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412  2019-05-0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12]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年春四川省宜宾市四中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I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目前,随着中国传统美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创新弘扬问题现在显得尤为重要。这里所说的创新弘扬,是把激活中国古代有价值的美学思想资源,加以阐释和发扬光大。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是当代美学建设的重要资源,这正是我们中华美学精神在当下应当发扬光大的原因。
美学作为人文价值学科,应当重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价值。因此,我们不能心存偏见,依然怀抱全盘西化的那种矫枉过正的态度,总是误以为只有古希腊、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传统才对当下的美学思想发展有启示,而中国孔孟老庄、宋明理学以来的思想传统就不值得继承和发扬光大。我们既不粗率地鄙视和否定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也不能盲目地迷信和简单地移植西方美学。实际上,即使在西学东渐、甚至有人主张全盘西化的时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并没有被全盘否定,并没有完全断裂。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承载着丰富的审美经验,由这些经验归纳和总结出来的理论,乃至审美经验本身,值得中国当代美学和世界美学加以继承。这些传统的美学思想已植根于我们民族的生活方式之中,千百年来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念、审美趣味以及艺术心理。因而,对于它们的继承与弘扬,是当代学人之使命所在。古代传统与当下发展的关系,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譬如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在当下依然让我们获得审美的享受;古代的戏曲小说和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可以在当代新媒体艺术中得以再现;古代的器物造型等可以为当下的设计提供启示和灵感,等等。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包含着启迪学者智慧、引领未来发展的思想资源。中国传统思想中有一个重要传统,就是“返本开新”。这也是我们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追溯中国传统美学的源头,切实把握其中有价值、有活力的资源,从而使当代美学别开生面。诸如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和谐的宇宙观、“立象言意”的传统、物趣人情浑然为一的艺术境界等等,都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中国艺术的抒情传统虽然不能涵盖全部的艺术作品,但它确实是中国古代艺术具有独特民族特征的贡献,同样也值得我们珍视和发扬光大。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有优秀的传统,就无限夸大其内容,或者固守中国传统美学中僵死的教条。中国传统美学资源在学科形态上、研究方法上确有诸多的不足,我们应当客观对待其中的生机和活力,客观地对待这批遗产。
(节选自朱志荣《中国传统美学的传承弘扬》,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创新弘扬,重在对中国古代美学思想资源加以激活、阐释和发扬。
B. 在有人主张全盘西化的时代,中国的孔孟老庄、宋明理学以来的思想传统被完全否定。
C. 优秀的传统美学思想对我们有着长期而深刻的影响,当代学人应当对其加以继承弘扬。
D. “返本开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重要传统,返本溯源有助于当代美学发展创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论题,然后围绕论题逐层运用材料证明论点,最后提出我们要客观对待传统美学思想的观点。


浏览完整试题B. 文章从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价值、审美经验以及其作为思想资源等层面论证了传统美学思想在当下具有重要意义。
C. 在论述的过程中,文章列举了一些有一定典型性的事例,具体而有力地证明了论点,使文章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D. 文章第三段举唐诗宋词、古代戏曲以及古代器物造型的例子证明了传统与当下发展的关系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方的美学思想,诸如古希腊、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传统对我们当下的美学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B. 不止我们的民族生活受益于传统美学的审美经验,世界美学也能够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审美经验中汲取养分。
C. 中国古代艺术的抒情传统是我国古代艺术的民族特色所在,因此继承这一抒情传统是发扬民族传统的必要前提。
D. 我们如果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全盘照搬,不加以甄别筛选,势必会给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重在对中国古代美学思想资源加以激活、阐释和发扬”有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这里所说的创新弘扬,是把激活中国古代有价值的美学思想资源,加以阐释和发扬光大”,文中说的是“中国古代有价值的美学思想资源”,且也并未提及“重在”。B项,“中国的孔孟老庄、宋明理学以来的思想传统被完全否定”有误,文章第二段说的是“因此,我们不能心存偏见,依然怀抱全盘西化的那种矫枉过正的态度,总是误以为只有古希腊、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传统才对当下的美学思想发展有启示,而中国孔孟老庄、宋明理学以来的思想传统就不值得继承和发扬光大”。D项,“‘返本开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重要传统”有误,根据原文“中国传统思想中有一个重要传统,就是‘返本开新’”,无法得出“‘返本开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重要传统”的结论。
【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文章从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价值……等层面论证了传统美学思想在当下具有重要意义”有误,从文中来看,文章并未论及“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价值”,是从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经验以及其作为思想资源等层面论证了传统美学思想在当下具有重要意义。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C项,“因此继承这一抒情传统是发扬民族传统的必要前提”有误,根据原文无法推断出“继承这一抒情传统是发扬民族传统的必要前提”这一结论,文章倒数第二段只是说“中国艺术的抒情传统虽然不能涵盖全部的艺术作品,但它确实是中国古代艺术具有独特民族特征的贡献,同样也值得我们珍视和发扬光大”,并没有说继承这一抒情传统是发扬民族传统的必要前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配角
聂鑫森
父亲邵伟夫,先是话剧演员,后来又成了电影、电视演员。他的名字很气派,“伟夫”者,伟丈夫之谓也。可惜他一辈子没演过主角,全是很不起眼的配角,虽是剧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也就是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台词,演绎几个小情节而已。他的形象呢,身材矮小,脸窄长如刀,眉粗眼小口阔,演的多是反派人物:黑社会小头目、国民党下级军官、现实生活中的可怜虫……
他的名字是当教师的爷爷起的,爷爷曾对他寄望很高。没想到他读中学时,有一次演一个小话剧的配角,神采飞扬,被动员去读一所中专艺校的话剧班,从此他就很满足地走上了演艺之路。
因为母亲是苗族人,可以生两胎,我下面还有一个妹妹。我叫邵小轩,妹妹叫邵小轮。通俗地说,我是小车子,妹妹是小轮子。我们的名字当然是父亲起的,母亲似乎很欣赏,觉得低调一些反而会有大出息。
母亲在街道居委会当个小干部,人很漂亮。我和妹妹似乎承袭了她的基因,长得都不丑。母亲对于嫁给了父亲,一直深怀悔意,原想会有一个大红大紫的丈夫,不料几十年来波澜不惊。我母亲都不让我们去剧院看父亲的戏;电视上一出现有父亲身影的剧目,她便立即换台。她还嘱咐我们,不要在人前提起父亲是演员。
读初中时,一个男同学悄悄告诉我:“你爸爸的戏演得真好,可惜是个小角色。如果让他演主角,肯定火!”
父亲在家里的时间很少,尤其是进入影视圈后,或是东奔西跑到一个个剧组去找活干,或是找到了活必须随剧组四处游走。每当他一脸倦色回到家里,首先会拿出各种小礼物,送给妈妈、我和妹妹,然后把一叠钞票交给妈妈。
我把男同学的话告诉他,他听了,微微一笑,说:“在一个戏中,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这正如社会的分工不同,却都是平等的。主角造气氛,配角助气氛,谁也离不开谁。”
母亲轻轻“哼”了一声,然后下厨房去为父亲做饭菜。
我看见父亲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很痛苦地低下了头。
我读高中妹妹读初中时,父亲在出外三个月后,回到家里。他这次是在一部《五台山传奇录》的电视连续剧里,演一个貌丑却佛力高深的老方丈的侍者,虽是配角,出场却较多,拿了五万元片酬。他给我和妹妹各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给妈妈买了一个钻石戒指。
我发现父亲的手腕上绑着纱布,便问:“爸爸,你受伤了?”
他说:“拍最后一场戏时,和一个匪徒交手,从山岩上跌下来,把手跌断了,我咬着牙坚持把戏拍完,导演直夸我敬业哩。”
母亲说:“你也五十出头了,别去折腾了,多在家休息吧。”
他摇了摇头,说:“不!你工资不高,小轩、小轮正读书,将来还要给他们备一份像样的嫁妆。再说,小病小伤在拍戏中是常发生的,别当一回事。”


展开余下试题我和妹妹不由得泪流满面。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学校就在岳麓山附近。三九严寒的冬天,母亲打电话告诉我,父亲在岳麓山的爱晚亭前拍戏,让我去看看父亲,还嘱咐我最好把自已伪装一下,别让父亲分神出了意外。
漫天大雪,朔风怒吼。
我戴上红绒线帽子、大口罩,围上羊毛围巾,穿上新买的中长羽绒袄,早早地来到爱晚亭前。警戒线外,看热闹的人很多,我使劲地挤站在人丛里。父亲是演一个寻衅闹事的恶霸,样子很丑陋,说话还结巴,然后被一个江湖好汉狠狠地揍了一顿,上衣也被撕破了,痛得在地上翻滚。这场戏前后拍了三遍,导演才打了个响指,大声说:“行了!”
我看见父亲长长地嘘了一口气,然后去卸了装,换上平常穿的旧军大衣。接着,又去忙着搬道具、清扫场地。等忙完了,他靠坐在几个叠起的道具箱旁边,疲倦地打起盹来,手指间还夹着一支燃了一半的香烟……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介绍父亲的名字很气派,但他其实只是个可有可无的“配角”而已,作者巧妙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小说中画线的句子“漫天大雪,朔风怒吼”属于自然环境描写,形象地突出了父亲工作环境的恶劣。
C. 小说通过叙述父亲生活中的几件小事,生动地塑造了“父亲”这样—个普通的小人物形象,他为了让家人生活得更好而努力工作、无私奉献。
D. 小说几个人物形象都刻画得很生动,以“父亲”为例,除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外,作者还特别重视描绘父亲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
5. 小说中母亲对父亲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
6. 小说最后以父亲卸装换衣、清理现场、坐下打盹的画面作为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①刚嫁给父亲时满怀期望,认为父亲会大红大紫;②嫁给父亲后,深怀悔意,对父亲“配角”职业颇为不满,公开场合尽量避免提及父亲的“演员”身份;③女儿长大后,对父亲多了关怀体贴,安慰受伤的父亲,提醒孩子不要干扰影响父亲拍戏。
6. ①情节结构上,留白,给人以思考的空间,让人回味。②人物塑造上,这个画面,突出表现了父亲这个普通小人物辛勤努力的形象。③揭示主题上,这个画面进一步深化主题,赞美了像父亲这样的普通小人物认真生活、认真工作的品质。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艺术特色。考查的范围包括:小说的主旨、情节构思、人物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①读全文;②抓标题;③辨文体;④找线索;⑤理层次。题中错误的选项主要是对小说描写手法的考查。D项“重视描绘父亲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错,小说未涉及心理描写。故答案为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到文中找到答题区间,把握这部分的情节结构;其次找到人物的言行举止,从中分析人物的情感态度。由原文“母亲对于嫁给了父亲,一直深怀悔意,原想会有一个大红大紫的丈夫,不料几十年来波澜不惊。我母亲都不让我们去剧院看父亲的戏;电视上一出现有父亲身影的剧目,她便立即换台。她还嘱咐我们,不要在人前提起父亲是演员。可以概括出答案①②;由原文“让我去看看父亲,还嘱咐我最好把自已伪装一下,别让父亲分神出了意外”可以概括出答案③。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结尾情节设置的好处。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清楚小说结尾的几种方式以及它们的好处,再结合文本进行分析。一般可从情节设置、人物塑造、主题揭示等角度来答。本题“小说最后以父亲卸装换衣、清理现场、坐下打盹的画面作为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首先考虑对情节的作用,这属于戛然而止式的结尾,效果是留给读者回味的空间;对人物的作用,“疲倦地打起盹来”,写父亲的辛勤努力;从揭示主题的角度,赞美了像父亲这样的普通小人物认真生活、认真工作的品质。
【点睛】小说结尾段的作用。①出人意料式(欧•亨利式结尾)。结构上,使故事陡生波澜,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内容上,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表达效果上,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主要作用在表达效果上:留下空白,让读者驰骋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③补叙式。结构上,与上文情节的呼应,解释悬念;内容上,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④卒章显志式。往往有解释悬念、揭示主题的作用。⑤令人感伤式。主题上,深化主题;表现人物性格上,突出人物性格,增强悲剧色彩;表现效果上,令人感动和回味,引人思考。⑥大团圆式。主题上,凸显出美好人性;表现效果上,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耐人寻味;读者的感情体验上,读者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味精在都市传说中有许多危害,版本也不尽相同。许多人“相信”味精有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认为它是“化学工业品”,虽然味精亮晶晶的,好像一种化工产品,其实它和酱油、酷一样,都是一种酿造产品,可以增进人们的食欲,提高人体对其他各种食物的吸收能力,对人体有一定的滋补作用。
味精的诞生和使用只有百年的历史,但对于拥有几千年历史的美食大国而言,没有味精,依靠各种天然食材混搭也能捉出鲜味来。据说,古时“鲜”字的写法本是三个鱼字。鱼本鲜中之最,三个鱼就更鲜了。春秋时代齐桓公的御厨易牙首创了“鱼腹藏羊肉”这道菜,从而开创了天然食材混搭提鲜之道。
古人最常用的是食材混搭煮制高汤提鲜,俗话说,“艺人的腔,厨子的汤”,制作出优质的清汤或奶汤,是使菜肴増鲜的最佳手段。在发明味精前,高汤几乎是全世界每一个专业后厨的必备品,用高汤代替水是让菜品变得更加鲜美的利器。中餐的开水白菜、鱼翅捞饭需要鸡闷火腿清汤和鸡爪猪肉浓汤;日料寿喜烧、茶碗蒸需要柴鱼昆布高汤“出汁”;意大利炖饭需要鸡高汤;西班牙海鲜饭需要鱼或者海鲜高汤;当然还有各国素食里的素高汤等等。
制汤俗称“吊汤”,可以追溯到1400年前“捶牛羊骨令碎,熟煮,去汁;掠去滓末(沫),停之使清”(《齐民要术》)的制汤法;后来出现了一种“捉(提)清汁法”,其做法是:将鸡汤、鴨源或肉汤放在锅中烧煮,然后将生虾捣烂,和入甜酱、酱油,再授进汤中,等汤沸腾,泛起浮沫,即撇去,如此三四次,捞去虾渣,即成清汤。
除了采用高汤提鲜外,古人常将蟹肉、蟹油、蟹黄用猪油“炼”后收贮起来,俗称“蟹油”,供制作肴馔时用。这种方法,江苏、渐江民间至今仍颇盛行。无论烧菜、剀馅,还是下面条,都可以放入适当的“蟹油”,其味之鲜,不可言传。
此外,古人还常将一些比较鲜美的食品原料磨成粉,制作成原始的“味精”撒在菜肴中以增鲜。如清顾仲所撰的《养小录》中就记有用笋粉和蘑菇粉提鲜。清朝时期的鲁菜成为宫廷菜的重要原因,鲁菜师傅能从各地海鲜里提出鲜味来,比如将海肠子烘干研磨成粉,做菜时撒进去,这种原始的“味精”使得普通的菜肴立马变鲜。

1908年,一位名叫池田菊苗的日本东京大学化学教授在喝了羹子做的海带黄瓜汤后,发现味道特别鲜。“海带和黄瓜都是极普通的食物,怎么会产生如此的鲜味呢?”池田充满了疑问。从这天起,池田教授就在实验室里仔细研究起海带的成分来。半年后,他从10公斤海带中提取出0.2克谷氨酸钠,只要在汤里放一点点这玩意儿,立刻就能增加汤的鲜味。


展开余下试题谷氨酸钠是一种氡基酸一一谷氨酸的钠盐,谷氨酸是组成蛋白质的20种基酸之一,只要食物中含有蛋白质,就含有谷氡酸。但是结合在蛋白质中的谷氩酸是没有味道的,只有当谷氨酸游离出来时才能刺激舌蕾上的鲜味受体,谷氨酸由酸变成盐时更容易电离,也就更有鲜味。
其实谷氨酸钠最早是1866年由德国化学家里德豪森研制成功的,他当年是从植物蛋白中提取的这种成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当时这种产品在欧洲并没有批量生产。池田菊苗认识到了谷氣酸钠的商业价值,想到了该怎样用工业方法生产谷氨酸钠。当时一位名叫铃木三朗助的日本商人,正和他人共同研究从海带里提取碘的生产方法。当他看到池田教授的研究成果后大为振奋,立刻决定生产谷氨酸钠。池田和铃木的合作很快就结出了硕果。不久后,一种叫“味之素”的商品出现在东京浅草的一家店铺里,广告语是“家有味之素,白水变鸡汁”。一时间,购买“味之素”的人差点挤破了店铺的大门。

“味之素”传入中国后,这种奇妙的白色粉末让日本企业获得了巨额收益,日本人对谷氨酸钠的提取工艺严格保密,企图长期垄断全球市场。1921年,一位名叫吴蕴初的中国人利用空余时间,和夫人一起,在上海租用的一处住房的阁楼里,开始研制提取谷氨酸钠的技术,经过不懈努力,他发明了生产谷氨酸钠的水解法。
工艺成功后,吴蕴初寻找投资人合作建立了“天厨味精厂”,并且在吴蕴初的提议下,采用了至今仍在使用的“佛手”商标。天厨味精厂的佛手牌味精一上市,立即打破了日本“味之素”的垄断。从此,味精进入了中国普通民众的厨房,并随着中餐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中华饮食文化永久联系在了一起。
20世纪60年代,被称为“台湾发酵之父”的苏远志利用生产蔗糖的废糖蜜作为细菌发酵生产味精的培养基质,大大降低了味精的生产成本,而且增加了产量。因为苏远志的发明,60年代我国台湾地区每年节省进口小麦外汇400万美元,同时外销味精赚进600万美元。到了1981年,我国台湾味精外销量达12353吨,取代日本跃居世界首位。
——节选自母冰《味精:舌尖之鲜的奥秘》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许多消费者“相信”味精有害,其实味精和酱油、醋一样,都是一种酿造产品,对人们的饮食、体质健康都有积极的作用。
B. 高汤能使菜肴鲜美,所以在发明味精之前,高汤几乎是全界每一个专业后厨的必备品。
C. 谷氨酸钠是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之一,只要食物中含有蛋白质,就含有谷氨酸钠。
D. 谷氨酸结合在蛋白质中是没有味道的,需要它游离出来,刺激舌蕾上的鲜味受体,我们才能感受到鲜味。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烹饪佳肴时放点儿味精提鲜,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了,在没有味精的古代,人们为了提鲜还要辛苦煮制各种高汤。
B. 最早的食用味精,是德国化学家里德豪森从植物蛋白中提取出来的,并开始批量生产。
C. 鲜味食物不需再放味精。如鱼虾海鲜、鸡蛋、肉类等,这些食材鲜味的重要来源是谷氨酸,与菜肴中的盐相遇加热后,自然就会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
D. 味精的发明直至走上餐桌的过程,提醒我们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中,企业家整合技术、资金、人才的作用无可替代。
E. 吴蕴初发明并创造了中国味精,味精从此进入了中国普通民众的厨房,到了1981年,中国味精的外销量已取代日本跃居世界首位,因而中国味精奠定了中华饮食文化在世界的地位。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古人依靠各种天然食材提鲜的方法。
【答案】7. C 8. AC
9. ①食材混搭煮制高汤提鲜②用猪油“炼”制“蟹油”提鲜③磨制鲜美的食品原料成粉,撒在菜肴中以增鲜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然后再圈出文中与选项相关的文字,最后进行比对。比如本题中,C项,“只要食物中含有蛋白质,就含有谷氨酸钠”偷换概念。材料二第二段中说的是“只要食物中含有蛋白质,就含有谷氨酸”,并非是“谷氨酸钠”。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两项”。B项,“并开始批量生产”有误,材料二第三段中说的是“其实谷氨酸钠最早是1866年由德国化学家里德豪森研制成功的,他当年是从植物蛋白中提取的这种成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当时这种产品在欧洲并没有批量生产”,可见里德豪森的研制成果还没有批量生产。D项,“无可替代”表达绝对。E项,夸大了味精的作用。
【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古人依靠各种天然食材提鲜的方法”。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分析材料可以发现,本题答案主要在材料一中,第二段中说“依靠各种天然食材混搭也能提出鲜味来”,第三段提到“古人最常用的是食材混搭煮制高汤提鲜”;第五段“除了采用高汤提鲜外,古人常将蟹肉、蟹油、蟹黄用猪油‘炼’后收贮起来,俗称‘蟹油’,供制作肴馔时用”,第六段“此外,古人还常将一些比较鲜美的食品原料磨成粉,制作成原始的‘味精’撒在菜肴中以增鲜”,依据这些内容概括即可。
点睛:对于此类题目,考生应先审题,在题干中找到筛选信息的依据,“一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古人依靠各种天然食材提鲜的方法”,“古人”“依靠天然食材”;然后分析三则材料,看本题主要在哪个材料中,本文主要包括三则材料,“味精”的发现应从第二段开始,也就是说第二段和第三段是对“味精”发现过程的介绍,故本题的答案在第一部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建,字光图,陈州项城人。唐末,隶名于忠武军。秦宗权据蔡州,悬赏以募之,建始自行间得补军候。初,杨复光以忠武军八千人立为八都,鹿晏弘与建各一都校也。建与别将韩建友善,晏弘猜二建,伪待之厚,引入卧内。二建惧,夜登城慰守陴者,月下共谋所向,因率三千人趋行在,僖宗嘉之,赐与巨万。
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忧,谋于监军田令孜,令孜飞书招建,建大喜。或谓敬瑄曰:“彼建雄心,终不居人之下,公如以将校遇之,是养虎自贻其患也。”敬瑄惧,乃遣人止建,遽修城守。建怒,遂据汉州,领轻兵至成都。时光启三年。居浃旬,建尽取东川之众,设梯冲攻成都,三日不克而退,复保汉州。月余,大剽蜀土,十一州皆罹其毒,民不聊生。
建军势日盛,复攻成都,敬瑄患之,顾彦朗亦惧侵己。昭宗即位,彦朗表请雪建,移敬瑄他镇,乃诏宰臣韦昭度镇蜀,以代敬瑄。敬瑄不受代,天子怒,命顾彦朗、杨守亮讨之,时昭度以建为牙内都校,董其部兵。及王师无功,建谓昭度曰:“与其劳师以事蛮方,不如从而赦之,相公盍归朝觐,与主上画之。”昭度持疑未决。建阴令军士于行府门外擒昭度亲吏,脔而食之。建徐启昭度曰:“盖军士乏食,以至于是耶!”昭度大惧,遂留符.节.与建,即日东还。月余,敬瑄启关迎建,以蜀帅让之,建乃自称留后。移敬瑄于雅州安置,既行,建令人杀之于路。
建雄猜多机略,意常难测,既有蜀土,复欲窥伺东川。大顺末,建出师攻梓州,自此军锋益炽。天复初,建外修好于汴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宜宾”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1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