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材料二 现有的整治塑料垃圾的方案或技术并非十全十美,它们本身也会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各国的研究人员正在不断开发新技术,向塑料污染“宣战”。有没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让废塑料魔术般地自行消失?事实上,这就是生物降解塑料给予我们的承诺。 塑料垃圾之所以成为全球环境污染的一大问题,主要是它们不会自行降解,因而长期存在于地球环境之中。而具备生物降解功能的塑料,可以自己“吃掉”自己。都柏林大学的奥康纳说:“这至少是解决塑料垃圾污染的一个可行方案。” 最有名的可生物降解塑料是聚乳酸,简称PLA。它由玉米淀粉或甘蔗制成,用途广泛,从医用植入物到包装材料,都有它的用武之地。最流行的可生物降解塑料是“Mater-Bi”——由意大利新山生物塑料公司生产的一种热塑性塑料。它用糖、植物油甚至是蓟草制成,木屑和其他生物质废弃物也可有望用作生物降解塑料的原料。 现有的生物降解塑料通常需要通过工业处理来进行分解,例如,在57℃条件下,可降解塑料可以被分解为食物残渣,但回收公司并不喜欢这么做,因为这可能会导致进一步污染。此外,搞不清楚什么是生物降解塑料的人有可能将非生物降解塑料垃圾放入食品垃圾回收箱中,致使生产出来的肥料毫无价值。另外,并不是所有用生物质材料制成的塑料都可以生物降解。例如,可口可乐“植物瓶”的原料中约有30%来自于植物,虽然部分摆脱了对石油的依赖,但它在化学结构上与传统的PET完全相同,如不妥善处理的话,流入海洋后会存在很长时间。 有时候,简单地焚烧塑料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但其缺点是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有害物质。目前,全球约有14%的塑料包装是用焚烧来进行处理的,焚烧时产生的热量可转化成蒸汽被用来驱动涡轮机发电,余热可用来为当地家庭、学校或办公室供暖。 还有比焚烧更胜一筹的技术——高温分解。目前,世界各地分布有大约90个高温分解热解塑料处理厂,将无价值的废旧塑料加热到几百摄氏度高温,通过气化技术将其分解成富含能量的气体,如氢气、甲烷和一氧化碳等,这些气体可以产生电能或转化为柴油、乙醇等化学燃料。 在荷兰的运河上,机器人像鲸鲨一样把水面上的可乐瓶子吸进它张开的大嘴里。美国巴尔的摩的这类垃圾清理设备在河道中已清理了640万个塑料瓶。在英国、芬兰和西班牙的港口,都有“海上垃圾箱”在做着吞吸水面塑料垃圾的工作。荷兰一位企业家也将于今年下半年在美国哈伊尔和加利福尼亚之间的太平洋垃圾带中开始一个清理海洋垃圾的大项目,计划于五年内清理掉这片海区一半的塑料垃圾。但也有人认为,海洋垃圾过于分散且支离破碎,清理工作在经济上毫无意义,即使是规模最大的海洋清理项目也只清理了0.5%的海洋塑料垃圾。 另一个可行计划是利用细菌酶的进化来吞食塑料垃圾。它们将被散布到有大量海洋垃圾的海域,将塑料分解成足够小的微粒,剩下的工作就由海洋藻类来完成,但这有可能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并将部分有毒化学物质释放到海水中。 (取材于2018年7月22日《文汇报》) 1. 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大量的塑料垃圾没能得到妥善的处理,成为了地球的一场灾难。 B. 那些污染海洋的废弃塑料,90%来自未收集和被收集起来的垃圾。 C. 使用过的透明塑料饮料瓶可回收利用,重新被制成新的饮料瓶子。 D. 生产和购买塑料产品比回收利用省成本,因为塑料垃圾毫无价值。 2. 下列对材料一中有关“循环经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助于塑料生产摆脱从“石油到垃圾到填埋或焚烧”的困境。 B. 激励塑料生产者生产可重复使用、可循环利用或可降解的产品。 C. 回收业则要学会如何将所有的塑料垃圾都收集起来以待处理。 D. 不仅可以减少塑料垃圾,也有助于减少碳排放遏制气候变暖。 3.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依云矿泉水制造商100%回收塑料瓶,成为其他公司的榜样。 B. 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回收和利用能力就可以解决塑料垃圾问题。 C. 开发更好的可生物降解塑料是塑料垃圾问题的长期解决方案。 D. 一些短视的基础设施投资将会给未来的选择带来更高的成本。 4. 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 B. 周而复始:一圈又一圈地原地打转,没有进步。 C. 更胜一筹:比较之下,较为优秀、出色的。 D. 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完整。 5. 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没有一种可以让废旧塑料魔术般地自行消失的简单方法。 B. 植物和其他生物质的废弃物都是可生物降解塑料的原料。 C. 误将生物降解塑料垃圾回收利用会影响再生产品的质量。 D. 利用生物质材料制成的塑料也会有不能进行生物降解的。 6. 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清理海洋垃圾”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清理海洋垃圾的“海上垃圾箱”是一种在水面上做着吞吸水面塑料垃圾工作的机器人。 B. 荷兰一位企业家计划在五年之内清理掉美国的一处太平洋垃圾带上一半的塑料垃圾。 C. 即使规模最大的海洋清理项目也只清理了0.5%的海洋塑料垃圾,清理工作毫无意义。 D. 利用细菌酶的进化来吞食塑料垃圾是清理海洋垃圾的可行计划,但也可能产生新问题。 7.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说明整治塑料垃圾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1. C 2. A 3. C 4. B 5. D 6. C 7. 思想认识:提高人们对塑料垃圾问题的关心程度。政策:①建立适当的垃圾收集系统。②给废旧塑料一个价值。比如要求消费者为塑料瓶支付一笔可退还的小额押金。③为塑料创造一种“循环经济”,回收业则要学会如何将所有的塑料垃圾都收集起来,生产者要生产可重复使用、可循环利用或可降解的产品。技术:①生产使用具有生物降解功能的塑料。②高温分解热解塑料。③利用“海上垃圾箱”等工具收集水面塑料垃圾。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成为了”错误,应为“将是”,或然已然混淆;B 项 “那些污染海洋的废弃塑料,90%来自未收集和被收集起来的垃圾”,原文是“大约90%的废弃塑料流入大海”,理解失当;D项没有因果关系。故选C
展开余下试题【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一中有关“循环经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依据原文“将塑料生产和使用从“石油到垃圾到填埋或焚烧”的单行道困境中走出来”应该是“塑料生产和使用” ,选项偷换成“塑料生产”,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依据原文“如依云矿泉水制造商承诺,要将塑料瓶的回收率提高到100%。”可知,“是承诺”;B项原文中还有“另一个担忧”;D项原文中“一些短视的基础设施投资可能会给未来的选择带来更高的成本”说法太绝对,应该是可能。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B项周而复始,应该是循环往复,一圈圈运转。理解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说法不符合原文,生物降解塑料可以做到;B“都是”错误,原文是“它用糖、植物油甚至是蓟草制成,木屑和其他生物质废弃物也可有望用作生物降解塑料的原料”;C项“误将生物降解塑料垃圾回收利用会影响再生产品的质量”中“生物降解塑料”应该改为“非生物降解塑料”。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清理海洋垃圾”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C项 依据原文“即使规模最大的海洋清理项目也只清理了0.5%的海洋塑料垃圾,清理工作毫无意义”“认为被丢弃的塑料毫无价值”,应该理解为“清理工作在经济上没有意义”。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依据原文,浏览全文,标注关键词语,快速把握文章层次,然后多角度分层分析。本题可从思想认识、政策和技术角度进行分析。“在一些富裕国家,塑料问题始于许多人的漠不关心”,所以应该从思想认识上提高人们对塑料垃圾问题的关心程度。政策上可以借鉴欧美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实施押金制度,给废旧塑料一个价值;减少塑料垃圾,就要为塑料创造一种“循环经济,从回收业和生产者角度来概括。技术方面:生产使用具有生物降解功能的塑料,高温分解热解塑料;依据文本“在英国、芬兰和西班牙的港口,都有“海上垃圾箱”在做着吞吸水面塑料垃圾的工作”还可总结成“利用“海上垃圾箱”等工具收集水面塑料垃圾”。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古者民泽处复穴,冬日则不胜霜雪雾露,夏日则不胜暑热蚊【1】,圣人乃作,为之筑土构木,以为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以避采暑,而百姓安之。为鸷禽猛兽之害伤人,而无以禁御也,而作为之铸金锻铁,以为兵刃,猛兽不能为害。故民迫其难,则求其便;困其患,则造其备。人各以其所知,去其所害,就其所利。常故不可循,器械不可因也,则先王之法度,有移易者矣。 鲁昭公有慈母而爱之。死,为之练冠,故有慈母之服。阳侯杀蓼侯而窃其夫人,故大飨废夫人之礼。先王之制,不宜则废之;末世之事,善则著之。是故礼乐未始有常也。故圣人制礼乐,而不制于礼乐。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亡。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王。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取材于《淮南子•汜论训》) 注释:[1],读“mǎng”,虫咬。 (2)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住。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君人者之大节也。三节者当,则其馀莫不当矣;三节者不当,则其馀虽曲当,犹将无益也。孔子日:“大节是也,小节是也,上君也。大节是也,小节一出焉,一入焉,中君也。大节非也,小节虽是也,吾无观其馀矣。” (取材于《荀子•王制》) 8.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就其所利 就:接近 B. 治国有常 常:规律 C. 莫若惠之 惠:恩惠 D. 君子安位 安:安居 9.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展开余下试题A. ①古者民泽处复穴 ②是君人者之大节也 B. ①人各以其所知 ②吾无观其馀矣 C. ①不宜则废之 ②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 D. ①三代之起也 ②此之谓也 10.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器械不可因也 器械也不能够因循不变 B. 故有慈母之服 所以就为慈母做了衣服 C. 则庶人安政矣 那么老百姓就安于政治了 D. 则其馀虽曲当 那么其余的即使都很恰当 11.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而循俗未足多也 ②马骇舆则莫若静之 12. 阅读以上两则短文,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①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阐述治国理政与百姓关系的句子。 ②以上两则短文采用了不同的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答案】8. C 9. C 10. B 11. ①依循旧俗不值得赞美。②马拉车时受惊了,那就没有比使它安静下来更好的了。 12. 答案示例:①第一则短文: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或“苟于利民,不必法古”)第二则短文: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或:“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②第一则短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如古之圣人筑屋舍,帮助百姓安居;熔化金属打制铁器,做兵器抵御猛兽;因鲁昭公而有的为慈母服丧的规定;阳侯杀害蓼侯夺其夫人,因此而大维时废除了夫人执豆之礼等。第二则短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如用马拉车时受惊吓狂奔,君子就无法安稳坐于车上,比喻老百姓在政治上受惊吓,君子就无法安稳居于上位;将君主比喻成船,百姓比喻成水,将君臣关系比喻为舟与水的关系,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等。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文言实词代入句中,词性意义能否讲得通。本题C项,“惠”应解释为“给……恩惠”,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要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A项“者”:①时间后助词;②代词。B项“其”:①他们;②那。C项两个都是连词,表顺承关系,D项“之”:①结构助词,取独;②宾语前置的标志。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是选择题,难度小。B项“故有慈母之服”服,有“服丧”之意,应为“所以就有了为慈母服丧的规定”,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依循旧俗不值得赞美。②马拉车时受惊了,那就没有比使它安静下来更好的了。注意重点字:①“循”,“依循”; “多”,“赞美”。 ②“若”,“比”; “静”,“使……安静”.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筛选信息和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属于主观概括性信息筛选。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提干要求“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阐述治国理政与百姓关系的句子”,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进行筛选。①“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意思是“治理国家有不变的法则,但最根本的是让人民获利”,阐述了治国理政与百姓关系;第二段“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意思是“所以做别人的君主的人,想要安邦,就非要公平正直爱戴民众不行”,阐述了治国理政与百姓关系。 ②不同的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两则短文的论证方法必须不同,举例正确。 第一则中,古之圣人筑屋舍,帮助百姓安居;熔化金属打制铁器,做兵器抵御猛兽;因鲁昭公而有的为慈母服丧的规定;阳侯杀害蓼侯夺其夫人,因此而大维时废除了夫人执豆之礼等,都是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属于举例论证;第二则短文,如用马拉车时受惊吓狂奔,君子就无法安稳坐于车上,比喻老百姓在政治上受惊吓,君子就无法安稳居于上位;将君主比喻成船,百姓比喻成水,将君臣关系比喻为舟与水的关系,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用一事物比喻另一事物,从而论证一个比较抽象的事理,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13.《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宪问》篇: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日: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日:“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上面两则《论语》中记述了子路和子贡质疑而孔子肯定管仲是“仁者”的对话。请简要概括学生质疑和孔子肯定的理由,并说明孔子的回答反映了其怎样的思想。 【答案】答案示例:学生质疑的理由:管仲不能为主人死节,(又辅佐桓公,背叛主子)不忠。孔子肯定的理由:管仲辅佐桓公不以武力称霸,维护了天下的秩序,保存了华夏文明。孔子的回答反映的思想:评价一个人要看大处、大节、大信、大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先翻译文段,大体把握文段意思,然后概括作答。学生是质疑的角度: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日:未仁乎?”意思: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节,但管仲却没有自杀。”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的意思同上。子路和子贡两个学生都认为管仲不能为主人死节,又辅佐桓公,背叛主子,不忠 孔子是肯定的角度: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意思是:孔子说:“齐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主持盟会,没用武力,而制止了战争,这都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算他的仁德!这就算他的仁德!” 子日:“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意思同上,都是肯定的角度,概括作答即可。 三、诗歌鉴赏和名句默写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贺新郎•赋琵琶【1】 辛弃疾 风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2】、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撚【3】,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4】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5】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 注释:【l】这首词为作者谪居江西上饶时期所作。【2】出塞,指昭君出塞。【3】撚,同“捻”。【4】贺老,指开元、天宝年间善弹琵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