕重在感悟抒怀,景与情紧密关联。
15. 这首词流露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是进亦忧,退亦忧”两句,“进亦忧”指的是: ,“退亦忧”指的是: 。
(2)在《琵琶行》中,“ ”是白居易听到浔阳当地音乐时的感受;
而“ ”一句,则写出了他当夜听到琵琶声时的感受。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雨岔大峡谷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雨岔村,峡谷因为地貌特征非常酷似美国亚利桑纳州北部的羚羊谷,吸引了游客的关注,人们称为“中国的羚羊谷”。它向人们展现了一个被洪水和风力大力塑造过的奇幻世界——著名的红砂岩经过水和时间的雕琢,阳光一照,美得令人不忍直视。在大峡谷中,每个角度看到的色彩都不一样。随着阳光的变化,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进行拍摄,红色砂岩所呈现出的温暖色调的多样变化,让人不由地慨叹大自然的 。起初,人们对于这处奇观形成的原因 。后来发现暴雨导致的山洪暴发是地表切割最主要的力量。越是干旱的荒山,一旦遭遇暴雨,山洪的暴发力越是惊人。这是因为,极度干燥、坚硬的地表吸水性很差,降雨顺地势冲刷后,如果地表有些许裂隙,湍急的水流和携带的砂石几乎无坚不摧,日积月累,就能让地貌发生 的变化。雨岔大峡谷就是在这种自然力的作用下形成的。据推测,几亿年前,当地曾发生过强烈的地震,天崩地裂之后,黄土大山被震出了一道道裂缝;之后,( )。峡谷内怪壁峭立,沟壑纵横,如条条波浪从身边划过。有专家称这里是“黄土高原自然地缝奇观”,是属于陕北 的地质美景。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因为峡谷地貌特征酷似美国亚利桑纳州北部的羚羊谷,吸引了游客的关注,人们称其为“中国的羚羊谷”。
B. 峡谷因为地貌特征酷似美国亚利桑纳州北部的羚羊谷,吸引了游客的关注,人们称其为“中国的羚羊谷”。
C. 峡谷因为地貌特征酷似美国亚利桑纳州北部的羚羊谷,引起了游客的关注,被人们称为“中国的羚羊谷”。
D. 因为峡谷地貌特征非常酷似美国亚利桑纳州北部的羚羊谷,引起了游客的关注,被人们称为“中国的羚羊谷”。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地表经过千百年暴雨和洪水的冲刷、风力的蚕食,我们今天看到了峡壁凹凸不平、线条流畅的峡谷。
B. 千百年暴雨和洪水冲刷、风力蚕食地表,让我们今天看到了峡壁凹凸不平、线条流畅的峡谷。
C. 我们今天看到了经过千百年暴雨和洪水的冲刷、风力的蚕食形成的峡壁凹凸不平、线条流畅的峡谷。
D. 经过千百年暴雨和洪水的冲刷、风力的蚕食,地表慢慢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峡壁凹凸不平、线条流畅的峡谷。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巧夺天工 莫衷一是 天翻地覆 别无二致
B. 鬼斧神工 莫衷一是 天翻地覆 独一无二
C. 鬼斧神工 不置可否 沧海桑田 别无二致
D. 巧夺天工 不置可否 沧海桑田 独一无二
20. 下面是一则寻人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蒋青,男,身高1.6米左右,瘸腿,满嘴四川话,上穿黑白格子夹克,下穿深蓝色长裤,脚穿棕色平跟皮鞋,短发,戴近视眼镜,于9月3日上午在火车站不见了,到现在下落不明。如有发现或知情者,请打电话123456789联系。也可直接送至河西派出所,当面给2000元。
21.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根据要求答题。( 6分)
 
(1)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这幅漫画的内容,不超过80个字。(4分)
(2)用一句话说明漫画给你的启示,不超过20个字。(2分)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2月3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8年十大流行语:命运共同体、锦鲤、店小二、教科书式、官宣、确认过眼神、退群、佛系、巨婴、杠精入选。
【链接】“锦鲤”被认为是“好运”的象征,隐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浙江等地提出“政府要努力做好‘店小二’”,是指推进经济发展、为企业提供周到服务,“店小二”由此演化出新义。“确认过眼神",原本是林俊杰的歌曲《醉赤壁》里的一句歌词:“确认过眼神,我遇上对的人”,多用于人们面对海量消息甚至虚假信息时希望得到“确认”“甄别”的情况。“退群”本是源于微信群的网络用语,但随着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抬头,美国接连退出一些国际协议或组织,被形象地称为“退群”,并广泛出现在新闻报道中。“杠精”,是指不问真相、不求是非、为反对而反对的人。
年度流行语凝聚了时代的缩影,记录了对社会的观察,蕴含着对生活的体悟。年终,某报社开辟专栏《2018年度流行语之我见》,请你从以上十大流行语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阐述你的认识,参与专栏讨论。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12月)
1. D【解析】“以相同的态度、方式”错。原文“与儒家相反,老子和庄子从另一个方面实现了人生的诗化。老、庄是以浪漫的态度对待人生的。”说明二者不同。
2. D【解析】“主要是为了突出中、西方艺术家艺术观点的差异”错。目的是论述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带有浓重的抒情性质
3. B【解析】A项“其史学价值高于文学价值”于文无据。C项“要追求作品的抒情性,就会忽略作品的现实性和教化功能”错。“抒情性”与“现实性和教化功能”并不矛盾。D项“古代每部作品都充满抒情意味,集合在一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山西省太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2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