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项是 文章的好坏与写作的快慢无关。顷刻之间成数千言,未必____可诵,吟得一个字拈断数根须,亦未必________。我们欣赏的是成品,不是过程。袁虎倚马草露布,“手不辍笔,俄得七纸”,固然资为美谈,究非常人轨范。________的人,也许是早有腹稿。 A. 斐然 字字珠玑 文不加点 B. 斐然 字字千钧 一文不名 C. 蔚然 字字珠玑 一文不名 D. 蔚然 字字千钧 文不加点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斐然:1、有文采的样子,2、显著。蔚然:是指草木茂盛。结合“顷刻之间成数千言”“可诵”分析可知,选用“斐然”。字字珠玑:是比喻说话、文章的词句十分优美。有时也延伸指说话或写文章言简意深,凝炼有力。字字千钧: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千钧就是价值很高。结合“吟得一个字拈断数根须”分析选用“字字珠玑”。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写成,不用涂改。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一文不名:指一文钱不占有,形容非常贫困。结合“也许是早有腹稿”分析,选用“文不加点”。故选A。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 ①它就是我们的充实的生活 ②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 ③“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④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 ⑤空口念着是没用的 ⑥这源头很密迩、广大 A. ②⑥④①③⑤ B. ②⑥⑤③④① C. ③⑤②⑥④① D. ③⑤④②⑥①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注意话题和内在逻辑的前后勾连。结合“生活充实”分析,①应该为末句,排除A项。结合“寻找源头”“这源头”“有了源头”等内容分析,应该为④应该在②⑥前面,排除B项、D项。结合“是没用的”分析,后面应该是去“寻找它的源头”,综合分析D项正确。故选D。 【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3.下列诗句所描述的风俗,不属于古代年俗的—项是 A. —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B.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浏览完整试题C. 当年恶梦惊唐王,秦琼敬德守门旁。 D.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A项,屠苏:一种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风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项,春社:最为古老的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之一,在商、西周时期,是男女幽会的狂欢节日,而后来则主要用于祭祀土地神,以祈丰收。春社的时间一般为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约在春分前后。“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C项,秦琼敬德:门神。民间旧时风俗,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贴门神。D项,灶君:又称灶王爷、灶神,中国民间传说灶神每年腊月二十三晚,上天汇报,正月初四日返回人间。故选B。 4.下列教室励志标语中,最贴切的一组是 A. 唯有埋头,方能昂首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 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 今天辛苦一阵子,明天幸福一辈子 C. 今日不努力,明天去搬砖 笑看人生峰高处,唯有磨难多正果 D. 修身,治国,平天下 天王盖地虎,全上985;宝塔镇河妖,至少211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题干要求“教室励志标语”,B项,“一阵子”与“一辈子”明显有夸大之词,不切实际;C项,带有恐吓性质,而且人生之路有较多选择,也不能一棍子打死;D项,“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岀自《林海雪原》,是黑话暗号,虽有诙谐效果,但用在教室里显然不够庄重严肃。故选A。 5.下列选项中,对下图漫画寓意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 无论闲乘电梯还是勇攀悬崖,都呈现了精彩的人生。 B. 人一旦实现了目标,就会失去奋斗动力,无所事事。 C. 经历艰难攀登的人,比走捷径者更懂得成功的快乐。 D. 不同的人机遇不同,但是奋斗可以弥补给予的不足。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看漫画的画面及细节。漫画是一门绘画艺术,它常用简单而又夸张的笔法,勾勒出幽默、诙谐的画面,以说明某种观点。漫画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寓意有提示作用。因此,一定要仔细观察画面,这样才能全面领会漫画的寓意。漫画主要讲不同人从不同的方向攀登,大部分都能达到山顶。A项,“精彩的人生”不当;B项,“就会失去奋斗动力,无所事事”错误;C项,“更懂得”错误。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 苏轼 神宗初临海内,厉精为治,旁求天下,以出异人,得英伟大度之士。滕公元发始见知于英祖,而未及用,书其姓名藏于禁中,帝以是知之。既见公,姿度雄爽,问天下所以治乱。不思而对曰:“治乱之道,如黑白东西,所以变色易位者,朋党乱之也。”帝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公曰:“君子无党。譬之草木,绸缪相附者,必蔓草,非松柏也。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不治。”帝太息曰:“天下名言也。”遂以右正言知制告谏院、开封府,拜御史中丞、翰林学士,且大用矣。 而公性疏达不疑,在帝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帝知其诚尽,事无钜细,人无亲疏,辄以问公。或中夜降手诏,使者旁午,公随事解答,不自嫌外。而执政方立新法,天下汹汹,恐公有言而帝信之,故相与造事谤公。帝虽不疑,然亦出公于外。以翰林侍读学士知郓州,移定与青,留守南都,徙齐、邓二州,用公之意盖未衰也。而公之妻党有犯法至大不道者,小人因是出力挤公,必欲杀之。帝知其无罪,落职,知池州,徙蔡,未行,改安州。既罢,入朝,未对。而左右不悦者,又中以飞语,士大夫为公危栗,公谈笑自若,曰:“天知吾直,上知吾忠,吾何忧哉!”乃上书自明,帝览之,释然,即以为湖州。 方且复用,而帝升遐。公读遗诏,僵仆顿绝。久之乃苏,曰:“已矣,吾无所自尽矣。”今上即位,徙公为苏、扬二州,除公龙图阁直学士,复以为郓州,徙真定、河东。治边凛然,威行西北,号称名将。而宦官为走马者,诬公病不任职,诏徙许州。御史论公守边奇伟之状,诏复留河东,而公已老,盖年七十有一矣。即力求淮南,上不得已,乃以龙图阁学士知扬州,未至而薨。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节) 6.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姿度熊爽 度:气度 B. 虽中主可以济 济:成功 C. 又中以飞语 中:内心 D. 治边凛然 凛:严厉 7. 下列对原文冇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神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在天下广招奇才,滕元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神宗召见。 B. 滕公以蔓草和松柏喻结党小人和无党君子,认为朝廷有朋党,即使圣人也无法治理。 C. 滕公妻族有人犯大逆不道之罪,小人借机诽谤,皇帝知滕元发无罪,仍提拔重用他。 D. 滕公治理西北时很有威望,宦官却诬陷他不称职,御史向朝廷陈述了他守边的实情。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治乱之道,如黑白东西,所以变色易位者,朋党乱之也。 (2)而执政方立新法,天下汹汹,恐公有言而帝信之,故相与造事谤公。 9. 滕公“性疏达不疑”在文章第二段中有哪些表现?请简要概括。 【答案】6. C 7. C 8. (1)治理混乱的方法,就好像黑色和白色、东方和西方,颜色改变和方向改变的原因,就是朋党带来的混乱。 (2)执政的人刚刚确立的新法,普及天下的气势汹涌,害怕滕公有话并且皇帝相信他,所以一起发动事情诬陷滕公。 9. ①在皇帝面前很自然,肝胆相见。②随时等候皇帝的询召。③不担心皇帝不信任自己。 【解析】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C项,“中”,结合“而左右不悦者,又中以飞语,士大夫为公危栗,公谈笑自若”分析,译为中伤、诽谤。故选C。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