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69  2019-05-0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9]
2019届金太阳湖南湘西高三联考第一次模拟考语文试题
科目:语文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写在答题卡和本试题卷的封面上,并认真核对答题卡条形码上的姓名和相关信息。
2.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卷和草稿纸上作答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如下要求答题:
(1)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留痕迹。
(2)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
(3)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3.本试题卷共七页。如缺页,考生须及时报告监考老师,否则后果自负。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姓  名          
准考证号  (本次考试不填)  
祝 你 考 试 顺 利!
2019届金太阳湖南-湘西高三联考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语  文
  本试题卷共22小题,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实题材作品数量显著增加,是当下舞台艺术尤其是戏曲领域的突出特点。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现实题材作品在近5年共有1195部,其中京昆类22部,地方戏类642部。戏曲艺术团持续用饱满的艺术热情,正视丰富的现实生活,承载着反映时代、服务人民的文化重任。不过,现实题材创作虽然数量较大,但艺术精品明显不足,不良倾向有待大力纠正。特别是为数不少的现实题材作品呈现出重宣讲轻艺术、重即时轻长远、重投排轻艺术规律的创作倾向,不能让现实题材在舞台上成功地成为人们“情感认同”,这样的作品最易轻率投排、即时宣传,但很难留得下,造成物力、人力和创作热情的浪费,甚至消减剧种的艺术积累和剧团的艺术优势。
相较于中国戏曲近千年的艺术积累,创作实践不过百年的现实题材创作,面临诸多艺术困境。现实题材创作的挑战性尤其要让作品更加契合戏曲现代化的使命。所谓戏曲现代化,是用戏曲传承有序且不断拓展的艺术表现手段深刻表现现代情感体验,积极引领当代精神生活,让戏曲作品鲜明地彰显出当代中国在传承文化传统、追求现代理念时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民族个性和民族风采。对现实题材人物的塑造,不能完全依照传统脸谱式提纯了的二元化范型,不能完全走向高大全的简单化表现,而要创设属于生活质感的形象典型;在展现现实生活时,不能完全套用传统程式技法,也不能完全没有依傍地照搬生活实际,而要创造可以驾驭现代生活的表演范式。唯其如此,现实题材创作才能最终接通现实生活的审美化再现和中国戏曲庞大而优秀的艺术体系。这也正是现实题材创作在推进戏曲现代化进程中的责任。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戏曲在现实题材创作时,首要任务是树立精品意识,要把艺术精品作为现实题材的创作目标。在主题立意上实现思想道德的现代剖析,让传统优秀文化精髓真正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情感、道德与思想本就是戏曲最擅长表现的内容,在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需要现代化提升,这是现实题材创作盘活戏曲传统资源的重要内容;在艺术上实现传统技法的提升再造。现实题材作品不需要也不能放弃前人艺术遗产,同时更需要积极拓展符合戏曲艺术规律的手段和方法,不断壮大戏曲艺术体系;在人物形象上实现生命质感的深度挖掘,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载体,也是戏曲彰显人民性的艺术标准。同时,戏曲艺术团队要避免一窝蜂地转向现实题材创作,要充分尊重戏曲艺术传统、尊重团队创作的艺术个性与能力。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王馗《现实题材需精品意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下,现实题材的戏曲作品数量较大,但是在现实题材创作时缺乏精品意识。
B.中国戏曲虽然种类繁多,数量较大,但常轻率投排,必然会面临着许多艺术困境。
C.戏曲要实现现代化,需要能够深刻表现现代情感体验,积极引领当代精神生活。
D.现实题材戏曲的创作,无论主题立意上还是艺术上都要对传统进行提升再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现实题材戏曲创作现状写起,然后从戏曲现代化和打造精品两个角度来论述。
B.文章从现实题材人物塑造等角度,论述了现实题材创作在戏曲现代化中所负的责任。
C.文章从主题立意、艺术技法、人物形象、创作团队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创作艺术精品。
D.文章提出要避免一窝蜂转向现实题材创作,是为了论证戏曲创作有其自身的规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剧种的艺术积累和剧团的艺术优势在消减,是因为现实题材作品都重宣讲轻艺术。
B.现实题材戏曲创作的挑战性有很多方面,而盘活戏曲传统资源是其中的关键部分。
C.现实题材戏曲创作与审美化再现和中国戏曲艺术体系接通,就能实现戏曲现代化。
D.戏曲可以通过深挖人物形象的生命质感、塑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彰显其人民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再到凤凰山  陈忠实
小小的凤凰城远近闻名,着意在山水韵味。凤凰城山水名扬天下,得益于作家沈从文。凡读过沈从文作品的人,不仅难以忘记湘西的山水韵味和民俗风情,而且种下有朝一日走一回湘西的欲念。凤凰城是湘西风景风情的代表性杰作,自然为首选之地。
十年前到凤凰城,看了山,看了水,看了沈从文先生的书屋和墓地,感触颇多,却不著一字,说来很简单,沈先生早在几十年前把湘西的山光水色和民生的风情灵气展示得淋漓尽致,至今都很难再读到那样耐得咀嚼的文字,我便不敢贸然动笔了。这回又去湘西,再上凤凰山,不仅有沈先生文章里的景致为参照,而且还有第一次来凤凰城的印象作对比,我发觉变化真是太快了,也太大了。
我记得十年前进凤凰城时,要过一座桥,从桥上看下去,河水里浮游着几头水牛。水牛在河里懒洋洋地游着,露出硕大的头和头上的弯角,还有浅灰色的脊背。水色不清,浑而近浊,漂浮着有藤蔓的野草,据说是刚刚下过雨涨了水的缘故。这幕水牛戏水的景象就留在我这个北方人的记忆里。
这回一看见凤凰城,一看见那条河,自然不再陌生,却看不见水牛的姿容了。水变清了,大约没有落雨也就没有涨水,更看不见浮草;原先沙子泥土铺就的河岸,用水泥砌得整整齐齐,类似城市公园人工湖的堤岸了。我似乎隐隐生出某种缺失的惆怅。我又不敢说这种整修有什么不合适,却想着那泛着青草的泥岸伸展着的自然状态的曲线,再也不复存在了。
沈从文先生的旧居,十年前看了一回,这次来仍然想再看一回。我从东正街拐进中营巷,就感到拥挤和熙攘,拥挤着的男男女女,都是因观瞻一位作家宅第的好奇心所驱使。而这位作家生前却是落寞的,尽管住在繁华的北京,活着时几乎是蛰伏隐居,即使在胡同里迎面撞怀,乃至不经意间头与头碰撞得起了疙瘩,却谁也认不出个沈从文来。
现在,先生早已弃居的老宅旧屋,却“下自成蹊”。据说一年四季都是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旅游旺季就这么拥挤着。
旧居左卧室背后,有一方小小的火塘,上边吊着一只水壶,四周摆着几只小板凳。使我自然地发生最生动的联想,家人或朋友,围坐在火塘边,听燃烧的劈柴噼啪响着,水壶里的水咝咝咝响着,沏一碗热茶,或叙友情,或议家事,该是怎样一番惬意和快活。
沈先生的墓地在半山上,山不高,却很幽静,曲径盘绕,杂树蔽荫。突兀看到一块碑石,刻着龙飞凤舞的手书字体:“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初看吓了一跳,碑题内容似乎太硬,一下子竟反应不及。细看副题为“悼念从文表叔”。立碑题字者为大名鼎鼎的黄永玉。便把太硬和突兀的感觉隐压下来,慢慢嚼磨,反复体味个中内涵。
沈先生的墓,是以一块巨大的石头为标志,据说重达五吨。上边刻着沈先生自己的话:“照我思索,能理解人;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应该是先生一生的哲思概括,也是一种复杂曲折的人生历程之后的生命体验,只可领悟,不敢评说。
据说这石头是黄永玉先生亲自为其表叔选择采掘来的,我便钦佩这位画坛大师超凡脱俗的审美取向,真是一块再恰切不过的石头。想先生平生不声不响,似乎也不爱热闹,悄悄走出凤凰,死后又悄然归于凤凰,不料热闹发生在死后,拥挤了旧宅老屋,又川流不息吵吵嚷嚷在坟头墓前,如果真有先生不死的幽灵,怎么承受得住……
我依着同行的朋友去河上乘一种专供游乐的小艇,河水清冽,暑气闷热暂得缓解。河边有人在洗衣淘米。女人洗着淘着,淘着洗着的还有男人。洗菜的男女似乎平平常常,洗衣的男女居然还用着棒槌。棒槌在石头上捶击衣服的响声听来悦耳,那是我自小在家门口的涝池边和灞河里听惯了的脆响乐声。
上岸后沿河边的小路走,不时有人拉着小车擦身而过,车上绷一顶遮阳的花布,车内置一张躺椅。花了几块钱的人坐在躺椅上。挣了几块钱的人拉着车子在小巷和河边跑着,供花了几块钱的人观光赏景。这是最简单最直白的一种关系,容不得多愁善感者说三道四。我看着觉得有点扎眼的,是一位坐在躺椅上的人的姿势,手里夹一支正燃着的纸烟,两条腿以八字撇开,搭在车子的两边,旁观者入目颇觉不雅。
沈先生如果活着,今日的凤凰在他的笔下会是怎样一番景致?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十年前来凤凰城“不著一字”,再次来时却写了这篇文章,这是因为作者认为自己要像沈从文那样,写出耐得咀嚼的文字。
B.文中的描写灵动而细致,有形有声,在石头上捶击衣服的棒槌声是“悦耳的”,就连作者的想象,壶里的水也是“咝咝咝”在响的。
C.文中说“先生早已弃居的老宅旧屋,却‘下自成蹊’”,“下自成蹊”含意丰富,既是实指,也包含了作者对沈从文先生人品的态度。
D.作者两次到凤凰,感受不同,再次到凤凰时,笔下的凤凰少了初识时的惊喜,而多了由表及里的沉思与回味,给读者以启示。
5.分析文中两处画横线句子的含意。(6分)
(1)便把太硬和突兀的感觉隐压下来,慢慢嚼磨,反复体味个中内涵。(3分)
(2)只可领悟,不敢评说。(3分)


展开余下试题6.文章结尾说:“沈先生如果活着,今日的凤凰在他的笔下会是怎样一番景致?”作者这样写在结构上和内容上分别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老字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商业文化、历代相传的手艺之外,更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留下的宝贵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产品的文化价值更加突出,也利于老字号走向世界。
中外的老字号的发展水平差异非常大,国外的百年品牌比如可口可乐、雀巢、奔驰、宝洁等,非但不老朽还很青春时尚。而一听说中国的老字号,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块乌漆漆的牌匾,上面写着“百年老店”。而那些蜂拥而至消费的人群中,大部分是第一次体验的外地游客。北京稻香村是非常大众化的糕点品牌,与之相比,日本的糕点品牌虎屋已有500年历史,却成了糕点里的艺术品。韩国央行曾发布报告称,全世界创业200年以上的企业共5586家,日本多达3146家,占了近60%。而中国200年以上的企业屈指可数。陈李济、张小泉、荣宝斋、玉堂酱园、六味斋、广德楼剧院……我们对这些名字越来越陌生。
(摘编自《沉睡的“老字号”,到了苏醒的时候》)
  材料二:

(摘编自《老字号发展报告》)
材料三:
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老字号发展至今,面临着巨大挑战和激烈竞争,如果还是观念陈旧、故步自封,就会被时代抛在后面、受到市场冷遇。
诞生于清末的北京稻香村是著名的糕点品牌。然而,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升级和电商的崛起,曾经引领市场、一呼百应的热销场景难以再现了。北京稻香村营销部的一位负责人介绍,稻香村正在借鉴当下一些时髦“网红”食品的营销理念,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目前来看效果明显。
“除了营销创新外,我们还与电商合作,尝试在线上首发、线下跟进的全渠道销售。”该负责人说,他们希望稻香村产品能够在社交网络上形成话题和良好口碑,让人们看到稻香村也有青春、“卖萌”的一面,从而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如果说包装营销是理念创新的“外衣”,那么产品创新就是其扎实的“内功”。六月初的一个周日,北京吴裕泰前门店门外,购买“吴裕泰冰激凌”的顾客排起长长的队伍。“我们店每天卖出的冰激凌大约有一千六七百支。”店长付代娣说。据介绍,吴裕泰自2009年起先后开发出茶冰激凌、茶冰饮、茶蛋糕等衍生产品,得到了顾客的喜爱。
药品分类、扫描装箱,从包装到入库全流程都由智能化机器自动完成……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极具“科技感”,完全超出了人们对老字号企业生产方式的认知。“我们的智能机器人每小时可抓取1000到2000件左右药品,既解放了人力节省了物力,又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济堂生产部经理游创文介绍说。近年来,同济堂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截至目前,已申请专利36项,获得了市场认可。
除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外,老字号机制体制的革新是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基础。运营机制活了,资金、人才、产业链等要素才能全盘皆活。同时老字号在企业转型、改制等方面也应有所作为,全聚德集团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企业转型改制为老字号带来了充裕的资金和科学的管理机制,夯实了企业基础。
(摘编自《守正创新,老字号演绎新传奇》)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字号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具有巨大的价值,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老字号利用其文化价值更易于走向世界。
B.材料二中,进行样本分析的851家中华老字号,历史较悠久,多数聚集在沿海及内陆经济较发达地区。
C.中国的老字号虽然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但发展至今,企业观念陈旧,受到了市场冷遇,难免被时代抛弃。
D.材料二显示,中华老字号企业的文化保护意识日渐增强,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约占调查总数的四成。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韩国央行发布的报告中,日本200年以上的老字号数量占全球一半多,而中国200年以上的老字号所占比重比较低。
B.中国某些老字号缺乏青春时尚元素,给人的感觉很老朽,蜂拥而至消费的人群中,多数为第一次体验的外地游客。
C.从材料二中的样本分析结果来看,851家中华老字号的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专业技术水平高级职称人数占比低。
D.智能机器人已在各中华老字号企业生产各流程中代替人工,这一现象确实超出了人们对老字号企业生产方式的认知。
9.面对着巨大挑战、激烈竞争,我国老字号该怎样进行创新发展?请结合材料三概括说明。(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陆卬,字云驹。少机悟,美风神,好学不倦,博览群书,五经多通大义。善属文,甚为河间邢邵所赏。邵又与卬父子彰交游,尝谓子彰曰:“吾以卿老蚌遂出明珠,意欲为群拜纪[注]可乎?”由是名誉日高,儒雅搢绅,尤所推许。起家员外散骑侍郎,历文襄大将军主簿,中书舍人,兼中书侍郎,以本职兼太子洗马。自梁、魏通和,岁有交聘。卬每兼官燕接,在帝席赋诗,卬必先成,虽未能尽工,以敏速见美。
除中书侍郎修国史以父忧去职居丧尽礼哀毁骨立诏以本官起文襄时镇邺嘉其至行亲诣门以慰勉之。卬母魏上庸公主,初封蓝田,高明妇人也,甚有志操。卬昆季六人,并主所生。故邢邵常谓人云:“蓝田生玉,固不虚矣。”主教训诸子,皆禀义方。虽创巨痛深,出于天性,然动依礼度,亦母氏之训焉。卬兄弟相率庐于墓侧,负土成坟,朝廷深所嗟尚。服竟当袭,不忍嗣侯。
天保初,常山王荐卬器干,文宣面授给事黄门侍郎,迁吏部郎中。上洛王思宗为清都尹,辟为邑中正,食贝丘县干。遭母丧,哀慕毁悴,殆不胜丧,至沉笃,顿昧伏枕。又感风疾。第五弟搏遇疾临终,谓其兄弟曰:“大兄尫病如此,性至慈爱,搏之死日,必不得使大兄知之,哭泣声必不可闻彻,致有感恸。”家人至于祖载,方始告之。卬闻而悲痛,一恸便绝,年四十八。卬自在朝,笃慎固密,不说人短,不伐己长,言论清远,有人伦鉴裁,朝野甚悲惜之。赠卫将军、青州刺史,谥曰文。所著文章十四卷,行于世。齐之效庙诸歌,多卬所制。子乂嗣,袭爵始平侯。
(选自《北齐书•陆卬传》)
[注]群拜纪,即“纪群之交”。纪、群皆为人名,陈纪是陈群的父亲。比喻累世之交情。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除中书侍郎/修国史/以父忧去职居丧/尽礼哀/毁骨立/诏以本官起/文襄时镇邺/嘉其至行亲/诣门以慰勉之
B.除中书侍郎/修国史/以父忧去职/居丧尽礼/哀毁骨立/诏以本官起/文襄时镇邺/嘉其至行亲/诣门以慰勉之
C.除中书侍郎/修国史/以父忧去职居丧/尽礼哀/毁骨立/诏以本官起/文襄时镇邺/嘉其至行/亲诣门以慰勉之
D.除中书侍郎/修国史/以父忧去职/居丧尽礼/哀毁骨立/诏以本官起/文襄时镇邺/嘉其至行/亲诣门以慰勉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搢绅,“绅”是指士大夫腰间束的大带,“搢绅”是把笏板插在大带间,后成为士大夫的代称。
B.蓝田,地名。此地盛产美玉,素有“玉种蓝田”之美称。许多古籍中都有蓝田产美玉的记载。
C.昆季,弟兄。幼为昆,长为季。我国古代常用“昆季”“昆仲”“昆玉”“手足”等来指称兄弟。
D.袭爵,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一般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承袭其原有爵位,其他继承人则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卬聪明好学,受到推崇。他对“五经”大多能通晓大义,善于写文章,不仅被邢邵赏识,当时的很多儒者与官员也很推崇他。
B.陆卬遭受母丧,忧伤过度。母亲逝世时,陆卬哀伤过度,十分憔悴,几乎不能承受丧事,病势极其沉重,困顿昏迷伏于枕上。


展开余下试题C.陆卬性格慈爱,重兄弟情。他的第五个弟弟陆搏病死,家人立即将消息告诉他,他听说后悲伤得不能自已,以至于哀痛而死。
D.陆卬为人宽厚,谨言慎行。他在朝中严谨小心,不说人家的短处,不夸耀自己的长处,言谈清明高远,死后朝野之人都很悲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在帝席赋诗,卬必先成,虽未能尽工,以敏速见美。(5分)
(2)卬兄弟相率庐于墓侧,负土成坟,朝廷深所嗟尚。(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上裴行军中丞  耿 湋①
萧关扫定犬羊群,闭阁层城白日曛。
枥上骅骝②嘶鼓角,门前老将识风云。
旌旗四面寒山映,丝管千家静夜闻。
谁道古来多简册,功臣唯有卫将军③。
  [注]①耿湋,中唐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②骅骝:赤色的骏马。③卫将军,卫青,西汉名将。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首联与《雁门太守行》首联,都是通过描写边塞景物来渲染紧张气氛与危急的形势。
B.颔联上句写良马嘶叫、鼓角齐鸣,烘托了雄壮气氛;下句突出将军身经百战、经验丰富。
C.尾联卒章显志,运用名将卫青的典故,表达了对功勋卓著的裴行军中丞的赞美之情。
D.本诗虽是中唐诗人的作品,但其写景、气势,乃至境界,直追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
15.颈联两句有什么含意?请结合诗句具体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刘禹锡《陋室铭》中“  ▲  ,  ▲  ”两句描写了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
(2)杜甫《登高》中“  ▲  ,  ▲  ”两句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
(3)苏轼《赤壁赋》中“  ▲  ,  ▲  ”两句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主导中国文艺批评的权威,掌握了很大程度上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部分文艺批评工作者用从西方直接“拿来”的新奇概念和批评方法,导致中国本土文艺批评话语产生“失语”的焦虑。此类批评,(    ),是明显的逻辑谬误。
中国文艺是中华民族生活、思想、情感的经验书写和审美表达,任何脱离文艺现实土壤的文艺批评,只能是      。文艺批评工作者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厚的文艺修养。然而,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大潮中,部分文艺批评工作者在世俗功利的驱使下失去了真诚。有的为了市场需要,      ,捕风捉影,哗众取宠。文艺批评的主要对象是文艺作品,任何脱离对象本体的文艺批评都是空洞无力的。然而,当前一些文艺批评常常表现出脱离对象本体的空泛化倾向。这类文艺批评往往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从作品中某个不重要的细部出发,妄加演绎,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真正的文艺批评应该是及物的,紧紧围绕批评对象,在细读作品的基础上,按照文艺的特点与规律,进行美学的、历史的、客观的、科学的判断。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主导了中国的文艺批评,很大程度上支配了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
B.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主导中国文艺批评的权威,很大程度上掌控了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
C.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成为中国文艺批评的权威,很大程度上掌握了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
D.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主导了中国文艺的批评,影响了很大程度上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从主观结论出发,违背了基本的逻辑规则,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和策略,侵袭了文艺理论及批评的本体性
B.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和策略,从主观结论出发,侵袭了文艺理论及批评的本体性,违背了基本的逻辑规则
C.从主观结论出发,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和策略,侵袭了文艺理论及批评的本体性,违背了基本的逻辑规则
D.从主观结论出发,侵袭了文艺理论及批评的本体性,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和策略,违背了基本的逻辑规则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徒劳无功   望文生义   含糊其辞   以偏概全
B.隔靴搔痒 穿凿附会 不知所云 以偏概全
C.隔靴搔痒 望文生义 含糊其辞 掩耳盗铃
D.徒劳无功 穿凿附会 不知所云 掩耳盗铃
20.下面是一则寿宴的请柬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5分)
适逢令尊六十贵庚,本人于9月6日(周三)中午在府上举行寿宴,诚邀您拜访,我会在百忙之中恭候您的大驾。
21.下面是某单位招聘人员面试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李明想报考医学院,立志做一名出色的医生,救死扶伤,但父母不支持他的想法,说学医又苦又累收入不高,并提供给李明一段报刊上的文字:
最近,一股“不转金融就没有出路”的焦虑之风席卷北大未名BBS:分红百万元的大项目,六七位数的工资奖金,五星级酒店与香车宝马……这些金融从业者的生活状况,无不令人蠢蠢欲动。乃至于有学姐写下长文,痛陈自己在“情怀”和金融中选择前者的惨痛教训。类似的焦虑和讨论不限于北大,弥漫在全国高校的“金融热”也并非一天两天。
但这些并没有打消李明学医的念头。请你写一封信,帮助李明劝说其父母同意他学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1.B(“但常轻率投排,必然会面临着许多艺术困境”对象错误,应是现实题材创作,而非中国戏曲)
2.D(“避免一窝蜂转向现实题材创作”与“戏曲创作有其自身的规律”两者之间没有构成论证与被论证的关系)
3.D(A项,“是因为现实题材作品都重宣讲轻艺术”分析错误,现实题材作品并非都重宣讲轻艺术;另外,“剧种的艺术积累和剧团的艺术优势在消减”还有别的原因。B项“盘活戏曲传统资源是其中的关键部分”错误,应为“要让作品更加契合戏曲现代化的使命”。C项,应是“让作品更加契合戏曲现代化”“现实题材创作才能最终接通现实生活的审美化再现和中国戏曲庞大而优秀的艺术体系”)
4.A(“这是因为作者认为自己要像沈从文那样,写出耐得咀嚼的文字”错,作者十年前来到凤凰城,看到的感受到的与沈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写的大致相似,沈先生早把湘西的山光水色和民生的风情灵气展示得淋漓尽致,作者不敢贸然动笔;十年后再到凤凰城,这里山水和民俗的变化让人心生感慨,忍不住要动笔写下来)
5.(1)突然出现的碑石和张扬的碑文与生前低调的沈从文、清幽的墓地显得不协调,但是作者知道立碑题字者是沈从文的亲戚、大画家黄永玉后,思考、体会这应有其道理。(3分)
(2)对沈从文概括自己一生的哲思和经历复杂曲折人生后的体验,作者只能去领悟,不做评说,表现了作者对沈从文的崇敬。(3分)
6.(1)结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19届金太”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