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63  2019-05-1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3]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莆田第六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高三月考(10月份)试卷
语 文(文言文模块)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 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C. 孰与君少长 D. 距关,毋内诸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已通矣B.反通返D.距通拒,内通纳。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下面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杀人如不能举(列举)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同)
B.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
C. 使使以闻大王(使……听闻) 持千金之资币物(金币)
D. 又欲肆其西封(扩张)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户(购买)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面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的解释设题,然后把加点词带入句中,看能否讲得通。本题中,A项,“举”,应译为:全,尽;“陪”,应译为:增加;C项,“币”,应译为:礼物;D项,“购”,应译为:重金征求。故选B。
3.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谁为大王为此计 为击破沛公军
B. 乃遂私见樊於期 乃欲以生劫之
C. 吾其还也 以其无礼于晋
D.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夫晋何厌之有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并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A项,两个“为”都是介词,替。B项,前一个“乃”,连词,于是,就;后一个“乃”,动词,是。C项,前一个“其”,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后一个“其”,代词,代郑国。D项,前一个“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之”,助词,提宾的标志。故此题答案为A项。
【点睛】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高考中对虚词的考查单独命题较少,多与翻译、断句等考点结合考查。备考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认真积累考纲规定的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还要注意到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常用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有:词性分析法、位置分析法、温故求新法、语境判定法、语法切入法、标志识别法等。
4. 下列对各句划横线词的活用现象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亡秦之续耳
② 吾得兄事之
③沛公今事有急
④其人居远未来
⑤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⑥又前而为歌曰
⑦越国以鄙远
⑧常以身翼蔽沛公
⑨邻之厚,君之薄也
⑩刑人如恐不胜
A. ① \②⑧ \③⑨\④\⑤⑦\⑥⑩
B. ①\②⑧\③④\⑤\⑦\⑥⑩\⑨
C. ① \②\③④\⑤⑦\⑥⑧\⑨\⑩
D. ①⑧\②\③⑤\④\⑥\⑦⑨\⑩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重点考查词类活用现象。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①续:动词作名词,后续。②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③急:形容词作名词,紧急情况。④远:形容词作名词,远方、远处。⑤从: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带领。⑥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⑦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为边疆。⑧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⑨厚:形容词作动词,增加,加厚。⑩刑:名词作动词,惩罚。故此题答案为B项。


浏览完整试题5.对下列句中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亡秦之续耳 ②以乱易整,不武
③具告以事 ④大王来操何
A.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②都是判断句③省略句、状后④宾前。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6.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 沛公居山东时
C. 舍郑以为东道主 D. 人不敢与忤视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这是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设题,然后把加点词的现代意思代入句中,看能否讲得通。本题中,A项,穷困:古,窘迫,走投无路;今,贫穷困苦。B 项,山东: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C项,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请客的主人。故选D。
【点睛】古今词义变化分为五种情况:1、词义扩大,即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2、词义缩小,是指词的古义,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3、词义弱化,指词义程度的减弱。4、词义转移,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到表示另外一种对象,古今之间的差别较大,没有明显的联系。5、感情色彩变化。古今词义在演变历史进程中,褒贬意义相互转化的现象。
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如果
B.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应当
C.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被任命
D. 内立法度,务耕织 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的解释设题,然后把加点词带入句中,看能否讲得通。本题中,B项,“当”应译为:判罪。故选B。
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辜负
B. 何可胜道也哉? 说
C. 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经过
D.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忧虑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的解释设题,然后把加点词带入句中,看能否讲得通。本题中,C项,“过”应译为:拜访。故选C。
9.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凡牧民者,必知其疾 痛苦
B.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靠近
C.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通“暮”,晚上
D.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不得志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的解释设题,然后把加点词带入句中,看能否讲得通。本题中,B项,“就”,应译为:任职。故选B。
10.翻译下列句子。
①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震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②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之虏矣。
【答案】(1)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陋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2)这小子不值得和他一起图谋天下,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鄙”。粗鄙;“未尝”,没有;“震慑”,害怕;“少”,通“稍”,稍微;“假借”,原谅;“毕”,完成。第二句中,“竖子”,小子;“与谋”,“与之谋”的省略,和他一起图谋;“……者……也”,译为判断句;“属”,表一类人;“虏”,被俘虏。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课外文言文阅读
张士隆,字仲修,安阳人。弘治八年举乡试,入太学。与同县崔铣及寇天叙、马卿、吕柟辈相砥砺,以学行闻。十八年成进士,授广信推官。正德六年,入为御史。巡盐河东,劾去贪污运使刘愉。建正学书院,兴起文教。九年,乾清宫灾,上疏曰:“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致民困盗起,财尽兵疲。祸机潜蓄,恐大命难保。”不报。出按凤阳。织造中官史宣列黄梃①二于驺②前,号为“赐棍”,每以抶人,有至死者,自都御史以下莫敢问,士隆劾奏之。又劾锦衣千户廖铠奸利事,且曰:“铠虐陕西,即其父鹏虐河南故习也。河南以鹏故召乱,铠又欲乱陕西。乞置铠父子于法,并召还廖銮,以释陕人之愤。”銮,铠所从镇陕西者也。钱宁素昵铠,见疏大恨,遂因士隆按薛凤鸣狱以陷之。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与从弟凤翔有隙,嗾缉事者发其私,下吏论死。刑部疑有冤,并捕鞫凤鸣。凤鸣惧,使其妾诉枉,自刭长安门外,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按治,复捕凤鸣对簿,释在还职。宁怒,令凤鸣女告士隆、完治狱偏枉。遂下诏狱,谪士隆晋州判官。久之,擢知州。世宗立,诏复故官,出为陕西副使。汉中贼王大等匿豪家,结回回为乱。士隆下令,匿贼者罪及妻孥无赦。贼无所容,遂就擒灭。筑堰溉田千顷,民利之。卒于官。


展开余下试题 (节选自《明史•张士隆传》)
【注】①梃:棍棒。②驺:骑马驾车的随从。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B. 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C. 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D. 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试亦称“秋闱”,是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和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之为“会元”。
B. 文中“正德”为年号。中国古代往往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明清以前,一位帝王往往有多个年号,更换新的年号纪年称为“改元”;明清时期,一般为一帝一元。
C. “锦衣”即“锦衣卫”,明太祖洪武十五年设置,原为皇帝亲军,明成祖为加强专制统治,特令兼管巡察、缉捕和刑狱。明代中叶后,与东厂、西厂并列,成为厂卫并称的特务组织。
D. “从弟”即“堂弟”。唐以前,往往以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比自己年幼的同辈男性为从弟;唐宋以后,则以同祖父不同父亲而比自己年幼的同辈男性为从弟。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士隆弘治八年乡试中举,和崔铣、寇天叙、马卿、吕柟等人交往,以学问和品行闻名,弘治十八年考中进士。
B. 张士隆性情耿直不阿,多次弹劾不法官吏,河东盐运使刘愉贪污、织造宦官史宣滥杀无辜、锦衣卫千户廖铠非法牟利,都因张士隆的弹劾上奏而得到了应有的惩处。
C. 因弹劾廖铠一事,张士隆得罪了钱宁,钱宁趁着张士隆调查薛凤鸣案的机会,让薛凤鸣的女儿状告张士隆审案不公,张士隆被下诏狱并贬官。
D. 世宗即位后,张士隆官复原职,并出任陕西副使,做了一些有利百姓的实事,如肃清盗匪、修筑堤堰灌溉田地等。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
(2)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
【答案】11. D 12. A 13. B
14. ⑴薛凤鸣,是宝坻人,先前担任御史,(因)犯罪被取消官籍,逢迎侍奉众多奸佞之臣,尤其与钱宁交好。
⑵状词牵连到宝坻县令周在和平素所仇视的几十个人,全部逮捕交付司法衙门,薛凤鸣却得以释放。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句子意思是:陛下之前有叛逆刘瑾的变故,然后又遭蓟州盗贼的扰乱,还不知警惕.而且眼下(日常)起居无度,亲近行为不端的人.在宫禁之中积聚武将败类,在卧室之内耍弄武器.彻夜宴饮游乐,不理政事.宠爱偏信内侍,混乱朝纲.该句整句颇多,可据对偶的修辞特点先断出“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 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排除AC;再据语境--指责皇帝不能见逆乱而警惕自己的行为,反而更加放纵,起居无度,整天燕游享乐,亲近奸人,以致朝纲大乱,故其余断为“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排除B。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A项,乡试第一名称之为“解元”,会试第一名方是“会元”.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项,“受到应有的惩处”表述不妥,据原文,“巡盐河东,劾去贪污运使刘愉”,可见刘愉被免职;但史宣事“士隆劾奏之”,“又劾锦衣千户廖铠奸利事”,原文并未提及结果如何.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坐,因;削籍,取消官籍;善,交好.第二句中,连,牵连;素,平素;悉,全部;逮付,逮捕交付。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展开余下试题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张士隆,字仲修,安阳人.弘治八年乡试中举,进入太学.与同县的崔铣及寇天叙、马卿、吕柟等人相互勉励,以学问品行闻名.(弘治)十八年成为进士,授官广信推官.正德六年,(张士隆)入京任御史.巡查河东盐政,弹劾免掉贪污的盐运使刘愉.创建正学书院,兴起文教.(正德)九年,乾清宫发生火灾,上疏说:“陛下之前有叛逆刘瑾的变故,然后又遭蓟州盗贼的扰乱,还不知警惕.而且眼下(日常)起居无度,亲近行为不端的人.在宫禁之中积聚武将败类,在卧室之内耍弄武器.彻夜宴饮游乐,不理政事.宠爱偏信内侍,混乱朝纲.致使百姓困苦而盗贼四起,财物耗尽,军队疲惫.隐伏的灾祸在暗中蓄积,恐怕上天命授的大位不保.”没有回复.出京巡按凤阳.织造宦官史宣(出行时)在车夫的前面放两根黄色的棍子,称为“赐棍”,常常用来打人,有被打致死的,从都御史以下无人敢过问,张士隆上奏弹劾他.又弹劾锦衣卫千户廖铠非法牟取利益之事,并且说:“廖铠凌虐陕西,正是他父亲廖鹏凌虐河南的旧习气.河南因廖鹏的原因招致民乱,廖铠又想祸乱陕西.(臣)请求将廖铠父子绳之以法,并召回廖銮,以此消除陕西民众的愤恨.”廖銮,是廖铠所随从镇守陕西的人.钱宁向来亲近廖铠,见到奏疏大为恼恨,于是趁张士隆调查薛凤鸣的案件时来诬陷他.薛凤鸣,是宝坻人,先前担任御史,因犯罪被取消官籍,逢迎侍奉众多奸佞之臣,尤其与钱宁交好.薛凤鸣与堂弟薛凤翔有仇,唆使侦缉搜捕的人揭发他的隐私,下交司法官吏被判处死刑.刑部怀疑有冤情,一并逮捕审讯薛凤鸣.薛凤鸣害怕,让他的小妾在长安门外哭诉冤枉(并)自杀,状词牵连到宝坻县令周在和平素所仇视的几十个人,全部逮捕交付司法衙门,薛凤鸣却得以释放.张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调查惩办(此案),又逮捕薛凤鸣对证,(最终)释放了周在并恢复他的官职.钱宁愤怒,叫薛凤鸣的女儿状告张士隆、许完审理案件偏私枉法.于是被关进钦犯监狱,贬张士隆为晋州判官.过了很长时间,(张士隆才)升任知州.世宗即位,下诏恢复他的原职,出任陕西副使.汉中地区的盗贼王大等人藏身于豪门大户,勾结回回制造叛乱.张士隆下令,藏匿盗贼的人将罪及妻儿,且不被赦免.盗贼无处容身,于是束手就擒被消灭.(张士隆又)修筑堤堰灌溉田地一千顷,百姓因此获利.(张士隆最终)死在官任之上
15.名篇名句默写
(1)《师说》针砭时弊,针对当时“__________”的不良风气,提出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观点。
(2)《诗经•卫风•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一文中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耻学于师 (2). 总角之宴, (3). 言笑晏晏。 (4).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5).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6). 君子生非异也, (7). 善假于物也。 (8). 朝菌不知晦朔, (9). 蟪蛄不知春秋。 (10).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11).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耻”“宴”“晏”“无尽”“生”“假”“菌”“晦朔”“蟪蛄”“哀”“鉴”。
【点睛】古诗词默写年年必考,近年来理解性默写题的考查比例渐渐加大,难度比直接型默写稍大,灵活性更强,需要学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名句名篇内容,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诗歌鉴赏
悲秋
黄公度①
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迢迢别浦②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③儿女悲。
【注】①黄公度,宋高宗绍兴八年(1136)举进士第一,曾任秘书省正字,时秦桧当权,因贻书台谏官言时政,被加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②别浦,通往大江的水河汊。③楚人,指宋玉,他的《九辩》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等悲秋的辞句。
16.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点题,以“西风”点秋,以“怅望”点悲,展现出诗人在西风萧瑟中,独立书斋怅然想望的画面。
B. 颔联描写了一幅渺远迷蒙的景象,映衬诗人抑郁孤寂的心境。叠词的使用,突出了景物的层次性。
C. 前三联景中见人,诗人因时节变迁想到了个人遭际和国家命运,展示出一个忧思者的气度和抱负。
D. 全诗通过简洁普通的形象和平淡直白的语言,来表现秋的的意境,表达诗人复杂的感情,耐人寻味。
17. 尾联用了什么抒情方式?其中“感慨”一词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6. D 17. (1)直抒胸臆、用典抒情。
(2)①对秋意寒凉,时节变迁的感伤。
②对国家时局动荡,危机暗伏的忧虑。
③对自己空有忧国之情、报国壮志,却不受赏识,无从施展的悲哀。
④对朝廷中某些人安于一己享乐,排挤打压正直之士的抨击。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福建省莆田”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