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512  2019-02-12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12]
江苏省徐州市夹河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铜山区夹河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应用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什么是读书的心态呢?其实它就是与人的灵魂律动 的心理状态。宦海激浪,商战奔突,急功近利,立见实惠等等,都是一种令人 的高节奏 。至于那些为了应付考试而临阵磨枪的学生们,表象是在埋头读书,实为一种苦海心理的挣扎。
A. 体戚相关 心跳目眩 律动
B. 息息相关 心跳目眩 躁动
C. 休戚相关 目眩神迷 躁动
D. 息息相关 目眩神迷 律动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休戚相关: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材料中无“忧喜祸福”,不用“休威相关”。
心跳目眩:心脏因兴奋或紧张而加快跳动,眼昏花。
目眩神迷:神迷,心神摇荡,所见情景令人惊异。“宦海激浪,商战奔突,急功近利,立见实惠”与“神迷”无关。
律动:指有节奏地跳动,有规律地运动;
躁动:浮躁好动。与“急功近利”等呼应,用“躁动”。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记者5日从国家气象局获悉,3日以来我国北方出现了今年以来强度最大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全国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的地区受到影响,多地PM10浓度爆表。
B. 中华书局在经过论证与调研后,认为原教材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内容乃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内容,具有广泛的共同性和普适性。
C. 推行自主招生改革,扩大学校的招生自主权,有助于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育人要求,选拔适合本校培养目标的学生。
D. 海绵城市指的是降雨时能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A项,不合逻辑,应该是六分之一在前,五分之一在后。B项,语序不当,“论证与调研”应改为“调研与论证”;成分赘余,删去“在……后”或“经过”D项,成分残缺。可在“利用”后加“的城市”。
点睛: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时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此题选项B项成分赘余,D项成分残缺。
3.下列诗句都与梅有关,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与其它三项不同的-项是


浏览完整试题A.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陆游《卜算子•咏梅》)
B.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墨梅》)
C.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林通《山园小梅》)
D.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诗句都与梅有关,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与其它三项不同的-项是”。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D项,“吹梅”代指吹《梅花落》曲子,是借代,其余三项都运用了比拟手法。故本题选D项。
【点睛】首先要明确拟物和借代的区别。借代,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借代词为名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使句子更形象具体。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了船。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旌旗十万斩阎罗。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其它还有:具体代抽象;以结果代原因;形象代本体。拟物: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叫做拟物,拟物又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二是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三是把抽象概念当作物来写。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真,构成了隐逸文人表现自然的审美核心。真,指自然而不失本性。 , 。 。 。 , 。
①陶诗对于审美客体客观的表现
②隐逸文人对自然的真实切入与真情投入
③陶诗中荒墟草屋、榆柳桃李构成了最平凡又最真切的自然景致
④这是世俗人生中无法体察到的
⑤形象准确再现了人与自然的精神与真实风貌
⑥使自然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A. ①⑤④③②⑥
B. ③⑥④①②⑤
C. ②⑤③④①⑥
D. ②⑥④③①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先综述再具体。语段内容主要讲“真”,结合“隐逸文人”“自然”“切入”“投入”“不可或缺”等内容分析,②⑥应该在一起;④中“这”应该指代的是②⑥的内容,⑤“形象准确再现”的主语应该是“陶诗对于审美客体客观的表现”,综合分析,D项正确。
【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5.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明清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共分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考中会试的称为进士。
B. 舅,指丈夫的父亲。有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C. 字,古人往往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母起的,供长辈呼唤;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或行笄礼时才起的,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D. 除,任命,授职,如“除徽州推官”;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如“擢礼科给事中”。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A项,考中会试的称为贡士。故本题选A项。
【点睛】复习时识记、积累大量的文化常识是解题的关键,而且掌握一些识记技巧对应考是十分必要的。介绍三种常用的记忆方法:1.穿针引线法。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例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以内容为线索,用时间线穿起各个朝代文学现象。具体如下:韵文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散文类:尚书→先秦散文→六朝陶渊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诗文三大家→明中叶唐宋派→明末公安派→清代桐城派。2.联想记忆法。识记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比如记忆屈原:屈原→《离骚》→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李白、李贺。这样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3.积累法。对于一些常识性知识,要加强梳理和记忆。如古代的“官职常识”“人物称谓常识”“文集命名常识”“科举常识”“地理常识”“古籍常识”等,可以将所有需要记忆的文学文化常识化整为零,分配在各个时间段里予以记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大夫传
【明】焦竑
冯大夫名友,字益卿,长安人,官至奉政大夫。童稚入乡塾,雅知自重,不与群儿嬉。家贫不能购书,手写诵读,日夜不少休。弱冠游胶庠①,每试辄出其曹。嘉靖甲午,举乡试。一再上礼闱,不第,叹曰:“母老矣,椎牛不如鸡豚之逮存,何言诎乎!”乃就屯留学谕。
屯留远在山中,人不知学。大夫日为指授经义与作文法度,束休问馈却不纳。一时诸生俛首听命,无敢喧哗者。素许李尚智、李之茂、冯典三人之为文。庚子,之浙江典试,留币为贺,已而三生皆得隽。自是登进士者,项背相望,非曩时比矣。
壬寅,晋岢岚州知州。州苦虏,数被创,岁且大侵。大夫省刑薄征,一切居之以宽,民德之。又念城墉濠堑为扼虏之要,殚其心计,且筑且浚。盖财无沉浮,役无罢病,而井井章章,垂百世规者,大夫力也。会忻州凋敝,一岁三易守。众议非大夫不可,乃调守忻州。士民欲留之不得,争画像祀之。


展开余下试题至忻,严立科条,婚丧不时者禁,赌博奉左道者禁,诸惰窳②颓废为之一新。土风善讼,税粮不时入,又藩封阑夺民田,岁额为损,至此狱讼衰减,逋赋日完,民间去田复还。上嘉之,赐金币,加四品俸。寻晋郡丞。职清军,立保甲,增墩台③,今剽掠者不得骋;摄郡事,入手辄办。邻郡狱不能决者,卒归大夫。廉干之声最畿辅。顾以事忤元宰,御史希宰意,中以萋菲之言。
先是大夫念母老,屡乞终养,不能得,至是欣然曰:“吾志遂矣。”岩居筑别墅,课农训子,或坐茂树,或登所作望山楼,纵饮啸傲,时制新声自娱。晚年喜客弥甚,张筵谈笑,意气霞举。人皆谓为寿征,乃仪仅六十而卒,惜哉!
(选自《澹园集》,有删改)
【注】①胶庠:这里指学校。②窳(yǔ);懒。惰窳:懒情。③墩台:这里指报警台。
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雅知自重 雅:高尚
B. 束休问馈却不纳 纳:接受
C. 大夫力也 力:功劳
D. 逋赋日完 逋:拖欠
7.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犹未壮,所以称做“弱冠”。
B. 礼闱:文中指科举考试之会试。会试由礼部主办,故称“礼闱”。礼闱还可指尚书省。
C. 品:封建时代官吏的等级,从一品到七品,一品级别最高,七品最低,如“七品芝麻官”。
D. 保甲:古代统治者通过户籍编制来统治人民的制度,若干户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自是登进士者,项背相望,非曩时比矣。
⑵顾以事忤元宰,御史希宰意,中以萋菲之言。
9. 根据第三段,概括冯友治理岢岚州采取的措施,不超过30个字。
【答案】6. A 7. C
8. (1)从此,屯留考中进士的人,接连不断,非以前能比。(2)只是因为办事冒犯了元宰,御史迎合元宰的心意,用进言中伤他。
9. ① 待民以宽,减轻刑罚,减少赋税。②加强城防,修筑城墙,深挖壕沟。
【解析】
【6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宰文中的意思。解答此题时要注意上下文,最好的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一句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实词的意思,这样就能很容易判断出正确答案。A项,“雅”,结合语境内容“童稚入乡塾……不与群儿嬉”分析可知,应该译为“向来”。故本题选A项。
【7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本体主要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七品”改为“九品”。“九品”中正制是魏朝的陈群提出来的,每品分为正从两级,这个制度主要为了笼络世家门阀而设立的。故本题选C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在具体语境中翻译句子。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关键点:“是”:“这,此”;“登”,“考中”;“囊”,“以前,从前”。第二句关键点:“忤”,“冒犯”;“希”,“迎合”;“中以萋菲之言”,状语后置句,译为“用进言中伤他”。
【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第三段,概括冯友治理岢岚州采取的措施,不超过30个字。”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审题,把握题干的要求,然后用现代汉语将这些内容整合概况即可。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立足文本第三节内容,概括冯友治理岢岚州采取的措施。“大夫省刑薄征,一切居之以宽”,体现了他治理岢岚州采取的措施之一是减轻刑罚;待民以宽;减少赋税。“又念城墉濠堑为扼虏之要,殚其心计,且筑且浚”,体现了他治理岢岚州采取的措施之二是:加强城防,修筑城墙,深挖壕沟。
【点睛】“筛选文中的信息”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中的一个重要考点。所谓“筛选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准确把握文中的信息。综观近几年各地区高考试题可知,文言文阅读题要求筛选的信息主要有两类: (1)传记类文本中表现人物品格、情操和主要事迹的信息,考查重点为文中所写人物的言行主张、性格特点与品德等。 (2)非传记类文本中体现作者观点的信息,包括重要概念或知识的解释、文章的主旨句、作品中议论性或抒情性的观点句等。 考查题型常为客观选择题,具体命题形式有三种:(1)从阅读文段中选取6个句子,任选3句组成一个选项,要求考生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一组。(2)从阅读文段中选取8个句子,每两个句子编为一组,要求考生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3)题干对文段中的传主形象或作者观点已做归纳,要求考生找出不正确的一项。这三种命题形式中,前两种属于传统题型,后一种是2013年(如天津卷)出现的新题型。因此,在2015年高考试题中,除了保持原有的出题模式外,也有可能出现主观题。一般来说,对于客观题,考生只须明确常见的出题陷阱,将题干信息与原文仔细比对,即可作出准确判断;而主观题除考查以上能力外,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难度会有所增大。 二、解题攻略:(一)表现人物品格、情操和主要事迹的信息筛选。1.历年高考试题涉及提取的信息内容:(1)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2)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3)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聪明才智的信息;(4)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2.传记类文章中筛选信息题的常见设题陷阱 (1)所给语句不符合题干要求。传记类文章中传主的品格等往往是复杂的、多变的,但题干要求筛选的信息却只是其中的某一方面,而命题者在设置干扰项时,往往把没有体现传主某种品格的语句也夹杂在了选项中,以迷惑考生。
参考译文:
冯大夫名友,字益卿,是长安人,官做到了奉政大夫。他小时候进到乡塾学习,向来知道自重,不和其他孩子嬉闹。家中贫穷买不起书,他抄下来诵读,夜以继日,不稍作休息,二十岁时进入学校学习,每次考试总能超过同辈人,嘉靖甲午年,通过了乡试。后来多次参加会试,考不中,他叹息说:“母亲老了,与其等母亲去世后杀牛祭奠,不如趁她尚健在杀鸡孝敬她,怎么能说委层我自己呢!”于是担任屯留学谕。


展开余下试题 屯留远在山中,人们不知道学习,大夫每天为学生讲授经义和写文幸的方法,对馈赠的礼物拒不接受。一时间,学生们俯首听命,没有敢喧哗的人。大夫一向赞许李尚智、李之茂、冯典三人的文拿。庚子年,大夫前往浙江主持考试,走前留下钱币表示庆祝,不久,这三个人都考中了进士。从此,屯留考中进士的人,接连不断,非以前能比。
壬寅年,晋升为岢岚州知州。岢岚州遭受外族之苦,多次被侵袭,当年将要闹饥荒。大夫减轻刑罚、减少赋税、一切事都用宽容的政策处理,百姓感谢他。又考虑城墙壕沟是遏制外族的重要设施,他想尽办法,边修筑城墙边深挖壕沟。奇及州财政收入稳定,没有役夫贫病交加,境内事务井井有条,树立了百世典范,这是大夫的功劳啊。适逢忻州凋敝,一年内三次更换知州。朝中众臣商议要治理好忻州非靠大夫不可,于是调任折州,岢岚州百姓想留他却留不住,争相画像祭拜他。
到了忻州,大夫制定严苛的法规,严禁不按规定的时同举行婚事,丧事,严禁赌博和巫术,各种懒情、颓废的现象因此得以改变,当地的风气是人们喜欢打官司,不按时交纳税粮,又加上藩王侵夺民因,每年上交朝廷的赋税减少,到现在,诉讼案件减少,拖欠的赋税一天内就交完了,百姓被夺去的因此得以归还,皇帝赞许他,赐给他金币。加四品体。不久升任郡丞。管理军队事务,施行保甲制,增设报警台,让想来劫掠的外族不能恣意妄为;治理郡中事务,接手后很快办理好。邻郡有不能决断的案件,最终都由大夫处理。大夫的廉洁干练在京城附近地区是最有名的。只是因为办事冒犯了元宰,御史迎合元宰的心意,进谗言中伤他。
此前大夫考虑母亲年老,多次请求辞官回家奉养母亲,不能实现,到这时候,他欣喜地说:“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在山上盖了别墅,学习农耕,教育孩子。有时坐在茂密的树间,有时登上他建造的望山楼,随性饮酒,放歌长啸,时常写出新曲自娱自乐,晚年非常喜欢结交朋友,设宴谈笑,意气昂扬。人们都说这是长寿的征兆,他却仅仅活到六十岁就去世了,可惜呀!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此诗是刘长卿从岭南潘州南巴贬所北归时途经余干所作。
10. 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
11.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传达了哪些情感。
【答案】10. (1)点明时令为秋季,与尾联“捣衣”照应;(2)描绘了萧索的景色,烘托了诗人寂寞孤独的心境;(3)奠定了全诗感伤、凄凉的情感基调。
11. (1)诗人通过城弧鸟独等描写, 流露了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情;(2)乡心欲绝时听到了远处的捣衣声,表达了作者无尽的乡思;(3)全诗同时也流露了作者宦途坎坷的深沉感慨。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某一联的作用的能力。作用题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首先要了解此诗写作的背景,读懂诗句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此诗描写了诗人寄寓在余干旅舍时,独自凭眺周围,看到一片凄凉萧瑟的景色,再加上阵阵捣衣之声,触动了深深的乡情愁思.全诗按时间顺序,从日暮时分到夜色渐浓,到明月初上,最后到夜色阑珊。首联“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写诗人独自在旅舍门外伫立凝望.诗人通过描写暮色中萧索秋景。春去秋来,时间飞逝,既暗示了时光节令的流逝推移,又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凄清孤寂,隐隐透露出一种郁郁的离情乡思.这样萧条的环境也为后边的抒情蓄势,做了铺垫。“霜叶”“稀”“摇落”,点明点名时令为秋季,秋景萧索。写景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情感,景色如此凄凉,情感自是凄清孤寂的离情乡思。本题思路,在内容上:(1)从景物的特点入手回答;(2)从景物烘托人物心情的角度。(3)首联位于诗歌的开头,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此外,考虑在结构上的作用,比如和尾联“捣衣”相照应。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传达了哪些情感。”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题干中的“哪些情感”,暗示本题的答案不止一点,要分点回答。先读懂全诗。首联写诗人独自在旅舍门外伫立凝望。诗人通过描写暮色中特有的秋景,展现了凄凉的自然景色,春去秋来,时间飞逝,既暗示了时光节令的流逝推移,又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凄清孤寂,隐隐透露出一种郁郁的离情乡思.这样萧条的环境也为后边的抒情蓄势,做了铺垫。颔联联句头为一“孤“一“独“,暗示了诗人孤苦背时,宦途坎坷的凄凉境遇。颈联,夜幕降临,一规新月冉冉上升。今晚的渡口这样寂静,渔家怎么还不归来呢?诗人由渡口的新月,念及邻家的渔船未归,从渔家未归,当然又会触动自己的离思。尾联翻出新境,把诗情又推进一层。诗人凭眺已久,内心深深的思乡之情绵绵不断地涌上心头,乡情愁思正不断侵袭着他的心灵,悲从中来。就在诗人“乡心欲绝''时,不知从哪里又传来一阵捣衣的砧声,谁家少妇正在闺中为远方的亲人赶制寒衣.在阒寂的夜空中,那砧声显得分外清亮,不断的砧声让诗人已经欲绝的心情更加痛苦,一声声简直把诗人的心都快捣碎了。这一画外音的巧妙运用,更加真切感人地抒写出诗人满怀的悲愁痛苦.家中亲人不知此时又在做什么,兴念及此,不能不回肠荡气,五脏欲摧.诗虽然结束了,但凄清的乡思,缠绵的苦情,却还像无处不在的月光,拂之不去,剪之不断,久久萦绕,困扰着诗人不平静的心,言有尽而意无穷。综上,分条用自己的话概括本题的答案要点即可。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诗,考生可以结合诗歌的题材以及诗歌的内容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
四、名句名篇默写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_____,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3)_______________,宫车过也。(杜牧《阿房宫赋》)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_______________,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7)合抱之木,__________;九层之台,起于累(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李耳《老子》)
(8)新故相推,__________________ 。(王夫之《尚书引义•太甲》)
【答案】 (1). 蟹六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徐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1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