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410  2019-04-19
标签:苏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10]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年级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由于道佛合流的成功,又因了禅意的____和凝练,于是有着青铜饕餮、儒道互补和风骚浪漫传统的龙的故乡,终于产生了以线的_____为主的成熟的山水画,_______的田园酬唱,敦煌“飞天”的迷人舞姿,响绝千古的盛唐之音和那难以数计的______的宋词……
A. 升华 起伏 悠闲 高亢
B. 深化 律动 闲适 隽永
C. 深化 起伏 悠闲 高亢
D. 升华 律动 闲适 隽永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辨析词语运用得恰不恰当,可从多方面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必须了解所提供词语的词义。词性、程度轻重、范围天小、适用对象、感情色彩等,必须抓住同义词或近义词的不同语素的意义进行区别,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辨别筛选。本题:“升华”可以比喻某些事物的精炼和提高,思想境界的升华等等,而“深化”一般指指向更深的阶段发展;“律动”一般指有节奏或有规律的跳动,“起伏”表示起落变化,山水画中“线”的跳动是有章法的,用“律动”更好;“闲适”意为清闲安逸,用来修饰“田园酬唱”更为适宜,“悠闲”指悠然自得;依据前面“又因了禅意的升华和凝练”,这里修饰“宋词”的词语选用“隽永”比“高亢”合理。故选D。
【点睛】近义词辨析的方法:1、牢记搭配对象。有的时候,两个近义词之间的意义并无明显差别,但是搭配的对象全然不同,或者范围差异很大。比如“荣膺”的一定是较高规格的荣誉,“荣获”的对象就相对普通。2、去除同类项,就区别项加以组词区分。很多时候,两个近义词都具有相同的字眼,比如“遏止”和“遏制”。可以将相同的字眼,如“遏”去掉,就剩下的字眼组词,前者为“停止”,后者为“控制”。通过组词加以区分,对于大多数拥有相同字眼的近义词都是相当有效的辨析手段。3、寻找关键词中的反义词。有些近义词,比如“真谛”和“精髓”,一个强调的是“真”,一个强调的是“精”,这个时候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真”的反义词是“假”,“精”的反义词是“粗”,也就是说,一个探讨是真假问题,一个探讨的是粗精问题,讨论的问题不一样,语用环境自然也不一样。4、将两个字的词变成四个字的词。很多时候,像“钟情”、“包罗”这样的词语,将其扩展为四个字的时候反而容易看穿其本来面目。“一见钟情”仅指爱情,“包罗万象”则明示了“包罗”范围之广。面对这些犹抱琵琶半遮面、追求含蓄蕴藉的两字短语,将其扩展为四个字,也是一种重要的辨析手段。总之,对于近义词辨析题,务必找到真正能将两个词区分开的点,这些点最好本来就生长在这些近义词上,成为我们在考场上推断出正确答案的线索,千万不能蒙混过关,使得本来区分就不大的近义词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模糊。
2.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B.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C.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D.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B项“孤蓬”用的是借喻,其他各项都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故选B。


浏览完整试题3.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历史上“士”的传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鲁迅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就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无论在庙堂里还是江湖中 ②没有真正的“隐士” ③不存在独立言说的空间。 ④都跟“王权”靠得很近。⑤实际上也没有“山林”⑥基本上是为专制统治阶级服务的
A. ①⑥④③②⑤
B. ⑥①④②⑤③
C. ⑥②⑤③①④
D. ①②⑤⑥④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阅读这段文字,关注横线前后的语句,注意上下文衔接。①④两句显然是对第⑥句的进一步解释;第③句的“独立言说的空间”是对第⑤句的“山林”概念的抽象化,而第②句的内容,紧承前面有关“士”的传统的论述。故选B。
【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一至两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
4.依据你对下面这幅漫画寓意的理解,下面对漫画内容的理解没有依据的是( )

A. 办事部门行事当务实便民
B. 拥有权力不等于可以任性
C. 社会需要基本的信任关系
D. 婚姻的法律论定不受重视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依据你对下面这幅漫画寓意的理解,下面对漫画内容的理解没有依据的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这是一道漫画题。解答此题时,要读懂漫画的内容和语意。D项,“婚姻的法律论定不受重视”的结论不能从漫画中得出。故选D。
【点睛】漫画表述型选择题是一种综合型考题,它考察的是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近年来高考试卷中命题者比较青睐的一种情境设置方式。此类选择题利用漫画形象生动的特点,对某种错误的思想或行为进行辛辣而又不失幽默的讽刺与批判,从而给人以启迪和教育。漫画型选择题一般由漫画(含漫画中的文字、标题、画注)、题干和备选题支三个要素构成。漫画部分可能是一幅或一组漫画。题干以简单的文字提出问题,要求从备选题支中做出正确选择。从解题技巧上看,要提高漫画选择题的答题效率与正确率,掌握解题的基本思路尤为重要,这是正确答题的关键。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信陵君救赵论
【明】唐顺之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虽然,魏王亦不得无罪也。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木朽而蛀生之矣。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
(选自《古文观止》,内容有删节)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之障也 障:屏障
B. 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 纾:解除
C. 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谢:谢罪
D. 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 隙:怨恨
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符:即“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出征时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
B. 婚姻:古代常用来指因儿女婚事结成的亲家关系,信陵君姊嫁与平原君,魏赵有姻亲关系。
C. 社稷:社为谷神,稷为土神,古代君主祭社稷以祈求五谷丰登,后“社稷”就被用来借指国家。
D. 野人:古代指乡野之人,也可指没有爵禄的平民,这里用来指作为夷门监者的侯生地位低贱。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
②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
③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8. 作者认为“窃符”一事中信陵君和魏王皆非“无罪”,用自己的话对作者的看法作简要概括。


展开余下试题【答案】5. D 6. C
7. ①那强横的秦国暴虐到极点了,如今拿所有的兵力来压迫赵国,赵国肯定会灭亡。
②自从世运衰败以来,人们都习惯于违背公益而尽死力于朋党的行为,却忘掉了守节义而奉公的道理。
③从前先王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8. 信陵君之罪在于结党营私,目无君主;魏王之罪在于君威不振,疏于防范。
【解析】
【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D项, “隙”有以下意思:①名词,裂缝;缝隙。②名词,漏洞;空子;疏漏的地方。③名词,空闲;闲暇。④名词,感情上的裂缝;隔阂;矛盾。如“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根据语境意,“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中“隙”是名词,“空闲;闲暇”的意思。故选D。
【6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C项“社为谷神,稷为土神”的说法把“社”和“稷”搞反了。故选C。
【7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暴”:“暴虐”;“亟”:“极点”;“悉”:“所有的”;“临”:“压迫”。第二句关键点:“世之衰”:“世运衰败”;“背公”:“违背公益”;“死党”:“尽死力于朋党的行为”;“道”:“道理”。第三句关键点:“以为”:“把(他)当作”;“东蒙主”:“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社稷之臣”:“鲁国的臣属”;“何以……为”:“为什么要……呢”。
【8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作者认为‘窃符’一事中信陵君和魏王皆非‘无罪’”,用自己的话对作者的看法作简要概括。”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句意意思。本题要整体把握全文,根据题干中“作者认为‘窃符’一事中信陵君和魏王皆非‘无罪’”这个要求,找准答题区域,并对原文内容加以概括。阅读全文,从答题区域中筛选。“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木朽而蛀生之矣。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由此可以概括出信陵君的罪在于目无君主,结党营私。魏王之罪在于君威不振,疏于防范。
【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五是有些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需要译出。
参考译文:
评论者拿盗窃兵符一事作为信陵君的罪过,我认为凭这一点还够不上拿来责罪信陵君。那强横的秦国暴虐到极点了,如今拿所有的兵力来压迫赵国,赵国肯定会灭亡。赵国是魏国的屏障,赵国亡了,那么魏国将要步其后尘;赵国与魏国,又是楚、燕、齐各国的屏障,赵、魏亡了,那么楚、燕、齐各国就得步其后尘了。天下的形势,再没有岌岌可危到像当时一样的了。因此,救赵国,也就是用以救魏国;救这一个国家,也就是用以救六个国家啊。盗窃魏国的兵符来解除魏国的祸患,借用一国的军队来分担六国的灾难,这有什么不可以的!
既然这样,那么信陵君真的没有罪过吗?回答是:这话又不对了。我所责备的,是信陵君的心啊!
信陵君不过是一个王室公子罢了,魏国自有其君王的嘛。赵国不请求于魏王,而不断地恳切求救于信陵君,这说明赵国只知道有信陵君,不知道还有个魏王呢。平原君用亲戚情分来激将信陵君,而信陵君也自己为了亲戚的原故,想急于救赵,这说明信陵君只知道有自己的亲戚,不知道还有个君王。他的盗窃兵符,不是为了魏国,不是为了六国,而是为了赵国才如此;其实也不是为了赵国,只是为了一个平原君罢了。幸而战胜了,他的想法还算是可以的;如果不幸而未能胜,做了秦国的俘虏,就是倾覆了魏国几百年来的国家命运来殉葬于自己的亲戚。如果这样,我不知道信陵君用什么来向魏王请罪呢!
盗窃兵符的计谋,那是出自侯生,而由如姬来完成的。侯生教魏公子来盗窃兵符,如姬替魏公子盗窃兵符于魏王卧室之内,是这两个人也只知道有信陵君,而不知道有魏王啊。我认为信陵君若为自己打算,不如用赵、魏两国唇齿相依的形势,以激将、建议于魏王,如果不听,就用他本人的想为赵国而牺牲于秦国军中的心愿,而死在魏王面前,魏王也就必然会醒悟了。侯生为信陵君打算,不如朝见魏王来劝说他救赵,如果不听,就以想为信陵君而死的心愿,死在魏王面前,魏王也必然醒悟了。如姬既有意于报答信陵君,不如乘魏王的空闲时,日日夜夜劝他救赵,如果不听从,就用想为公子而死的心愿,而死在魏王面前,魏王也必然醒悟了。信陵君只知道有作为亲戚的赵国,不知道有魏王;里边则有宠幸的侍妾,外边则有邻国,低贱者则有象夷门监侯生等鄙野之人,又是都只知道有个魏公子,却不知道还有位君王。那么这样的魏国仅仅有一个孤立的君王罢了。
啊!自从世运衰败以来,人们都习惯于违背公益而尽死力于朋党的行为,却忘掉了守节义而奉公的道理。于是就形成只有重要的宰相而没有具有权威的君王,只有私仇而没有义愤的局面。由此说来,信陵君的罪过,原不在于兵符的盗窃与否,若是为了魏国,为了六国,纵然是盗窃兵符,还是可以的;若是为了赵国,为了一个亲戚,纵然请求魏王,并且公然得到了它,也是有罪过的。
虽是如此,魏王也不得以为是没有罪过的。兵符既藏在卧室之内,信陵君怎么能盗窃了呢?信陵君不害怕魏王,而居然直接请托如姬,这是他平日已看到魏王的疏忽了。如姬不害怕魏王,而敢于盗窃兵符,这是她素来仗恃着魏王的宠爱。木头枯朽了,而后蛀虫就生出来了。古代的人君操持权柄于上,而宫廷内外没有敢不肃敬的,(魏王如果也能这样)那么信陵君怎能建立私交于赵国呢?赵国怎能私下求救于信陵君呢?如姬怎能承受信陵君的恩惠呢?信陵君怎能施卖恩德于如姬呢?《易经》的里“履霜之渐”的道理,难道说一朝一夕就会突然发生的吗?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各题。
别严士元
【唐】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1,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注】阖闾城:即苏州城,因春秋末阖闾筑城于此,故有此别称。


展开余下试题9. 颔联写景极有特色,试作赏析。
10. 全诗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9. 颔联上句诉之于视觉,下句诉之于听觉,错落有致;明是写“细雨”、“落花”,同时寓情于景,细微地传递朋友之间分别的不舍之意;营造极静的氛围,反衬出二人心中的不静;语言明白如话,却形象贴切,韵味无穷。
10. 主人公仕宦生涯漂泊无定,珍重与友人的真挚情谊,叹息自己功业未成,流露出厌倦之意。
【解析】
【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颔联写景极有特色,试作赏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及其作用。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准确判定其艺术手法,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描写景色的手法,常见的有:写景要有顺序,如高低、远近、俯仰等,视听等感官相结合角度,虚实结合,白描,细节描写等,各种修辞手法。赏析诗句某一联的写景极有特色,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第三步,指出诗人在诗句中运用该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情感,或者有什么表达效果。读懂全诗,精读颔联。“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明白如话,但细细体味,会觉得韵味无穷。雨细得让人无从感觉,直到衣服由潮渐湿,方才知道。花儿落地,皆因春风春雨所致,前后相承,互为因果。此联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一“看”上句诉之于视觉,;一“听”下句诉之于听觉,错落有致,表明作者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在探求。他看过,听过,然而一无所获。残花落地,十分零乱,声音之微;一般听不到,倘或落花有“声”,倒是奇事。二人谈话之中,触及心中不快之事,默然相对。在这暂短的沉寂中,感到衣服已润湿,方知下着细雨,努力去望天空,却是一无所见。看到花辦在纷纷飘落,认真去听,却也听不到半点声响。明是写“细雨”、“落花”,同时寓情于景,细微地传递朋友之间分别的不舍之意,以这种静反衬出二人心中的不静和无限忧郁。此外,作者将要远行,对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怀着依依惜别之情。语言明白如话,却形象贴切,韵味无穷。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全诗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读懂全诗,再概括人物形象。首联,在春风乍起的时节,诗人将起程作万里之行,船停靠在苏州城外,诗人仕宦生涯漂泊无定,故友严士元前来送别,诗人珍重与友人的真挚情谊。诗人回首往事,心中就好比这水国变幻莫测的天气,忽晴忽阴,还不时带些初春的寒意。颔联,写雨细得让人无从感觉,直到衣服由潮渐湿,方才知道。枝上的花朵飘落到地上,听不到声响,以极静反衬出二人心中的不静和无限忧郁。颈联,写作者想象中的景象,由儿体的细写转向宏观景致的粗描,薄暮夕阳下,孤帆远去;湖南碧草如茵,愈发勾起作者的情思。这情思是非常复杂的,有对朋友、亲人的思念,有对仕宦生涯变化无常的感慨,也有对前程黯淡、事业无成的忧愁,还有孤帆远行的寂寞,总之,作者设想着旅途上的景况和自己的心情。尾联,是讲诗人临行之前,关照朋友,若遇到打听我的知己,请转告他们,“我”已被“青袍”所误。古代传统观念,读书人当以匡世济国为己任,有一颗成就事业的勃勃雄心。但而今诗人一领青衿,官微职卑,满腹雄才大略无以施展,仕途生涯坎坷不平。从这句诗中,看到诗人这里既是叹息自己功业未成,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流露出厌倦之意。,同时,也是对朋友们的劝诫,抒发了自己久抑心头的忧怨。本题从诗人仕宦生涯漂泊,珍重友谊,叹息功业未成等方面作答。
【点睛】如何做诗歌赏析中的人物形象分析题:一、看背景。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三、看体裁。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四、看技法。五、看意象。
四、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2)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后生可畏,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4)记得绿罗裙,_______________。(牛希济《生查子》)
(5)___________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6)三岁为妇,_______。(《诗经•卫风•氓》)
(7)_________,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8)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答案】 (1). ⑴似曾相识燕归来 (2). ⑵别有幽愁暗恨生 (3). ⑶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4). ⑷处处怜芳草 (5). ⑸飞湍瀑流争喧豗 (6). ⑹靡室劳矣 (7). ⑺天行健 (8). ⑻蓝田日暖玉生烟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燕”“幽”“焉”“怜”“湍”“喧豗”“靡”“健”“日暖”,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天上的后窗口
秦岭
看天,是看云哩;看云,是看水哩;看水,那才真格是看自个儿的日子哩。你可以不懂天,但不能不懂后窗口。“天上的后窗口”,村里的老话了。
天不会告诉你啥时来云下雨,但后窗口能让你晓得水在哪里。从后窗口能眺望到尖山村所有的边边角角,同样,你无论在村前还是村后,无论在自家屋檐下还是巷道里,只要一仰脖,首先看到的是天,然后是后窗口。据我大讲,当年我祖爷爷盖土坯楼时专门开了这个后窗口,那想法如今听起来有点像遥远的传说:看水。哪条路上有人找水挑水,哪条路上没人找水挑水,一览无余。你要找水,只能选择没人挑水的路,这样才有可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真格慢不得的,慢半拍,娃屁蛋大的几碗水就会被先期到达的人掏个精光。
鸡叫头遍那阵,我大1就早早守在后窗口,居高临下,眼睛像雷达一样扫描通往前梁后坡、左沟右畔的羊肠小道。明明是肉眼凡胎,身子却像是泥塑了,雷打不动,稳稳当当。你若从院外回望后窗口,我大又活像镶嵌在镜框
标签:苏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扬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1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