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讨论科学与艺术之关系》)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医学史上的“贺鲁斯之眼”、法老的陵墓、把大地驮在背上的动物这些史料中,可以看出古代科学与神话近乎自然的融合。 B. 文艺复兴后先进的科学技术兴起,达•芬奇的人体素描、小说《乌托邦》《太阳城》和蒲柏的诗歌都展示了艺术与科学的价值。 C. 为了充分地利用现当代科学和技术的最新成就,艺术家巧妙地塑造了众多的利用传统表现手段根本无法实现的艺术形象。 D. 数学家用迭代方程在复数平面上产生的奇幻迷离的分形图案,显示出全新的艺术格调,这证明了科技手段极强的艺术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列举了从古至今社会生活中科学和艺术方面的许多具体实例,论述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B. 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与艺术广泛渗透,这是文章论述当代艺术与科学结合呈多元化和复杂化的前提。 C. 文章中三个历史阶段的科学与艺术相互关系的论证重点,始终与二者结合交融的内容或形式有关。 D. 文章按照远古时代、近代和当代的顺序论述了各个历史阶段中科学与艺术相互联系的不同的特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对人类历史阶段性的考察,我们发现,科学对艺术的影响是不断加强、不断深化的过程。 B. 如果没有现当代多种科学技术手段的参与和支持,就很难满足当今社会不断变换的审美需求。 C. 科学与艺术都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学问,它们的结合是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的必然。 D. 如果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就能够寻找到一条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路径。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B项,根据文意,只有达•芬奇的人体素描具备艺术与科学研究的双重价值。C项,前后分句逻辑关系错误。D项,“这证明了科技手段极强的艺术性”于文不符,不是“科技手段”,而是“科学成果的内容自身”。 点睛:考核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类试题,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的论证分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结合选项内容,到原文去找依据。B.科技与艺术广泛渗透,不是“前提”;科技向社会广泛渗透才是“前提”。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D.条件与结论不匹配。寻找到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路径,必须科学和艺术两个方面都不断提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现代化实践因其强调协调经济与环境关系、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双赢而具有明显的“生态现代化”取向。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在开辟排污权交易市场、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中国环保产业在技术水平、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的不足。整体上,转型时期的市场经济对于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似乎不能被过高估计。此外,以环境 NGO①为主体的公民社会的成长在促进环境宣传教育、推动公众参与、改进环境治理等方面,也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作用程度依然有限。 中国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第十二个和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在这些规划纲要中除了明确提出“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目标及其工作安排外,还设置一些重要考核指标。实践证明,这些指标对于政府和经济主体的行为构成较为有效的约束。 此外,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全国发展的统筹协调,强调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中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 (节选自《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与生态现代化—以环境社会学为视角》洪大用) 注:①非政府组 织英文缩写。 材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