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507  2019-05-1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07]
2019年兰州市高三二诊语文试题
2019年兰州市高三实战模拟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周公制礼作乐开始,诗便是周代礼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诗的传播呈现一时的一致性,诗与乐、舞在从店里祭祀到飨礼仪的广泛场合中承担着告慰先祖、合乐亲亲的实际作用。在礼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乐舞,诗在其中承载的内容意义并不彰显。与其它方式相比,仪式的特殊性在于它能够原原本本地把曾经有过的秩序加以再现。在祭祀仪式中以诗乐舞的形式叙述和再现祖辈的丰功伟业,通过重复某些《颂》或《雅》诗篇目一方面实现宗族的认同,另一方面也明确了一种既定的等级制度。这种借助仪式来传承宗法观念与文德武功思想的形式,使得周民族获得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一种集体认同。正是这种集体认同,使得周人在取代殷商政权及其后很长一段通知时间内能够持续保持民族的自信心与凝聚力。
到春秋时期,乐舞制度发生了新的变化。诗与乐舞逐渐分离,并最终促使仪式一致性的解体。与仪式的逐渐解体同时发生的是仪式背后所体现的周礼的陌生化。僭礼、违礼这种“礼崩乐坏”现象普遍发生,这就可能带来文化一致性的消解。在周代礼乐制度的变革中,诗开始承担起独立的价值。与之前仪式中歌诗不同,春秋时人用诗,对诗文本意义给予了更大的重视,在赋诗、引诗中需要直接依托的便是诗的文本意义。但当时,对诗的权成性解读尚未产生,其文本一致性尚未出现,这就容易使诗所承载的宗法思想与文德观念出现传承上的断裂现象。恰恰是春秋赋诗中遵循的相关原则,暂时承担了文化传承的责任。
“赋诗断章” 是春秋赋诗最突出特点,用诗者只选择适用自己的章节进行某种意义的传达。与“赋诗断章” 这一方法密切相关的是春秋赋诗的目的,即“赋诗言志”。用诗者借助诗表达自己的态度。通过分析春秋用诗的事例可以发现,这一时期赋诗所言的“志”。用诗者借助诗表达自己的态度。通过分析春秋用诗的事例可以发现,这一时期赋诗所言的“志” 并非赋诗者个人的情感,而多是其所属的集团或国家的群体态度与心声。从实际来看,与仪式化用诗的内容相似,仍然不出西周礼乐所讲究的宗法观念与文德武功思想。另外,伴随着赋诗出现了大量解诗、评诗现象。这些解诗、评诗者多是具有丰厚素养的诗礼名家,他们的解诗、评诗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诗的文本意义进行限定,在避免诗文本意义的多样化解读的同时,也对维护诗背后所承栽的文化一致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这个时期没有有效的传播机制将这些解诗、评诗话语传播开来,或传承下去。诗所承载的礼乐文化的一致性传播尚需经典阐释与经典传播机制的出现。而其中以孔、丢为代表的儒家则肩负起了诗文本意义传承的责任,不断尝试对其进行经典化阐释,并以学派的机制承担起传承周代礼制背后的宗族观念与文德思想的担子,为构建诗文本的一致性而不懈努力。直至诗的经典化阐释出现,诗上升为《诗经》,诗才具有了文本一致性,才能独立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精神的沉重责任。
(摘编自刘彦青、张新科《仪式向文本的过渡——春秋赋诗的诗学传播价值》)


浏览完整试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乐舞仪式中的歌诗,只关注诗乐舞三位一体所传达的意义,并不关注诗本身的意义。
B.诗的传播经历了从重仪式到重文本的过程,伴随其间的是有关文化一致性传承的问题。
C.用诗者只选择适用自己的章节进行意义传达,直接造成了诗文本意义的多样化解读。
D.解诗、评诗在保障文化一致性传承中的作用,比不上遵循“赋诗言志”原则的用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以集体认同对文化传承的作用为前提,论证春秋赋诗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与局限。
B.文章用对比论证方法,以突出西周仪式中歌诗与春秋赋诗两种诗学传播形式的差异。
C.分析出现“礼的乐坏”的原因,为论述周代礼乐制度与文化一致性的关系提供例证。
D.文章从诗的仪式意义和文本意义两方面入手,分析诗的传播与周代礼乐制度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内容因与乐舞结合得到稳固,使得诗背后的宗法观念与文德思想获得集体认同。
B.“赋诗断章”“赋诗言志”的用诗原则,避免了春秋时文化一致性被清解现象发生。
C.春秋时期人们在不同场合引诗,赋清的现象表明,诗的仪式一致性已经彻底解体。
D.春秋文本化用诗过程中对前的权或性论释,产生了访由文学发展到经学的必然结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生产力。现代文化强国战略的基础是文化经济,主体是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经济是“文化”经济化和“经济” 文化化的当代表征。文化产业在文化制造、文化批发和零售、文化服务三大产业类型中,又细分了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文化装备生产等多个小类,行业跨度大,包容性强。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文化产业具有知识密集、高附加值、高渗透性等特点,易于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发展并促进新业态,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可忽视的力量。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有利于结构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有利于调节需求结构,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摘编自向晓梅《把我国建成现代文化强国》)
材料二:

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营收及同比增长情况
(教编自《2018年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分析》,2019年2月20日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三:
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文化产业表现活跃,铸造了“文化+”这个崭新的发展形态。所谓“文化+”,更准确地说,是“文创+”,是指以“文化创意”的思维来为各行各业赋能,帮助其它产业转型升级。以迪士尼乐园为例,迪士尼乐园实际上是一个集房地产开发、商店购物、娱乐体验、演出餐饮、休闲度假等行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体,将文化产业和房地产业融合,用多元化文化产业内容填充房地产市场,吸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19年兰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0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