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94  2019-01-08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4]
辽宁省辽阳县集美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集美高中高二语文第三次月考测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德尔斐神庙铭刻着古希腊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警语。正是因为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现代人或蹈入盲区,或导致与外部世界的种种冲突,造成一个又一个悲剧。克服人类各种危机,需从这个根源入手。这方面文学大有可为,因其追问和塑造的恰恰是人的灵魂。
首先,文学要有自审意识。真正伟大的作家本质上都是思想家。卡夫卡在文学上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用荒诞、悖谬等非同寻常的手法,有效地揭去长期掩饰在人们身上的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让人们进一步认清自己生存的真实境况。难怪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卢卡契承认卡夫卡“属于更高层次的现实主义家族”。建立自审意识要以对人性的认识为基础。现代社会一方面脱离了基本的食物链式生存方式:一方面仍然带有食物链的标记,随时准备弱肉强食。伟大诗人歌德的《浮士德>,在主人公开拓进取的道路上始终有一个名叫梅菲斯特费勒斯的魔鬼伴随,诱使浮士德犯错甚至犯罪。这个故事既是人类进步历史的隐喻,也是个人成长的隐喻,一个人的成长总是进取精神与消极精神相伴而行。如何让“人”对自己的内心有所审视?剧作家迪伦马特在<老妇还乡》中采用了“精神围攻法”:他让年轻时犯有过失的主人公陷入猝不及防的精神围攻之中。绝望中他开始反省自己,决心用生命赎罪。于是这个人物形象不再猥琐,甚至涅槃出一种“庄严的气派”。
其次,文学 要有危机意识和大生态意识,要以地球为背景建立一种大生命系统,关爱任何一种生命的现状与未来。优秀的作家不仅是思想家,还是预言家。早在20世纪20年代,德国表现主义作家德柏林就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山岳、海洋与巨人》,预言人类对大自然无节制掠夺带来的后果,这种思考极为深远。与此同时,文学需有大爱意识,应该具有人类良知。原子弹问世后,迪伦马特写出了《物理学家》一剧,追问科学家:你是不顾一切地发明呢,还是以维护人类命运为前提呢?此剧让人不得不深刻反思。还有一种大爱体现于别样的人性关怀:一个在历史学家或法学家笔下的罪人,在文学家笔下,却很可能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文学家有义务写出人的思想情感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可以说,人类认识宇宙真理的路有多长,人类认识自我的路就有多长。这一论断的确立当使经常鼓噪或担心“文学死了”的人们安稳入睡了。
(摘编自叶延芳《文学当助人识己》)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要从认识人本身入手克服各种危机,而追问塑造人灵魂的文学大有可为。
B. 真正伟大的作家思想深远,能用各种非同寻常的手段让人们认清生存的真实境况。
C. 《老妇还乡》中采用“精神围攻法”是让“人”对自己的内心有所审视的一种手段。
D. 人的思想情感矛盾又复杂,文学家对罪人的看法与历史学家或法学家或许不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二段以例证和引证,阐述文学要以认识人性为基础,培养自审意识。
B. 文章第三段面向未来,从深、广两个维度,阐述文学应关爱生命,关怀深层人性。
C. 文章结尾用隽永的语言指出:人类永远在认识自我,而文学永远不会消亡。
D. 文章采用并列式结构,从助人和识己两方面,阐述了文学应承担的责任。


浏览完整试题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要真正追问和塑造人的灵魂,人类就能避免蹈入盲区或导致与外部世界的冲突。
B. 魔鬼始终伴随《浮士德》主人公,隐喻消极的一面总是伴随着个人的成长。
C. 迪伦马特《物理学家》中的追问,启发读者反思人类发展与人性关怀的关系。
D. 卡夫卡能揭开表象让人看清生存境况的真实,是因其现实主义属于更高层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1035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以下简称“传承学校”)。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承学校创建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参与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的过程中,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信。
第二批传承学校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实现了31个省(区、市)全覆盖,实现了城区、镇区和乡村学校的全覆盖。二是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各地各校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培育传承项目,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三是凸显育人特质。传承学校以教育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方法,聘请社会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以成果展示为助推,营造向真、向善、向关、向上的校园文化。
(摘自201 8年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有删改)
材料二:
某杂志社进行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下:
材料三: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然而,轰轰烈烈的活动之后,不少学校发现,师资缺一、涵养浅,不系统,课时紧、不持久,家校分……成为实践中几乎所有学校都要面对的问题。
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基础。“教师本身的素养、人文价值,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非常重要。仅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仍很欠缺。”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袁济喜看来,教师数量不足、内涵不够使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展开。
“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以一种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是对现有教育体制的有益补充,应该充分肯定这种进步。”在袁济喜看来,当下主要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要与现在的西式教育体系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
(摘自201 6年1 2月1 7日《中国教育报》,有删节)
材料四:
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校园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扩大师生参与度。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是比赛拿奖,少数特长生参加的活动虽然有“看点”,但受众面不广,要提供给更多学生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
从学理上而言,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道”是理念,是文化的内核、本质:“术”是形式、方法。“道”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抽去“道”,文化将成为没有生命的空壳。两者孰轻孰重,毋庸赘言。因此,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而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校园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和谐文化,和谐能激活教育的潜力,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正能量。
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弱势”问题,要整合现有教材,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式的 专题教育,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真正实现课程育人。当前,“互联网+”浪潮如火如荼,要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
(摘自2017年12月6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介绍了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活动的宗旨,并分别介绍了第二批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的特点。
B. 被调查教师普遍认为课程设置是导致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困难的主要因素,而袁济喜教授则认为师资力量不足、内涵不够才是主要问题。
C. 校园文化活动要扩大师生参与度,它的目的并不只是比赛拿奖,还要给更多学生提供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
D. 戏曲、书法、传统手工技艺等进校园是传统文化进校园,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也是传统文化进校园。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目的是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避免出现师资缺、涵养浅,不系统等问题。
B. 虽然近年来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但调查显示,比较了解传统文化的教师不足40%,这成为制约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关键因素。
C. 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主要以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虽然值得肯定,但不如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好。.
D. 虽然属于文化的内核、本质的“道”和属于形式、方法的“术”同属文化的学理层面,但“道”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和世道人心相关,比“术”更为重要。
6. 第三、四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这两则材料谈谈你认为有效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应采取哪些措施。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下列小题。
司马申,字季和,河内温人也。祖慧远,梁都水使者。父玄通,梁尚书左民郎。申早有风概,十四便善弈棋,尝随父候吏尚书到溉,时梁州刺史阴子春、领军朱异在焉。子春素知申.即于坐所呼与为对.申每有妙思.异观而奇之,因引申游处。梁邵陵王为丹阳尹,以申为主簿。属太清之难,父母俱没,因此自誓,菜食终身。
粱元帝承制,起为开远将军,迁镇西外兵记室参军。及侯景寇郢州,申随都督王僧辩据巴陵,每进筹策,皆见行用。僧辩叹曰:“此生要鞑汗马,或非所长,若使抚众守城,必有奇绩。”僧辩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申躬蔽僧辩蒙楣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僧辫顾申而笑曰:“仁者必有勇,岂虚言哉!”除散骑侍郎。绍泰初,迁仪同侯安都从事中
高祖受禅,除安东临川王谘议参军。天嘉三年,迁征北谘议参军,兼延尉监。五年,除镇东谘议参军,兼起部郎。出为戎昭将军、江乘令,甚有治绩。入为尚书金部郎。迁左民郎,以公事免。太建初,起为贞威将军、征南鄱阳谘议参军。九年,除秣陵令,在职以清能见纪,有白雀巢于县庭。秩满,顷之,预东宫宾客,寻兼东宫通事含人。迁员外散骑常侍,舍人如故。


展开余下试题及叔陵之肆逆也,事既不捷,出据东府___1___申驰召右卫萧摩诃帅兵先至,追斩之。因入城中,牧其府库,后主深嘉之。以功除太子左卫率,封文招县伯,邑四百户,兼中书通事舍人。寻迁右卫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以疾还第,就加散骑常侍,右卫、舍人如故。
至德四年卒,后主嗟悼久之,下诏卒章曰:“嗟乎!天不与善,歼我良臣。”其见幸如此。
申历事三帝,内掌机密,至于仓卒之间,军国大事,指麾断决,无有滞留。予磅嗣,官至太子舍人。
(选自《陈书•司马申》)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僧辩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申躬/蔽僧辩蒙楣/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
B. 僧辩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申躬蔽僧辩/蒙楣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
C. 僧辩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申躬蔽僧辩/蒙楣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
D. 僧辩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申躬蔽僧辩蒙楣/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筹策,本义指古代的一种计算用具,本文中引申为“计策”,成语“运筹帷幄”“一筹莫展”“出谋划策”中的“筹’’“策”与本文中的“筹策”意思相同。
B. 白雀,白色的雀,古时以为祥瑞。白雀巢庭、白虹贯日本是自然现象,但在古人眼里,前者是祥瑞之兆,后者是异常之兆。
C. 县伯,爵位名。春秋时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晋代侯、伯、子、男皆封以县;本文中的“县伯”与李密《陈情表》中的“牧伯”都是指爵位名。
D. 下诏,指帝王颁发诏令。在周代,君臣上下都可以用诏字,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号称皇帝,此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马申聪慧孝顺。他十四岁时便善于下棋;父母因动乱而双亡,他发誓终身食用蔬菜。
B. 司马申有勇有谋。据守巴陵,进献筹策,都被采纳;讨伐陆纳,身先士卒,护卫主帅。
C. 司马申治理有方。任戎昭将军、江乘令时,治理很有功绩,任秣陵令时以清明能干受赞。
D. 司马申淡薄名利。平叛叔陵动乱建立大功得以授职封赏,他却称病辞官,归还府第。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春素知申,即于坐所呼与为对,申每有妙思,异观而奇之,因引申游处。
(2)及叔陵之肆逆也,事既不捷,出据东府,申驰召右卫萧摩诃帅兵先至,追斩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①化枯枝。
湘东一目②诚堪死, 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 ①蜩甲:((庄子》中有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丈人一心捕蜩,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②湘东一目:《南史》载,梁湘东王萧绎,早年一目失明-此处喻指围棋只有一“眼”,而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公事之余,双方开始下棋,既呼应标题中的“弈棋”二字,又引出下面的内容。
B. 颈联“尚可持”与“诚堪死’’构成转折,富有理趣,与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
C. 尾联以风趣之笔,以反问作结,表达了作者对一向珍惜光阴的人沉迷于下棋,连星沉月落也忘却了的暗讽。
D. 诗歌重点描述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状态及心理,而没有详细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
12. 本诗的颔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木版年画的雏形有辟邪的内容,也有祈福的意义。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木版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木版年画的题材就变得____了。一切对生活的欲求与向往,比如生活富足、庄稼丰收、老人长寿等等,都展现在木版年画上。特别是在 的日子里,这些年画分外具有感染力,给人们带来安慰、鼓励和希冀,充分展示了人们的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所以,木版年画中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木版年画往往是进行民间道德伦理规范、文化艺术和生活知识教育的重要平台。木版年画涉及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戏曲等,反映社会生活之广阔,可谓____。木版年画描绘过的戏曲多不胜数,不少在年画上出现过的剧目如今早已绝迹不存。至于那种 的描写民俗风情的年画,带着不同地域与时代的气息,记录了大量珍贵的人文信息,更是木版年画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13. 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多姿多彩 辞旧迎新 包罗万象 惟妙惟肖
B. 丰富多彩 迎来送往 兼容并包 绘声绘色
C. 丰富多彩 辞旧迎新 包罗万象 绘声绘色
D. 多姿多彩 迎来送往 兼容并包 惟妙惟肖
14. 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木版年画往往是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工具。
B. 木版年画往往是进行民间道德伦理规范、文化艺术传播和生活知识教育的重要平台。
C. 木版年画往往是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平台。
D. 木版年画往往是进行民间道德伦理规范、文化艺术传播和生活知识教育的重要工具。
15.下面是四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90周年校庆日,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广播稿)
B. 校团委会决定11月5日下午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活动。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现场,积极参加。(校团委会通知)
C. 昨天晚上我在学校阅览室里丢失了一本《全球通史》,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寻物启事)
D. 抱歉,打扰您了!我这次想跟您咨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新闻采访)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随着近些年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中国制造业,①_______。这个发展变化的过程,②________。华c为从一个中国制造的默默无闻的品牌,到富有创造价值并具有多项创新意义的世界品牌,实现了华丽的转身。这种由数量向质量的华丽转身背后,③____,是工业制造业体系的逐渐完备。离开了经济、科技发展和完备的工业体系,我们仍旧只能是制造大国。
17.(1).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路难》诗中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壮志难酬的诗句 : , 。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表现诗人虽身处逆境仍然能乐观向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哪两句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 ,
(5).《雁门太守行》中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6).严羽《沧浪诗话》中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杜牧《泊秦淮》堪称范例,“ ”,
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先声夺人。之后七个字“ ”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可见一斑。
(7).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商隐的《无题》中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 , 。
(9).《破阵子》中抒发词人一生中的事业与抱负,表达自己想要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句子是: , 。
(10).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 , 。
18.下面是某校编印的整本书阅读购书平台流程图,请把此图转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四、写作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互联网+的时代,站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美丽新世界的入口,人人都害怕被时代悄无声息地抛弃或遗忘,于是我们看到微信群里风起云涌,朋友圈里一切皆可晒,说说空间微博分秒必争高效刷屏,各种自拍照片小视屏充斥网络,点赞评论互动乐此不疲……不少人纷纷用视觉的冲击祈求他人的驻足回眸。“存在感”这个词一夜而火:对于上述社会现象,有人说存在感是人的本能需求,人人都需要被重视和认可,并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无可非议:有人说“为了获得认可,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存在感”:还有人说,真正的存在感不是刷出来的,是来自于强大而自信的内心,如果内心丰盈充实,自然就不会过度寻求别人的关注。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表达你的看法。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1. B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 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项,以偏概全,“能用各种非凡手段让人们认清生存的真实境况”是就卡夫卡而言的,不是就所有“真正伟大的作家”而言的。故选B。
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从‘助人’和‘识己’两方面阐述了文学应承担的责任”错,文章是从“认识自己”这一角度阐述的。“助人”“识己”也不是并列关系,从文章内容看,文章标题的含义应为“文学应当帮助人认识自己”。故选D。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结合文本内容“正是因为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现代人或蹈入盲区,或导致与外部世界的种种冲突,造成一个又一个悲剧”分析可知,“只要……就”不正确;C项,是“启发读者反思科学发展与人类命运的关系”;D项,结合文本内容“让人们进一步认清自己生存的真实境况。难怪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卢卡契承认卡夫卡‘属于更高层次的现实主义家族’”分析可知,因果关系倒置。故选B。
【答案】4. C 5. D
6. 侧重点的不同:材料三侧重顶层设计与基层实施之间的差距,强调要从师资和课程的角度落实传统文化教育。材料四侧重基层落实,主要论述如何开展好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应采取的措施:课程方面:整合现有教材,开发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展师生参与度高且具有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师资方面: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办法,聘请专人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C项,“并不只是比赛拿奖”错,应为“并不是比赛拿奖”。“不是……而是”与“不只是……还要”二者的逻辑关系不同。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 选项。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避免出现师资缺、涵养浅、不系统等问题”不是教育部印发纲要的目的,而是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B项,“成为制约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关键因素”错。C项,“不如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好”说法错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是“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的具体表现形式。故选D。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第一问,第三、四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是考查学生把握材料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找到要把握内容要点的部分内容。根据第三则材料中“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然而,轰轰烈烈的活动之后,不少学校发现,师资缺、涵养浅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辽宁省辽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