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84  2019-04-27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4]
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厦门市湖滨中学高二下学期三月月考试题
语文试题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课内古诗文阅读(34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诗句中,划横线词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拟行路难 拟:比拟 书愤:书:即书写,愤:心中不平、不满意。
B. 中原北望气如山 气:豪壮的气势 三顾频烦天下计 频烦:烦恼的样子。
C. 举杯断绝歌路难 断绝:停止。 泻水置平地 泻:倾、倒。
D. 出师一表真名世 名世:名传后世。 两朝开济老臣心 开:打开,开启。济:扶助。
2.选出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A.①杳不知其所之也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①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①辇来于秦 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D.①盘盘焉,囷囷焉 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千乘万骑西南行    B.上穷碧落下黄泉
C.春宵苦短日高起    D.梨花一枝春带雨
4.下列句式判断错误的是:
A. 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 B.技经肯綮之未尝 (定语后置)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状语后置) D.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省略句)
5.下列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  )
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6.下列对课内诗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拟行路难》的开篇鲍照运用比兴手法,以“水”喻人生,将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比喻因门第高下而产生的不同命运。
B.《蜀相》颔联杜甫借描绘碧草春色、黄鹂啼鸣,来展现丞相祠堂环境清新、景色秀美,从而展现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与感怀。
C.《虞美人》结尾运用比喻手法,用满江春水比喻满腹愁恨,显示出李煜亡国愁恨的悠长深远与汹涌翻腾。
D.《书愤》颈联陆游以“塞上长城”自许,以表年轻时捍卫国家的心志,“空”字却表达出诗人直到年老都未能实现心愿的无奈愤懑。
(二)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12分)
7. (1)《<论语>十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两句,含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之意。
(2)《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在总结了大量亡国史实的基础上,作者针对亡国之君提出了以下论断: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3)《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当权者不能深谋远虑的两句是 ,

(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
(5)杜牧在文中告诫后人光是感叹是没有用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让历史重演,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 , 。
(6)“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 。
(三)课内句子翻译(4分)
8.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二、课外古诗文阅读(30分)


浏览完整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本题共19分)
裴谞字士明,河南洛阳人。谞少举明经,补河南府参军,通达简率,不好苛细,积官至京兆仓曹。东都为史思明所陷,谞藏匿山谷。思明尝为谞父将校,怀旧恩,又素慕谞名,欲必得之,因令捕骑数十迹逐得谞。思明见之,甚喜,呼为郎君,不名,伪授御史中丞。时思明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又尝疏贼短长以闻,事泄,思明大怒诟骂,仅而免死。贼平,除太子中允,迁考功郎中,数召见言事。
代宗居陕,谞步怀考功及南曹二印赴行在,上见而谓之曰:“疾风知劲草,果信矣。”时关辅大旱,谞入计,代宗召见偏殿,问谞:“榷酤之利,一岁出入几何?”谞久之不对。上复问之,对曰:“臣有所思。”上曰:“何思?”对曰:“臣自河东来其间所历三百里见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轸念先问人之疾苦而乃责臣以利孟子曰:理国者,仁义而已,何以利为?由是未敢即对也。”上前坐曰:“微公言,吾不闻此。”拜左司郎中。上时访以事,执政者忌之,出为虔州刺史,历饶、庐、亳三州刺史。入为右金吾将军。
建中初,上以刑名理天下,百吏震悚。时于朝堂别置三司以决庶狱,辩争者辄击登闻鼓,谞上疏曰:“夫谏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今轻猾之人,援桴鸣鼓,始动天听,竟因纤微。若然者,安用吏理乎!”上然之,悉归有司。谞以法吏舞文,多挟宿怨,因献《狱官箴》以讽。
谞自河南凡五代为官,入视事,不鞫jū(审问犯人)人于赃罪,以宽厚和易为理。贞元九年十一月,以疾终,年七十五,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旧唐书•裴谞传》)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曰/臣自河东来/其间所历三百里/见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轸念/先问人之疾苦/而乃责臣以利/
B. 对曰/臣自河东来其间/所历三百里/见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轸念/先问人之疾苦/而乃责臣以利/
C. 对曰/臣自河东来其间/所历三百里/见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轸念/先问人之疾苦/而乃责臣以利/
D. 对曰/臣自河东来/其间所历三百里/见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轸念/先问人之疾苦/而乃责臣以利/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经与进士是唐朝科举考试的两个重要科目,以经义被录取的叫做明经。
B. 行在,也称行在所,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来专指皇帝巡行所到之处。
C. 执政者,指主持政事的人,他们掌握国家权力,在古代就是皇权所有者。
D. 三司指古代的三个官署,唐代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管刑狱。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裴谞智慧隐忍,一心向着朝廷。被史思明叛军抓获,虽然接受伪职,却想办法保全宗室人员,并向朝廷提供叛军的信息。
B. 裴谞心怀仁爱,关心民生疾苦。关中大旱,面对代宗对全年获利的关注,他停顿良久,以应关注民生疾苦而不是收益作答。
C. 裴谞敢于直言,建言得到采纳。对设置登闻鼓,他认为用处不大,还会被狡猾之徒利用,使官吏作用不能发挥,皇上接受了他的建议。
D. 裴谞为官正直,待人宽厚和易。对朝政,他积极建言;对不正之风,他善于批评指出;在朝任职,不给人罗织罪名,以宽厚和易为理。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思明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
(2)谞以法吏舞文,多挟宿怨,因献《狱官箴》以讽。
(二)课外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本题共11分)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②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1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写诗人在旅途中的孤苦之状。诗人用“细草”“微风”“独舟”等意象营造了旅夜幽寂凄清的氛围。
B.颔联描写了野阔星垂、江流月涌的景象,明丽的景象,浑雄的境界,正好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阔大胸襟。
C.颈联上句既是自谦之词,又有自豪之意,下句表面上自我解嘲,实质上抒发了羁旅漂泊中的孤苦凄凉之情。
D.诗人将“细草”“孤舟”等景象,放置于阔大的星空平野之间,在对比中增强了诗人自己凝重的孤独感。
E.本诗既写旅途风貌,又抒发内心情感。前两联点明“旅夜”,后两联紧扣“书怀”,语言清丽,结构谨严。
14.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以下文章,完成15~17题。(14分)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答夏丏尊先生
朱光潜
中国诗中的佳句有好些对于我是若即若离的。风晨雨夕,热闹场,苦恼场,它们常是我的佳侣。我常常嘴里在和人说应酬话,心里还在玩味陶渊明或是李长吉的诗句。它们是那么亲切,但同时又那么辽远!钱起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两句对我也是如此。它在我心里往返起伏也足有廿多年了,许多迷梦都醒了过来,只有它还是那么清新可爱。这两句诗的佳妙究竟何在呢?前几天接得丐尊先生的信说:“近来颇有志于文章鉴赏法。昨与友人谈起‘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两句大家都觉得好。究竟好在何处?有什么理由可说:苦思一夜,未获解答。”
这封信引起我重新思索,我始终相信“欣赏一首诗,就是再造一首诗”,各人各时各地的经验,学问和心性不同,对于某一首诗所见到的也自然不能一致。这就是说,欣赏大半是主观的,创造的。我现在姑且把我在此时此地所见到的写下来就正于丐尊先生以及一般爱诗者。
我爱这两句诗,多少是因为它对于我启示了一种哲学的意蕴。“曲终人不见”所表现的是消逝,“江上数峰青”所表现的是永恒。可爱的乐声和奏乐者虽然消逝了,而青山却巍然如旧,永远可以让我们把心情寄托在它上面。人到底是怕凄凉的,要求伴侣的。曲终了,人去了,我们一霎时以前所游目骋怀的世界,猛然间好像从脚底倒塌去了。这是人生最难堪的一件事,但是一转眼间我们看到江上青峰,好像又找到另一个可亲的伴侣,另一个可托足的世界,而且它永远是在那里的。“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种风味似之。不仅如此,人和曲果真消逝了么;这一曲缠绵悱恻的音乐没有惊动山灵?它没有传出江上青峰的妩媚和严肃?它没有深深地印在这妩媚和严肃里面?反正青山和湘灵的瑟声已发生这么一回的因缘,青山永在,瑟声和鼓瑟的人也就永在了。


展开余下试题玩味一首诗,最要紧的是抓住它的情趣。有些诗的情趣是一见就能了然的,有些诗的情趣却迷茫隐约,不易捉摸。本来是愁苦,我们可以误认为快乐,本来是快乐,我们也可以误认为愁苦;本来是诙谐,我们可以误认为沉痛,本来是沉痛,我们也可以误认为诙谐。我从前读“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以为它所表现的是一种凄凉寂寞的情感,所以把它拿来和“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诸例相比。现在我觉得这是大错。如果把这两句诗看成表现凄凉寂寞的情感,那就根本没有见到它的佳妙了。艺术的最高境界都不在热烈。就诗人之所以为人而论,他所感到的欢喜和愁苦也许比常人所感到的更加热烈。就诗人之所以为诗人而论,热烈的欢喜或热烈的愁苦经过诗表现出来以后,都好比黄酒经过长久年代的储藏,失去它的辣性,只剩一味醇朴。我在别的文章里曾经说过这一段话:“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明白古希腊人何以把和平静穆看作诗的极境,把诗神阿波罗摆在蔚蓝的山巅,俯瞰众生扰攘,而眉宇间却常如作甜蜜梦,不露一丝被扰动的神色?”这里所谓“静穆”(serenity)自然只是一种最高理想,不是在一般诗里所能找得到的,古希腊——尤其是古希腊的造形艺术——常使我们觉到这种“静穆”的风味。“静穆”是一种豁然大悟,得到归依的心情。它好比低眉默想的观音大士,超一切忧喜,同时你也可说它泯化一切忧喜。这种境界在中国诗里不多见。屈原、阮籍、李白、杜甫都不免有些像金刚怒目,愤愤不平的样子。陶潜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如果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两句诗中见出“消逝之中有永恒”的道理,它所表现的情感就决不只是凄凉寂寞,就只有“静穆”两字可形容了。凄凉寂寞的意味固然也还在那里,但是尤其要紧的是那一片得到归依似的愉悦。这两种貌似相反的情趣都沉没在“静穆”的风味里。江上这几排青山和它们所托根的大地不是一切生灵的慈母么?在人的原始意识中大地和慈母是一样亲切的。“来自灰尘,归于灰尘”也还是一种不朽。到了最后,人散了,曲终了,我们还可以寄怀于江上那几排青山,在它们所显示的永恒生命之流里安息。
(选自《朱光潜全集》)
1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作者原本认为“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展现了凄凉寂寞的情感,与“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情趣相似,一见就能了然。
B.诗人之所以成为诗人,是因为他所感到的欢喜和愁苦比常人所感到的更加热烈,并能将这些感情由诗表达出来,产生一种醇朴的韵味。
C.作者认为陶潜的诗作多饱含豁然大悟,得到归依的情趣,比起有些金刚怒目,愤愤不平的屈原、阮籍等,他更加伟大。
D.作者认为各人的经验,学问、心性不同,对于某一首诗的理解不同很正常,因此对诗歌的品味没有正误之分。
E.本文为答夏丏尊的信中疑问而作,旁征博引,语言浅近清新,展现出作者对学术问题讨论所持的从容谦逊之态。
16.作者认为“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两句诗有哪些佳妙之处?(3分)
17.这是一篇文艺评论随笔。请结合全文,赏析结尾划线语句的作用。(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2分)
材料一
长租公寓是近几年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租房市场上的“新物种”。这种针对工作不久的独居青年开发的公寓又名“白领公寓”“单身合租公寓”。区别于传统租房模式,长租公寓通常是由商业机构将业主房屋租赁过来,进行标准化装修改造,配齐家具家电,以单间形式出租给上班族,并提供各类标准化服务,租客的租赁期限一般为一年。在上海的中环沿线,这样一个单间的月租,一般在2500-3000元之间。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长租公寓服务商已超过1200家,房间单位数超过200万间,并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
相比传统租房,长租公寓私密性好、配套全、安全系数高、社交成本低,对年轻租客更具吸引力。其中73%的长租公寓租客将私密性好作为首选因素,此外大部分青年租客较关注提高生活便捷度的公共配套,也有不少青年希望社区内具备书吧、咖啡厅、公共客厅、办公洽谈等个性空间。以“V领地青年社区”为例,在现有的公共区域中,社区的公共客厅最受租客欢迎,此外,多媒体室、健身馆、操场等区域也成了很多租客的休闲娱乐之所。
调查显示,居住在长租公寓中的年轻人十分愿意就近社交,在App上的活动、交易、求助等各项社交功能中,租户对活动功能热情较高。
(摘编自张斌《“独居时代”,年轻人都住哪里》)
材料二
长租公寓市场规模预期(亿元)

材料三
独在异乡,独身居住,独自一人,“空巢”青年的数量正在一线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增加着。“空巢”青年们第一个绕不过的难题就是租房。陌生的室友、老旧的社区、狭窄的社交圈子让这一代人更显孤独。独居生活中,缺乏情感寄托、社交圈子窄、交流空间有限是“空巢”青年们最为普遍的三大痛点。
针对这些情况,国内众多长租公寓纷纷采取行动,希望用新的生活理念打破以往传统租房的局限,为年轻人带来更好的居住体验。摆脱“空巢”的第一步就是让爱好各不相同的“空巢”青年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对此,长租公寓品牌“红糖里”主动承担了组局人的角色,主动搜集起了住客们的爱好,并定期在公寓举办主题兴趣小组活动。每到周末假期,公寓还会组织各种城市探索活动、节日主题派对、明星住客分享会等,这些活动能帮助住户迅速找到兴趣相投的友邻,走出打破隔阂的第一步。不仅如此,“红糖里”在公共空间上也做足了功课,这对于进一步拓展“空巢”青年的社交圈非常有效。同时,“红糖里”精心设计的公共空间为住客以及创业者们提供了足够的社交空间和气氛,在这样充满创意的载体及环境下,创业者之间的交流与想法就能碰撞出更多的机会与火花。他们可以在“红糖里”一边尽情地享受生活,一边和朋友们为工作努力拼搏。
(选自《长租公寓正在成为“空巢”青年的社交法宝》)
材料四
日前,阿里巴巴旗下闲置交易平台“闲鱼”发布的《“闲鱼”空巢青年租房数据》显示,闲鱼租房用户中,32%是空巢青年,在多个一线城市,空巢青年人均租房花费低于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大家同为空巢青年,租房却有着明显的差距,他们中的整租群体人均花费2200元租用整套房,而租用单间的每月只花1200元。数据发现,空巢青年对于租房有自己特殊的要求:没什么都不能没有WiFi,便利店成了空巢青年租房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爱干净、单身、好相处等条件成了空巢青年选择室友的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空巢青年中的“90后”群体十分亮眼,即使只租住单间,他们在房间朝南、独立卫生间、厨房、飘窗等方面的要求均高于“80后”空巢群体,即便“蜗居一隅”,“90后”也在尽力活出生活品质。
(选自《“闲鱼”空巢青年租房数据:90后爱租什么房》)
1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长租公寓服务商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这与“空巢”青年的数量以极快的速度增加分不开。


展开余下试题B.空巢青年是指独自一人在异乡居住的年青人,空巢青年普遍存在缺乏情感寄托、社交圈子窄和交流空间有限的问题。
C.空巢青年在租不同类型住房时的花费差距明显,而对租住的房屋也会有个性化要求,有没有WiFi及便利店非常重要。
D.材料三以“红糖里”为例阐述了长租公寓如何为年轻人带来了更好的居住体验,材料四阐述了空巢青年对于租住房屋的具体要求。
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长租公寓是租房市场上的“新物种”,主要针对工作不久的独居青年开发,提供各类标准化服务,租赁期限一般为一年。
B.从材料二看,长租公寓虽然诞生时间不长,但近年发展迅速,到2025年市场规模预期是十年前的4倍多。
C.“红糖里”非常注重对房客公共空间的建设,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满足他们对社交圈子的需求。
D.即使“蜗居一隅”,“90后”比“80后”空巢青年更亮眼,他们只租住单间,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高于“80后”同类群体。
20.你觉得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增强长租公寓的吸引力?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6分)
四、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对于登山,尼采曾说:“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但杜甫认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梁漱溟认为“人生当如在山脚,寻常人过寻常人生,有无成就,亦可不管”。
同样是登山,三者却有着不一样的看法,你更认可何种观点?请综合考虑三类人“登山”的判断,体现你的思考、权衡、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厦门市湖滨中学高二下学期三月月考试题
语文试题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课内古诗文阅读(34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拟行路难 拟:比拟 (仿照) 书愤:书:即书写,愤:心中不平、不满意。
B. 中原北望气如山 气:豪壮的气势 三顾频烦天下计 频烦:烦恼的样子。(多次)
C. 举杯断绝歌路难 断绝:停止。 泻水置平地 泻:倾、倒。
D. 出师一表真名世 名世:名传后世。 两朝开济老臣心 开:打开,开启。济:扶助。 “开”意为“开创”。
答案:C
2.选出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A.①杳不知其所之也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①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①辇来于秦 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D.①盘盘焉,囷囷焉 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千乘万骑西南行    B.上穷碧落下黄泉
C.春宵苦短日高起    D.梨花一枝春带雨
【答案】 D(A中的“西南”,B中的“上”“下”都是名词作状语,C中的“苦”是意动用法,D中无活用词)
4.下列句式判断错误的是:
A. 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 B.技经肯綮之未尝 (定语后置)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状语后置) D.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省略句)
5.下列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  )
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解析: 例句与A、B、D三项纯用名词性意象连缀。
答案: C
6.(3分)下列对课内诗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拟行路难》的开篇鲍照运用比兴手法,以“水”喻人生,将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比喻因门第高下而产生的不同命运。
B.《蜀相》颔联杜甫借描绘碧草春色、黄鹂啼鸣,来展现丞相祠堂环境清新、景色秀美,从而展现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与感怀。
C.《虞美人》结尾运用比喻手法,用满江春水比喻满腹愁恨,显示出李煜亡国愁恨的悠长深远与汹涌翻腾。
D.《书愤》颈联陆游以“塞上长城”自许,以表年轻时捍卫国家的心志,“空”字却表达出诗人直到年老都未能实现心愿的无奈愤懑。
(二)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12分)
7. (1)《<论语>十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两句,含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之意。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在总结了大量亡国史实的基础上,作者针对亡国之君提出了以下论断: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当权者不能深谋远虑的两句是 ,
。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5)杜牧在文中告诫后人光是感叹是没有用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让历史重演,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 , 。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6)“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 。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三)课内句子翻译(4分)
8.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二、课外古诗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本题共19分)
裴谞字士明,河南洛阳人。谞少举明经,补河南府参军,通达简率,不好苛细,积官至京兆仓曹。东都为史思明所陷,谞藏匿山谷。思明尝为谞父将校,怀旧恩,又素慕谞名,欲必得之,因令捕骑数十迹逐得谞。思明见之,甚喜,呼为郎君,不名,伪授御史中丞。时思明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又尝疏贼短长以闻,事泄,思明大怒诟骂,仅而免死。贼平,除太子中允,迁考功郎中,数召见言事。
代宗居陕,谞步怀考功及南曹二印赴行在,上见而谓之曰:“疾风知劲草,果信矣。”时关辅大旱,谞入计,代宗召见偏殿,问谞:“榷酤之利,一岁出入几何?”谞久之不对。上复问之,对曰:“臣有所思。”上曰:“何思?”对曰:“臣自河东来其间所历三百里见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轸念先问人之疾苦而乃责臣以利孟子曰:理国者,仁义而已,何以利为?由是未敢即对也。”上前坐曰:“微公言,吾不闻此。”拜左司郎中。上时访以事,执政者忌之,出为虔州刺史,历饶、庐、亳三州刺史。入为右金吾将军。
建中初,上以刑名理天下,百吏震悚。时于朝堂别置三司以决庶狱,辩争者辄击登闻鼓,谞上疏曰: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福建省厦门”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