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12  2019-05-10
标签:苏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2]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实验班)(解析版)
沭阳修远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高一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黄公望的风格竟是因为他不 形成风格,仿佛在绘画之外,对山水、对人世,他有那么多的爱与追求,有那么多的宽容大度,因而笔墨的自在、布局的 ,在他的杰作《富春山居图》中都到了令人 的地步。
A. 刻意 灵活 叹为观止
B. 故意 空灵 叹为观止
C. 刻意 空灵 高山仰止
D. 故意 灵活 高山仰止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辨析近义词要从所给词语的词义、词性、轻重程度、适用对象、范围大小、感情色彩等角度考虑,一定要切合语境。此题用排除法。刻意:用尽心思;故意:存心,有意识地。很显然此处用“刻意”。排除BD两项。灵活:不呆板,不拘泥于固有模式;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往往指人或思想。这里应用“灵活”。故选A。再者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高山仰止:指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根据语境,应选“叹为观止”。
2.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
A. 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大学,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B. 同学刘欣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 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
D. 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考生应关注诗句涉及的景象、情境、季节等,然后与所给的情境进行比对。A项,“宦游人”指“为求做官而到处奔走的人”,用在送同学到外地上学的离别情景不恰当。B项,“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指的是诗人结交的都是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表现诗人的清高,不是表现读书乐趣。C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岑参形容雪的名句,意思是“像一夜春风吹来,千万树的梨花都开了”,而句中说的是“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用在这里显然不恰当。故选D。
3.下列各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指南录后序》是南宋末年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为他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就出自他的名篇《渡扬子江》。
B. 古代传说,狐狸在洞外死去时,一定会把头朝着它洞穴所在的土丘,表示对自己巢穴的依恋。后多用“正丘首”表示死于故乡或故国。
C. 《左传》是记录春秋历史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诗经》所作的传,记载了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的史事。
D.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冏卿、太史是官职名,因之、文起、孟长分别是吴公、文公、姚公的字,这是古人的习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化常识题。本题考查了文学、文化常识知识,平时要注意课堂内外古代汉语知识的积累,且重点识记课本中出现的文学经典名著、名家名作,养成多读、多记、多理解的习惯。分析可知,C《左转》是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春秋》所作的传。


浏览完整试题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4.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 , 。 , 。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①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
②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
③文学藉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
④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⑤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A. ②③①⑤④
B. ④③①②⑤
C. ②⑤④③①
D. ④②⑤③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语意可分三层,第一层,“但是”承上句,指出“咬文嚼字”的重要性;第二层③①两句进一步阐明为什么要“咬文嚼字”,第三层②⑤两句总结“咬文嚼字”的实质意义。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列文言句式分组正确的一项是( )
①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②籍何以至此? ③请罪于母,母不许
④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⑤死生,昼夜事也 ⑥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⑦骑数千过其门 ⑧夫晋,何厌之有
A. ①⑤/②⑧/③④/⑥/⑦
B. ①⑥/②/③④⑧/⑤/⑦
C. ①⑥/②⑧/③④/⑤/⑦
D. ①③/②⑧/④⑤/⑥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识记古代文言句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做此类题目需识记文言句式的知识,掌握标志。①“为……所”表被动,⑥“见”表被动,故①⑥是被动句。②“何以”应为“以何”宾语前置句,⑧“何厌之有”应为“有何厌”,宾语前置,故②⑧是宾语前置句。③④“于”字做标志,③④是介宾结构后置句。⑤“也”字表判断,是判断句,⑦“骑数千”应为“数千骑”,是定语后置句。故答案为C。
【点睛】宾语前置的类型: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①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例:A.莫我肯顾 B.古之人不余欺也②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2)介宾结构。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词+介词;是以结构(固定结构)。例:A、豫州今欲何至?(动宾) B、沛公安在?(动宾)C、国胡以相恤?(介宾:代+介) D、子何侍而往?(介宾:代+介)E、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介宾:宾+介)F、一言以蔽之。(介宾:宾+介)G、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介宾:方位名词+介词)H、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固定结构)③用“之”“是”作提宾的标志。例: A.何功之有哉? B.唯马首是瞻。④不规则类(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把宾语前置了)例: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6.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予自度不得脱 物换星移几度秋
B.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C. 竟使遇哨,无不死 有志者事竟成
D.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微斯人,吾谁与归
【答案】D
【解析】
D项,微:无、没有。A项,度:估计/量词,表次数。B项,以:率领/凭借……身份。C项,竟:假使/终于,终究。
二、文言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琼初以父任为太子舍人,辞病不就。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连年不应。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于是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征。琼至纶氏,称疾不进。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先是,征聘处士多不称望,李固素慕于琼,乃以书逆遗之曰:“闻已度伊、洛,近在万岁亭,将顺王命乎?盖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盖圣贤居身之所珍也。诚遂欲枕山栖谷,拟亦巢、由,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自顷征聘之士,其功业皆无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愿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琼至,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
初,琼随父在台阁,习见故事。及后居职,达练官曹,争议朝堂,莫能抗夺。时连有灾异,琼上疏顺帝曰:“陛下宜开石室,案《河》、《洛》,外命史官,悉条上永建以前至汉初灾异,与永建以后讫于今日,孰为多少。又使近臣儒者参考政事,数见公卿,察问得失。诸无功德者,宜皆斥黜。伏见处士巴郡黄错、汉阳任棠,年皆耆耋,有作者七人之志①。宜更见引致,助崇大化。”于是有诏公车征错等。
三年,大旱。琼复上疏曰:“昔鲁僖遇旱,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今亦宜顾省政事,有所损阙,务存质俭,以易民听。尚方御府,息除烦费。明敕近臣,使遵法度,如有不移,示以好恶。数见公卿,引纳儒士,访以政化,使陈得失。若改敝从善,择用嘉谋,则灾消福至矣。”书奏,引见德阳殿,使中常侍以琼奏书属主者施行。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①作者七人:语出《论语》,指七位避世的隐者。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乃以书逆遗之曰 逆:迎接
B. 愿先生弘此远谟 愿:希望
C. 争议朝堂,莫能抗夺 夺:争夺
D. 如有不移,示以好恶 移:改悔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固写信给黄琼,批评巢父、许由那样的隐士,认为有志之士应当积极参政,救助百姓,施展自己的才智。
B. 李固认为,从近来国家召请的人士看,他们的功业都没有什么可称道的,所以一般人就认为所谓处士纯粹是一帮欺世盗名之徒。
C. 黄琼跟随父亲在官府时,了解官府办公的准则与惯例,一上任便对官府运作驾轻就熟,议政时无人能够驳倒他。
D. 永建三年大旱,黄琼上书条陈政见,用鲁僖公的事例,劝皇上检查政事得失,改正不足之处,好让世人耳目一新。


展开余下试题9.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
(2)夫祸患常识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哉!
【答案】7. C 8. A
9. (1)有官吏弹劾他对朝廷不敬,又有诏书到县里要求按礼节宽慰他并予以遣送,这才没有停止(上路)。
(2)祸患常常是由细微的事情积累出来的,有勇有谋的人多被沉溺享乐所困惑,哪里仅仅是伶人啊!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本题选“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项争“争议朝堂,莫能抗夺”“夺”这里应解释为“改变”。故答案为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要求选“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项,“批评巢父、许由那样的隐士”错,原文“诚遂欲枕山栖谷,拟亦巢、由,斯则可矣”,是说“如果确实想一辈子睡在深山住在深谷,追踪巢父、许由,这也就罢了”可见对巢父、许由是认可的。故答案为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中得分点是:“有司”,有官吏;“慰遣”,宽慰并予以遣送;“遂”,这才、于是;“已”,停止。第二句中的得分点是:“忽微”微小的事情;“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祸患常识于忽微”介词结构后置,“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
【点睛】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三、古诗词鉴赏 (12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
韦应物
试吏向嵩阳,春山踯躅①芳。腰垂新绶色,衣满旧芸香②。
乔树别时绿,客程关外长。只应传善政,日夕慰高堂。
【注】①踯躅:杜鹃花的别名,又名映山红。②芸香:书香。芸草香味能杀死书虫,读书人就把其夹在书中,时间久了书也有了这种味道。
10. 请简析首联的作用。
11.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0. (1)交代送别黎郎的原因。(2)点明黎郎赴任时的季节。(3)以漫山海野开放杜鹃花这乐翠村托黎郎赴任时的喜悦之情。
11. 对朋友的祝贺与赞美之情。“腰垂新绶色”写朋友新官赴任,字里行间透露出欣慰之意。对朋友的依依惜别和关杯之情。“客程关外长“对朋友路途遥远的牵桂之意。对朋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勉励之情,尾联写希望朋友有好的政绩,表明了作者的希望。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请简析首联的作用”,是考查学生赏析诗歌首联作用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作答。如果是写景,要指出写了什么景,表达了什么情感。本诗首联“试吏向嵩阳,春山踯躅芳”中首句“试吏向嵩阳”点题,其中“试吏”交代送别的原因。“春春山踯躅芳”点明了送别黎郎的季节在春天(点明黎郎赴任时的季节),“踯躅芳”写黎郎赴任时漫山遍野开放着杜鹃花,这是用春花漫山遍野的乐景来衬托黎郎赴任时的喜悦之情。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能力。赏析诗歌的情感,可以从分析诗歌内容入手,根据具体内容分析其表达的情感。这首诗是作者送朋友黎六郎赴阳翟少府做官时所写的一首送别诗。因为是送别诗,应有惜别和关怀之情,又因为是送朋友去做官,应有对朋友祝贺和勉励之意,“腰垂新绶色”写朋友新官赴任,字里行间透露出欣慰之意。“客程关外长“对朋友路途遥远的牵桂之意。对朋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勉励之情。尾联“只应传善政,日夕慰高堂”是希望朋友有好的政绩,用来安慰父母。表明了诗人对朋友此去为官的希望。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
12.补写出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______,不知南方不肯休。 《渡扬子江》
(2)_________________,僧敲月下门。 《题李凝幽居》
(3)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_________。 《五人墓碑记》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5)________________,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烛之武退秦师》
(6) _________________,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谏太宗十思疏》
(7)忧劳可以兴国,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之理也。 《伶官传序》
(8)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
【答案】 (1). 臣心一片磁针石 (2). 鸟宿池边树 (3).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4).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5). 因人之力而敝之 (6).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7). 逸豫可以亡身 (8). 如今人方为刀俎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本题是给出上句直接写下句,只要注意重点字就行了。比如(1)中的“磁”,(3)中的“稷”,(4)中“者”字不要掉,(5)中的“敝”(6)中的“竭”,(7)中的“逸豫”,(8)中的“俎”。
五、 现代文阅读(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人  病
贾平凹
我突然患了肝病。
有一位爱请客的熟人,隔天半月就要请一次有地位的人,每一次还要拉我去作陪,说是“寒舍生辉”。这丈夫就又要了我去,夫人当然热情,但我看出她眉宇间的忧愁,我也知道她的为难了,说,多给我一个碟一双筷子吧。
我用一双筷子把大盆的菜夹到我的小碟里,再用另一双筷子从小碟夹到我口里。吃罢了,我叮咛妇人要将我的碗筷蒸煮消毒,妇人说:“哪里,哪里。”
我才出门,却听见一阵瓷的破碎声,接着是撵猫的声。我明白我用过的碗筷全摔破在垃圾筐,那猫在贪吃我的剩饭,为了那猫的安全,猫挨了一脚。


展开余下试题这样的刺激使我实在受不了,我开始不大出门,不参加任何集会,不去影院,不乘坐公共车。
从此,我倒活得极为清静。左邻右舍再不因我的敲门声而难以午休,遇着那可见可不见的人,数米外抱拳一下就敷衍了事了,领导再不让我为未请假的事一次又一次写检讨了,那些长舌妇和长舌男也不用嘴凑在我的耳朵上是是非非了。我遇到任何难缠的人和难缠的事,一句“我患了肝炎”,便是最好的遁词。
但是,人毕竟是群居动物,当我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不禁感到无限的孤独和寂寞。唯有父亲和母亲、妻子和女儿亲近我,他们没有开除我的家籍。
他们越是待我亲近,我越是害怕病毒传染给他们,我与他们分餐,我有我的脸盆、毛巾、碗筷、茶几,且各有固定的存放处。我只坐我的坐椅,我用脚开门关门……
他们不忍心我这样,我说:这不是个感情问题。我恼怒着要求妻子女儿只能向我做飞吻的动作,我要求每夜烧两盘蚊香,使叮了我血的蚊子不能再去叮我的父母,我却被蚊香熏得头疼。
我这样做的时候,我的心在悄悄滴泪,当他们用滚开的热水烫我的衣物,用高压锅蒸或熏我的餐具,我似乎觉得那烫的、蒸熏的是我的一颗灵魂。我成了一个废人,一个可怕的魔鬼了。
我盼望我的病能很快好起来,可惜几年间吃过几篓中药、西药,全然无济于事。
我终于住进了传染病院。病院里,我们像囚犯一样要穿病服,要限制行动于一个极小的院子里。我们渴望自由,每天打过吊针之后,就在院子里看红红的太阳,看涌动的云,弄着嘴唇逗引栅栏外树上的小鸟。小鸟却飞去了,落下一根或两根的羽毛,我们皆如年节的小孩抢拾炮仗一样去抢个不亦乐乎。
这行为忽被栅栏外的一个孩子瞧着,那小小的眼睛里充满了在动物园看笼中动物的神气,他竟大胆地走近了几步。他的母亲,一个肥胖的女人就喊:“走远点,那是传染病!”
这话使我潸然泪下,我只有背过身去,默默地注视着院中的一片玫瑰花,和花坛上的一群黑色的蚂蚁。啊,美丽而善良的玫瑰不怕传染,依旧花红如血;勇敢的那蚂蚁不怕传染,依旧在为我们表演负重的远距离运动。
我们无可奈何,开始产生一个恶毒的念头,后悔我们为什么要声张自己是肝炎患者?为什么要来住传染病院?我们何不到人群广众中去,要吃大餐饭,要挤公共车,甚至对着那些歧视者偏去摸他们的手脸,对他们打哈欠,吐唾沫。那么,他们就是我们中的一员,他们就和我们是一样的人了!
在医院的西楼角,也即在厕所的旁边,是有一棵古槐的,古槐的树杈上白天常见到一只猫头鹰。每到夜里,它就叫了,它一叫,肯定在第二天,定要抬出去一个的。这不是迷信,一定是猫头鹰闻着了欲亡人的气息在鸣叫。
大家都走出来,默默地注视着一个裹着床单的躯体进太平间。他永远太平无烦恼苦痛了。他的毛巾、牙具被拿出来放在窗台,他的母亲,或者他的妻子在地上滚着哭。
从此,我们皆害怕猫头鹰,但我们没有一个人敢诅咒它,更没有人动手打它,甚至连这个念头都没有。
当一日数次去厕所经过古槐下,都不自觉地往树杈上看看,那是惊慌的一看,也是盼望的一看,我至此方明白了人人恨阎王,却还给他修庙塑像称他是阎王爷的原因。
而猫头鹰也该是称作爷的,也该是有庙和塑像的。人怕什么,又奈何不了,人就想着法儿去讨好,去供奉,这就是世上神的产生。猫头鹰就是一个神。
在这个监狱似的天地里,我们病人是互不歧视的。每有一个出院,我们欢欣庆贺他的康复,也为了自己能治好而高兴。每有一个入院,我们多半却为他传染了病而悲伤。我们失却了社会所谓的人的意义,却获得了崭新的人的真情。
所以,当我站在铁栅栏内向外张望外面的人群时,总是想:或许,你们是没有查出乙肝的病人,我们是查出了乙肝的健康人!
(有删改)
13.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熟人妻子扔掉碗筷的做法让患病的“我”大受刺激,这是由于“我”还未能完全进入病人角色,心理上无法接受。
B. 文章通过家人与社会上的人们对“我”的态度的对比,意在揭示主旨:只有亲人才是最关心你、不歧视你的人。
C. 从“我”进入传染病院后产生的恶毒念头中,可以看出来自外界的歧视有可能转化为患者对社会的仇视与畸形报复。
D. 身患肝病后的种种遭遇,使得“我”对生活中事物的体察更为深入、敏感,进而产生复杂丰富的生命体验。
14. 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的含意。
15. 请探究本文结尾段的意蕴。
【答案】13. B 14. 惊慌是因为害怕听到它的代表死亡的叫声;盼望是希望它能放过自己;表明“我们”对死的恐惧和生的渴望。
15. 批评了外面之人歧视乙肝患者的病态人格,赞美了病友之间互不歧视、互相关爱的人间真情;警醒世人给肝病患者以情感上的关爱和人格上的平等。
【解析】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答题时明确具体的考查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B 项,“揭示主旨:只有亲人才是最关心你、不歧视你的人”分析错误,文章的主旨是针砭世情,表现对群体性疾病歧视现象的反思。故选B。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表现力的能力。词语作为文章的语言材料,每一个词语都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密不可分,所以阅读时,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意义,结合作者的感情脉络,深刻体味、理解作者的用意。这句话里的关键词是“惊恐”和“期盼”,根据“每到夜里,它就叫了,它一叫,肯定在第二天,定要抬出去一个的”“从此,我们皆害怕猫头鹰”可知,作者惊恐地看它是因为它代表死亡,作者不想死亡降临到自己头上;从“我至此方明白了人人恨阎王,却还给他修庙塑像称他是阎王爷的原因”可知,作着的期盼是在心中默默地向它祈祷,企望它能饶恕了自己。这一矛盾的心理反应的是作者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存的渴望。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本题考查探究结尾的意蕴,侧重探究结尾处蕴含的情感倾向和小说的主旨。由原文可知,“我”生病之后,别人躲着我,我也在躲着别人,这样躲来躲去之后,贾平凹痛苦地发现,他成了一个“废人”、一个“可怕的恶魔”,这就是文中说“失却了社会所谓的人的意义”,他过够了这种病态的生活,于是要求住进了传染病院。在这“病态”的世界里,一群病人,他们互不歧视,能够互相理解了宽容和体谅,这就作者说的“获得了崭新的人的真情”。很显然,“社会上所谓的人的意义”就是外面的人对我的歧视和防范, “人的真情”就是病友之间那些美好的品质,而呼唤关爱便是这篇小说的现实意义。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文章的结尾主要有“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直接点明主旨”“急转直下”“环境渲染”等方式,作用分别是“结构严谨、悬念丛生”“留下回味、想象的空间”“中心突出”“富有戏剧性”等,具体作答时,还要结合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进行进一步分析。
六、
标签:苏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沭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