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321  2019-02-17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1]
2019年一轮复习之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一叶知秋,自我诊断】
(一)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南宋】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张孝祥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县)时所作。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为汪彻所劾罢。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中的“湖边春色”为后面写“杨柳”“东风”“乘船游湖”作铺垫。
B.“又”字既有对时光流逝、对历经坎坷的感慨,又有对再次来此的欣喜。
C.三、四句写“东风”“杨柳”注情于物,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D.五、六句表达了词人看贯世事,彻底解脱,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
15.本词的结尾两句“意境旷远、余音绕粱”,请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
【参考答案】
14.D【解析】D 项,“彻底解脱”不当,“此心到处悠然”,不仅在说自己的心境无论到哪儿总是悠闲安适,更包含着自己这颗备受折磨、无力回天的心只能随遇而安、自寻解脱了。
15、①动静结合,水天一色为静景,沙鸥自由翱翔为动静。一静一动,描绘出一幅充满了蓬勃的生气画面;
②以景结情,结尾两句用水天一色,沙鸥飞起的和谐之景,表达词人对于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于返归自然的恬适愉快之情。(每点 3 分,手法 1 分,解释 2 分)
(二)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 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 断弦收与泪痕深。
三两句同为写景,写法和作用不同,请作简要说明。(4分)
【参考答案】
第一句写景用白描手法,用孤舟、微月和枫林三个意象构成凄清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或为筝曲的演奏提供了典型环境);第三句写景侧重描写音乐,运用通感手法,想象出“千重万重雨”的视觉形象,表达听音乐时的复杂心情。
【指点迷津,云销雨霁】
【答题技巧】
意境题:描述+特点(四字概括)+情感 技巧题:手法+解释+情感
炼字题:解释+结合诗句+意境或情感 比较鉴赏题:两方面都要赏析。
【牛刀小试,崭露锋芒】
一、 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
才近中秋月已清,鸦青幕挂一团冰。
忽然觉得今宵月,元不黏天独自行。
【注】诚斋:作者的书斋名。
1.第二句中的“一团冰”是怎样写月的?这句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艺术境畀?(4分)
2.前人评论此诗,认为后二句“富有奇趣”,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月亮比喻为一团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清凉、皎洁的特点,渲染了一种清凉幽雅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月色的喜爱之情。
2、第三句“忽然觉得”说明诗人对“今宵月”产生了一种独特感受;第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亮不是在粘在天空,而是独自行走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赋予月亮灵动的特色,想象新奇,意境富有情趣,所以说后两句“富有奇趣”。
二、 雨多极凉冷
焉知三伏雨,已作九秋风。木叶凉应脱,禾苗润必丰。
地偏山吐月,桥断水浮空。鸡犬邻家外,鱼虾小市中。
(1)试赏析颈联中吐浮两个词运用的妙处。(4分)


浏览完整试题(2)诗题为雨多极凉冷,为什么读后却无瑟缩之感请结合尾联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吐”,是吐出的意思,运用拟人手法,将山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从山间升起的瞬间,颇富神韵和情趣。
“浮”,是漂浮的意思,写出了雨后水涨,桥被冲断,漂浮于水面之上,突出了“雨多”,呼应了题目。
2、答题思路:尾联写了什么景物,什么特点,什么情感,给人的感觉。
翻译+四字概括+情感+感觉
尾联描写了雨后……,渲染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的闲适愉悦之情,读后令人感到温馨美好,而没有瑟缩之感。
三、 【正宫】鹦鹉曲•农夫渴雨
冯子振
年年牛背扶犁住,近日最懊恼杀农夫。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
恨残霞不近人情,截断玉虹南去。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
1.这首曲子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请简要分析“看一片闲云起处”中“闲”字的妙处。
四、 帐夜①
(清)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近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请赏析颔联的艺术手法。
答题提示:赏析艺术手法从写景和抒情两个角度分析。
(一)动静结合:“雁飞”是动景,“白雪”是静景,写出了边地特有的景象。视听结合:“雁飞”“白草”“雪”“黄榆”是目中所见,“笳”声是耳中所闻。
(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大雁已经往南飞,草却还如往年一样覆盖着白雪;人已经老迈,榆树泛黄,只能夜夜听笳声惆怅,渲染了凄凉萧瑟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思乡的愁苦和人至暮年、客居他乡的凄凉之情。
补充:
写景:1)衬托、白描,想象;2)修辞手法;3)结合:远近、视听、虚实、点面、俯仰、动静4)色彩鲜明
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景结情、托物言志、用典、反衬(乐景衬哀情)想象
点染: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2、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提醒: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诗歌描绘了一幅(特点+地点+季节+时间)图。……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诗歌的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简要赏析。
本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秋日暮景图(1分)。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冻,不再流淌(1分)。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 “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是视觉和静态描写(1分)。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诗歌的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2)诗歌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1、诗歌的颈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胭脂”和“白雪”分别比喻“棠梨叶落”的红色与“荞麦花开”的白色,把山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可谓有声有色有香。
2、诗歌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诗的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前句设问,写诗人在吟诗之后不知为什么忽然感到闷闷不乐;后句作答,写这原来是诗人因蓦然发现村桥原野上的树像他故乡的景物而产生了思乡之情。
【秘籍在手,决胜江湖】
赏诗歌,需三看(题目、小注、关键词),盯术语,疑情感,并列处,仔细辨。
【实战演练,笑傲江湖】
一、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②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③。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④非我乡。
①南海:今广州佛山一代。②上国:指京城。③蓝关、湘浦: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地。④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之所。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写夕阳、红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诗人挽着朋友的衣袖举杯相劝,这一联情景相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B.“行人莫叹碧云晚”是劝路上行人不要因为暮云而叹息,借此表达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同时翻出新意,使朋友体会到友谊的温情。
C.“每年春草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光,暗含了京城科举考试每年举行,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
D.诗歌颈联对仗工整,承接上句“春草芳”,实写送别时的环境,雪过蓝关寒气减弱,虚写朋友南归会途经湘浦,意味深长.
E.“应无惆怅沧波远”一句,是说朋友远涉江河,应该没有惆怅之情,给读者以轻快之感,表达了丰富的情谊,别具一格.
2.这首诗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4.BD(B项,“路上行人”理解错误。D项,诗歌颈联都是虚写,想象朋友的行程所经之地。)
15.①鼓励劝勉之情:诗歌领联劝勉朋友中举的机会很多,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
②关怀牵挂之情:颈联遥想
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
③期冀、祝愿之情:尾联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世进取。
④惜别之情。送别朋友时回故乡时,揽君衣袂,依依不舍。
二、 公安县怀古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展开余下试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B.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C.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
D.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答案:
1. A、D(A“用笔着力表现”的不应该是“山野”与“江水”,而应该是“营”与“城”。D.“次写想象之景”有误,应为“眼前实景”。)
2 .①用典,借用刘备君臣合契、吕蒙战功卓著的典故,流露出了对吕蒙、刘备的缅怀、敬仰之情②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奈伤悲③借古讽今。刘备君臣契合,建立功业,而唐代宗宠信宦官,李光弼、郭子仪就不遇明主,不能取得全国安定团结的局面。诗人借此讽谏皇帝要重用贤臣。
三、奉使道中作三首①(其一)
欧阳修
客梦方在家,角声已催晓。
匆匆行人起,共怨角声早。
马蹄终日溅冰霜,未到思回空断肠。
少贪梦里还家乐,早起前山路正长。
注:至和二年(1055)冬,欧阳修奉命到契丹去贺新君登位,本诗作于出使契丹途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首诗共八句,前四句五言,后四句七言,句式长短不一,故应属于古体诗。
B.诗的首句写“行人”在途中夜宿梦回故乡,以梦写情,含蓄隽永,手法巧妙。
C.诗的第二句意谓报晓的号角声,好像催促“行人”早早起身,比喻生动贴切。
D.“马蹄”句用一“溅”字,极有力度,写出了“行人”在冰天雪地前行的豪情。
E.诗的末句写前路山峦连绵路途遥远,还需早起出行,“早起”二字有勉励之意。
2.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行人”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答案:
1.(5分)CD
2..(6分)
①出使途中心念亲人,梦归故乡;
②角声惊梦,催促早发,心生“怨”情;
③路途艰难,而思乡难忘,只好以莫贪回家之乐,前路还很漫长来自我劝勉。
6分。答出一点得2分。
四、 晚步陈棠晚步沙头①
倚小晴,南山正与暮云横。栖鸦啼处野烟合,飞鸟去边孤月生。树暗风微花气度,溪深雨涨水痕平。夜阑衣湿迷归路,仿佛前村灯火明。
【注】①沙头:地名,位于今湖北荆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一句中的“沙头”一词交代“晚步”的地点,“小晴”点明了天气状况。
  B.第三句写野烟弥漫,栖鸦啼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营造了萧瑟的氛围。
  C.第四句写鸟儿飞离悬崖,孤月升起,让人顿生凄凉之感,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
  D.夜深之时,迷途的诗人忽见前村灯火通明,暗示了自己的仕途即将峰回路转。
  E.在描摹客观景物的同时,诗人还把某种独特感受倾注其中,使诗歌显得含蓄蕴藉。
 2.“树暗风微花气度,溪深雨涨水痕平”颇受后世称道,请简要赏析这两句的精妙之处。(6分)
答案:
1. C D(C项“让人顿生凄凉之感”不妥,“直接表达”错误。D项“暗示了自己的仕途即将峰回路转”不妥)
2.①树影昏暗,微风吹拂,花香袭人;急雨过后,溪深水涨,水面平静。(内容)②嗅觉和视觉相结合,营造出清幽寂静的氛围。(手法)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安宁,情感含蓄委婉。(情感)(共6分,每条2分。内容解说、手法分析和情感概括各2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五、 元日田家
薛逢
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
蛮榼①出门儿妇去,乌龙②迎路女郎来。
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
长笑士林③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
【注】①蛮榼:酒器。②晋朝时,民俗以“龙”字为家犬命名。后世以乌龙泛指犬。③士林:此处指读书人。
1.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诗的标题中,“元日”点明了写作诗歌的时间,“田家”点明了诗歌的内容。
B.本诗首联描写了南村和北村不同的风景。在元日这天,家家户户很早就打开了家门
C.诗歌前三联写出当地淳朴的民风。元日百姓的生活热闹却又不失田园生活特有的宁静。
D.“但”字写元日这一天百姓相逢之后只彼此祝福健康长寿,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的告诫。
E.“暮景”一词含义丰富,既指一日之“暮”,也指一年之“暮”,亦可指一生之“暮”。
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AB(答对一个给2分,答对两个给5分)
[解析]A项,“‘元日’点明了写作诗歌的时间”错,诗中写的是百姓元日的情形,不一定是诗人写诗的时。B项,“南村晴雪北村梅”互文见义,所以“不同的风景”错误。
2.1)过节的愉悦之情:“但祝”“那愁”表现出元日这天诗人、百姓欢度佳节的景象。暗含了一种愉悦之情。2)对宦游生活的厌倦之情:“长笑士林因宦别”,读书人为了做官,不得不去乡别亲,多么的可笑。3)对回乡的渴望之情:“一官轻是十年回”,外出做官,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可见回乡之情是多么的迫切。4)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之情:“树里茅檐”“蛮榼出门”“乌龙迎路”“但祝”“那愁”表现当地民风淳朴,流露出作者的美慕之情。(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6分)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19年一轮”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