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北京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第三次月考 (汉语文)试卷 一、知识识与运用(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 逡巡(qūn) 瞋视(chēn) 一模(mó)一样 随声附和(hè) B. 剽悍(biāo) 孱弱(cán) 未雨绸缪(móu) 吹毛求疵(cī) C. 擅长(shàn) 毗邻(bǐ) 偃旗息鼓(yǎn) 如火如荼(chá) D. 庇护(bì) 校对(jiào) 相形见绌(chù) 好高骛远(wù)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一模(mú)一样;B项,剽悍(piāo),孱弱(chán);C项,毗邻(pí),如火如荼(tú)。故选D。 2.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毫无例外 蛛丝蚂迹 不求甚解 卧薪尝胆 B. 自做自受 俯首帖耳 煞有介事 忧柔寡断 C. 味同嚼蜡 美轮美奂 出类拔萃 精兵简政 D. 屈指可数 门口罗鹊 蔚然成风 声名狼藉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的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题中A项,蛛丝马迹;B项,自作自受;优柔寡断;D项,门可罗雀。故选C。 3.下列各组用横线连接的短语中,不全是反义词的一项是 A. 别出心裁——如法炮制 囫囵吞枣——咬文嚼字 浮光掠影——走马观花 B. 因地制宜——刻舟求剑 循序渐进——揠苗助长 理直气壮——理屈词穷 C. 立竿见影——无济于事 与日俱增——每况愈下 不名一文——腰缠万贯 D. 豁然开朗——百思莫解 自食其力——不劳而获 泰然处之——如坐针毡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A项,“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是近义词。故选A。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同仇敌忾(愤恨) 言简意赅(完备) 惟妙惟肖(相似) 引吭高歌(脖子) B. 好高骛远(追求) 明火执仗(依仗) 陈词滥调(旧) 不能自已(停止) C. 称心如意(适合) 不刊之论(刊登) 明知故问(故意) 杳无音信(深远) D. 不期而遇(约定) 浩如烟海(广大) 摩肩接踵(脚后跟) 厉兵秣马(喂)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A项,吭:嗓子,喉咙;B项,仗,兵器;C项,刊:改正。故选D。 5.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全都是褒义的一项是 A. 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东涂西抹,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 B.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 C. 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费尽心思、处心积虑,半年之内偷了三辆摩托车。
浏览完整试题D. “五四”新文学的伟大旗手屈指可数,其中鲁迅是现代版画艺术的始作俑者。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A项,东涂西抹:随意提笔写字、绘画、作文;胡写乱涂,轻率下笔,乱改他人文章;比喻做事无规则,不从根本着手。贬义或中性;C项,不思悔改、费尽心思、处心积虑均为贬义词;D项,始作俑者:最先做坏事的人,贬义。故选B。 6.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许多人致力于海洋水产资源的保护与合适开发。 B. 冬天来了,凛冽的山风刮起来了,天也黑得更早了。 C. 近年来的科学考查证实,其他星球也存在着碳氢化合物。 D. 看着这些老照片,我不禁有了怀旧的情绪,甚至有些感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A项,“合适”和“发展”搭配不当;C项,“考查”应为“考察”;D项,“感化”应为“感动”。故选B。 7.将下列词语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序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读如春,你心便无冬;读如秋,你心中便挂满果实。从阴雨读出晴日,从暗夜读出 ,从枯黄读出 ,从沙漠读出清泉,你就读出了常人所读不到的 。读的最高境界是读出 ,这样才能把被读的生命与自己的生命读在一起。 A. 霞云 翠绿 意境 灵魂 B. 光明 丰润 意境 灵魂 C. 霞云 翠绿 意义 生命 D. 光明 丰润 意境 生命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的能力,注意啊考核近义词辨析。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注意跟文中的“暗夜”“枯黄”“清泉”“把被读的生命与自己的生命读在一起”对应。故选A。 8.下列各句中画线的关联词语,使用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 无论是扫描式阅读还是跳跃式阅读,注意力也要高度集中。 B. 求知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C. 平日来这里游览的人既然这么多,节日来的人就更多了。 D.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但是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考核的重点是关联词语,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题中A项,“也”改为“都”;C项,“既然”改为“尚且”;D项,“但是”改为“更”。故选B。 9.将“这是因为读书有它的规律”插入下面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读书并不在多,①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透彻。②与其读十部意义不大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有价值的书;③与其泛泛地读十部书,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④必须经历一个吸收、转化、升华的过程。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注意插入的句子中的“规律”和后面的句子“必须经历一个吸收、转化、升华的过程”语意的照应。故选D。 10.下列各组句子,前面是原句,括号内是缩句,其中缩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征服沙漠的远大理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将更快成为现实。 (人类征服沙漠成为现实。) B.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神舟”六号标志着重大胜利。) C. 实践证明,那里确实是一个风景优美、值得一去的好地方。 (实践证明,那里是好地方。) D. 突击队员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在陡滑的岩壁上攀登。 (突击队员在岩壁上。)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此题考核提取句子的主干,题中A项,应为“理想成为现实”;B项,“成功标志着胜利”;D项,应为“突击队员攀登”。故选C。 1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制止和发现欺凌行为。 B. 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C. 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加大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D.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校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此题考核提取句子的主干,题中A项,语序不当,应为“发现和制止”;C项,搭配不当,“加大”和“水平”搭配不当;D项,成分残缺,句尾加“活动”。故选B。 12.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 “我在开花!”它们笑着;“我在开花!”它们嚷嚷。(反复、拟人) B. 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比喻) C. 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嘲笑战胜专制,以讽刺战胜宗教的自以为是,以坚毅战胜顽固,以真理战胜愚昧。(排比) D. 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设问)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考纲规定的常用的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借代和反复,有人也把对比列入到修辞的行列,注意明确修辞的特征,然后具体的区分,题中D项,应是反问。故选D。 1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B. “听着,朋友,”他们说:“你丑的可爱,连我都禁不住要喜欢你了。”
展开余下试题C. 把报刊亭改造成志愿者服务站?还是生活服务便民亭?人们对此意见不一。 D. 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题中A项,“大学”应用“书名号”;B项,“说”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C项,问号改为逗号。故选D。 14.下列各项,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些关于算盘计算功能之外的引申,把算盘深深地植入了中国历史文化之中。 ②在北京东岳庙的瞻岱门内两侧各挂着一副大算盘,左右批有“毫厘不爽,乘除分明”,以示赏善罚恶,公正严明。 ③在民间,常会听到“金算盘”“铁算盘”之类的比喻,形容的也多是“算进不算出”的精明。 ④自古以来,算盘都是用来算账的,因此也被赋予了很多象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⑤比如,它被当作象征富贵的吉祥物,为人们所推崇。 ⑥除了与钱财相关的象征意义以外,算盘也常被用来象征出入平衡,分毫不差。 A. ④⑤③⑥②① B. ④①⑤③⑥② C. ③②①⑥④⑤ D. ③⑥④②⑤①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注意④中“象征意义”与⑤中“象征富贵的吉祥物”;⑥中“出入平衡,分毫不差”与②中“毫厘不爽,乘除分明”之间的衔接,①总结全文。故选A。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再塑生命的人》写的是海伦•凯勒的启蒙老师莎莉文小姐。海伦•凯勒曾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B. 老舍,著名作家,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济南的冬天》《故都的秋》。 C.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风豪放,如代表作《观沧海》《龟虽寿》。 D.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醉翁亭记》。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题中B项,《故都的秋》的作者是郁达夫。故选B。 二、阅读(每小题3分,共45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然后完成下列小题。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 ——选自《庄子•天运》 16. 对文中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B.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C.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D.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17. 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颦:皱眉头 B. 挈:本意是用手提着,这里是带领的意思 C. 妻子:妻子 D. 去:离开,避开。 【答案】16. B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其里”修饰“富人”不要断开;“见之”的反应是“挈妻子而去之走”两个事件,中间断开;“颦美”是“知”的宾语,后面断开。故选B。 【17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C项,妻子:妻子和儿女。故选C。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西施经常心口疼痛,皱着眉头从街上走过,同村一个丑妇人看见西施的样子,觉得很美,便 仿效着,皱眉蹙额,走到街上。村里富人看见她的这副怪样,都紧闭大门不愿出来;穷人见了,带着妻子儿女,远远避开。这个丑妇看到西拖捧心皱眉的样子很美,但却不知道为什么美啊。 (二)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下列小题。 让人,乃众妙之门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乎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18. 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让人,让沈从文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
展开余下试题B. 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C. 让人,并不是懦弱。 D. 让人,乃众妙之门。 19. 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0. 选文第②段中加线的“这种美德”具体指什么? 21. 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18. B 19. ①引出文章的话题“让人”和中心论点;②增加文章的文学性,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0. 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 21. 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让人对事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解析】 【18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此题考核文章的中心论点,A项,沈从文只是文中的一个论据;C项,论点一般不用否定句,再文章要说的是“让人”的结果;D项,是形象化得说法,“重妙”解释的不具体。故选B。 【19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的能力,要求分析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答题时注意先答出内容,然后结构和效果的角度分析作用,本文是议论文,第一段引用沈从文的例子,从文章的结构看,引出文章的话题“让人”和中心论点;从效果看,增加文章的文学性,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0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要求回答“这种美德”的含义,注意根据上下文的内容作答,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进行概括。 【21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的能力,议论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引用论证等,和足以各自和特征,结合原文分析作用。根据文中内容“不退不让”“而让人”是对比论证;“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是比喻论证;“沈从文先生”是举例论证,作用注意围绕论点“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分析。 【点睛】分析语段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 (三)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下列小题。 冬天的芭蕾 韩静霆 ①是绿蒙蒙的春天了,我还是执拗地想着哈尔滨严冬的冰灯。想起来,就仿佛又重新在那儿生活了一回似的,迷失在晶莹剔透的宫殿里了。 ②冬天也能燃烧呀,瞧着巧夺天工的冰灯,心不是热得像要化掉吗?在这儿,冰,与那个肃杀的“冷”字绝缘了。冰灯是足以在凄凄历历的北风中温存人们心灵的东西。望着活灵活现的冰雕小鹿,怎能怀疑它没热烘烘的心脏?观赏冰琢的梅花,也分明感受到暖融融的春风的消息。描画冰灯的美丽,言语显得何等乏力。“雪骨冰姿”似乎是可以入诗的,在这里不过是句大实话。世间又有什么东西能把冰灯比拟呢?水晶啦,白玉啦,全都在它面前黯然失色。谁见过水晶砌成的九级小巧塔?谁听说过白玉堆出的插云仙女峰?再说画它更是不易讨好。你只能用背景去反衬冰灯,它本身是无色的透明体。可是,当月儿初上,冰灯就是凝固的月光了。白日呢,它又抱住冬天懒洋洋的太阳,闪烁着扑朔迷离的光彩。 ③赶到天暖了,冰融了,窄瘦的松花江结束了凝固的冬眠,变丰满了,粼粼的波涛载着桃花瓣儿流向远方了,冰灯又如何呢?它曾经是从松花江来的,它是江水的精魂,可它融化之后,无声地滋养了土壤,再也寻不到它的踪迹。 ④遗憾么? ⑤花树有春华秋实,硕果里藏着开花的回忆;人有青年暮年,鹤发时也能回顾曾经有过的黄金年华。冰灯却似乎只有青春,它来到世界上就美丽不凡。仿佛它鼓足了劲儿,漂漂亮亮装点一下冬天就情愿化为乌有了似的,半点踪迹也不留。 ⑥可是冰灯的姿影,却能在人们的心里觅到。 ⑦所以我说,冰灯的生命是永恒的。 ⑧生命原来也同寓言一样呢,不能用长短衡量价值,重要的是内容。长寿的庸人,活着时已经在别人心里死掉了;“生如闪电之耀亮,死如彗星之迅忽”,这样的人却正在人们的怀念中获得永生。哦,说到人生,似乎扯远了。那么,朋友,你听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之后,并不能留住那乐声呀,但它永久地强化着你的灵魂;你看罢芭蕾舞剧《天鹅湖》,无法阻止帷幕下落,可它仍然在陶冶你的情操;你见过月夜悄然迸放的昙花吧?它拼着生命的全部孕蓄,仅作一次短暂的辉煌表演,可你忘得掉吗? ⑨啊,冰灯,冰灯!它就是一个冬天的芭蕾,一支回旋在脑海里的优美乐曲,一个记忆中永恒的通体透明的生命! ⑩是的,是温润的春天了,可我还是时时想着哈尔滨的冰灯,它给我的昭示是悠远的,假如能让我的生命全都换做青春,而寿命不得不缩减,我愿意。 22. 为本文划分段落,恰当的一项是 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23. 依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形容器物精致、光亮透明,结构细巧,如同珍珠一样。 ( ) (2)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 ) (3)相比之下,事物仿佛失去原有的色泽、光彩。 ( ) 24. 文章 ② 段表现了冰灯的哪三个特点? 25. 第④段中“遗憾”指代什么? 26. 第⑦段中“冰灯的生命是永恒的”具体的体现是什么? 27. 第⑨段划线的句子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8. 概括第⑩段在文中的作用。 29.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严冬的哈尔滨,当你看到冰灯时是不会感到寒冷的。 B. 冰灯短暂而美丽的人生给作者留下了人生的遗憾。 C. 本文对于冰灯的描述非常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文章还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人生和生活。 D. 本文围绕冰灯运用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表达作者对冰灯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30. 对本文文体的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散文 B. 记叙文 C. 小说 D. 说明文 【答案】22. D 23. (1). 晶莹剔透 (2). 巧夺天工 (3). 黯然失色 24. 温存心灵,雪骨冰姿,光彩闪烁。 25. 冰灯融化后再也找不到它的痕迹 26. 冰灯的姿影,却能在人们的心理找到 27. 采用比喻、排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冰灯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震撼,表达了强烈的赞美之情。 28. 首尾呼应,升华感情。 29. B 30. A 【解析】 【2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要求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答题时注意找到文章的顺序,此题①写写作的缘由,②③写哈尔滨的冰灯,④⑤⑥⑦针对“遗憾”写作,⑧⑨由冰灯引人生;⑩总结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