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29  2019-05-12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9]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铜仁一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①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就揭示和表现客体世界内蕴(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价值追求而言,文学创造与科学活动是相通的;然而文学反映客体世界的审美特征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这就使它与科学真实区别开来。从这个侧面上说,艺术真实是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
②作为人类的知识体系,科学是把自己的研究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等)当做独立于主体意识之外的纯客体来把握的;尽管这种把握不可避免地要打上主体介入的印记(理论方法及观察手段的影响),但是它的方向和目标却是致力于认知的客观性,让客体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在不受主观影响的条件下显露出来。文学创造则不然,它是站在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以及对社会生活给予人文关怀的立场上,因而其对客体世界的认识、感悟与表现带有浓厚的主体性或主观性。例如,天体运行本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宇宙现象,所谓“日出日落”不过是人在自己的生命活动中的生存感受和主观把握而已。然而在文学史上,不只是古人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咏“日出日落”的诗句,诸如陶渊明的“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就是今人也还在无视哥白尼学说而继续描绘着主观化的“日出日落”景观:
③当太阳破晓时光,它呐喊着,打开了黑沉沉宇宙的大门。那时,它红得那样发亮、发烫,然后把红光普照大地。于是,大地苏醒了,树叶从沉睡中扬起头,水波从宁静中睁开眼,一切曾经被黑夜掩盖了的,都露出了鲜红的笑靥,花朵带着珍珠般的露珠,在第一线战颤的阳光中,显得那样的鲜艳可爱。(刘白羽:《平明小札》)
④这样的描绘显然与科学真实相去甚远,却表达了普通人的真实生活经验。文学创造对自然界如此,于社会生活亦然。我国历代的诗词曲剧中的王昭君也是如此,历史人物只有一个,而她的艺术形象却千姿百态,面貌各异,实际上都不过是艺术家们借古人酒杯,浇自己的块垒之物。现代历史剧《蔡文姬》的作者郭沫若甚至公开申明:“蔡文姬就是!——是照着我写的。”福楼拜也说:“包法利夫人就是我!”总之,无论是观照自然现象还是反映社会生活,文学提供的“真实”都被主观化、心灵化。诚然,任何人类创造都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活动,如马克思所说:“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而且能动地、现实地使自己二重化, 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然而较之其他人类创造活动,艺术创造显然更加突出了主观性,即是说,它在把握事物的必然性与或然性的基础上,更加自由地把客体世界变成主体的认识与感悟、情感与意志的对象物;文学以这样的主观化的“真实”,在作品中建构起从属于人的目的和意义的世界,从而帮助人们加深对自身的认识、体验并激起关注社会人生的积极感情,以履行不同于科学活动而属于文学自身的审美价值追求职责。
⑤艺术真实不同于科学真实还在于它的诗艺性。文学按照主观化方式把握客体世界、以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为目的的价值取向,使它必然要讲究“诗艺”。诚如德国近代美学家、诗人席勒所说:“它有权利,甚至于可以说有责任使历史的真实屈从于诗艺的规则,按照自己的需要,加工得到的素材。”“诗艺”即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运用诗艺手段和艺术技巧创造的艺术真实,能够使其价值取向得到理想的表现,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显然,上述作品提供的艺术真实,与讲究实证性、精确性的科学真实是完全不同的真实。抒情作品也是这样,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等,这样的例证俯拾皆是。可见,假定性情境是在“诗艺”中生成的,没有“诗艺”的运用便没有艺术的真实,因而文学求“真”的审美价值追求就无从谈起。


浏览完整试题⑥综上所述,求“真”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之一,艺术真实的概念可以做如下表述:它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无疑,这是一种特殊的真实,是主体把自己的“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创造出来的审美化真实。它既不像生活真实那样与生活本身是同一的,也不像科学真实那样能够验证和还原。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艺术真实是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因其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
B. 文学创造是站在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的立场上,因而其对客体世界的认识、感悟与表现带有浓厚的主体性。
C. 较之其他人类创造活动,艺术创造自由地把客体世界变成主体的认识与感悟、情感与意志的对象物。
D. 文学履行审美价值追求职责的方式是通过在作品中构建起从属于人的目的和意义的世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围绕艺术真实,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等方法,论证了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
B.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论证了艺术真实的主观真实和诗艺真实,并得出了艺术真实的概念。
C. 文章采用了大量的举例论证,可以使正确与错误对比分明,是非曲直更加明确,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D. 文章运用多处对比论证,通过与科学真实的对比,论证出艺术真实的特点,结构分明,层次清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艺术真实是特殊的真实,其必然体现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悟。
B. 如果没有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的运用,就一定不会有艺术真实。
C. 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以及经典的艺术形象,或多或少是作家自己的真实写照。
D.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推究起来严重失真,不符合艺术的主观真实。
【答案】1. D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强加因果,两句话之间构不成因果关系;B项以偏概全,原文“文学创造则不然,它是站在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以及对社会生活给予人文关怀的立场上”;C项范围扩大,原文“它在把握事物的必然性与或然性的基础上,更加自由地把客体世界变成主体的认识与感悟、情感与意志的对象物” ,选项丢失了限制短语。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C项,论点不当,“正确与错误”“是非曲直”不当,本文中,“科学真实”和“艺术真实”没有“正确与错误”“是非曲直”之说。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项“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符合艺术的主观真实。错误,原文“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是为了证明“艺术真实不同于科学真实还在于它的诗艺性。”故选D
【点睛】科技说明文阅读侧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选出符合(或不符合)原文文意的选项。需要通读原文,细读试题,根据有效信息筛选答案。一般而言,设置干扰项主要是在概念上、判断上做文章,主要错误类型有: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因果倒置、夸大其词、答非所问、混淆已然未然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海 爷
王春迪
马三是海爷府上的伙计。一次,他给海爷去外地贩货,还在路上呢,他的媳妇得了恶疾暴毙。
乡里有个风俗,丈夫外出时死去的妇人,她们的棺材要暂存在城郊的杂树林里,人们称之为“媳妇冢”,直至丈夫回来才能迁入祖坟。如若等不到这一天,那么,这片杂树林就是她们永远的归宿了。
马三媳妇埋到“媳妇冢”后的第三天,有消息传到海爷府上,说马三几个人在贩货的路上遇上了山贼,马三连人带车从几百丈的山崖上滚了下去,尸骨无存。
马三贩的货里头,有貂皮、鹿茸、山参,几千两银子的货,海爷愣没问一句,只是吩咐管家把马三那两个未成年的儿子叫来。孩子讪讪地来了,海爷让他们走近点,大的拍着肩膀,小的抚着脑后,说:“从今儿个开始,你们到府上的家塾来读书吧,跟少爷们一起吃,一起玩,愿意的话,就跟府上的姓吧。”
小的头上还沾着几根稻草,海爷将稻草一一捏了下来,回头对下人说:“带去收拾收拾,爹娘不在,更得有个样。”
这时,管家上前一步,问:“东家,马三的媳妇咋办?”管家的意思,马三死了,马三的媳妇进不了马家的祖坟,只能永远扔在荒郊野地里,任那些野狗刨去了。
海爷叹道:“马三死了,媳妇再扔外头,于心何忍?你去走动走动,钱能解决的事,就不叫难事。”
当晚,管家就捎回马家的话,马家人说,马三既然回不来,那女人,就不能算是马家的人了。
管家本以为海爷听罢会火冒三丈,哪想到海爷突然笑了,他招了招手,管家凑了过去,海爷低声说了几句,管家话没听完,眼已瞪得大如铜铃,他张口结舌地说:“娶……娶一个死人?东家,这……这事使不得!”


展开余下试题海爷瞪了管家一眼,管家不敢吱声。海爷的意思,是想把马三媳妇“娶”过来,也就是结个“阴亲”,然后把她安葬在自家的祖坟里。
无奈,管家硬着头皮去马三媳妇的娘家,像模像样地下了礼。马三媳妇的娘家人你看我,我看他,都不知海爷演的哪出戏,但是看着一桌白花花的银子,眼睛直放光,便立刻允了。
之后,择了个良辰吉日,一阵鼓乐鞭炮,海爷郑重其事地将马三媳妇从“媳妇冢”里请了出来,而后一路吹吹打打地将她“娶”进了自家坟地里。
在老年间,死人之间娶阴亲,这是常有的事,不稀罕,可活人娶死人,那叫一个新鲜!然而,对此,好嚼舌根的街坊们没一句二话,只夸海爷仗义!
说起海爷“迎娶”马三媳妇的那个晚上,着实瘆人。那晚,海爷府上专门布置了一间“新房”,床上放着马三媳妇曾经穿过的衣裳。天黑之后,明月半墙,树影婆娑,秋风阵阵,海府上上下下,紧闭房门,吓得不敢出来,唯有海爷,面不改色地进了“新房”,房门一关,和衣而睡,一夜鼾声如雷。
本来此事就这么过去了,哪想到三年后,马三竟活着回来了!
起初,马三为海爷走南闯北,很是卖力,可后来他见海爷日进斗金,钟鸣鼎食,呼风唤雨,前呼后拥,便渐生嫉恨。马三不甘心给海爷跑一辈子腿,思前想后,便暗中串通山匪,将海爷的货全部给劫了,自己还将空车赶下悬崖,造成一种坠崖而死的假象。事后,马三用分得的钱,去关外闯荡,凭着一腔不要命的狠劲儿,竟也发了财。这次回来,本打算接妻儿远走,一打听,儿子随了海爷的姓,媳妇早已去世,再一问,自家的媳妇竟然埋进了海爷家的坟地里!
这天,马三背着一个重重的包裹来找海爷。见了海爷,也不说话,将包一甩,里面“叮叮当当”倒出一地闪闪的金银。马三昂着头,扯着嗓门嚷嚷:“这些,还你。”
管家见到马三,撸着袖子,想冲上去,被海爷一把拦住了。海爷微微一笑,说:“坐,马三,坐吧。啥时带人,随你。”
马三也不坐,说:“活的我现在就带走,死的,等我算好了日子告诉你。”说罢,马三转身就走。
数日后,马三带着足有百步长的队伍,一路吹吹打打,吆吆喝喝,直奔海爷家的坟地。海爷远远地用手一指:“就是那个。”马三大步走了过去,跪在坟前,重重地磕了仨响头,却没掉一滴眼泪,然后他转身一吼:“挖!”
随行的五个壮汉,手持家伙,“叮叮当当”地干了起来。不料一个极为普通的坟,挖了一个多时辰也没见到棺木,挖的人一个个累得连铁锹都拿不动了。马三骂了几句,抢过家伙,自己跳到坑里,挥汗如雨地干了起来。可是,眼瞅坑深得已过一人高,愣是啥都没有!
马三爬了上来,喘着粗气,斜着眼睛看着海爷。
海爷眉头一皱,招呼府上的家丁帮着挖,谁知刚刚下到第二铲,便碰到了马三媳妇的棺材。
围观的人顿时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大伙都说,忘恩负义的马三,连他死去的媳妇都看不下去了,就不愿跟马三走!连鬼都敬重海爷的仁义,这马三,真的连鬼都不如!
此时,马三面如白纸,浑身发抖,再也没敢看他媳妇的坟穴……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采用双线结构组织全篇。明线是海爷收养马三的孩子,“娶”马三死去的媳妇;暗线是马三串匪劫财,闯荡发财,发财后接小孩,挖坟
B. 海爷对马三的为人心知肚明,所以,马三被劫,海爷对货物愣是没问一句,而是把马三的孩子接近府中抚养,他希望以此感化马三。
C. 马三串匪劫货,虽说利欲熏心,为人不齿,但发财后不忘回来归还当年所劫货款,接孩子回家,把媳妇埋回祖坟,可见他并不是一无是处。
D. 作者采用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多种手法来描写海爷。刻画出了海爷丰富的性格特征,非常传神,富有感染力。
5. 小说在叙事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有何作用?请结合材料举例说明并做分析。
6. 有人说小说结尾海爷挖马三媳妇的棺木的情节,不太符合常理,而且有宣传迷信的倾向。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4. A 5. 小说在叙事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双线结构组织全篇。
①明线是海爷收养马三的孩子,“娶”马三死去的媳妇;暗线是马三串匪劫财,闯荡发财,发财后接小孩,挖坟。
②双线交叉使情节结构更为集中紧凑,推动了情节发展。
③双线交叉使海爷仗义正直善良的形象更丰满,
④小说主题得到更深刻的挖掘和展现,歌颂仗义正直的人性美。
6. ①这一情节表面看不合常理,实际上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和凸显主题。
②马三挖了一人多深也挖不到媳妇的棺材,而海爷的家丁第二铲,便碰到了马三媳妇的棺材,这样设置情节,是为了凸显马三的忘恩负义和海爷的仗义正直
③突出歌颂仗义正直的人性美的主旨.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错误,“他希望以此感化马三”无中生有,主观臆断,海爷以为马三死了。C项“发财后不忘回来归还当年所劫货款”错误,而是“一打听,儿子随了海爷的姓,媳妇早已去世,再一问,自家的媳妇竟然埋进了海爷家的坟地里” “为了“接孩子回家,把媳妇埋回祖坟”才去找海爷。D项“作者采用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多种手法来描写海爷”错误,没找到心理描写,有对比手法。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品味表达手法的能力。快速读懂把握文章内容,然后调动知识储备,分析文章运用了何种表达手法,有何效果。结合文章内容,小说在叙事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双线结构组织全篇。明线是海爷收养马三的孩子,“娶”马三死去的媳妇,暗线是马三串匪劫财,闯荡发财,发财后接小孩,挖坟。明线是海爷收养马三的孩子,“娶”马三死去的媳妇,才引出马三发财后接小孩,挖坟的情节,双线手法推动了情节发展;;双线结构,使海爷仗义正直善良的形象更丰满,使小说主题得到更深刻的挖掘和展现,歌颂仗义正直的人性美。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有人说小说结尾海爷挖马三媳妇的棺木的情节,不太符合常理,而且有宣传迷信的倾向。对此你怎么看?”,然后明确标题的内容,再看这一内容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旨之间的关系。这一表面看不合常理的情节,实际上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和凸显主题。马三挖了一人多深也挖不到媳妇的棺材,而海爷的家丁第二铲,便碰到了马三媳妇的棺材设置这样的情节,是为了凸显马三和海爷的性格,使得是非分明,更好地表达文章主旨:歌颂仗义正直的人性美。
【点睛】明确现代文阅读答题的方法和步骤很重要。例如:精彩语段的作用可从以下方面考虑:内容上,内容的充实作用,主题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构上,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等;中间段,过渡照应,承上启下;结尾段,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等。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京东小镇折射500年交通兴衰史


展开余下试题李鲲 丁静 王民
交通便利将给城市带来什么?一个冬日的夜晚,寒风刺骨。记者一行来到唐山市鸦鸿桥镇,在京唐城际铁路获批即将开工之际,聆听这座“京东第一大集”讲述其500年来伴随各种交通方式的兴衰与期待。
走在鸦鸿桥镇文化路上,两边日化、五金、文体等各种店铺一个挨着一个,显得有点破旧和凌乱,每个店铺不过十几平方米,似乎没什么特别,陆续打烊的时刻,还显得很冷清。
记者走进一家针织用品店,28岁的老板周裕踌躇满志,他说这个店一年营业额一二百万元,后面还有个仓库,一年营业额能达到1000万元,利润近100万元。
“我们这里有个特点,‘店面越小,后面越大’,一些不起眼的小店,后面不是有几千平方米的库房,就是有工厂,货物北到内蒙古、东北,南到浙江义乌。”周裕说,“听说京唐城际要经过我们这里,估计生意又要红火了。”
天黑了,鸦鸿桥镇的商品街越来越安静,而远处传来的汽车轰鸣却越发清晰。循着声响,记者来到鸦鸿桥镇的物流园,只见货运卡车进进出出,装卸工人十分忙碌。而物流园旁,还乡河仍在月光下静静流淌,这里,是鸦鸿桥镇与交通故事的开始。
“路传驼铃响,水送摇橹声”,当地广为流传的古诗句描绘出鸦鸿桥镇几个世纪前的繁荣景象。蓟运河的支流还乡河是鸦鸿桥镇的母亲河,明代成化年间,明宪宗下令疏通还乡河,在鸦鸿桥建水陆码头,开集市,现鸦鸿桥仍有一个村叫运河头村,大约是当年码头所在地。清代道光年间,鸦鸿桥已有商户近面家,成为“京东第一大集”。
现在,还乡河已没有了运输功能,但依然是鸦鸿桥商贸得以孕育和发展的见证。而摇橹声也已被还乡河畔的轰轰作响的汽车之声代替。
“一天得有200辆次大车进入,但都是传统物流,比较慢的那种。”鸦鸿桥镇政府主任科员郭义东说,2015年,鸦鸿桥镇GDP约50亿元,常住人口6.3万人,企业400家,商户1.5万家,物流企业160家,人均收入1.2万元。
“鸦鸿桥镇虽然仍是全国重要的商贸城,但我们的小商品销售近年来确实萎缩了,我们没有抓好上一轮交通发展的机遇。”郭义东说。
伴着窗外的寒风凛冽,在物流园简陋的办公室内,郭义东介绍道,改革开放后,鸦鸿桥凭借距离北京、天津两大城市120公里的区位优势再次成为北方重要的小商品集散地,1994年,小商品成交额达5.5亿元。
上世纪90年代末期,京沈高速公路的开通给鸦鸿桥带来了第二次发展的历史机遇。
“京沈高速开通前,我们每年只能销售约100万套衣服,开通后,每年能销售1000万套,带动性特别强。”鸦鸿桥镇一家服装店老板张良说,从那时起,鸦鸿桥镇上的一家家小门面店背后的仓库和厂房越建越大。
2001年左右,镇里整合各商户的物流成立鸦鸿桥物流公司,这才有了现在的大车轰鸣。2009年,鸦鸿桥镇小商品销售额已达80亿元,综合实力居全国小商品市场第四位。
但是,郭义东回忆,差不多也是从那时起,鸦鸿桥没有及时提升服务水平和产品质量,为现在的萎缩埋下了隐患。
“你们也看到了,我们的商铺仍然很破旧、很零散,物流业不现代,再加上电商的冲击,鸦鸿桥小商品的销售额近年来是下降的。”郭义东说。
在鸦鸿桥镇,子承父业非常普遍,尽管在接任“掌门人”不久的周裕和张良看来,日子还挺好过,但在经历了商贸巅峰的他们的父辈看来,鸦鸿桥小商品销售目前困难重重。
“几年前这里还是摩肩接踵,人来人往,现在冷清了很多,听说网上的售价更低、买货更方便,我也不懂,只是这销售真的下降了不少。”老何百货负责人何长富说。
一家名为春良日化的店铺负责人胡晓莉也说,这几年特别不好干,“日化的销量比2011年少一半,所以我这才同时卖起了其他产品。”
在郭义东等镇领导看来,历史上,鸦鸿桥因水运兴起,因高速开通而进一步发展,但终因没有在交通便利的同时及时完成经营、服务的现代化转型而走向萎缩,“光有便利的交通还不够,依托交通搞好配套、提升服务也很关键。”
现在,新的机遇再次来临。10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京唐城际铁路项目,开工在即,隶属唐山市的鸦鸿桥从中看到了新的希望,政府的“高铁综合服务区项目”开始招商,以此为利好消息的一些楼盘也四处打着广告。
据郭义东介绍,今年以来,鸦鸿桥镇“两街一路”大修工程全面推进,现代物流园区一期工程全面开工,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也在推进,还乡河“一河两岸”生态公园等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共投资33亿元,未来小商铺也将走向集约化管理。
夜深了,记者一行离开了鸦鸿桥。穿过还乡河时,河里的月亮折射出柔和的光芒,鸦鸿桥500年来依托交通而发展的故事正走进新篇章。
(选自2016年11月29日《新华每日电讯》)
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记者一行到享有500年,有“京东第一大集”之称的鸦鸿桥镇,主要是希望在京唐城际铁路获批即将开工之际,探寻交通便利给城市带来的影响。
B. 记者走在鸦鸿桥镇文化路上,到了陆续打烊的时刻,各个店铺还显得很冷清,这从侧面反映出了鸦鸿桥镇如今商品经济的发展大不如前。
C. “路传驼铃响,水送摇橹声”,既是鸦鸿桥几个世纪前繁荣景象的真实写照,也表明了尽管古代交通运输工具比较落后,但仍使鸦鸿桥镇的商贸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D. 在鸦鸿桥镇,一些店铺的负责人都是子承父业,新任“掌门人”虽然觉得日子还挺好过,但他们还没有实现父辈对他们寄予的克服小商品销售困难的希望。
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新闻五要素分别为何时、何地、何事、何因、何人。这是新闻中不可缺少的五个方面,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本文的标题既点明了“何事”,也说明了“何因”。
B. 鸦鸿桥镇虽然有点破旧和凌乱,还显得很冷清,但“店铺越小,后面越大”,这些不起眼的小店的后面都有几千平方米的库房甚至工厂,仍是全国重要的商贸城。
C. 没有便利的交通,鸦鸿桥镇不可能发展到今天,最后却因没有依托交通搞好配套、提升服务而走向萎缩。鸦鸿桥镇如果再不抓住机遇,优势会荡然无存。
D. 鸦鸿桥镇本来就有交通便利的优势,京唐城际铁路的开工又给它带来了新的希望,于是它顺势而为,政府主导的项目招商良好,一些楼盘也迎来了利好消息。
E. 鸦鸿桥镇小商品2009年的销售额就已达80亿元,但近年来销售额下降了,不仅有商铺破旧、零散,物流业不现代的原因,电商的冲击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9. 结合本文,你认为一个地方的商贸要得到发展,需要哪些因素。
【答案】7. D 8. AE
9. ①便利的交通是现代化的物流业、高水平的服务
②商铺相对整洁大方和集中、统一规划集约化管理
③良好的环境卫生④价格合理,销售渠道是传统店铺和电商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二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D项错误,原因是“在经历了商贸巅峰的他们的父辈看来,鸦鸿桥小商品销售目前困难重重”,这只是父辈的看法,并没有说“父辈”对孩子们提出要克服小商品销售困境的要求。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贵州省铜仁”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