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388 2019-02-12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88]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第五次质量检测(1月)语文试卷
2019届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第五次质量检测(1月)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据报道,今年的大学新生中有超过2/3为2000年后出生的“00后”。跨入大学校门,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们__________将走向独立、走向成熟,迎来更加开阔的人生。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00后”,有个性也容易__________,有能力也难免不能抗压。“00后”的身上,有着以往年轻人不同的气质,互联网的基因融入了他们的行为与思想,他们追求个性化的表达,也追寻着牢固的价值基座。
面对这样一群大学生,老师们给出了这样的嘱托:( ),__________准备带着一颗充满好奇的心,行囊里装着谦虚、好学和__________,向着明天出发。有的学校开设新生导引课程,第一堂课把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来讲授,还有的地方在学前了解每位新生的兴趣爱好,采用大数据的方式,科学、人性化地划分宿合……种种举措,都是高校为更好迎接这一代新人的应时而为。从新生,到学校,到师长,乃至整个社会,都在为这一代年轻人更好地成长而努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
A.由此 固执己见 并且 坚韧不拔 B.因此 固执己见 而且 坚贞不屈
C.由此 自以为是 并且 坚韧不拔 D.因此 自以为是 而且 坚贞不屈
2.下列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要走向自己独立的人生旅程,通过独立思考找到自己的方向。
B.要自己走向独立的人生旅程,通过思考找到自己独立的方向。
C.要自己走向独立的人生旅程,通过独立思考找到自己的方向。
D.要走向自己独立的人生旅程,通过思考找到自己独立的方向。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00后”的身上,有着以往年轻人不同的气质。
B.他们追求个性化的表达,也追寻着牢固的价值基座。
C.有的学校开设新生导引课程,第一堂课把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来讲授。
D.从新生,到学校,到师长,乃至整个社会,都在为这一代年轻人更好地成长而努力。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代以来,为了应对国际战争和冲突,构建持久稳定的国际秩序,一系列全球治理方案接踵而出,但总体上收获甚微。这不禁令人反思一个重大问题: 构建持续和平稳定发展的国际秩序是否可能?
依照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的理解,构建持续和平稳定发展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能的。在他看来,战争是伦理发展的必然环节,是保持各民族伦理健康的必要手段,“持续的甚或永久的和平会使民族堕落”。应当说,在黑格尔所处的现代性发展阶段,这种理解不仅是正确的,还是相当深刻的。因为黑格尔把握了那个时代主体间、国家间关系的本质,即“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正如前文所述,在各个国家为了实现自我发展而激烈争夺有限的发展条件时,战争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暂时的和平不过是弱小国家面对大国霸权的无奈选择,或多个大国之间的短期相互制衡。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某一国家在发展中荻得更大的优势和力量,平衡便必然会被打破,“弱肉强食”的国际秩序仍将继续。。
浏览完整试题
但问题在于,当今世界已经远不是黑格尔所处的那个现代性起步和快速发展的时代,而是处于现代性发展的断的历史阶段。今日世界现代性问题的严重化和普遍化,并不是靠丛林法则就能根本解决的.对外战争不能确保自身和平,限制他国发展不能确保自我发展。不合作就不能发展,不共赢就不能单赢,这已经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这时候再抱着传统现代性全球治理方案不放,显然就不能适应时代发展了。时代发展呼唤新的全球治理方案。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准确把握时代的新特点和新趋势,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全球治理方案,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首次突破和超越了传统现代性全球治理方案的单一主体思维,在主体性基础上强调公共性,开启了全球治理的崭新篇章。
现代性发展的断阶段和断特点,是所有国家都居于其中的历史境遇。那么,为何唯有中国能够率先提出超越传统现代性的全球治理方案呢? 这并不是出于偶然,而是由中国道路和中国文化决定的。中国道路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现代化道路从来就不是个人主义或自由主义式的发展道路,而始终是一种集体主义或公共主义式的发展道路。这使得中国的现代性从其开启之日起,就与西方经典现代性存在本质区别。西方的市民社会、原子化的个人、“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在中国道路中没有生根发芽的土壤。
由此可见,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意义,不仅体现于提出一整套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而且做到了准确把握现代性发展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成功提出一种超越传统现代性全球治理观和发展观的新方案。其最根本、最重要的世界意义在于,中国发展道路的拓展和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推进,为为这种析方案的实施提供了充分的证明和鲜活的示范。
(节选自桑明旭、郭湛《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坐标、现实基础与世界意义》)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黑格尔认为战争是必然的,有了战争就能保持各民族伦理健康,民族就不会堕落。
B.在现代性发展的初始阶段,战争和冲突不可避免,和平只是小国的妥协或大国间的制衡。
C.中国为适应时代发展摒弃传统的主体性思维,强调公共性,提出全球治理的新方案。
D.受中国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现代化道路是一种集体主义或公共主义式的发展道路。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论题,文章首先设问,然后通过对比论证得出结论。
B.文章引用黑格尔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是为了证明在当时战争和冲突是必然的。
C.第三段通过分析当今世界处于新的历史阶段,论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D.文章从历史回顾、现实基础和世界意义等方面来论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问题。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去所提出的一系列全球治理方案收效不大,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很好把握时代特点。
B.因为西方文化关注个体、关注自身利益,所以他们很难提出有效的全球治理方案。
C.中国如果最初选择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就不会率先提出符合时代的全球治理方案。
D.全球治理方案只有准确把握现代性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并且具体可操作,才会有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八千岁
汪曾祺
他是靠八千钱起家的,所以大家背后叫他八千岁。他如果不是一年到头穿了那样一身衣裳,也许大家就不会叫他八千岁了。总是一身老蓝布,年复一年。有些地方已经洗得露了白色,打了许多补丁。长度一律离脚面一尺。八千岁有八千岁的道理,衣取蔽体,下面的一截没有用处,要那么长干什么?
八千岁开米店。店堂里一块竖匾:“食为民天”。竖匾两侧,贴着两个字条,“僧道无缘”“概不做保”。和尚来化缘,一看“僧道无缘”四个字,也就很知趣地走开了。不但僧道无缘,连叫花子也“概不打发”。叫花子知道不管怎样软磨硬泡,也不能从八千岁身上拔下一根毛来,也就都“别处发财”。
宋侉子是个世家子弟,吃喝嫖赌,无所不为,特别爱养骡马。没几年就把祖产挥霍去一半,干脆做起了骡马生意。他相骡马有一绝,一次只买几匹,但要是好的,很大的价钱买来,又以很大的价钱卖出。那一年,他带回两匹大黑骡子,来看的人不断,一问价钱,就不禁吐了舌头。八千岁带着儿子到宋家看了看,心里打了一阵算盘。他知道宋侉子的脾气,一口价,当时就取了八百大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件事哄动全城。一连几个月,八千岁买骡子的壮举,成了大家茶余酒后的话题。
八千岁每天的生活非常单调。量米、看稻样,没什么事的时候,他就到后面看碾坊。这年头大部分米店都已经不用碾子,改用机器轧米了,八千岁却还用这种古典的方法生产。他舍不得这副碾子,舍不得这五匹大骡子。他不看戏,不打牌,不吃烟,不喝酒,食谱非常简单,顿顿都是头糙红米饭。菜是一成不变的熬青菜,有时放两块豆腐。稻仓里有许多麻雀,宋侉子有时拿扫帚拦空一扑,能扑下十几只,说这是下酒的好东西。八千岁可不吃这种东西,有什么吃头!
八千岁万万没有想到,他会碰上一个八舅太爷。
八舅太爷是个无赖浪子。初中毕业后,上了一年美专,都没上完,却入了青帮,从此就无所不至。后来混进了军队,在军队中很“兜得转”。抗战军兴,军事第一,他到了哪里就成了这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只要他一拍桌子,骂一声“汉奸”,就可以拉出去枪毙,没人敢惹他。
他还很风雅。谁家有好字画古董,有借无还。他也不白要你的,会送一张他自己画的画跟你换。他不是上过一年美专么?他有一匹乌骓马,请宋侉子来给他看看,嘱咐宋侉子把自己的踢雪乌骓也带来。千不该万不该,宋侉子不该褒贬了八舅太爷的马。八舅大爷问:“你那匹是多少钱买的?”宋侉子知道反正这匹马保不住了,就顺水推舟,很慷慨地说:“旅长喜欢,留着骑吧!”——“那,我给你画一张画吧!”
展开余下试题
宋侉子拿了这张画,到八千岁米店里坐下,说不出话来。八千岁劝他:“算了,看开一点。”宋侉子只好苦笑。
没想到,过了两天,八舅太爷派兵把八千岁“请”去了。八千岁只来得及跟儿子说一句:“赶快找宋大伯去要主意!”
宋侉子一了解,案情相当严重,是“资敌”。八千岁有几船稻子,运到仙女庙去卖,被八舅太爷的部下查获了。仙女庙是敌占区,别的粮商都是事前打通关节,八千岁没有花这笔钱。宋侉子知道这是非花钱不能了事的,就转弯抹角地问。“至少得罚一千现大洋。”宋侉子说:“他拿不出。你看看他穿的这身!”“包子有肉,不在褶儿了。看你的面子,少要他二百!他肯花八百块钱买两匹骡子,还不能花八百块钱买一条命吗!”
宋侉子劝八千岁不要舍命不舍财。八千岁说:“你作主吧。我一辈子就你这么个信得过的朋友!”说着就落了两滴眼泪。宋侉子心里也酸酸的。
宋侉子请八千岁的两个同行出面做保,叫八千岁儿子带了八百现大洋,把八千岁保了出来,劝他:“算了,不就是八百块钱吗?看开一点。”八千岁心想,毕竟少花了两百,又觉得有些欣慰,好像他凭空捡到两百块钱似的。
八舅大爷接到命令要调防。他要办一桌满汉全席,在荷花亭子里吃它一整天!消息传遍全城,大家都很感兴趣,因为这是多年没有的事了。赵厨房到八千岁的米店买米,八千岁就问:“有多少道菜?”——“一百二十道。”——“啊?!”——“你没事过来瞧瞧。”
八千岁真还过去看了:烧乳猪、叉子烤鸭、八宝鱼翅、鸽蛋燕窝……八千岁真是开了眼了,一面看,一面又掉了几滴泪:这是吃我哪!
八千岁回家就用一盆水把“概不做保”“僧道无缘”的字条刮下来。做了一身长袍,长短与常人等,把老蓝布换了下来。晚茶的时候,儿子又给他拿了两个烧饼来,八千岁往帐桌上一拍,大声说:
“给我去叫一碗三鲜面!”
(有删改)
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八千岁与宋侉子的友谊为主线,叙述了八千岁的人生变化过程,反映了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人情世态的微妙变化。
B.八舅太爷强占他人字画古董却又送一张自己画的画交换,凸显此人的无耻霸道,行为不堪。
C.八千岁被抓后托宋侉子拿主意,宋侉子也为营救八千岁挺身而出,是因为两人在长期的生意和生活交往中形成了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的关系。
D.八千岁两次掉泪,意味深长。既有钱财被敲诈的悲伤,也有对自己长期明哲保身几乎无人可托的悔意,以及对八舅太爷大肆挥霍敲诈所得的痛心。
8.作品题为“八千岁”,却花费较多笔墨叙写宋侉子,请简要分析这一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9.理解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并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
“给我去叫一碗三鲜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周有光先生访谈实录
2017年1月14日,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逝世,享年112岁。本次访谈完成于2010年1月21日。
访:吟诵是中国传统的读书法,但今天已经是需要抢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您以前进私塾时,经常吟诵吗?
周:我们那时读古书,都喜欢吟诵,那是一种比较初级的音律,用不到教就会的,因为常常听到某个人吟诵,每个人吟起来不完全一样,它是很自由的,等于是唱山歌啊。唱山歌有一个音乐的调子,这调子用不着教,他就会了。唱起来每一个人都有一点改变,没有很严格的标准的。
访:我们现在要把这种吟诵传承下来,要教孩子去学习,有没有要掌握的规则呢?
周:什么东西开头都是没有规则,到有规则。我看你们可以自己创造吟诵的规则,但首先要把它保留下来,甚至可以用五线谱把它记下来。
我做了一次试验。苏州的评弹非常有名,我就想用科学的方法把它们记录下来,将来失传了,可以根据记录来恢复。记录它的语言呢,要用汉字,要用国际音标,还要另外设计一种汉语拼音,可以方便打字;记录音乐呢,要用五线谱,用简谱。每一句都有5 个方法记录下来。隔了许多年以后,完全失传了,学者可以根据这个东西把它恢复。
访:我们也可以做这个工作。
周:现在世界上语言共同化很厉害,许多语言都失传了,中国许多方言都失传了。怎样来保留文化,保留古代的东西,很值得研究。
访:周先生,诗的体裁不一样吟诵就不同吗?律诗和绝句它们的吟诵是否一样?近体诗和古体诗是不是不同?
周:调子跟文字的内容没有绝对的关系。文字的内容,你吟诵时,会感觉到对于这种意义有共鸣的时候,可以用调子表达。可是你的表达人家不一定理解。所以说吟诵主要是给自己听的。小时候,我父亲有个小书房特别雅致,常听到他一个人在那边吟诵古书啊。他念给自己听,自己觉得舒服。
访:周先生,刚才您在吟诵的过程中,我注意到您这有摇晃,这个摇,是该前后的摇,还是左右摇?
周:是很自然的。唱山歌的时候自己会手舞足蹈,就这个道理。他的语言、手和脚、身体的运动啊,会发生共鸣的。都是自然的现象。
访:现在的老师教学生读书,已经没有这个姿态。已经不用了吗?
周:在课堂上面,老师念,很少摇。可是,我们常常听到老师一个人他在房间里边念,摇头摆脑的。所以这些都是自己表情的需要,自己发现里边情绪的需要。不是给人看的。
访:中国古代私塾这种读的方法,只求把文章记熟,不去追求理解它的深意,就是您刚才说您小时候老师这样教你们读书的方法,您说好不好?
周:我们那时候念书就是老师怎么教,就怎么学,这是一笔糊涂账。那时几乎没听到教学法这个名字,反正是你跟着我学就算了。
还有个有趣味的事情。我们的中学有个同学从小就读古书,会背许多古书。我很羡慕他,我家里没有古书,他会背,我不会。他很用功,早上五点钟就起来吟诵念书,我也五点钟起来跟着他学,我好多古书会背就是跟他学的,现在也忘不了。
那时候教育跟今天完全不一样。我们那时候学校上午上三课,九点钟上课,每课是五十分钟。下午没有正课,有许多课叫作游艺课,你可以去学,可以不去学。你今天学这个,明天可以学那个。游艺课什么都有,有古文,有历史,有写字,有音乐。音乐有中国音乐,外国音乐。还有打拳。打拳还有南拳和北拳。随便你去学,你高兴学什么都行。就这随便学的当中出了许多人才。有一个叫储师竹的,他就是把精力放在下午的游艺课上面,去学胡琴,变成“胡琴圣手”。 还有一个叫刘天华,是音乐家,那时他已经在我们那里教书了,可是他下午还是跟游艺课去学。
游艺课这个制度很有意思,这里面出了很多人才。所以现在用强逼方法叫学生考试,不一定好。随便他自己学,会学出好东西来。
(摘编自《我读书时如何学习中国古诗文——周有光先生访谈实录》)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吟诵是文学、音律和肢体语言的结合,为防止其失传,可用科学的方法把它记录下来。
B.周有光读私塾时吟诵是没有规则的,也不用专门去学习,但他不反对给吟诵制定规则。
C.周有光认为吟诵的调子和内容没有什么关系,吟诵是给自己听的,完全可以自由表达。
D.周有光视野开阔,知识渊博,他认为记录一种文化可综合运用古今中外各种不同手段。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围绕“吟诵”这一话题,从吟诵的方法和规则、被访者对吟诵和这种传统读书法的评价这两方面提出问题。
B.周有光谈到用科学方法纪录苏州评弹的一次试验,采访者表示他们也可以把记录苏州评弹的工作继续下去,这表明周有光保留传统文化的方法对采访者深有启发。
展开余下试题
C.周有光发现老师一个人在房间里念书常摇头摆脑,而在课堂上面就很少摇。长此以往,吟诵的姿态就无法得到传承,学生们在吟诵时也不知该怎样摇晃了。
D.周有光认为,对吟诵这种读书法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它有违背现代教育法的地方,但也使自己终生受益。由此可知,现代教育传承这种方法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12.这篇访谈围绕“吟诵”展开,但最后周有光为什么会谈到“游艺课制度”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凌策,字子奇,宣州泾人,幼孤,独厉志好学,宗族初不加礼,因决意渡江,与姚铉同学于庐州。雍熙二年举进士,起家广安军判官。改西川节度推官,以强干闻。淳化三年,就命为签书两使判官,后拜定州通判。李顺之乱,川陕选官多惮行,策自陈三莅蜀境,谙其民俗,即命知蜀州。还朝,命为广南西路转运使,入为户部判官。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且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卢之翰任广州,无廉称,以策有干名,拜职方员外郎、直史馆,命代之,赐金紫。广、英路自吉河趣板步二百里,当盛夏时瘴起,行旅死者十八九。策请由英州大源洞伐山开道,直抵曲江,人以为便。后知青州。
东封,以供亿之勤,拜都官郎中,入判三司三勾院,出知扬州。属江、淮岁俭,颇有盗贼,以策领淮南东路安抚使,进秩司封。时洪州水,知州李玄病,上与宰相历选朝士,将徙策代之。上曰:“南昌水潦艰殆,长吏当便宜从事,不必禀于外计也。”王旦言:“策莅事和平,可寄方面,望即以江南转运使授之。”饶州产金,尝禁商市鬻,或有论告,逮系满狱。策请纵民贩市,官责其算,人甚便之。
五年,召拜右谏议大夫。初,策登第,梦人以六印加剑上遗之,其后往剑外凡六任,时以为异。策勤吏职,处事精审,所至有治迹。
九年,自蜀还。上颇有意,擢用,会已病,命知京刑狱。真宗尝对王旦言:“策有才用,治蜀敏而有断。”旦曰:“策性淳质和,临事强济。”上深然之。是秋,拜给事中、权御史中丞。明年,疾甚,不能朝谒,累遣中使挟医存问,赐名药。天禧二年三月卒,年六十二。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且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
B.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且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
C.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且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
D.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且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紫: 指“金印紫绶”即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借指高官显爵。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唐宋的官服和佩饰。因亦用以指代贵官。
B.“领”在古代表示“任命”,此外亦有很多表示官职任免调动等的词,如“改”表示“改任”,“拜”表示“授予官职”,“权”“假”表示“代理暂任”等。
C.东封,是“泰山封禅”意。汉司马相如曾请武帝东幸封泰山以彰功业,相如卒后,武帝如其言,东至泰山行封禅事,昭告天下太平。
D.“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平民的死亡称死。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凌策胆气过人。李顺作乱时,选派到川陕的官员大多害怕到任,凌策却表示曾三次到过蜀境,熟悉民风,堪当此任。
B.凌策很有治才,颇受朝廷器重,广州卢之翰不廉,朝廷委凌策以代之;夏日瘴气伤人,行旅者死无数,凌策命伐山开道,缩短路途,人们觉得便捷不少。
C.凌策深受皇帝信任。洪州发生水灾时,知州李玄患病,王旦向朝廷推荐了凌策,皇帝下令水患艰巨,地方长官可以相机行事,不必事事向上禀报。
D.凌策行事不拘泥成规。饶州产金,朝廷曾禁止私人买卖,凌策请求允许自由买卖,由官府索取利税,人们感到很方便。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策莅事和平,可寄方面,望即以江南转运使授之。
(2)初,策登第,梦人以六印加剑上遗之,其后往剑外凡六任,时以为异。
评卷人 得分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中感兴三首(其二)①
文天祥
山中有流水,霜降石自出。骤雨东南来,消长不终日。
故人书问至,为言北风急②。山深人不知,塞马谁得失。
挑灯看古史③,感泪纵横发。幸生圣明时,渔樵以自适。
(注)①《山中感兴三首》作于1271年春,文天祥因为代皇帝起草诏令触怒了权贵贾似道,被罢官回到家乡—今江西吉安,隐匿深山。②北风急,暗指1270年8月蒙古军围攻襄阳、樊城及12月襄、樊粮道被蒙军切断之事。③文天祥自幼爱读忠臣传,敬佩屈死的直臣。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二句,写深秋时节,溪水下降,溪中的石头自然露出,刻画出秋景的特点。
B.“挑灯看古史”两句,写诗人读史书,想到忠臣的不幸遭遇,禁不住感慨万千。
C.第五六句从前面写景转为写事,朋友之信捎来时局的消息,“急”字暗喻时局的紧张。
D.“塞马谁得失”用塞翁失马的典故,说深山里的人信息闭塞,就像那塞翁一样不知祸福。
18.此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评卷人 得分
五、情景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的《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的观点与《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相同。
(2)在《逍遥游》里,庄子指出,人要有定力与辨别力,以便能分清内心与外物,辨别光荣和耻辱,表达此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望岳》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望见云气层生,飞鸟归山,内心豁然开朗,以此来衬托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震撼人心的力量。
评卷人 得分
六、语言表达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按理说,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都有相应的“路权”,①______。但在道路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各方相互争夺、吞噬他方“路权”的情况比比皆是。行人不看红绿灯,不走斑马线;②_______;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上大摇大摆,我行我素。由此造成的种种混乱,不仅损害了他人的权益,而且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路权是人人应享有的一种权利。对路权的争夺,③________,而是要平衡各方权益,实现道路资源共享,进而达到共赢的目的。
21.下面是某中学“学生会微博”发出的一份倡议。请根据其内容,以学校办公室的名义拟写一份告示,张贴在收发室的门口。
亲,你的快递又寄到学
上一篇:
甘肃省宁县二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下一篇: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甘肃省天水”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8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