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773 2019-03-03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73]
《邓稼先》基传炼
第一单元
1.邓稼先
A组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鲜为人知(xiān) 开拓者(tuò) B.鞠躬尽瘁(cuì) 难堪(kān)
C.热泪盈眶(kuāng) 说服(shuō) D.彷徨(huáng) 挚友(chì)
2.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①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________的科学家——邓稼先。
②那是中华民族________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③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________的。
④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________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⑤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________的人物。
A.①鲜为人知 ②任人宰割 ③当之无愧 ④可歌可泣 ⑤家喻户晓
B.①当之无愧 ②任人宰割 ③家喻户晓 ④鲜为人知 ⑤可歌可泣
C.①鲜为人知 ②任人宰割 ③当之无愧 ④家喻户晓 ⑤可歌可泣
D.①可歌可泣 ②家喻户晓 ③任人宰割 ④鲜为人知 ⑤当之无愧
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仰慕:敬仰思慕。)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
C.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元勋:最高领导人。)
D.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彷徨:徘徊,犹豫不决。)
B组
4.下列句子的顺序已被打乱,对其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②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③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④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④③②① D.③②①④
5.1986年7月29日“‘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请你仿照示例,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
示例一:一生为祖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身先士卒。让我们记住他——“‘两弹’元勋”邓稼先。
示例二:此乃“‘两弹’元勋”邓稼先之墓,他是一个比平凡人还平凡的人,却为中国“两弹”的研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追忆“天眼”之父南仁东
2017年9月25日是中国“天眼”竣工一周年的日子。已为“天眼”操劳二十多年的南仁东,却没等到这一天。
“咱们也建一个吧”
“咱们也建一个吧。”国际上提出要建“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时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的南仁东则和几位同仁一起提议,可根据我国国情,建造我们自己的大望远镜。
从这句话开始,南仁东就把自己与“天眼”牢牢绑在了一起。“这二十几年,南老师没干别的。”南仁东的学生甘恒谦说,这些年,南仁东的努力程度常人难以想象。
为了找到最满意的地点,南仁东从几百张遥感地质图像里挑选出所有接近圆形的洼地,闷头钻进贵州的大山里。他要拄着竹竿翻山越岭,到现场去勘察,这个洼地合不合适,距离嘈杂的闹市有多远。
浏览完整试题
“那几年南老师几乎踏遍了当地所有的洼地。”甘恒谦说,南仁东爬的山路连那里的农民看了都摇头。
挑剔的南仁东最终相中了最圆的那个大坑——位于贵州平塘县的大窝凼。然后,他正式提出利用喀斯特地形建造大型射电望远镜的设想。为了推动工程立项,南仁东每次向相关部门汇报项目,都至少提前一个小时到达会场。他担心因为一丁点儿意外而迟到。那段时间,经常需要写个三五千字的项目介绍,要得很急。南仁东就和同事一起在办公室,逐字逐句斟酌,常常弄到凌晨。他怕稍有疏漏,影响项目的进程。
对每个细节都了如指掌
夜以继日的付出,让这个恢宏的望远镜工程在南仁东的头脑中逐渐成形。
2007年,FAST终于正式立项。南仁东更拼命了。这个巨大的工程需要攻克太多难关,南仁东常常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为了节省时间,中午他总是随便吃点饼干、方便面完事。遇到特别有难度的事,南仁东会长时间沉默不语。FAST开始建造时,大家发现,南仁东总能很快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南老师对FAST是如此了解,从最初讨论到每一个细节设计,所有关键技术他都了如指掌。”岳友岭说。
岳友岭参与了FAST工程钢索设计部分。FAST上的钢索需要伸缩变形,这就需要计算钢索的耐疲劳程度。岳友岭记得,刚开始大家根据FAST 30年的寿命初步预估,钢索需要承受约600万次拉伸。南仁东却算出了另一个答案:200万次。后来大家经过多次计算模拟,发现南仁东是对的,600万次的估计远远超出寿命所需,是不合理的。
“钢索应该用什么样的钢,钢索接头部分用什么技术解决,用什么样的工艺支撑FAST的外形,南老师都一清二楚。”岳友岭回忆。在设计FAST馈源舱时,最初有4个塔和6个塔等多种设想,但馈源舱的姿态调整一直不能满足科研需求。南仁东曾提出,设计一个带有流体配重的馈源舱。“这是个非常好的构想,需要极有创造力才行。很难有人想到,用这么简单的设计来应对如此复杂的难题。”甘恒谦说,虽然南仁东的提议因为过于超前而最终未被采用,但这件事让他对南老师在工程方面的造诣佩服得五体投地。
青丝熬成白发
作为首席科学家,南仁东主导和参与了FAST项目每个工程难题,带领FAST渡过一次又一次危机。学生们知道,巨大的“天眼”里,熔铸了南仁东的心血,更熔铸了他的感情。
在2016年9月FAST竣工仪式上,一段宣传片介绍了FAST二十几年来从无到有的历程。岳友岭从视频中看到了南仁东二十多年前的照片,感慨万千:“南老师拄着竹竿,爬山越岭为FAST选址时,头发和胡子还是黑的。”
如今,世界上单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已向苍穹睁开“天眼”,而为它把青丝熬成白发的那个人,却永远闭上了双眼。
也许,他只是太累了。也许,他只想化作星辰,与“天眼”长伴!
A组
6.仔细阅读文章,将建成“天眼”经历的过程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立项→建造→__________
7.文中引用甘恒谦、岳友岭的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南老师拄着竹竿,爬山越岭为FAST选址时,头发和胡子还是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
9.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南仁东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籍①弃书捐剑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之③。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④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注释】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②项梁:项羽的叔父。③怒之:意动用法,以之为怒,对他感到很生气。④略:大概。
A组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刘 邦 智 取 项 籍 以 力 斗 然 终 为 刘 所 败 乃 智 穷 也。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学书不成,去( ) (2)剑,一人敌 ( )
(3)不足学 ( ) (4)又不肯竟学( )
B组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项籍年少时不肯学书学剑,而后终为刘邦所败,这个故事给人什么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科学家的美丽是思辨与理论的美丽
学贯中西,尤其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刻认识,使杨振宁对自然界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大自然的美丽和思想的魅力,是促使他登上物理学象牙之塔的动力所在。他特别欣赏200年以前威廉•布莱克的一句话:“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把无穷无尽握于手掌,永恒宁非是刹那时光?”
杨振宁用一个最浅显的例子向清华学子们道出了自然界中更高层次的美:“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小时候看到了虹跟霓都会说‘这非常之美’。等到你年纪稍大,会做实验了,那么你可以量那个虹是多少度,霓是多少度。你如果去量了以后,你就会发现虹是42度,就是它这个角是42度,而霓是50度。而且你继续观测以后,你就知道虹是红在外、紫在内,霓是反过来的,是红在内、紫在外,你已经体验到了实验之美。如果你进步到了唯象理论以后,你就懂为什么会有虹和霓。是因为太阳光在水珠子里头可以有一个全反射,一次全反射就出来虹,两次全反射就出来霓。而且你经过全反射的计算可以算出来一个是42度,一个是50度。这个是唯象理论的美,我想任何一个学生第一次算出来这个42度和50度的时候,不可能没有一个非常深的感受,觉得这真是妙不可言。可是这个还不够,为什么要有全反射,为什么要有折射,这些要到理论架构里头找。到了麦克斯韦方程出现以后,你就可以了解到为什么要有全反射,而且可以知道为什么在水里要有折射。这个把它的根源找出来了,所以这是更高层的美。”
杨振宁甚至认为,连最美的诗句也不能尽善尽美地表达物理学的美。他说:“在牛顿去世的时候,一个大诗人蒲柏写了这样两句‘自然与自然规律为黑暗隐蔽,上帝说让牛顿来,一切遂见光明’,这些用诗人的语言来描述物理学的美,当然是描写得很好,可是我觉得不够。当我们知道一个物理学的基本结构能够准确解释那么多的复杂现象时,还有一些美的感受,是诗人所没有写出来的,是什么感受呢?是一个庄严感,是一个神圣感,是一个第一次看见宇宙的秘密的时候的畏惧感。正如哥特式建筑的建筑师,他们在设计哥特式建筑的时候,他们所要歌颂的,是崇高美、灵魂美、宗教美,是最终极的美。”
展开余下试题
当杨振宁试图结束这次面对2 000人的采访时,早已按捺不住激动情绪的学生们蜂拥而上,要冲上去让大师与之签名或合影。但没想到警察和保安比他们还快,不管三七二十一,扒开人群,像绑架一样,拽着大师快步离去,如同一团自旋的电子。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1.邓稼先
1.B 2.A 3.C 4.D 5.示例一: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长眠于此。他鞠躬尽瘁,为“两弹”献身,身先士卒,震撼浩浩乾坤。身已死,心仍在。 示例二:朋友,在你所站的土地下,长眠着一个忠诚纯正,有奉献精神、坚定信念的人。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6.提议 选址 竣工 7.甘恒谦是南仁东的学生,岳友岭是南仁东的同事,他们更熟悉南仁东的生活、工作状况,引用他们的话使文章更有说服力,更能体现南仁东制造“天眼”的不易和他精益求精、迎难而上的可贵精神。 8.这句话运用语言描写的手法,通过岳友岭的感慨侧面表现了南仁东为造“天眼”付出的艰辛之大。
9.①国际上提出要建“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南仁东就提议“咱们也建一个吧”,体现了他胸怀祖国、敢为人先、具有远见卓识的优秀品质。②不辞辛苦,亲自到贵州大山勘察;为了节省时间,中午总是随便吃点饼干、方便面完事,体现了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③汇报项目至少提前一个小时到达会场,对细节了如指掌,多次计算模拟,体现了他鞠躬尽瘁、科学严谨的优秀品质。
10.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11.(1)去掉,这里是放弃的意思 (2)抵挡 (3)值得
(4)完毕,全 12.(项籍)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放弃了;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 13.项籍年少时,学什么都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因此,长大后虽然也有雄心壮志,但最终因缺乏真才实学而导致惨败,这就告诉我们,学习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参考译文】项籍年少时,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放弃了;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他的叔父)项梁对他感到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罢了。剑术,也只能与一个人对敌,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后来)只知道兵法大概的意思,又不肯深入地学习下去。后来,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刘邦凭借智取,而项籍则以蛮力拼斗,然而最终被刘邦打败,是智力用尽了。
上一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
下一篇: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基传炼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邓稼先》基”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7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