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42  2019-01-22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42]
江西省宜丰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8-2019(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命题人:梁拥军 审题人:李小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工智能近来很火。普通人若要感受人工智能,跟阿尔法狗对弈也许不太好实现,但跟自己手机“对话”就容易多了。拿起手机,屏幕自动点亮,放下就自动锁屏;在早高峰的地铁里打电话,不再需要扯着嗓门嚷嚷,手机能将说话人声与背景噪音分开并增强,轻声细语也能顺畅交流……这些功能,依靠人工智能芯片,在国产手机上已经能实现了。
在手机上显神通,应用从B端(商家端)走向C端(客户端),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好现象,说明经过几起几落,人工智能的“虚火”在慢慢下降,一些人工智能技术开始跨越商业化鸿沟,从实验室走到生产车间再走进寻常百姓家。是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鉴别人工智能真伪虚实的利器。诚然,人工智能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取得技术突破。但是另一方面,我国企业提高竞争力和经济转型升级迫切需要人工智能提供动力,人工智能研究也需要更多地瞄准产业方向、消费需求。即便是代表当下人工智能技术最前沿的阿尔法狗项目,也在升级技术,瞄准新材料开发等更多重要的现实应用。
人工智能将与互联网一样,融入各行各业中,它的发展潜力正是在于将来各行各业深度应用的前景,全球科技巨头对这一趋势的判断高度一致。我国虽然在部分技术与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不少进展,但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进一步挖掘应用,提升人工智能的通用性,应该成为有市场优势的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追赶的重要途径。
从企业层面来说,要多挖掘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有大量行业和领域能够与现行人工智能技术融合,但技术并不是生搬就能用好,要细分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各个环节,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具体如何融入,能否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同时,人工智能应当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企业不仅要拿得出硬技术,还要提升软实力,加强精益化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技术先进了,各项管理能力也要跟得上、相匹配,才能让好技术真正发挥效力。
从政府层面来看,促进人工智能应用,扶持之余更要提供保障,加强标准建设和监管为人工智能应用创造公平宽松的环境。比如加大数据开放和共享,为技术提供更多应用对象;建立标准体系,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障公平竞争等等。
此外,还须建立和逐步完善统一的法律法规。不仅将今后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应用纳入有序监管的视野,也要确保在更远的将来,当人工智能像人一样思考的那天来临,人类仍能成为人工智能的主人。 (摘编自赵展慧《人工智能应用为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 人工智能芯片在手机上的应用,让老百姓已经全面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便捷。
B. 目前,人工智能应用从B端走向C端,一些技术开始从实验室向市场转化。
C. 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人工智能技术如果瞄准产业方向、消费需求,就能取得技术上的突破。
D. 我国的人工智能部分技术与应用取得不少进展,但各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首先从国产手机已经能实现的一些功能说起,使读者轻松感受了什么是“人工智能”。


浏览完整试题B. 文章接着阐述了人工智能要不断发展,重视应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意义。
C. 文章点明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同时也指出进一步挖掘应用,提升它的通用性是我国追赶发达国家的唯一途径。
D. 文章后半部分从企业、政府、法律等层面阐述了如何促进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应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进入寻常百姓生活。
B. 提升人工智能的应用空间,可以更好地为企业提高竞争力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C. 企业即使在生产中融入人工智能技术,但管理跟不上,也未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D. 当人工智能取得技术突破时,只有对其加强精益化管理,并将其应用纳入有序监管,未来人类才会真正成为人工智能的主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不速之客 梁晓声
几天前,我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是我1985年在新疆认识的一位青年石油工人。吃过饭,他吞吞吐吐地请求:梁老师,我想住在你家,只住一宿,明天一早就走。
当时已是晚上九点半了。我爽快地说:当然可以,好不容易见上一面,你住下,在北京玩几天吧!
他笑了摇头:那可不行。只有半个月假。在沧州住三五天,还想回家见我母亲呢。
我奇怪地问:那么你到沧州去,并不是……
他又摇了摇头:您忘了我家在大庆?到沧州农村去,是探望我奶奶。我父亲在天津站上车找我。我们一起去沧州。
我不但奇怪,而且糊涂了。在我记忆中,他奶奶早已去世了。
他见我困惑,于是娓娓道来:梁老师,您是知道的,我们石油人中,有不少父子兵。别人以为,父子可以天天在一起似的。其实不尽然。有时调令一下,一走就是几千里,一别就是七八年!
他问我:您还记得我们队上的小侯么?我说:记得,那个下了班就抱着吉它弹起来没完,外号叫观赏猴的小伙子,对不对?他说:对。就是他。人们都说我俩长得像双胞胎。但去年他死了。我不禁一怔,不知道小侯为什么死,更不知和到沧州去探望奶奶之间有什么联系。
他吸了两口烟,说:小侯是在大风暴中,为了保护十几万美金进口的器材而死的,他用外衣保护好器材,自己却被沙暴埋住了。人们从一米多深的沙丘下把他扒出来,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一封信,是他父亲写给他的。他父亲是胜利油田的一位老工人,父子俩九年没见面了。父亲在信上说,因公要路过兰州,希望可以在兰州站见上一面。火车在兰州停车二十分钟,可以叙叙父子情。队友们传看了那封信,都哭了。大家都觉得,还是暂不告诉他父亲真相好。自然而然的,大家将目光集中到了我身上。
我也明白了大家的意思,于是我就去找队里的领导,请求批准我冒充小侯一次。领导当即就批准了,还方方面面地嘱咐了我一通,怕我和小侯的父亲见面之后露出破绽,把小侯遗物中的他父亲的一张照片交给我。
在车站,他望着我,我望着他。过了好一阵儿,他问我:儿子,是你么?我说:爸,是我啊!
我和那人就拥抱在一起。我忍不住哭了,仿佛我们真的九年没见过面了。他也落泪了。
我们找了个僻静的地方,蹲下,互相望着,都不停地吸着烟。聊了一会儿之后,父亲似乎起了疑心,从兜里摸出我的照片,也就是小侯的照片,低头看看照片又看看我,犹豫好一阵儿,终于单刀直入的问:小伙子,别演戏了。说吧,你为什么冒充我儿子?
我无奈,只有老实交待。听完我的话,他将一只手拍在我肩上,说:儿子,不,对不起,我现在已经不该叫你儿子了。既然你老实交待了,那么我也老实交待吧。我也不是小侯的父亲。小侯的父亲死在工作岗位上了。和你一样,我也是被大家推选出来,经领导批准,专为完成这一项任务的。
我们彼此再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互相望着,都默默流泪。
列车即将启动,我们不得不都站起。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彼此约定要常往家里写信。
小侯有一个双目失明的奶奶,和他的伯父婶子们住在沧州乡下。一周前,我收到了老孟,也就是当年冒充小侯父亲那个人写给我的信。信上说,小侯八十三岁双目失明的老奶奶,既想儿子,又想孙子,想得整天磨磨叨叨的。老孟在信中跟我商量,无论怎样,也应该了却老人家的心愿,使她在归天之前,和儿子、孙子,团圆上几天。我想,这一路上,能节省几元钱,就节省几元钱吧!
唉,这些石油人哪!怎么是这么奇特的人啊!
我流下了泪,默默从冰箱里取出了朋友送给我的几盒蜂王浆,递给他,诚挚地说:把我这点儿心意,也给老人家带去吧! (选自《梁晓声文集》,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不速之客”本略带贬义,小说以此为题,题目与内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 “唉,这些石油人哪!”是作者对石油工人家国情怀的慨叹,表现了作者深沉的赞颂之情。
C.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是因为“我”作为关键性人物,能直接抒情,增强小说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D. 小说语言质朴平实,生活气息浓郁,体现了鲜明的纪实风格。
5.小说在形象上比较特别,它不是塑造鲜明的个体形象,而是刻画了石油工人的群体形象,请根据小说内容,概括这个群体的形象特点。(6分)

6.“我也不是小侯的父亲,小侯的父亲死在工作岗位上了。”有人说这一情节完全可以删去,因为没有这一情节不影响小说的表现力;也有人说要保留这一情节,因为正是这一情节使小说更具震撼力。你认为有必要保留这一情节吗?请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小题。
材料一:
8月10日,基于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的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历时一年研发,将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无缝接入中央气象台决策服务 APP 移动终端,标志着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正式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
智能网格预报产品研发及其应用工作,是国家气象中心重点工作之一,下一步工作组会进一步明确定位,达成共识,打造以格点化实况预报产品为核心、面向预报服务的多终端应用体系,持续创新、改进完善,加强网格产品在影响预报和决策服务中的业务应用。


展开余下试题 (摘编自中国气象局网《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跨入移动互联云时代》,有删改)
材料二:
网格化预报是针对每一个网格进行的气象预报工作。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针对性。以北京的预报为例,原来的预报仅以南郊观象台这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来代表整个城市的天气情况;而通过开展网格化预报,针对北京的气象服务和天气预报可以精细地反映在整座城市每个不同的网格之中。目前,部分省份甚至可以做到分钟级的天气预报;在空间上,已有十几个省份可以实现 3 公里分辨率、公里分辨率乃至更精细化的预报。
网格化预报的精细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反映在能以更高的频次更新和发布上。原来,一天的天气预报中只会涉及一种天气现象,现在网格化预报可以做到全国范围内逐 3 小时 10 天预报。随时随地,公众都能了解到自己当前所处网格是何种天气,能够清楚地了解气温、降水、风等多个基本气象要素。
在原先的预报产品中,公众接触较多的就是气温、风和天气现象这 3 个要素,网格预报实现后,可以为公众提供更细致丰富的预报内容。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 4 大类 18 个气象要素。 (摘编自《网格天气预报“按需供给”》,有刪改)
材料三:
国家级智能网格气象预报特点

(资料来源于 2018 年 8 月 17 日《光明日报》)
材料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也变得越来越智能,那么天气预报员是不是将无“用武之地”了呢?国家气象中心业务科技处副处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气象是个复杂的系统,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降雨这种天气,即使水汽、温度条件都满足了,但如果空气中没有“凝结核”,雨也下不下来。预报员的优势就在于其丰富的经验和对关键天气形势的把握。所以在智能预报的初级阶段,预报员多年的经验可以用来“培养”机器。当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人工订正的空间越来越小时,一部分预报员将会投入技术研发的工作中,另一部分预报员将主要转向关键转折性天气过程的气象服务工作。因此,在短期内天气预报员并不会被完全替代。
(摘编自《网格化预报,服务百姓个性需求》,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后,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将重点转向打造更智能更高端的多终端应用体系。
B. 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这一系统已能够全面适应各种用户对天气预报的需要。
C. 网格预报实现后,天气预报的内容更丰富,预报也更准确,十分有利于公众对其所处网格的天气的了解,方便了他们的生活。
D. 虽然天气预报愈发智能,但天气预报员并非再无用武之地,至少他们可以在智能预报初级阶段凭借多年经验“培养”机器。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原来的定点预报,只用某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来代表一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因而相对于其他“点”而言,它总是不准确的。
B. 前两则材料都是围绕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进行的报道,突出介绍了网格化天气预报的优越性,对其发展表示了认可。
C. 网格化预报智能水平越来越高,意味着它的网格可无限缩小,即在空间上愈发精细,而它所预报的天气情况就更具体并且更有针对性。
D. 网格化预报的精细,在时间上表现为更新和发布是更高频次的,目前已经能做到全国范围内逐3小时 10 天预报并分钟级滚动更新。
9.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目前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的优越性。(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人。进士起家,累迁秘书丞、同判饶州。宋绶荐其材,召还,以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上四事,曰行法令、审故事、惜材力、辨忠邪,辞甚切至。又奏:“唐贞观中,尝下诏令致仕官班本品见任上,欲其知耻而勇退也。比有年余八十,尚任班行①,心力既衰,官事何补。请下有司,敕文武官年及七十,上书自言,特与迁官致仕,仍从贞观旧制,虽宿德勋贤,自如故事。”因著为令。
修古尝偕三院②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修古奏:“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帝闻,立命笞之。晏殊以笏击人折齿。修古奏:“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古者,三公不按吏,先朝陈恕于中书榜人,实时罢黜。请正典刑,以允公议。”禁中以翡翠羽为服玩,诏市于南越。修古以谓重伤物命,且真宗时尝禁采狨毛,故事未远。命罢之。时颇崇建塔庙,议营金阁,费不可胜计,修古极陈其不可。
久之,出知歙州,徙南剑州,复为开封府判官。历殿中侍御史,擢尚书刑部员外郎、知杂司事、权同判吏部流内铨。未逾月,会太后兄子刘从德死,录其姻戚至于厮役几八十人,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暖皆缘遗奏超授官秩,修古与杨偕、郭劝、段少连交章论列。太后怒,下其章中书。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未行,改知兴化军。会赦复官,卒。
修古立朝,慷慨有风节。当太后临朝,权幸用事,人人顾望畏忌,而修古遇事辄言,无所回挠。既没,人多惜之。家贫,不能归葬,宾佐赙钱五十万。季女泣白其母曰:“奈何以 是累吾先人也。”卒拒不纳。太后崩,帝思修古忠,特赠右谏议大夫,赐其家钱二十万。
(选自《宋史曹修古传》,有删节)
(注)①班行:上朝的位次。②三院: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
B. 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
C. 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
D. 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黄门,官职名,汉朝设有黄门令、小黄门、中黄门等,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皆以宦官 来充任此职,故后世亦称宦官为黄门。
B. 三公,秦朝最尊显的官职,秦以后多为虚职。一说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一说为司徒、司马、司空,另一说为太师、太傅、太保。
C. 赦,帝王以施恩的名义来赦免所有的犯人。如皇帝登基、更换年号、立皇后、立太子或者 遭遇天灾等情况是,常常会颁布赦令。
D. “出”,指古代在京城担任职务的官员前往地方担任职务,也称“外放”、“放外任”, 与地方官员进朝廷任职的“入”相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曹修古恪尽职守,尽职尽责。他身为监察御史,监察百官,整肃朝仪,不管是太监侮慢还是宰相失体,他都及时参奏,仗义执言,要求严惩以正典刑。
B. 曹修古关心朝政,积极进言。当他看到有的官员八十多岁心力俱衰却依然在职,于是建 议文武官员七十岁应主动退休,概无例外,朝廷据此定为法令。


展开余下试题C. 曹修古不惧权贵,遇事敢言。太后侄儿刘从德死后,朝廷越级任用了一大批刘家亲戚乃 至厮役,他极力反对,惹怒太后,被削官一级,最后改知兴化军。
D. 曹修古为官清廉,家无余财。在他死后,他的家人连扶其灵柩回故乡安葬的费用都没有。 太后去世以后,皇帝想到他的忠贞,赏赐了他的家人五十万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晏殊以笏击人折齿。修古奏:“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

(2)季女泣白其母曰:“奈何以是累吾先人也。”卒拒不纳。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小题。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① 黄庭坚
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
晴窗影落石泓处②,松煤浅染饱霜兔③。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
注:①绍圣二年(1095年),黄庭坚因被诬陷而被贬黔州,元符元年(1098年)迁戎州。此诗作于黄庭坚初到戎州之时。②石泓:砚台的别称。③松煤;用松烟制成的墨。霜兔;用雪白的秋兔毫制成的笔。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胸次不能平,吐出岁峥嵘,既是黄斌老画竹时的感受,也是作者黄庭坚苦内心的直实再现。
B.“公与此君俱忘形”是指黄斌老和横竹俱屈服于外部的压力,改变了自己的品格,挺直的竹子变成偃蹇。
C.本诗作者用黄斌老所画横竹的韵,既写出了黄斌老的画技高超,也写出了其性格的倔强不屈。
D.诗的前两联侧重于借画竹表达人物的品质特征,后两联主要咏叹的是黄斌老画技的高超。
15.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点明时令,“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2)“乌鸦反哺”比喻奉养长辈的孝心,李密在《陈情表》中的“______ _,_____ _ ”两句,便是借用乌鸦反哺这个典故来表明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
(3)《逍遥游》中赞扬宋荣子超绝尘世,宠辱皆忘,并以“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两句赞扬他能认清物与我的分际,辨明荣与辱的界限。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
陶瓷艺术是一种具有标志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作为全世界 的一种艺术语言,似乎总是以优雅的姿态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制作瓷器需要极度的细心和耐心,否则,不可能制造出 的瓷器。中国陶瓷上有“中国故事”,在表达人物故事或戏曲故事时,工匠们惯于使用“减法”, 抓住其中最具爆发力的瞬间,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来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而( )。通过这种以图代文的方式,实现理念与思想的教化和普及。随着瓷器的大量出口,中国传统故事画也传到了异国他乡。中国瓷器所蕴藏的“中国风”,令西方人 ,但因为文化传统的隔阂,国外文博学界在解读中国瓷器故事画时经常 。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古丝绸之路有了新的时代内涵,这使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各方力量应该携手,把陶瓷上的中国故事讲得精准、透彻、动听。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耳熟能详 美轮美奂 拍案叫绝 张冠李戴
B. 有目共睹 精美绝伦 拍案叫绝 南辕北辙
C. 耳熟能详 精美绝伦 赞不绝口 张冠李戴
D. 有目共睹 美轮美奂 赞不绝口 南辕北辙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这些故事内容通常取材于当时流行的话本小说,容易被理解。
B. 这些故事又通常取材于容易被理解的话本小说,当时很流行。
C. 这些故事内容通常取材于容易被理解的话本小说,当时很流行。
D. 这些故事又通常取材于当时流行的话本小说,容易被理解。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国家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古丝绸之路有了新的时代内涵,这给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B. 国家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赋予了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这使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C. 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赋予了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这使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D. 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古丝绸之路有了新的时代内涵,这给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20.下面是某校“高三语文复习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6分)

21.下面是一段捐助贫困地区活动的开场白,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改正。(5分)
欢迎同学们莅临这次捐助贫困地区的活动,这次活动是应学校团委的要求组织发动的,我们的鼎力相助一定会帮助贫困地区解决燃眉之急,我相信大家都不是吝啬鬼,请到会的同学献出自己的爱心,务必捐款捐物。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知名律师在微博提及自己乘坐火车的经历:我和妻子带了两个孩子,买了二张分散的上铺,找人商量换成下铺。两个看似是大学生的男生先后拒绝,其中一个先犹豫了一下,然后答应了。我们开始放行李,男生说:我不换了,我的腿受过伤。最后,两个女孩给我换了下铺,其中一个还坚决拒绝了给她的差价。
最后,律师写道:“嗯,我们的问题解决了,谢谢两位好心的女孩。至于那两位男生,你们的做法也没错,只是有朝一日,你也会为人父,也会有带着孩子出行的时候。希望你们不会遇到当年的自己,遇到的都是乐于助人的女孩。”
此博文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和争议。
阅读以上材料,设想自己是事件中的律师、男生或女孩,在得知事件成了网络热点之后,请以某一当事人的名义向某刊物“热点•交流”栏目写一篇文章,阐述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2019(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解析】A项“让老百姓已经全面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便捷”中“全面感受到了”说法错误,文本中说的是“在国产手机上已经能实现了”,并不是“已经实现”,范围扩大;C项,“如果瞄准产业方向、消费需求,就能取得技术上的突破”说法错误,从原文看,人工智能要想取得技术上的突破,关键是“需要大量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取得技术突破”;D项,“各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说法不合文意,原文说的是“我国虽然在部分技术与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不少进展,但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故选B。
2.C【解析】“提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西省宜丰”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4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