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1. 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 B. 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 C. 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D. 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 2. 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 B. 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 C. 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 D. 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 B. 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的不同。 C. 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D.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抗坠,铿锵成韵。 【答案】1. D 2. C 3. C 【解析】 视频 【1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的理解和概括能力。A项“逐渐走向衰微”无中生有。B项“因而”,强加因果,由文中内容可知,“格律限制并不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皆是古体诗的特点,前后没有因果关系。C项“更似绝句律诗”没有依据。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比如本题,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考生可以到原文中相应位置寻找选项的内容,选项A项“逐渐走向衰微”无中生有。B项“因而”,强加因果,由文中内容可知,“格律限制并不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皆是古体诗的特点,前后没有因果关系等。 【2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C项原文是说“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 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据此可知选项说“继承汉魏古诗”在文中没有依据。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认真审题,“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那就要求考生应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比如本题A项,在文中第三段“进入21世纪了,西方文化潜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人一味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后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C项说“继承汉魏古诗”在文中没有依据。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不正确,引用的诗论部分,有的是为了说明古人对唐代的古诗有偏见,如引用清朝王士禛的“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睹焉”就是为了说明王士禛对唐代古诗有偏见。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就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比如选项C,“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不正确,引用的诗论部分,有的是为了说明古人对唐代的古诗有偏见,如引用清朝王士禛的“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睹焉”就是为了说明王士禛对唐代古诗有偏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 地 毕飞宇 ①在村庄的四周,是大地。某种程度上说,村庄只是海上的一座孤岛。我把大地比喻成海的平面是有依据的,在我的老家,唯一的地貌就是平原,那种广阔的、无垠的、平整的平原。你的视线永远也没有阻隔,你的每一次放眼都可以抵达极限。极限在哪里?在天上。天高,地迥;天圆,地方。 ②我想我很小就了解了什么是大。大是迷人的,却折磨人。这个大不是沙漠的大,也不是瀚海的大,沙漠和瀚海的大只不过是你需要跨过的距离。平原的大却不一样了,它是你劳作的对象。每一尺、每一寸都要经过你的手。在苍茫的大地上——每一棵麦苗都是手播的——每一棵麦苗都是手割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插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割的。这是何等的艰辛,何等的艰辛。有些事情你可以干一辈子,但不能想,一想就会胆怯,甚至于不寒而栗。 ③有一年的大年初一,下午,家里就剩下了我和我的父亲。我们在喝茶、吸烟、闲聊,其乐融融。我的父亲突然问我,如果把“现在的你”送回到“那个时代”,让你在村子里做农民,你会怎么办?我想了很长时间,最后说:“我想我会死在我的壮年。”父亲不再说话,整整一个下午,他不再说话。我说的是我的真实感受,但是,我冒失了,我忘记了说话的对象是父亲。我经常犯这样的错。父亲是“那个时代”活下来的人,我的回答无疑戳到了他的疼处。我还是要说,父亲“活下来”了,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壮举。他老人家经常做噩梦,他在梦里大声地呼叫。我能做的事情就是把他老人家叫醒,赶紧的。我相信,每一次醒来他都如释重负。他老人家一定很享受大梦初醒的轻松和快慰。
展开余下试题④庄稼人在艰辛地劳作,他们的劳作不停地改变大地上的色彩。最为壮观的一种颜色是鹅黄——那是新秧苗的颜色。我为什么要说新秧苗的鹅黄是最壮观的呢?这是由秧苗的性质决定的。秧苗和任何一种庄稼都不一样,它要经过你的手,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插下去。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无边无垠的鹅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鹅黄其实是明媚的,甚至是娇嫩的。因为辽阔,因为来自手工,它壮观了。我想告诉所有的画家,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 ⑤我估计庄稼人是不会像画家那样注重色彩的,但是,也未必。青黄不接这个词一定是农民创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世界上最注重色彩的依然是庄稼人。一青一黄,一枯一荣,大地在缓慢地、急遽地做色彩的演变。庄稼人的悲欢骨子里就是两种颜色的疯狂轮转:青和黄。青黄是庄稼的颜色、庄稼的逻辑,说到底也是大地的颜色、大地的逻辑。是逻辑就不能出错,是逻辑就难免出错。在我伫立在田埂上的时候,我哪里能懂这些?我的瞳孔里头永远都是汪洋:鹅黄的汪洋——淡绿的汪洋——翠绿的汪洋——乌青的汪洋——青紫的汪洋——斑驳的汪洋——淡黄的汪洋——金光灿灿的汪洋。它们浩瀚,壮烈,同时也死气沉沉。我性格当中的孤独倾向也许就是在一片汪洋的岸边留下的,对一个孩子来说,对一个永无休止的旁观者来说,外部的浓烈必将变成内心的寂寥。 ⑥大地是色彩,也是声音。这声音很奇怪——你不能听,你一听它就没了,你不听它又来了。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穗,流水在浇灌,这些都是声音,像呢喃,像交头接耳,鬼鬼祟祟又坦坦荡荡,它们是枕边的耳语。麦浪和水稻的汹涌则是另一种音调,无数的、细碎的摩擦,叶对叶,芒对芒,秆对秆。无数的、细碎的摩擦汇聚起来了,波谷在流淌,从天的这一头一直滚到天的那一头,是啸聚。声音真的不算大,但是,架不住它的厚实与不绝,它成巨响的尾音,不绝如缕。尾音是尾音之后的尾音,恢宏是恢宏中间的恢宏。 ⑦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里说过:大自然充满诗意的感染,往往靠作家给我们。这句话说得好。不管是大自然还是大地,它的诗意和感染力是作家提供出来的。无论是作为一个读者还是作为一个作者,我都要感谢福楼拜的谦卑和骄傲。 ⑧大地在那儿,还在那儿,一直在那儿,永远在那儿。这是泪流满面的事实。 (节选自《散文选刊》2014年第2期) 4. 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被比作“孤岛”的村庄以其渺小反衬出大地的无垠,并为下文写大地上的劳动生活做铺垫。 B. 文章引用福楼拜作品中的言论,意在强调作家们肩负着表现大自然的诗意和感染力的使命。 C. 作者综合运用排比、比拟、比喻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大地上丰富又奇妙的声音。 D. 文章第③段补叙父子间的生活往事,紧承上文,具体展现了平原乡村生活不堪回首的艰辛。 5. 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1)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 (2)是逻辑就不能出错,是逻辑就难免出错。 6. 本文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4. D 5. (1)“鹅黄”指铺满老家大地的新秧苗,它们构成了一幅壮阔的画卷;但又都来自手工,承载着农民劳作的艰辛,包含悲悯的成分。(2)万物生死枯荣的自然规律便是大地的逻辑,它亘古不变,不会出错;但这一逻辑也有可能由于天人祸而出现青黄不接的差错。整句话强调了乡村生活的不变与无常。 6. (1)多处使用情感色彩鲜明的词语直抒胸臆。如“悲壮”“寂寥”“泪流满面”等词语表达对大地、农民的深挚情感。(2)精选意象营造具有抒情意味的意境。作者挑选“孤岛”“沙漠”“汪洋”“泥土”“指纹”等形象组成具有抒情意味的意境以委婉含蓄地抒情。(3)多用反复、排比修辞手法强化情感。如②段的“这是何等的艰辛,何等的艰辛”, ④段的“一棵一棵地”,⑥段的“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穗,流水在浇灌”。 【解析】 【4题详解】 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理解散文作品的内容,语言,表现手法,散文主旨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D项中,“文章第③段补叙父子间的生活往事”,“补叙”应该是“插叙”。补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补充交代上文的人或事。故选D项。 【5题详解】 该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理解句子的含义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不能只抓住所给句子作表面解读,要深入文本,关注前后文进行分析。理解时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分析研究,几个分句的要对分句逐个解读,有使用修辞手法的要还原。第一句“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抓住句中的关键词“鹅黄”和“悲壮”来理解。“鹅黄”,是指大地上庄稼人一棵一棵插下去的秧苗的颜色,“无边无垠的鹅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它意味着庄稼人的辛劳。“悲壮”,是因为在天空与大地之间,都是这种颜色。每一株都要经过庄稼人的手,这鹅黄全是农民的艰辛劳苦,表达了作者的悲悯情怀。第二句中,前半句“是逻辑就不能出错”,这个“逻辑”是大自然枯荣的规律,万物遵循着这个规律生长,它不会改变,自然也不会出错。后半句“是逻辑就难免出错”,“难免也错”想表达的意思是,可能由于人的原因而出现青黄不接,出现灾荒。整个句子表达了乡村的恒久不变与无常的两种现象、两个特点。 【6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的语言。赏析语言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修辞手法,抒情方式,选取的景物,事物或意象,用词用句的特点,语言的风格,写景的色彩等。本文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要求结合全文加以分析。如“悲壮”“泪流满面”等词语表达对大地、农民的悲悯之情。文中多处使用情感色彩鲜明的词语接表达思想情感。选用“孤岛”“沙漠”“汪洋”“泥土”等具有抒情的意象来委婉抒情。“这是何等的艰辛,何等的艰辛”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穗,流水在浇灌”。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点睛】现代文阅读怎样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呢?所谓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1)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2)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3)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所选的句子,一定是文章中重要的、有特殊意义的、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的句子。理解句子的含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依据文章中心、段落中心来解释重要句子,即“句不离段”。答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 2. 根据句式特点来解释句子。比如,单句中,前置或后置的部分常常是语意重点之所在;复句中,强调的重点往往落在其中的一个分句上。 3. 根据句子位置来分析句子的含义。首括句常常概括段意或总起全文,理解它就必须从它所领起的那些内容去看、去找;尾括句往往作总结,理解它就必须从它的上文去找;过度句往往总结上段、概括揭示下段内容,理解它就必须从它的上下文中去找.不管哪一种,关键是要找准它的“管辖范围”,从句子的管辖区去搜取相关内容,或概括,或摘录,或整合。 4. 抓住相邻句,把握句子的语言背景材料,重点看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句,因为其中往往隐含着解题的信息。
展开余下试题5. 根据修饰限制成分辨析句意.修饰成分常常是揭示句子内涵和外延的窗口,从中能挖掘出句子的深层含义。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6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快递服务企业2016年业务量完成312.8亿件,快递业务收入达到3974.4亿元,与海南省2016年的GDP(4044.5亿)相当,高于宁夏、青海和西藏三省的GDP。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快递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快递包装的污染逐渐显现。数据显示,2015年快递运单207亿单,编织带31亿条,塑料袋82.68亿个,胶带169.85亿米。而从回收来看,眼下由快递包裹产生的包装废弃物达到了百万吨级,但回收率不足10%。 因此,2016年7月,国家邮政局下发了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基本淘汰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包装物料,基本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 (选自2017年5月16日“新华网”) 材料二: 目前,塑料类的包装材料几近无人回收,纸箱虽有人回收,但价格极低,缺乏效益吸引力。而气泡袋回收成本很高,基本没有企业来做。因此,最可行的办法是更新快递包装材质,使用可降解材料。这在技术上不是问题,但成本是个障碍。绝大多数快递包裹用的是不可降解胶带,一捆全长约265米、宽6厘米的普通胶带,在网上的批发售价约为10元左右,而购买同样规格的牛皮纸胶带价格接近40元。单是这个价差就让商家难以“绿色”起来。鼓励使用可降解材质,财政可适当补贴。而对回收价值不大的包装材料,需要启动税负调节,谁使用,谁善后,倒逼非绿色包装材质退出市场。 (选自2017年11月21日《现代物流报》) 材料三: “双十一”将至,物流业将迎来“大考”,不少物流企业准备在我省试水绿色物流,推广绿色快递袋。昨日,菜鸟网络相关人士表示,在快递包装中存在“大材小用”、过度包装的现象,为了控制成本,今年“双十一”期间,我省快递行业将试水绿色物流,共享快递盒、循环包装袋、百分百可降解快递袋等将出现在市民眼前。……减少快递包装污染,需要快递企业、电商平台及卖家、消费者三方共同努力,但筹码不能全部压在自觉上,立法推动才是托底措施,必须有常态化的制度保障方能奏效。 (选自2017年10月24日《福州晚报》) 材料四: 消减快递包装污染、推动绿色快递亟待多管齐下。首先是要完善快递“绿色化”法规。放眼世界,德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早已建立了相关法律法规。如德国1991年、1997年先后出台《包装废弃物管理办法》和《包装回收再生利用法》,强化对快递“绿色化”监管。而我国虽然也倡导绿色发展理念,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方案及现有行业标准缺乏强制性,难以对各市场主体形成有效约束,存在监管短板,无疑今后在此方面亟待加强。 其次是要建设快递包装回收再生循环系统。我国百万吨级的包装废弃物回收率却不足10%,很多消费者不知如何处理,大部分包装直接送进垃圾场填埋,给环境造成较大的压力。而企业又在不停地购买新包装材料,回收率低是目前推进绿色快递的一大难点。成堆的包装物被扔掉,既造成环境污染,还是一种巨大的隐形浪费。我们不妨学习日本的做法,由消费者负责将包装废弃物分类,政府部门负责收集已分类的包装废弃物,私有企业获政府批准后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再处理,逐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既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也减少环境污染,还可利用再生资源创收,可谓是一举多得。 其三是要对快递包装物“节流”。一方面快递企业要树立环保节能理念,坚决淘汰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包装物料,大范围推广电子运单、采用可降解纸箱和可循环塑料箱、可循环使用帆布袋等,推广使用可替代性能源车辆运送快递,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把绿色快递理念渗透于每个环节之中;另一方面,消费者也要扭转快递到手、一扔了之的思维。生活水平的提高、网购、快递的便利快捷,大大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而一些不需要、重复甚至多余的物品也往往让我们后悔不跌、束手无策、继而随意处置。快递包装绿色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广大消费者是最强大的支撑。提升快递包装环保意识,优先使用无毒无害、可降解、可循环的网购商品和快递包装;不为过度包装买单,倒逼快递企业大力开展绿色快递工作;同时提倡理性消费、减量生活,从源头上减少包装废弃物的量值,为推动绿色快递工作出力。 (选自2017年10月30日“东方网”) 7.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国家邮政局下发的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的构想。 B. 当前快递业发展迅速,快递服务企业从业者的收入相当可观,但快递包装污染现象日益严重,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C. 解决快递包装污染最可行的办法是更新快递包装材质,但因新的包装材质没有价格优势,商家基本不愿主动去使用和推广。 D. 福建省快递行业2017年“双十一”试水共享快递盒、循环包装袋、百分百可降解快递袋的行动有望打破当前绿色物理推行难的困局。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四提出的解决快递包装污染问题的措施,将对消减快递包装污染起到积极作用。 B. 材料三说福建物流业在“双十一”期间将有新的举措,这标志着我们开始进入了新材质包装的时代。 C. 材料二用具体数字说明了更新快递包装材质在技术上有问题,且成本更是个障碍。 D. 只要我国借鉴发达国家用法规来规范快递业的做法,势必会早日实现快递包装“绿色化”梦想。 9. 面对日益增多的快递包装污染现状,你认为应该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7. B 8. A 9. 减少快递包装污染,需要快递企业、电商平台及卖家、消费者三方共同努力。①国家层面:尽快完善快递“绿色化”法规;建设快递包装回收再生循环系统;鼓励快递企业使用可降解材质,财政可适当补贴:制定相应政策倒逼非绿色包装材质退出市场。②快递企业:树立环保节能理念;更新快递包装材质,使用可降解材料;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把绿色快递理念渗透于每个环节之中。③消费者:自觉遵守国家关于快递包装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践行快递包装“绿色化”“轻型化”发展理念;增强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的意识;扭转快递到手、一扔了之的思维;增加回收率;支持并积极参与共享快递盒、循环包装袋、百分百可降解快递袋的使用推广。 【解析】 【7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快递服务企业从业者的收入相当可观”曲解文意。材料一中“快递业务收入达到3974.4亿元”说明快递服务企业的收入相当可观,并未提及“快递服务企业从业者的收入”。快递行业的收入并不等于快递从业者的收入。故选B项。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