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693  2019-04-2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93]
2019届语文考前专练之古文化常识50练
高三语文考前必练题——古文化常识50练
一 基础强化题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B.“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如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C.在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D.《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张衡传》中“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则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刘向整理编辑,才定名为《战国策》。
B.“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拜礼。
C.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一种礼仪,由九名傧相(迎宾赞礼人员)立于殿廷,接引宾客上殿。
D.“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与北宋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
B.“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
C.古人通常表示尊敬对方时称自己的字,表示谦卑时也称自己的字。如“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的“籍”就是项羽自呼己字,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D.“跽”是受惊而耸身欲起的样子,这种动作因与跪的动作相似,也叫“长跪”。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发:古代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束髻发。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B.美人:古人常用“美人”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D.“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好。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B.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C.春秋战国时期,士死了叫“薨”,而诸侯的死则称为“不禄”。
D.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时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浮图: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佛塔。
B.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后用此指击敌报国。
C.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四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D.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鼎”,形制多为圆腹三足两耳,主要用于煮肉盛肉,腹下可烧火。后来常用“钟鸣鼎食”形容贵族生活奢侈豪华。
B.“齐宣王”,春秋时齐国国君,与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合称“春秋五霸”。
C.古代的座次以坐西向东为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是坐东朝西。
D.古人见面常用的礼仪是拜礼和揖礼。前者主要以叩头跪拜为主,后者则以拱手示意为主。


浏览完整试题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幼时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如屈原名平,字原,“平”“原”意义相近。
B.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C.列观:一般的宫殿。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D.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故称“有司”。
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拔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1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生”指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的学生,包括在太学学习的生员。
B.“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百姓也可以自称“臣”,后用作臣下对君主的自称。
C.“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
D.“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诸侯王或皇帝的自称。
1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泰山”喻指岳父,“伉俪”为夫妻自称,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
B.臣民称皇帝为“陛下”,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卿”“爱卿”。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矫诏”。
C.官吏因身体等原因请求退休称“请老”“告老”,也称“乞骸骨”,官员正常退休称“致仕”“致政”等。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1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始于西周。唐代称国子监,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B.“教授”原意为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C.“赠”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是非正常死亡者。
D.“节度使”,官名,唐朝时在重要地区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授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
13.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明、清两代,每隔几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状元。
B.在古代礼仪中,“揖让”有两种含义: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C.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左传•曹刿论战》中有这样的话:“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D.“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经》。也有称“六经”为“六艺”的,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
1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殿试”中,二甲有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也有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甲第一名称解元,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B.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加一个表示他职业的字,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
C.“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D.“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
15.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海”在古代典籍中一般用来指天下、全国,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杜牧《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B.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末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宫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末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宫玄武;西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宫朱雀;南方七宿犹猛虎跃出于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宫白虎。
C.“五经”存有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是封建时代教育的必读教科书,并被统治阶级作为宣传宗法封建思想的理论依据。
D.“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总理全国政务的人。
16.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人是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B.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宋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
C.“羹”即肉汁,有两种:一种是纯肉汁,供食饮;另一种是肉羹,制成五味调和的浓肉汤。后泛指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在古代,肉是“肉食者”才能吃到的,贫苦百姓只能以白水煮菜为羹,这就是所谓的菜羹。
D.我国古代家具主要有席、床、屏风、镜台、桌、椅、柜等。席,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具,最早由树叶编织而成,后来大都由芦苇、竹篾编成。古人常“席地而坐”,足见席子的应用是很广泛的。
17.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祭酒”称古代主管长官。战国时孟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B.“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
C.“三牲”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
D.“膜拜”是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
18.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以“六艺”为主。


展开余下试题B.在古代官职任免升降术语中,“谪”是指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除”是指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C.在古代地理术语中,“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两都”在汉代指长安、洛阳。
D.“中国”在古代文献中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大致范围是: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淮河以西,嘉峪关以东的地区。
1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鸿门宴》中有“沛公奉卮酒为寿”一句,这句话中的“寿”与现代汉语中的“寿”含义有所不同,在这里是敬酒献物,祝人长寿的意思。
B.《孔雀东南飞》中“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的“人定初”指三更刚开始。
C.“三从四德”是封建社会奴役妇女的精神枷锁,“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D.一个季度中的三个月可以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如《古诗十九首》中“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中的“孟冬”指冬季的第一个月。
2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元、中元和下元合称“三元”,其中“上元”指农历的正月十五,旧俗在上元夜张灯游乐,所以又叫“灯节”。
B.“鼎”,形制多为圆腹三足两耳,主要用于煮肉盛肉,腹下可烧火。后来常用“钟鸣鼎食”形容贵族生活奢侈豪华。
C.在“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中,“亲戚”指的是外亲,也就是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人。
D.《阳春》《白雪》都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当时被认为是高雅的乐曲。后多用“阳春白雪”比喻高深典雅、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
2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公认的儒学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
B.“令”是美好的意思,可用于尊称对方亲属。如,令堂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
C.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D.《鸿门宴》中“竖子不足与谋”一句中的“竖子”是骂人的话,相当于今天的“小子”。
2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布衣”是对百姓的称呼,与之类似的还有黎民、庶民、苍生等。
B.“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如《师说》中的“士大夫之族”。
C.古人常用某些词语作为年纪的别称,如“垂髫”指童年,“不惑”指四十岁,“黄发”指老年。
D.《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2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越”,又称“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用其泛指南方地区。
B.“察举”,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由官吏举荐,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C.“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乡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
D.“祭酒”称古代主管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2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B.“乞巧”,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C.“顿首”,古时的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也常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
D.“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少牢”指祭祀用的羊,没有豕、牛。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2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谷”是指五种谷物,泛指粮食。古代对其有多种不同说法。
B.“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人才。
C.“刎颈之交”指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与蔺相如终成刎颈之交。
D.“国子监”指国家的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的人称监生,主管人员为祭酒、司业等;教学人员为博士、直讲、助教等。
2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风”是《诗经》的一部分,主要是民歌,自《周南》至《豳风》,共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
B.“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论语》《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
C.“斋戒”,指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洁净身心,以示虔诚。
D.“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为“社”,谷神叫“稷”。后来就以“社稷”代指国家。
2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免胄”,按古代礼法,诸侯的军队过天子门,战车上的左右卫士必须脱胄卷甲,收好兵器,下车步行而过,以示对天子的尊敬。
B.“崩”,本指山倒塌,古时用来比喻帝王的死。如《出师表》中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古代纪年法有多种,有干支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
D.“伯乐”,相传为春秋时秦国人,名孙阳,以善相马著称。现在引申为善于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2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指农历每月的十五,而农历的每月十六则称为“既望”。如《赤壁赋》中有:“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B.“车裂”,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辆马车把人分拉撕裂致死。
C.“三秦”,指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
D.古代以水南山北为“阳”,以水北山南为“阴”。
2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兔”,借指月亮。古代神话中认为月中有兔,故称月亮为“月兔”。
B.“郎中”,战国时为宫廷医生。隋唐以后,六部都设置郎中,分掌部内各司政务。
C.“惠存”是敬辞,指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
D.“庠”和“序”,指的是地方开设的学校,如:“谨庠序之教。”
3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服”,指改变常服以避人耳目,如“桓公微服而行于民间”。
B.“道”,唐代时是监察区,相当于汉代的“州”。唐代先分天下为十道,后增至二十三道。
C.“流涕”指流泪,古代的“涕”一般指眼泪,而“泗”指鼻涕。
D.“五常”,也叫“五伦”,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
3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朔漠”,指北方的沙漠地区。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B.“公车”,汉代官署名。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C.“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起于明代。
D.“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东林书院等。
3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旧时这一天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B.“拱”,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如《论语•微子》:“子路拱而立。”
C.“晦”,指的是阴历每月的三十日,这是古代特定称谓纪日法中的一类,此类纪日法还有朔、望、既望等。


展开余下试题D.“黥”,古代的一种刑罚,即墨刑,是古代五刑之一。即用刀刻犯人额颊等处,再涂上墨,作为惩罚的标记。
3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陛,是宫殿。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
B.“襁褓”,本义指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现在以此借指婴儿。
C.“六部”,隋唐至清,中央行政机构分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这些部门各司其职,如户部主管土地、户籍、赋税、财政等事务。
D.“中岳”,指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北,我国五岳之一。
3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封禅”,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一般是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举行。
B.“士”,商、周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是介于卿大夫和庶民之间的一个阶层。
C.“衅钟”,古代的一种礼制。“钟”这种重要器物制成时,人们一般会杀牲取血涂在上面行祭,叫作“衅钟”。
D.“黔首”,是战国时秦国及后来的秦朝对百姓的尊称。
3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庶人”,春秋时对农业生产者的称呼,也泛指平民、百姓。
B.春秋战国时期,士死了叫“薨”,而诸侯的死则称为“不禄”。
C.“庐冢”,也叫庐墓,指古人在服丧期间,为守护父母或师长坟墓所盖的房舍。
D.“跽”,指长跪,两膝着地,上身挺直。如《鸿门宴》中有“项王按剑而跽”一句。
3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客”,指被贬谪在外的官吏。如范仲淹《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B.“樽”,指酒杯。如李白《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
C.“举案齐眉”,汉代梁鸿的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总是把端饭的托盘举得和眉毛一样高,以示尊敬,故后世常用本词表示夫妻相敬。其中“案”指书案。
D.“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
3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春秋两次,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B.“笞刑”,古代的一种刑罚,是一种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抽打臀、腿、背的刑罚,隋代定为五刑之一。
C.古代的计时法比较特殊,如平旦、晡时、黄昏、人定等。按时间先后来说,“人定”在“黄昏”之前。
D.“中国”,古代指我国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
3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六合”,指天地四方。如《过秦论》中“履至尊而制六合”中的“六合”就是这个意思。
C.“童试”,即童生试,是明清两代参加科考的资格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D.“山东”,指泰山以东的地区。如“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中的“山东”指的就是这个地区。
3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皇”,指仓颉,古代传说中最早发明文字的人。
B.“号”,又叫别号,一般自己取定,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C.“太傅”,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
D.“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似簸箕,这种姿势表示尊敬对方。
4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有“予出官二年”。
B.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有“谨庠序之教”一说。
C.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
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二、综合提升题
4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兒宽,千乘人也。治《尚书》,事欧阳生。以郡国选诣博士,受业孔安国。贫无资用,尝为弟子都养。时行赁作,带经而锄,休息辄读诵,其精如此。以射策为掌故,功次补廷尉文学卒史。见上,语经学。上说之,从问《尚书》一篇。擢为中大夫,迁左内史。宽既治民,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卑体下士,务在于得人心;择用仁厚士,推情与下,不求名声,吏民大信爱之。宽表奏开六辅渠,定水令以广溉田。收租税,时裁阔狭,与民相假贷,以故租多不入。后有军发,左内史以负租课殿,当免。民闻当免,皆恐失之,大家牛车,小家担负,输租繦属不绝,课更以最。上由此愈奇宽。及议欲仿古巡狩封禅之事,诸儒对者五十余人,未能有所定。上以问宽,宽对曰:“陛下躬发圣德,宗祀天地,荐礼百神,精神所乡,征兆必报,天地并应,符瑞昭明。其封泰山,禅梁父,帝王之盛节也。今将举大事,优游数年,使群臣得人自尽,终莫能成。唯天子顺成天庆,垂万世之基。”上然之,拜宽为御史大夫,从东封泰山。
(节选自《汉书•兒宽传》,有删改)
A.中国古代要求学生“通五经贯六艺”,“六艺”即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书”是指《尚书》。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字前后加一字予以区分,如“右迁”“迁谪”。
C.古时朝廷对官吏有严格的考核制度,考核政绩最差的称“课殿”,最好的称“课最”,考核结果是任免官吏的重要依据。
D.“封禅”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极其隆重的祭祀天地的大典。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中国帝王便到泰山祭祀。
4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京房,字君明,东郡顿丘人也。治《易》,事梁人焦延寿。延寿常曰:“得我道以亡身者,必京生也。”其说长于灾变,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房用之尤精。初元四年举孝廉为郎。房尝宴见,问上曰:“幽厉之君何以危?所任者何人也?”上曰:“君不明,而所任者巧佞。”房曰:“知其巧佞而用之邪,将以为贤也?”上曰:“贤之。”房曰:“然则今何以知其不贤也?”上曰:“以其时乱而君危知之。”房曰:“若是,任贤必治,任不肖必乱,必然之道也。幽、厉何不觉寤而更求贤?”上曰:“临乱之君各贤其臣,令皆觉寤,天下安得危亡之君?”房因免冠顿首,曰:“今陛下即位已来,日月失明,星辰逆行,山崩泉涌,地震石陨,夏霜冬雷,春凋秋荣,陨霜不杀。《春秋》所记灾异尽备。陛下视今为治邪,乱邪?”上曰:“亦极乱耳!今为乱者谁哉?”房曰:“明主宜自知之。”房指谓石显,上亦知之,谓房曰:“已谕。”房罢出,后上令房上弟子晓知考功课吏事者,欲试用之。
(选自《汉书•京房传》,有删改)
A.《易》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和《诗》《书》《礼》《论语》合称为“五经”。
B.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
C.幽、厉指周幽王、周厉王,“幽”“厉”是根据其生前品德行为所给的谥号。
D.免冠,脱去帽子,古时表示谢罪。京房要直谏皇上,故先“免冠”以谢罪。
4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19届语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9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