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阅读:1602 2019-01-15
标签: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02]
诗歌鉴赏之写景手法训练
诗歌鉴赏之写景手法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唐•贯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鸂鶒(xī 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柘(zhè):一种树。
14.下列选项中,与诗歌内容不符的两项是( )( )
A.“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
B.“蚕娘洗茧前溪渌”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生活非常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
C.尾联写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是神态、动作、心理的描写,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并侧面烘托出“我”流连忘返的心情。
D.本诗末尾用一“熟”字写“西坡瓜豆”,描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E.晚春是山中忙碌的季节,然而诗人却只字不言农忙而着墨于写宁静,由宁静中见农忙。景中有情,景外有人,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
15.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14、选BC B项,“写出了农家生活非常艰辛”与诗意不符。C项,没有心理描写。
15.景象:前三句写池塘里蒲草森森,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儿也不怕人,桑树和柘树到处都是,显得翠色葱茏,描绘了山村晚春景色秀美、物产丰富的景象。
作用:渲染了山村静谧安恬的氛围;为下文描写和谐安宁的山村生活做了铺垫;寄托了作者对宁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苏秀道中①(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4.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B.“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潆”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
C.颈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
D.颈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E.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
15、.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14、BE B项不是引用,是化用,E项不是诙谐风趣,而是简明洗练
15、特点:雨大,及时(2分,每点1分;答“凉”“冷”不给分,因为“凉”“冷”也是因为雨大)。
表现:①诗人半夜感到“凉冷”,看到“屋漏床床湿”,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表现雨大;
②运用叠词(化用)的手法,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
浏览完整试题
③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通过骄阳转作霖、稻花应秀色表现雨的及时。(4分,每点2分,写出两点即可)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浣溪沙•洞庭 宋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 ②一湾纹缬乱, 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这首词是张孝祥由知潭州调知荆南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洞湘江入沿庭湖所作,他前年为谏官所劾,罢任北归,也曾作作《念奴娇•过洞庭》词 。②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14.请选出下列对诗歌鉴赏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旗梢不动晚波平”,和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都是写俯视洞庭湖之景。
B.“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诗人岸上遥望洞庭湖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显示出另一番情趣。
C.“白鱼双尾玉刀明”指的写了玉刀似的双尾白鱼。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 动。
D.“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旗梢,即旗旓。船 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
E.“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写出了夜晚的冷气浸润了天上疏疏落落的星斗,表达了词人被贬官后内心的凄凉之感。
15.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赏析。(6分)
14、选CD (A.“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B.下片写停船后泛览湖景所见。“红蓼一湾纹 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两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随着视野的转换,显示出另一番情趣,并给人一种红白鲜明的色彩感。E.无夸张,不是凄凉之感)
15、答:①动静结合。“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
②比喻、对比。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
③想象。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
答“对偶”“渲染”也可以得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早发竹下 范成大
结束晨装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
碧穗吹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弯。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注】①竹下:地名,即黄竹岭,在今安徽休宁西。此诗写于诗人徽州任内。②吹:通“炊”。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点题,写“破小寒”点出出行之早,写“散疲顽”暗含赶路时间之久,旅途之劳累疲困。
B.颔联中的轻雾、重山,与诗中炊烟、树丛、溪水、小桥、禽鸟等意象,组合成一幅美丽山村图。
C.颈联的“当树直”描写从树顶升起的炊烟的笔直之状,让人深感其意境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如出一辙。
D.尾联“正在有情无思间”承上“迎客”而来,写出动听的鸟鸣让诗人心驰神醉,鸟儿们是真的有情还是出于无意,他恍恍惚惚难以分清了。
E.全诗有情有景,情与景会,生动的描写使景物情态毕现,透露出了诗人观景时的愉悦心情。
15、有评论家认为本诗颔联写雾写山非常巧妙。诗人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14、选AC A项,“散疲顽”指繁忙工作之余到郊野散步,并非“暗指赶路时间之久,旅途之劳累疲困”.C项,“当树直”描写碧穗般的炊烟从树顶垂直升起的景象,意境明丽清新,与王维“大漠孤烟直”的雄浑壮阔并不相同.
15、答:①运用叠词:用“薄薄轻轻”突出了雾的虚无缥缈,用“重重叠叠”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写出山中黎明时的朦胧美.
②动静结合:用“冲”字写马在轻雾中穿行,恍若冲开一道轻纱似的帷幔,使流动的雾化为静态;用“放”字写出一座座山好像从身边奔放而出的情态,使静止的山化为动态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纱窗恨•答冠月韵 田茂遇
笛声阵阵因风送,老天涯,一声入破偏凄切,落梅花。
雕盘处,千山黑雪,马嘶外,万坦克黄沙。算春宵归梦,好还家。
14、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 )
A. “老天涯”之“老”字,可见驻守塞外时间之久,流露出诗人的不满之情。
B.“笛声”意象包含愁苦,上阕既写笛声高亢凄厉,也写诗人心中愁苦凄凉。
C.落梅花,一是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飞飞落落,飘飘洒洒落下的情景,一是梅花落的曲子。
D.“黑雪”,雪是白色,而诗人着一“黑”字,正写出夜晚所见之景。
E.“雕盘处”,“ 马嘶外”,地域辽阔,突出了边塞的特点。这一句再现了边塞的壮阔景致。
15、上片是怎样写笛声的?
14、选AD(A老天涯是写笛声阵阵溢满天涯,D黑表现边塞风雪狂沙的肆虐的情景)
15、上片诗人运用通感(联想、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是写笛声的凄惨哀伤。上片写景,其实主要只是写了引子乡思的笛声。风送笛声阵阵,溢满天涯,一声“落梅花”,写声成象,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把听觉诉诸视觉,我们不仅听到笛声,而且仿佛看到风吹梅花,飞飞落落,飘飘洒洒。撩拨起人内心深处的凄凉。
上一篇:
河南省洛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中三年级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2018-2019学年广西省河池市九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题卡、答案)
标签: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诗歌鉴赏之”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0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