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名句默写填空专题训练

阅读:673  2019-03-05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名句默写填空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73]
2019年高考苏教版语文考点组合练(18)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
练习18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2018如皋三测)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孟子他们不受诸侯待见,只能暗中羡慕苏秦、张仪,却又对他们冷眼旁观,眼看着人家把天下闹得动荡不安,   ,而自己的呼声愈来愈被   了,愈来愈受诸侯的白眼了,   ,便只好退回房里,把满腔不平和才气都写在竹简上,给后世留下一部部好文章。
A.沸反盈天  淹没  每况愈下
B.沸反盈天  湮没  每况愈下
C.沸沸扬扬  淹没  江河日下
D.沸沸扬扬  湮没  江河日下
2.(2018苏州期初调研)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比喻
B.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夸张
C.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赵壹《刺世疾邪赋》)——比喻
D.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班婕妤《怨歌行》)——比喻
3.(2018如皋三测)下列加点字用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刚收到一份报告,请您钧裁。
B.既然你把作品呈正给我,我定会好好品读。
C.这本书我已读完了,现当璧还为是。
D.感谢您的垂询,我们定当满足你的要求。
4.(2018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摩罗表示:无论孩子接受能力如何,都应当优先阅读“一手经典”。《弟子规》《三字经》虽经典,却是古人将经典进行整编之后的“二手”产物,其含意和内容远不及“一手经典”的内容丰富。读懂《诗经》对于孩子的帮助,要比读懂《弟子规》更大。    。    ,    。    ,    ,    。北京观唐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保刚也表示:他并不崇尚这种无欲无求的态度,“佛系”是年轻人的一种病态思想。“佛系”年轻人应当多读经典,调养性情。
①她说,《诗经》中也有一些篇目,它所表达的思想看起来和现在人们所提到的“佛系”非常相似
②但《诗经》其实是一部非常正能量的诗集
③对于当下热词“佛系”,曲黎敏有自己的看法
④并不是像我们现代人所说,年纪轻轻就无欲无求
⑤而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大智慧
⑥它所表现出来的这种“佛系”不是真的不争
A.③①②⑥⑤④  B.③①⑥⑤④②
C.①②⑥⑤④③  D.①⑥⑤④②③
5.(2018如东中学模拟三)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滕王阁的一组是 (  )
①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②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魂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诗。
③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④三秋一序,常令八方墨客小心掷笔;巨浪长风,又送四海才人大胆题联。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名句名篇默写(8分)
6.(2018泰州中学模拟)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         。(《氓》)
(2)         ,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3)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4)绿云扰扰,         。(杜牧《阿房宫赋》)
(5)布衾多年冷似铁,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7)丛菊两开他日泪,         。(杜甫《秋兴八首》)
(8)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


浏览完整试题三、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2018南京、盐城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教育的新生
陶行知
世界是在动,人生是在动,教育怎能不动?并且是要动得不歇,一歇就灭!怎样动?向着哪儿动?
我们要想寻得教育之动向,首先就要认识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之对立。一方面是生活教育向传统教育进攻;又一方面是传统教育向生活教育应战。在这空前的战场上徘徊、缓冲、时左时右的是改良教育。教育的动向就在这战场的前线上去找。
传统教育者是为办教育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分离。改良教育提出“教育生活化”和“教育即生活”的口号。生活教育者承认“生活即教育”。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前进的生活就是前进的教育,倒退的生活就是倒退的教育。生活里起了变化,才算是起了教育的变化。我们主张以生活改造生活,真正的教育作用是使生活与生活摩擦。
为教育而办教育,在组织方面便是为学校而办学校,学校与社会中间是造了一堵高墙。改良者主张半开门,使“学校社会化”。他们把社会里的东西拣选几样,缩小一下搬进学校里去,“学校即社会”就成了一句时髦的格言。这样,一只小鸟笼是扩大而成为兆丰花园[注]里的大鸟笼。但它总归是一只鸟笼,不是鸟世界。生活教育者主张把墙拆去,承认“社会即学校”。这种学校是以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二十八宿为围墙,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学生都是同学。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就会自然而然去运用社会的力量,以应济社会的需求。
为学校而办学校,它的方法必是注重在教训。给教训的是先生,受教训的是学生。改良一下,便成为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而不做,学生学而不做,有何用处?于是“教学做合一”之理论乃应运而起。事该怎样做便该怎样学,该怎样学便该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教训藏在书里,先生是教死书,学生是读死书。教死书、读死书便不许发问,这时期是没有问题。改良派嫌它呆板,便有讨论问题之提议。课堂里因为有了高谈阔论,觉得有些生气。但是坐而言不能起而行,有何益处?问题到了生活教育者的手里是必须解决了才放手。问题是在生活里发现,问题是在生活里研究,问题是在生活里解决。
没有问题是心力都不劳。心力都不劳,是必须接受现成知识方可。先在学校里把现成的知识装满了,才进到社会里去行动。王阳明先生所说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便是这种教育的写照。他说的“即知即行”和“知行合一”是代表进一步的思想。生活教育者根本推翻这个理论。我们所提出的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
传授现成知识的结果是法古,黄金时代在已往。进一步是复兴的信念,可是要“复”则不能“兴”,要“兴”则不可“复”。比如地球运行是永远的前进,没有回头的可能。人只见春夏秋冬,周而复始,不知道它是跟着太阳以很大的速率向织女星飞跑,今年地球所走的路绝不是它去年所走的路。我们只能向前开辟创造,没有什么可复。时代的车轮是在我们手里,黄金时代是在前面,是在未来。努力创造啊!
(有删改)
  [注] 兆丰花园:近代上海著名的租界公园,现称中山公园。
7.简要分析“学校即社会”和“社会即学校”两个主张的区别。(6分)
答:



8.结合全段,谈谈文中画线句的作用。(6分)
答:



9.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
答:
答案精解精析
1.答案 A 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沸沸扬扬: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多形容议论纷纷。此处应是要形容天下大乱,应用“沸反盈天”。淹没:(大水)漫过,盖过。湮没:埋没,用于人或事物。此处用“淹没”。每况愈下:多表形势,境况,是中性词,多含无奈,不满意味。江河日下:多指国势,事物发展的没落,是贬义词,感情色彩,语义更重。
2.答案 C C项是说有势力的人,他们的唾沫都成了珍珠或像珍珠一样宝贵。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3.答案 B 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呈正”是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看。
4.答案 A 综观6个句子可知,要先把人物交代清楚,后面才能展开论述,故③在最前面,交代人物,表明话题。①中的“她”指曲黎敏,交代曲黎敏对“佛系”和《诗经》关系的看法,①紧承③。②与①构成转折,紧承①。⑥中的“它”指《诗经》,紧承②。⑥⑤中的“不是”“而是”是一组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⑥⑤应连在一起。④是总结句,是对①中的“它所表达的思想看起来和现在人们所提到的‘佛系’非常相似”的照应,并且与后面的“这种无欲无求的态度”相照应。
5.答案 D 由“后乐先忧”可以联系《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希文”是指范仲淹,“希文”是范仲淹的字,而《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作品;“昔闻今上”可以联系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句子“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自号“少陵野老”。这副对联应是与“岳阳楼”相关。②与杜甫的《登岳阳楼》相关,“岳阳楼”与“洞庭湖”在一起;“世上疮痍空有泪”可以联系杜甫《登岳阳楼》中的“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故这也是描写岳阳楼的对联。③“奇文”指的是王勃那篇著名的骈文《滕王阁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由《滕王阁序》中“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脱化而来;④“三秋一序”暗含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季节,如“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常令八方墨客小心掷笔”,这是肯定《滕王阁序》的艺术价值之高。③④两副对联都与滕王阁相关。
6.答案 (1)言笑晏晏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3)砯崖转石万壑雷 (4)梳晓鬟也 (5)娇儿恶卧踏里裂 (6)箫鼓追随春社近 (7)孤舟一系故园心 (8)战战兢兢
7.答案 ①前者是改良教育的主张,后者是生活教育的主张。②前者学校与社会依然隔绝,后者破除了学校与社会的隔阂。③前者选几样社会的东西搬进学校,后者运用社会的力量来应济社会的需求。
解析 本题为概括题,根据题目中的“学校即社会”“社会即学校”找到答题区间,即第四段,但是也不要忽略上下文。分点进行概括,注意抓关键词。
8.答案 这句话运用比喻论证,准确说了行动、知识、创造三者的关系,形象阐明了生活教育的根本理念:有行动,才有真知;有真知,才有创造。这一主张也是对王阳明思想的发展。
解析 从论证方法看,画线句是比喻论证;从效果分析,一是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行动、知识、创造三者的关系;二是有力证明了这一部分的观点:知行合一,这是生活教育的核心理念。
9.答案 首先,提出教育的动向问题;接着,从主张、组织、方法三方面比较传统教育、改良教育、生活教育的异同;然后,阐明生活教育的根本理念;最后,号召读者既不要法古,也不要复兴,而要开辟创造。
解析 这是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述层次题,需要学生们先明确文本每段的大意,再对文本进行分层,分层之后再去概括每层的内容,要记得用术语,如“提出了……的观点”“解释了……的内涵和区别”“提出了……的解决方案”等。通过过渡句去分层,学会找每层的总结句和关键词。本文一、二两段提出问题——教育的动向问题;三、四、五三段是分析问题的第一层次,每段的中心都在段首;六、七两段是分析问题的第二层次,阐述了生活教育的理念;最后一段解决问题,提出了作者的希望。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名句默写填空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19年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7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