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577  2019-01-25
标签:苏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77]
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语文
绍兴一中2018年5月高三高考模拟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孩子,我想抱抱你》是十年前萧萍为512汶川地震罹(lí)难者所作的诗歌。缅怀是为了更好地前行,现在汶川绿树成荫。在纪念日那一天,汶川的天气十分晴朗,许多儿童在打闹、嘻戏。
B.赵逵夫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多年,焚膏继晷(guĭ),笔耕不辍(chuò),先秦文学研究蜚声海内外。
C.谭湘清称:重新译解《道德经》,目的在于消除缪(miù)误、探寻本义,复明它的经典光辉。这也算是给老子敬上的一炷(zhù)心香。
D.“中美双方5月19日在华盛顿就双边经贸磋(cuō)商发表的联合申明意义重大,是双边经贸关系达成的重要成果。”中国社科院张宇燕所长这样评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面对良莠并生、瑕瑜互见的儒学,【甲】我们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必须明确“文化景观”形成的复杂原因,搞清这种“文化景观”形成的历史过程。
对于孔子与传统文化,人们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近代以来,不少人将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归结为传统文化的腐朽。【乙】于是,在20世纪的一个时期内,中国形成了一个“反传统的传统”,似乎中华民族要摆脱苦难就必须摒弃传统文化。近代以来学术上的疑古思潮,对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思想文化史的角度看,近代疑古思潮是宋代以来疑古思潮的延长,但二者又存在明显不足。
【丙】后者是为了“卫道”而疑古(捍卫儒家传统),前者则变成了为摒弃传统而疑古。在“古诗辩”运动中,学者们更是由“疑古史”演变到“疑古书”,我国古代文化典籍遭到前所未有的怀疑。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良莠并生 B.对于 C.推波助澜 D.延长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40年来,高考制度从恢复、巩固到完善、变革,几乎从未停止调整的脚步。作为较为公平的量能取材渠道,托举起了无数渴望改变的梦想。
B.朝鲜在2006年退出六方会谈、宣布进行第一次核试验后,美国加大了对朝鲜的施压。面对美国的军事威慑和经济制裁,朝鲜并未“认怂”,而是以更为强烈的核导弹试验予以回应。
C.最近迟子建出版了新长篇小说《候鸟的勇敢》。“这本书里,无论善良的和作恶的,无论衙门里还是庙宇中人,多处于精神迷途之中。”迟子建用文字在记述着东北林海雪原里人的际遇。
D.罗俊院士提出“天琴”计划,是未来中国人探测“引力波”的关键技术之一,该计划将在2030年前后,发射3颗卫星,组成空间引力波观测系统。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支付宝官方在回答公众可能关心的问题时,用到一个关键词“__①__”。这也被业内人士称为“分布式多活”,即在不同的地理空间__②__,一般情况下彼此地位均等,协同工作,并提供服务;而在某个中心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其他数据中心可以正常运行并对关键业务或全部业务实现接管,互为备份,实现用户的“__③__”。
但此次支付宝的部分用户明显对故障有感知,“异地多活”的救场似乎还未达到支付宝想要的最理想状态。


浏览完整试题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竹露滴清响”这一诗句的优美意境,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人的眼睛——无与伦比的精密相机
当神创论者挑战进化论时,人眼的进化是他们常常瞄准的好靶子,这个足以令高端相机望尘莫及的人体构造,精密得令进化论鼻祖达尔文“直打冷战”。它拥有可自动调节光圈(瞳孔)和自动对焦系统(晶状体),内面(脉络膜)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光线四处散射,不仅如此,它的底片(视网膜)灵敏度超高,不论在白天和夜晚都能捕捉影像,无需临时更改感光度,也不用外加滤镜;它还自带Photoshop功能(神经网络),成像之后迅速增强图像反差、调整颜色……奇特的是,不论视网膜还是角膜,单独看来都没有任何作用,达尔文理论中那碰运气似的突变和自然选择是如何将这些七零八碎的部件同时拼凑在一起的?今天的这套人眼精密仪器同万年前相比又做了哪些微调呢?
地球上生命痕迹刚出现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过着不见天光的日子。后来单个感光细胞在生物体表面出现了,于是世界变明亮了。有的科学家说,这件事大约发生在5亿4千万年前的寒武纪。
在进化路上,生物相当随遇而安,不需最好,只要够用。这种知足的性格使得眼睛若干中间产物得以作为不同生物的终点保留下来。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将各种生物的眼睛从简单到复杂排成一列,便大致推测出眼睛进化的历程。例如,某些单细胞生物只有一些可以感受光的蛋白,它们见到光就心满意足;有的生物只有一洼小小的眼窝,然而你已经能从这个简单的聚光工具看出高级眼睛的端倪,这些生物只要不撞上前进路上的障碍物就能高兴地活着;高等生物的生存却容不得它们将猎物与敌手看混,于是各自进化出一系列结构,来将世界看清楚,鹦鹉螺和人眼便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策略。前者将眼睛的开口缩小,使它变成一架“针孔照相机”,从而让光准确到达感光细胞,眼前的物体就能边界清晰,在它们这个群体内,估计该是“眼小为美”;但是人类并不甘心采取这种舍弃光强获取清晰度的措施,而另走了一条迂回之道,我们这一进化分支的祖先在眼窝前塞进一个透镜——晶状体,它同样能把光线汇聚到视网膜,却赋予了我们一个比鹦鹉螺明亮许多的世界。
这样,大自然中不同眼睛的集合就如同一个活化石库,我们可以将这些化石理解为人眼进化之路上留下的一串脚印。于是,那个令达尔文困惑了一下的问题至少是有解的。十几年前,两位瑞典科学家甚至将这一过程量化,他们将鱼眼进化拆分为近2 000个步骤,并用计算机模拟了整个过程,经保守计算,他们得出结论,这一过程的实现理论上只需36万年。现在许多科学家都相信,从一个感光细胞到我们的眼睛,最关键的变化就发生在最初几百万年之内。
值得一提的是,人眼已如此适应陆地生活,要将光线汇聚到视网膜上,不光需要可变焦透镜(晶状体)的作用,空气与角膜之间的界面也至关重要。角膜表面覆盖了一层薄薄的泪膜,光线接触人眼之后,只有1/3折射依赖后边的晶状体,2/3的折射都在空气及这层泪膜之间发生,这里相当于一个固定焦距的透镜。这便是为什么当你潜入水中视线就变得模糊,那个时候这层泪膜和周围的水环境混为一体,在空气中可以发生的折射便不会发生,于是光线就不会恰到好处地投射到视网膜上了。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人眼在陆地上感知周围的世界,需要晶状体、空气和角膜,而在水里感知世界,就只需要晶状体和角膜。
B.空气与角膜之间的界面对人眼将光线汇聚到视网膜上也至关重要,当人潜入水中视线就变得模糊就是证明。
C.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认为,约5亿4千万年前的寒武纪,出现了单个感光细胞的生物体。
D.瑞典科学家通过将眼睛进化的过程量化,并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测试,得出眼睛的进化理论上只用了36万年时间。
8.对“那个令达尔文困惑了一下的问题”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眼为什么会构造得如此精密的。
B、人眼是如何突变和进化的。
C、单个感光细胞是什么时候出现在生物体表面的。
D、眼睛的进化具体经历了哪些过程。
9.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眼睛的进化经历了哪些过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白马庙
汪曾祺
我教的中学从观音寺迁到白马庙,我在白马庙住过一年,白马庙没有庙。这是由篆塘到大观楼之间一个镇子。我们住的房子形状很特别,像是卡通电影上画的房子,我们就叫它卡通房子,前几年日本飞机常来轰炸,有钱的人多在近郊盖了房子,躲警报,这二年日本飞机不来了,这些房子都空了下来,学校就租了当教员宿舍。这些房子的设计都有点别出心裁,而以我们住的卡通房子最显眼,老远就看得见。
卡通房子门前有一条土路,通过马路,三面都是农田,不挨人家。我上课之余,除了在屋里看书,常常伏在窗台上看农民种田。看插秧,看两个人用一个戽斗戽水。看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用一个长柄的锄头挖地。这个孩子挖几锄头就要停一停,唱一句歌,他的歌有音无字,只有一句,但是很好听,长日悠悠,一片安静。我那时正在读《庄子》。在这样的环境中读《庄子》真是太合适了。
这样的不挨人家的“独立家屋”有一点不好,是招小偷。曾有小偷光顾过一次。发觉之后,几位教员拿了棍棒到处搜索,闹腾了一阵,无所得。我和松卿有一次到城里看电影,晚上回来,快到大门时,从路旁沟里蹿出一条黑影,跑了。是一个俟机翻墙行窃的小偷。
小偷不少,教导主任老杨曾当美军译员,穿了一件美军将军呢的毛料裤子,晚上睡觉,盖在被窝儿上压脚。那天闹小偷。他醒来,拧开电灯看看,将军呢裤子没了。他翻了个身,接茬睡他的觉。我们那时都是这样,得、失无所谓,而可失之物亦不多,只要不是真的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怎么着也能混得过去,——这位老兄从美军复员,领到一笔复员费,崭新的票子放在夹克上衣口袋里,打了一夜沙蟹,几乎全部输光。


展开余下试题学校的教员有的在校内住,也有住在城里,到这里来兼课的。坐马车来,很方便。朱德熙有一次下了马车,被马咬了一口!咬在胸脯上,胸上落了马的压印,衣服却没有破。
镇上有一个卖油盐酱醋香烟火柴的杂货铺,一家猪肉案子,还有一个做饵块的作坊。我去看过工人做饵块,小枕头大的那么一坨,不知道怎么竟能蒸熟。
饵块作坊门前有一道砖桥,可以通到河南边。桥南是菜地,我们随时可以吃到刚刚拔起来的新鲜蔬菜。临河有一家茶馆,茶客不少。靠窗而坐,可以看见河里的船、船上的人,风景很好。
使我惊奇的是东壁粉墙上画了一壁茶花,画得满满的。墨线勾起,涂了很重的颜色,大红花,鲜绿的叶子,画得很工整,花、叶多对称,很天真可爱,这显然不是文人画。我问冲茶的茶倌:“这画是谁画的?”“哑巴。他就爱画,哪样上头都画,他画又不要钱,自己贴颜色,就叫他画吧!”
这两天,我看见一个挑粪的,粪桶是新的,粪桶近桶口处画了一周遭串枝莲,墨线勾成,笔如铁线,均匀净净。不用问,这又是那个哑巴画的。粪桶上插花,真是少见。
听说哑巴岁数不大,二十来岁。他没有跟谁学过,就是自己画。
我记得白马庙,主要就是因为这里有一个画画的哑巴。
(选自《一草一木》)
10.理解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安静:
(2)合适:
11.赏析文中画线部分。(4分)
12.联系全文,评价“哑巴”这一人物形象。(6分)
13.有人评价汪曾祺的文章“淡而有味”,请结合此文加以分析。(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8小题。(20分)
秋湖觞芰图序
曾燠①
  去年此日,湖②水入图;闰月今秋,莲花展节。踏芳草而旧径出,讯竹林而新雨来。芰荷深浅,不减于昔游;朋友舍离,已殊于前度。感四时之代谢,惜二难之重并。嘉会不常,芳筵宜再。
  于时,晓凉犹嫩,残署欲收。水涨茱萸之湾,风清杨柳之郭。画舫预停于堤曲,寺钟倏动于城阴;老僧来迎,群贤毕至,则由慧因寺前发棹也。
  俄而锦缆徐牵,彩虹乍落。桥亭暂过,天水忽空。入香海之慈云有琅玕之别馆绿波泛客疑乘太乙之星白羽摇芬可结远公之社则就净香园小憩也。
  于是过莲性之寺,沿筱园之堤,厥有层楼,颇宜高咏。旁屋三架,前沼一方。微飕送馨,初日生艳。拂绮席,陈兰肴,吸碧莆之杯,削华峰之藕。歌遗山双蕖之怨,咏灵运五字之诗,则酌酒于高咏楼也。
  既而余觞告终,清兴未已。将返山阴之棹,复回曲院之风,别港渺以通幽,清磬悠然在水。一庵半掩,千树交阴。竹露品茶,林风醒酒。则归途访桃花庵也。
  嗟乎!何地无水,何处无花?或因人事之乖,不免胜游之少。惟此大江南北,时和岁稔,政简刑清。官有余闲,民无异志。得从诸君之后,重开昨岁之筵。可以娱嘉宾,容拙吏。谓非厚幸,宜得纪传。爰有董、巨山水之家,徐、黄丹青之手。分之而各写一胜,合之而均有千秋。其图惠因寺者,为钱塘钱玉鱼。其图净香园者,为长洲袁竹室。其图桃花庵者,为如皋陈肖生。其图高咏楼者,为全椒吴山尊也。图中之客凡十有八人,各有诗。是为序。
   (选自《清文观止》)
  【注】①曾燠:江西省南城人,乾隆进士,有《江西诗征》《赏雨茅屋集》等文集。②湖:即江苏扬州瘦西湖。当时作者担任两淮盐运史,在扬州设了题襟馆,与宾客们饮酒咏诗为乐,因在闰六月游湖,故题目中称“秋湖”。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则由慧因寺前发棹也 发:出发
B.则酌酒于高咏楼也 酌酒:斟酒
C.既而余觞告终,清兴未已 已:而已
D.图中之客凡十有八人 凡:总共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踏芳草而旧径出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B.已殊于前度 而耻学于师
C.别港渺以通幽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D.其图净香园者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作者一行游玩瘦西湖的几个主要景点,从惠因寺到虹桥、桥亭,再到净香园、莲性寺、筱园、高咏楼,经过别港,最后到桃花庵。
B.本文用了很多典故,但是语言却清丽,琅琅上口,有音韵之美。
C.本文先叙写了作者在观莲节与宾客秋游的情形,最后一段交代客人们作画吟诗的缘由,并抒发了对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和谐社会的赞美之情。
D.本文是一篇给诗集作的序文,采用了骈散结合的句式,抒写了文人墨客游山玩水的乐趣,有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意韵。
17.用斜杠“/”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入香海之慈云有琅玕之别馆绿波泛客疑乘太乙之星白羽摇芬可结远公之社则就净香园小憩也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画舫预停于堤曲,寺钟倏动于城阴。(4分)
⑵分之而各写一胜,合之而均有千秋。(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自嘲
【宋】陆游
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
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常在旁。
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
太行王屋何由动,堪笑愚公不自量。
19. 这首诗的体裁是 (限四字),(1分)全诗主要采用了 的表现手法。(1分)
20.分析尾联在诗中的作用。(6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文后21、22题。(6分)
【材料一】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豪厘,无他道焉,已乎行之矣。(选自《荀子•儒效》)
【材料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选自《中庸》)
21、概括材料二画线句的主要观点。(2分)
22、两则材料的“知行观”有何异同?请简要说明。(4分)
23.古诗文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且尔言过矣, , ,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2)剑阁峥嵘而崔嵬,        ,       。(李白《蜀道难》)
(3)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 ,弃掷逦迤。(杜牧《阿房宫赋》)
(4)今两虎共斗, 。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5)听得道一声“去也”, ; ,减了玉肌:此恨谁知!(王实甫《长亭送别》)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现代社会越来越关注个人需求,商家让会员独享优惠,生活中也有些趣味无法与人分享,诸如一杯啜饮咖啡的时光、一竿临溪垂钓的等待、一路挥汗慢跑的苦练……正如王维所说:“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也有人提出:人生路上,我们需要个人奋斗,更需要与他人共享空间、资源、智慧、经验、快乐。正如森村诚一认为:“幸福越与人共享,它的价值越增加。”
你对上述材料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展开余下试题绍兴一中2018年4月高考模拟
语文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 答案:B(A “嘻戏” 应为“嬉戏”,C应为“谬误”,D“申明”应为“声明”)
2. 答案:D(“延长” 和“疑古思潮”不搭,应为“延续”)
3. 答案:C(“捍卫儒家传统”是对前文“卫道”的解释说明,括号及其内容应紧跟在“卫道”后面)
4. 答案:A(B中途易辙,应为“在朝鲜……后”;C搭配不当,应为“无论善良的还是作恶的”D主语不对,应为“罗俊院士提出的天琴计划”)
5.答案:①异地多活 ②分布多个数据中心 ③故障无感知
6.答案:(示例)夏日的夜晚,微风轻拂,窗外的竹林在月光下袅娜着身姿,那竹叶如裙裾般轻轻摇曳,点点露水从竹叶上滑落,发出滴滴嗒嗒的脆响,更显出夜的幽深宁静。微风过处,送来竹的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7、B 解析:A项,“只需要晶状体和角膜”说法错误,原文只说在水里因为缺少空气,光线不会恰到好处地投射到视网膜上。D项,不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的看法,而是有的科学家的看法;是“单个感光细胞在生物表面出现”,而不是“出现了单个感光细胞的生物体”。E项,去掉了原文的“经保守计算”,表述变得不严谨。
8、B
9、约5亿4千万年前的寒武纪出现单个感光细胞→出现感光蛋白→出现眼窝→出现能将猎物与敌手分清的晶状体。
10.答案:(1)①以声衬静,环境安静。②岁月静好,内心平和。(2)①在这样安静的环境里正适合静下心来读书,读《庄子》。②这种田园牧歌式的自然、恬静的生活正契合《庄子》自然、清净、淡泊的境界。(每点1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丰富含意的体会和对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品味能力。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必须把它放到具体语境中来分析。(1)“安静”首先是指当时的整个环境——田园里非常安静,小孩的歌声正反衬了环境的静。其次,这个安静是指因为田园生活,因为田园牧歌带来的心境的平和。(2)“合适”首先是指安静的环境正适合静静地读书。其次是指这种自然、恬淡的生活与《庄子》所追求的清静、淡泊的境界是一致的。这道题应该从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两方面去理解。)
11.答案:①运用“盖、醒、拧开、翻”等动作、细节描写表现老杨随性、旷达、看淡得失的心境。②也借老杨展现当时知识分子面对生活的窘迫超然率性、坦然乐观的品格。(每点2分。解析:赏析题应以表现手法为切入点进行答题。画线部分运用了动作和细节描写来表现老杨这个人物特点。结合上下文,老杨是学校教员的代表也是知识分子的代表,所以文章也以这样一个人来写当时知识分子这个群体的精神特质。)
12.答案:①热爱绘画,具有绘画天赋,没有接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画作自有一种自然的天真可爱。②生活在社会底层,身体残缺但依然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热爱美。③哑巴表现了执着坚忍、乐天知命、乐观旷达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每点2分。解析:评价人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二是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做出一定的价值判断。所以解答本题应分为两步,首先找到文中有关哑巴形象的语句,进行归纳总结,如文中写到哑巴在茶馆的墙上画茶花,在粪桶的桶口处画莲花,可以看出哑巴热爱绘画,有天赋,画作有一种自然之美。然后根据作者和其他人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作者对哑巴所画的茶花、莲花这些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景物的描写,和文末对哑巴的记忆可以看出哑巴对艺术,对美,对生活的热爱,而在这个人物身上也承载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
13.答案:①结构看似平淡、松散,但娓娓道来,以白马庙串起全文,以白马庙的人事景,以小见大,表现白马庙以至整个中国的人情和人文精神。②内容平常普通,多是普通人的生活琐事,但表现了一种世俗生活中的真善美。白马庙就展现了一幅充满人间烟火气而又和谐纯净的人生画卷。③从主旨看,人生态度是淡泊、超然的,思想是自然旷达的,而这正表现出一种健康优美的人性,对生命的深情和热爱。④语言平实简约,平常朴素,但气韵生动,真实有情。文中对粪桶近桶口处串枝莲的描写语言很普通,但充分表现了自然和谐之美,对生命、生活的柔情。(每点2分。任写出其中三点给满分。解析:汪曾祺散文的“淡而有味”应该从结构、内容、语言与思想情感三个角度考虑,然后再结合文章具体分析。从结构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写的都是白马庙的一些普通、琐碎的人事,看似没有什么关联,很平淡,没有经过苦心经营,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梳理一下文脉会发现汪曾祺从象牙塔写到市井集市,从知识分子写到底层百姓,以小见大,正体现了白马庙以至真个中国的人情美,人性美,人文美。从语言上看,很平实朴素,但这种平实朴素其实包含了一种真实和真情。比如对“串枝莲”的白描,我们能充分感受到莲洁净、淡雅的美,感受到和谐的自然之美,感受到哑巴对生命、生活的那份柔情。从思想上看,文中的人物比如老杨对生活的态度是淡泊、超然的,但这不等于汪曾祺超然得无心世事,没有社会责任感和对世人的关怀,这种超脱达观正是一种对生命的深情和热爱,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译文:去年的今天,曾经把湖水画在图里。今年是闰六月了,多了一个观莲节。踏着旧径,芳草平铺.走过竹林。才经新雨。只见深深淡淡的荷花,同去年游览时一样。我们朋友的分离合并,已和前一次不同了。感触着四时的新陈代谢,珍惜贤主嘉宾的重得相聚。好的聚会不能常常有,美的宴席应该再摆设。
这时早凉还不很热,残暑快要收了,绿水涨着茱萸湾,清风吹着绿杨城郭。船预先停在堤边,寺钟忽然在城北响起来。老僧前来欢迎,许多嘉宾都来了。那是从惠因寺前面出发呀。
停一会,解缆慢慢前行,到了虹桥。桥亭一晃而过,天空和水面一下子显得空阔了。走进香海慈云.有琅玕\别馆。绿波泛着游客,好像乘着太乙星。白莲飘出芳香,好像慧远的莲社。那是在净香园稍事休息呀。
于是过了莲性寺,沿着筱园的堤岸走,有座高楼,很适宜吟咏。旁边有三栋屋子.前面有一方小池。微微的凉风送来香气,才升起的太陽散发着光芒。排了绮丽的宴席,摆设着美味佳肴,喝着荷叶酒,吃着华峰藕。吟咏着元遗山的歌词.朗诵着谢灵运的诗句。那是在高咏楼饮酒呀。
随后,余下的酒已经喝完,我们清雅的兴致却还没有消散。将要回来的时候,又闻到阵阵荷香。经过远而通幽的别港,清磬的声音悠远地在水里荡漾。一座庵一半遮蔽着,许多树枝条交 错留下浓陰。竹林里喝茶,凉露还没干。林风吹来,酒也醒了。那是归路上寻访桃花庵呀。
唉!哪里没有水,哪里没有花?或者因为人事的不如意,不免胜游稀少。只有这大江 南北,天时调和,年岁丰熟,政简刑清,官吏有空余时间,百姓没有騷动的事情。我能够跟在诸君的后面,重开去年的宴席。可
标签:苏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绍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7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