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有删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界百家争鸣”,今天看来,当时的儒家和墨家可谓最盛,非儒即墨,均为显学。 B.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人所立传记,详细记载,唯独对墨子的传记,简略而又含糊。 C. 墨家主张节用、节葬、非乐,而儒家礼制上的繁琐与用度之多与墨家的主张相冲突,所以,墨家对儒家持否定态度。 D. 在秦汉之后,墨家并没有出现特别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也没有像儒家和道家一样提出过新的理论与学说。 2. 下列对“兼爱”思想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兼爱是墨子学说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因为其严谨的逻辑性,也使它成为墨家学说中最根本的主张。 B. 墨子认为,兼爱即天下兼相爱、交相利,爱人若爱其身,视人之室、家、国若其室、家、国,如能这样,则一切混乱都可解决。 C. 兼爱思想主张无差别、一视同仁地爱一切人,这不符合人性发展的实际,也忽略了宗法制度、血缘关系的社会现实。 D. 墨子学说中的非攻、非乐和节俭思想以及尚同、尚贤的政治纲领,都是因为其兼爱思想而产生。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墨家学派衰落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墨家学派衰落的根本原因出在其学说上,其最重要的主张即兼爱思想过于理想化,甚至可以说就是一种空想。 B. 墨家比较有影响的都是实践性的主张,但因其思想的深度不足,让这种学说失去了发展的空间,在实践层面上也因此没有出路。 C. 墨子对于人的要求实在太高了,他自己虽能做到,但往往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所以实际上恰恰偏离了圣人之道。 D. 一种学说要想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必须不断地完善与发展。不能与时俱进,是墨家学派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答案】1. C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A项,“今天看来”错,应该是当时的学者认为。B项,《史记》中并无墨子的传记。D项,“没有提出像儒家和道家一样提出过新的理论与学说”错,原文“也没有提出超越墨子的理论与学说”。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理解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A项,原文“就其根本而言,墨家的学说过于理想化,或者说就是一种空想”是“探究衰落原因的角度”不是“原因”,选项强拉因果。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B项,“都是”扩大了范围;“让这种学说失去了发展的空间,在实践层面上也因此没有出路”,因果倒置,应该是“在实践层面上没有出路,让这种学说失去了发展的空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7年3月,由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王兆鹏与搜韵网站共同打造的“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正式上线,仅两天,网络点击量就达220万次。登陆平台,点击诗人名字,就可看见他一生行迹的文字版和路线图,点击路线图中的任一个地点,能看到他在这里的生活轨迹,留下的作品,该平台利用大数据打造了一张“文化版”中国地图。这之前,文学研究几乎没有利用过大数据,该地图第一次通了历史的时空隔阂,将唐宋诗人请出了“格子间”。 这并非王兆鹏第一次将大数据和文学连接在一起。上世纪90年代,他就利用大数据给唐诗宋词排名次,结果遭到一片骂,但王兆鹏却还是选择相信数据,他觉得在将来的文史研究中,作品的好坏评价“必须要有数据作支撑。”该地图还引起了海外研究者的关注,哈佛大学相关项目组也发来邮件,希望合作共享数据。 (摘编自翁佳妍《用一张地图,将唐宋诗人请出“格子间”》) 材料二: 我们生活在一个任何人都无法摆脱数据的大数据时代。数据越多,人们做出的分析就越多;人们分析得越多,制造的烟幕弹也就越多。因此不能单看数据的表象,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美国交通部关于关于对阿拉斯加航空公司和美国西部航空公司的飞机晚点率统计分析为例: 图1:阿拉斯加航空公司和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晚点率对比
展开余下试题(摘编自《<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公布:打破信息孤岛共享涉农数据》)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图1数据支持以下结论:整体上,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正点到达的表现要胜过阿拉斯加航空公司。 B. 图2数据支持以下结论:美国西部航空公司在每个机场的正点到达率均低于阿拉斯加航空公司。 C. 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最终走向了破产,这与分析人员所关注的评价对象不够全面有着一定的关系。 D. 为了统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我们不能够在加权后进行平均数的统计,否则统计结果会有偏差。 5.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利用大数据打造了一张“文化版”中国地图,这是国内文学研究领域首次利用大数据的个案。 B. 王兆鹏的研究引起了哈佛大学相关项目组的关注,这说明海内外的文学研究者对于大数据的利用还是有一些共识和期待的。 C. 冯启思认为数据越多,人们的分析就越多,烟幕弹也就会更多,所以不能只关注数据的表象,要敢于对“伪大数据”说不。 D. 从《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的试点省份分布来看,说明我国当下利用大数据推进农业发展的侧重点应该放在西部地区。 E. 大数据的使用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持,使得一些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因此利用大数据是行业发展的前提。 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在信息化的当下我们该怎么对待大数据研究。 【答案】4. D 5. BC 6. ①依托大数据,对社会各行业进行更科学、有效的研究,合作共享,争取更大的发展。②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大数据隐藏的烟幕弹仔细辨别,不能盲目相信“伪大数据”。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我们不能够在加权后进行平均数的统计”错,阅读材料二的最后一节,原文的意思是不能“过度加权”。 【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首次使用”错,因为上个世界90年代王兆鹏就用数据给唐诗宋词排名次。D项,“侧重点应该放在西部地区”于原文无据。E项,“利用大数据是行业发展的前提”的说法过于绝对。 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从中找到与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 【6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在信息化的当下我们该怎么对待大数据研究。”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概括。材料一以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王兆鹏打造的《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利用大数据打造了一张‘文化版’中国地图”为例,说明大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对社会各行业进行更科学更有效的研究。由材料三“当前由于农业数据的共享开放不足,导致信息孤岛、数据壁垒、数据碎片化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大量存在”,可概括出对待大数据要加强合作共享。由材料二“分析得越多,制造的烟幕弹也就越多。因此不能单看数据的表象,要保持清醒的头 脑”可概括出要保持清醒头脑,辨清“伪大数据”。本题分两点回答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秋天的怀念 林中洋 清晨上班的路上,车子堵在了桥头。桥下,易北河水在刚刚升起的朝阳下缓缓流过,河滩上,天空中,无数的大雁起起落落。过去,我每看见大雁,就会想起千山万水之外的故乡;现在,我会想起已经在天国里的母亲,大雁在天上飞,应该离她更近一些。 我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却迟迟动不了笔,原因好像很复杂其实却又很简单,因为母亲,是每个人曾经的全部天空,在这个天空里,有绚丽的彩霞,也有密布的乌云;有雷鸣电闪,也有雨后的长虹,我不知道从何说起。 母亲很晚生我,所以,我从来没见过她十分年轻时候的样子,但是中年之后的她,仍旧有着白皙细腻的皮肤,头发烫得一丝不苟。在那些物质并不富裕的岁月里,母亲虽然衣着朴素却从不失讲究,裤子总是熨得笔挺,后来我知道,她从小女孩的年纪就喜欢黑色的衣服,黑色,对她而言是选择,不是将就。 我的外公是亨得利钟表眼镜行的经理,家境殷实,所以我的母亲从小不必为生计或是家务操心,但是她却有一双巧手,她会织各种花色的毛衣。每年初秋,母亲都会把我们去年已经穿小了的毛衣拆掉,混上新的毛线重新织就。她曾经用我的旧牛仔裤给我的吉他做了一个套子,记得当年所有见过这个套子的人都顽固地认为这么精致的东西只可能是买的。母亲是南方人,虽然在北方长大,却保留了南方人的口味,做菜总是要放一点糖,过年的时候,母亲都会早早买好了糯米、黑芝麻和猪油,用一只小石磨把糯米合着水细细地磨成浆,她做的宁波汤圆,晶莹剔透如珠玉,里面的馅子隐约可见,一口咬下去,香甜酥糯,满口留香。这个味道对我来说,就是母亲的味道。 我小的时候非常怕黑,厉害的时候即使开着灯睡觉也不踏实,于是我就会跑到父母的房间去,要求睡到他们俩中间,母亲张开手臂,我的脸一枕到她柔软的臂膀上,就会毫无悬念地立刻睡着。随着我渐渐长大,只要半夜站在父母床前,父亲就会叹口气然后抱起枕头睡到我的小床上去。我那时还经常生病,有次问母亲我会不会就要死了,她哈哈大笑,说你放心,要是你得了什么治不了的病,我肯定比你先死!我听了就平静下来,好像只要有母亲防着,我连死都不必怕了。 母亲是物理老师,她的学校离家很远,每天都早出晚归,晚上还经常要批改作业或考卷。那时候只有周日是休息日,这一天就不可避免地成为洗衣服和打扫卫生的时间,所以退休之前,母亲的脾气有时会很暴躁。到了我的青春叛逆期,我和母亲之间会时不常地硝烟弥漫,激烈的时候,我宁愿物理考不及格也不去找母亲答疑,最后干脆进了文科班,彻底不用再学物理。那个时候,我总觉得母亲不理解我,不在乎我,后来想想,我自己那时也真够混账的。 我很年轻就去国离家,每次在机场离别的时候,母亲都等到她以为我看不见了时才偷偷转身暗自哭泣,我远远地看见她擦眼泪的样子,都会肝肠寸断,其实,我何尝不是这么爱你呢!妈妈!只是我说不出来!现在我说出来了,却是在你永远也听不见的时候。 秋天,是思念的季节。母亲也是在一个深秋的中午离开了我们,每看到雁群从头顶掠过,我都会想,为什么有些大雁往南飞,有些却向北飞,它们到底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不管怎样,如果你们遇见我的母亲,请给我带个信儿,告诉她我想念她,天堂里如果很冷,请告诉她不要害怕,因为,我会把她放在心里最温暖的角落。 (选自《散文》2017年第1期) 7.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作者起笔写自己清晨上班路上堵车,从而有时间看天空中大雁的起起落落,并由此想起已经去世的母亲,意在突出自己工作很忙。
展开余下试题B. 作者其实早就想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但迟迟不能动笔的主要原因是母亲在他的生命中曾经是“全部天空”,不知道从何说起。 C. 文章虽然没有写到母亲具体详细的生活片段,但全文通过全景式概括性的叙述,交代了母亲艰辛的一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高度赞美。 D. 文章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立体化地刻画了母亲这一形象,在平易朴实的语言之中,蕴含着对母亲深深的爱戴与思念。 8. 结合文章内容,请简要分析文中母亲的形象特征。 9. 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答案】7. B 8. ①爱美、讲究。中年后头发还烫得一丝不苟,衣着朴素却不失讲究。②心灵手巧。会织各种毛衣,做的吉他套也非常漂亮,并且汤圆也做得晶莹剔透,香甜酥糯。③关爱子女。因为“我”怕黑,常哄“我”入睡;“我”生病怕死,不断安慰“我”;“我”出国留学,分别时常偷偷流泪。④爱岗敬业。作为物理老师,常常早出晚归,晚上还批改作业和考卷。⑤勤劳。每到周日休息时,整天都在洗衣服,打扫房间。 9. ①交代秋天的特点,并补充说明母亲去世的具体季节,使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加浓郁、深沉;②母亲是南方人,却一直生活在北方并在北方去世,文末写到大雁“有些向北飞”运用移情手法使情感表达得更为强烈;③最后一句,通过想象,写“天堂”里很冷,“我会把她放在心里最温暖的角落”,是作者对母亲的无限情思 进一步升华;④照应标题和开头,使全文首尾呼应,结构更加完整。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A项,作者开头的交代,主要是为下文对母亲的回忆作铺垫,而不是为了“突出自己工作很忙”;C项,“母亲艰辛的一生”概括错误,文章第四段交代了母亲小时候家境是“殷实”的;D项,全文主要是回忆性叙述,并没有具体描写,所以“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分析错误。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变相的考查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母亲的形象特征,主要是通过母亲的语言、动作等方面表现出来。爱美、讲究,心灵手巧,关爱子女,爱岗敬业,勤劳。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作用。最后一段在文中起的作用,主要从内容和结构等方面分析。内容上:交代秋天的特点,并补充说明母亲去世的季节,文末写到大雁“有些向北飞”运用移情手法使情感表达得更为强烈;通过想象,对母亲的无限情思进一步升华;照应标题和开头,使全文首尾呼应。 点睛:分析作用要注意明确小说的文体特征,联系问题特征进行分析,首先从情节本身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然后分析对人物的塑造方面的作用,最后分析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方面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谢迁,字于乔,余姚人。成化十年乡试第一。明年举进士,复第一。授修撰,累迁左庶子。弘治元年春中官郭镛请豫选妃嫔备六宫。迁上言:“山陵未毕,礼当有待。祥禫①之期,岁亦不远。陛下富于春秋,请俟谅阴②既终,徐议未晚。”尚书周洪谟等如迁议,从之。帝居东宫时,迁已为讲官。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八年,诏同李东阳入内阁参与机务。迁时居忧,力辞,服除始拜命。进詹事兼官如故,皇太子出阁,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上疏劝太子亲贤远佞,勤学问,戒逸豫,帝嘉之。尚书马文升以大同边警,饷馈不足,请加南方两税折银。迁曰:“先朝以南方赋重,故折银以宽之。若复议加,恐民不堪命。且足国在节用,用度无节,虽加赋奚益?”尚书倪岳亦争之,议遂寝。 孝宗晚年慨然欲厘弊政。而内府诸库及仓场、马坊中官作奸骫法,不可究诘。御马监、腾骧四卫勇士自以禁军不隶兵部,率空名支饷,其弊尤甚。迁乘间言之,帝令拟旨禁约。迁曰:“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然后严立条约有犯必诛庶积蠹可去”帝允之。世宗即位,遣使存问,迁乃遣子正入谢。劝帝勤学、法祖、纳谏,优旨答之。嘉靖二年复诏有司存问。六年,大学士费宏举迁自代。帝乃遣人赍诏书即家起之。迁年七十九矣,不得已拜命,居位数月,力求去。帝待迁愈厚,以天寒免朝参,除夕赐御制诗。及以病告,则遣医赐药饵,使者相望于道。迁竟以次年三月辞归。十年卒于家,年八十有三。赠太傅,谥文正。 (选自《明史》列传七十二,有删改) (注)①祥禫(xiángdàn):丧祭名。②谅阴:居丧时所住的房子。 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然后严立条约/有犯必诛庶积蠹可去 B. 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然后严立条约/有犯必诛/庶积蠹可去 C. 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然后严立条约/有犯必诛庶积蠹可去 D. 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然后严立条约/有犯必诛庶/积蠹可去 11.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科举制中,最高级别考试称殿试,皇帝在朝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生亲自考核,以定甲第。考中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B. 服除,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守丧期满除去丧服称“服除”。 C. 兵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 D. 赠,是古代皇帝为在任或已故官员及其亲属赐予官爵或荣誉称号,以示恩荣。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谢迁奉守礼法。因先皇陵墓尚未完工,居丧期限未满,他建议孝宗居丧期满后再商议选妃嫔充实六宫。 B. 谢迁关心百姓疾苦。大同发生战事,尚书马文升请求增加南方两税折合的银两,遭谢迁和尚书倪岳反对而作罢。 C. 谢迁有政治才干。孝宗晚年想治理弊政,谢迁向孝宗报告并提出治理弊端的策略,得到皇帝同意,收效明显。 D. 谢迁晚年宠命优渥。天寒时不用上朝参见,除夕赐诗,生病派医送药,死后赠谥,极尽荣耀。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复议加,恐民不堪命。且足国在节用,用度无节,虽加赋奚益? ②六年,大学士费宏举迁自代。帝乃遣人赍诏书即家起之。 【答案】10. B 11. D 12. C 13. ①假如又增加,恐怕百姓不能忍受。况且使国家富足的方式在于节省费用,花费无节制,即使增加赋税又有什么用? ②六年,大学士费宏推举谢迁代替自己。世宗于是派人带着诏书到谢迁家去起用他。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然后严立条约,有犯必诛,庶积蠹可去”,这句话的含义是“虚言禁止无益,应该命官署收集弊端,详细地奏报朝廷。然后严格订立条约,违犯者必诛,那样积蠹可望除掉”,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虚言”“曹司”“条约”等,然后依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设禁无益”说的是“虚言”,而“宜”意思是“应该”,是修饰“令”,即“应该命令”,故应从“无益”后断开,排除C项;“搜剔弊端”是命令“曹司”去做的事情,故应从 “弊端”后断开,这就排除AD两项,故选B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