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310  2019-05-22
标签:苏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0]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我看过许多民国时期的文人论战,___地说,鲁迅跟林语堂斗嘴,比鲁迅跟叶灵凤斗嘴,好看多了。鲁迅讥讽叶灵凤,似乎有点___,缺少可观赏性。鲁迅跟林语堂唇枪舌剑,这才是___,我看得___。
A.坦诚 以强凌弱 半斤八两 津津有味
B.坦率 以强凌弱 棋逢对手 津津有味
C.坦率 弱肉强食 半斤八两 津津乐道
D.坦诚 弱肉强食 棋逢对手 津津乐道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 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不放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
B. 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外,汽车本身的良好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C. 未来三年内,我国将建成四十二条高速铁路专线,转变长期以来铁路客货混运,并带动沿线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
D. 在今年的自主招生的面试选拔中,东南大学主要依据笔试成绩为基础,择优确定自主选拔的录取对象。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太阳太崇高尊严了,它只能垂顾保育隶属于大自然的万物,无暇及于人为的事物,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因为日光能深入,月光灯光只照在事物的浮面,不但不暴露它们的弱点,反而替它们加了一层光彩,蒙了一层轻纱,日光给人清晰的理解,可是它把想象围住了。
① 在日光中只觉得陈旧破敝 ② 在灯光下显得娇艳欲滴的美人
③ 在日光中每见得脂粉狼藉 ④ 在月光下显得神秘艳异的装饰
⑤ 在日光中只觉得荒谬可笑 ⑥ 在朦胧中显得古色古香的点缀
A. ②⑤④③⑥① B. ④⑤⑥③②①
C. ⑥①④⑤②③ D. ⑥⑤④③②①
4.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 以上仅是鄙人的一家之言,权作抛砖引玉,感谢各位的聆听。
B. 这张照片是我俩艰难打拼时互相扶持的见证,我一定好好惠存。
C. 我才疏学浅,说话办事考虑不周,如果无意中冒犯了您,还望海涵。
D. 学生会调查后将提出改进食堂服务质量的意见,责成校方尽快落实。
5.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 长揖蒙垂国士恩,壮心剖出酬知己。
B.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C.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D.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方汤夫传
何 白①
吾友方汤夫,陈义甚高,乃以善弈特闻,遂掩其生平。余采其行谊,以俟后之考汤夫者知不独以一技传也。
汤夫名日新,世居吾郡龙首桥里。汤夫父讳道言,以资雄于里,好行其德,不幸早夭。时汤夫尚在腹,长兄日升甫离襁褓也。汤夫及髫,而母严亦逝,兄弟茕茕,依外大父严翁家。
时汤夫与长兄子谦治博士家言,具通敏绝人。独汤夫善病,尝在床褥间,智虑无所寄,乃于床头置一枰,以指画方罫而沉思之,深得其解。乃呼邻之善弈者,每对局辄诎其技。雅闻前辈有鲍涧泉者为国朝国手冠,深以不及见为恨,乃从故老觅鲍所藏秘录及鲍同时周源、徐希圣所传图势,日精研复核,尽得其蕴。


浏览完整试题时李小山年七十余,弈家宿将,雅自负足对垒鲍君,周、徐以下弗论也。汤夫往与角,李遂北;已再试,再北。李嚼齿掷局于地大呼曰:“神哉!”遂敛膺叹服,于是“永嘉小方”之名满天下。
汤夫故名家子,每恨与伯氏治帖括皆不售,坠先绪而又耻以一技鸣,乃挈妻子居焦坑山中,刻志读书。及为诗歌,极力摹写,即数易稿不已也。篇什虽寡,而兴寄自足。每过予,辄袖以相示,且字字乞予抨射。予感其意直,为商订不少假。读书暇,则抱瓮灌园、种豆沤麻以自给,室中无闲言,终日泄泄如也。
时四明刘公志选以比部郎左迁福宁州佐,雅慕汤夫名,遣骑敦请汤夫往,温麻一见,刘公遂定交。居久之,公擢合淝令,复邀汤夫偕。公念汤夫贫,无以具 粥,剩为汤夫置买山资,而汤夫未尝有所干也。汤夫久容刘公署,郁郁不自得,会刘公入计北上,汤夫以病不能归。及刘公还,而汤夫病已亟,浃旬而奄然长逝矣。刘公为敛赙甚厚,伺其仲子履吉护丧归。异哉,汤夫岂霍霍与石火俱灭者乎!
(节选自《汲古堂集》卷二十六,有删改)
注:①何白:浙江永嘉人,明末布衣诗人。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每对局辄诎其技        诎:使……屈服
B. 坠先绪而又耻以一技鸣 绪:头绪
C. 为商订不少假 假:宽容
D. 汤夫未尝有所干也 干:求取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本文作者与方汤夫亦师亦友,他认为汤夫不仅棋艺高超,品行也很高尚。
B. 方汤夫尚未成年,父母便先后离世了,他和哥哥只能投靠外祖父家生活。
C. 方汤夫凭棋艺名满天下,但一直把科举上的不得意视为自己的人生憾事。
D. 好友刘志选建议方汤夫北上,方汤夫因病未能成行,最后在刘府郁郁而终。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余采其行谊,以俟后之考汤夫者知不独以一技传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每过予,辄袖以相示,且字字乞予抨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根据三、四两段,概括方汤夫赢得“永嘉小方”之名的过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答张十一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本诗是作者第一次被贬到阳山(今属广东)后的第二年春天所作。德宗贞元十九年,张十一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到郴州林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筼筜(yún dāng):竹子。③踯躅:映山红,杜鹏花科。
10.首联写景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为什么诗人陡然觉得“霜毛一半加”,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阁中帝子今何在? ▲ 。
(2)江流宛转绕芳甸, ▲ 。
(3) ▲ ,竟夕起相思
(4)铁衣远戍辛勤久, ▲ 。
(5)千岩万转路不定, ▲ 。
(6) ▲ ,千金散尽还复来。
(7)细草微风岸, ▲ 。
(8)人世几回伤往事, ▲ 。
五、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 13-16题。(20 分)
麦前
一年里头那个红红火火的正月十五过去了,转眼间就到了二月二,转眼间清明又过了,就到了惊蛰,就到了谷雨。眼瞅着地里的麦苗儿泛青、拔节、秀穗、扬花,呀!就快到麦天了呢!下煤窑的男人们就能回来了呢!
杏儿胳膊腕儿上了只荆条篮子,篮子里装满换洗衣服,她这是要到河里洗衣服去。
河是叫作黄河的。
杏儿由于要洗娃儿的尿布,自觉在下游找了个地方,并且有意识离开大家远一点儿,她知道那些个女人,平时凑到一块儿,没有什么话是她们不敢说的。
女人中最能煽的当属水生嫂和小保媳妇,只要这俩人在场保准有好戏看。
衣服洗了一件又一件,一件一件铺在河槽上晾晒。荆花埋头洗着衣服,说是衣服可不是衣服,而是公公身下铺的褥子床单,公公瘫在床上半年多,荆花伺候了半年多。
荆花在离大家不远的下游洗,她的下游是杏儿。对于大家的说笑,荆花像是没听见,其实她什么都听见了,可是别人能说笑,她不能,她忍不住想哭哩。荆花去年腊月才死了男人,荆花男人死于煤窑上的瓦斯爆炸,荆花公公是在儿子死后瘫了的。
荆花有一对儿女,偏偏婆婆下世早,一对儿女全凭她照顾,如今公公又瘫了,荆花身上的担子就更重了,忙完了家里忙地里,忙完了地里忙家里。其实男人的死煤窑上是赔了钱的,赔了四十多万,整个八里滩都轰动了,说荆花这下可有钱了,这么多钱咋花呀,还说荆花拿钱养小男人哩!反正是说什么话的都有,荆花还感觉到左右四邻,还有以前要好的姊妹们,一下子离她远了,就是面对面碰见,也是冷冷地打下招呼,甚至还拿唾沫吐她,背后拿手指头戳她。
荆花是个有心劲的女人,在众人的唾沫星子里,她暗自狠下一条心,不管今后的日子有多苦多难,她都要把俩娃儿拉扯大,叫他们好好念书,将来上大学做大事,还要把公公伺候好,叫老人少受罪,她就是要叫众人看看,看看她荆花到底是啥人,那几十万赔命钱她荆花一分也不会动,她要把那钱用在给公公看病上,用在俩娃儿念书上。
可想归想,气还是受不下,洗着衣服时,水生嫂她们又开始拿话语敲打她,平白无故地就说,你们说人家不跟你们耍笑,要搁我我也不跟你们这些人耍笑,有钱了嘛,谁有钱还能看上你们这些人,几十万哩!熬煎咋花哩!哪里还有心思理人?
荆花听见这话,心里一阵乱跳,像那七上八下的洗衣杵在捣。她是咋惹着大家了,叫大家这样敲打她?荆花不由得想起自己男人,走时好好囫囫囵囵的,可是回来时人就成了一把灰,装在一个小盒盒里,那么大一个人,咋就会装进一个小盒盒里呢?


展开余下试题就这人还说,那盒盒里装的还不定是哪个人哩,煤窑上瓦斯爆炸,轰一声响,火光一闪,人早就烧成一块焦炭,谁还知道谁是谁,还不是胡乱搅和成一堆,一个盒子里装一把,然后一家发一个。
想到伤心处,荆花就泪水长流,眼泪珠珠吧嗒吧嗒直朝河里掉,还因为生了暗气,手上一使劲,把个洗衣杵甩掉河里。洗衣杵顺水漂走,漂到杏儿脸前,杏儿一伸手捞住,给荆花送过来。水生嫂她们说的话杏儿是听见的,心里就很同情荆花,就觉得水生嫂她们真是不应该,只是她不知咋安慰荆花,就默默蹲在荆花身边暗自神伤。
荆花先是哭,哭着时水生嫂她们还是断不了敲打,荆花在流泪过程中突然一下子号啕开来,她对住水生嫂她们哭诉道:“你们要是眼红,就把那几十万拿走,只要你们能把我那男人还回来。说,你们谁要哩?”荆花一下子变得厉害起来,嘶哑着嗓音哭诉她们:“你们也有男人,你们的男人也下煤窑去了,你们要想要那几十万赔命钱,就叫你们的男人也死在煤窑里!你们的男人咋就不死,偏偏叫我那男人死了!”
刚才还闹哄成一团的女人们一下子变成了哑巴,就像是遭霜打了的庄稼立刻蔫下去。空旷辽远的河槽里就听见荆花长一声短一声的哭诉,荆花的哭诉暗了河水,撕裂空气,穿透云天,同时也把大家的心生生撕扯成碎片片!
13. 请概括小说开头环境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杏儿在小说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请结合全文探究小说的主题。(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论述类文本,回答第17-19题
文艺作品要超越“戾气”
张颐武
一些文艺作品中存在“戾气”横行的情况,这样的文艺作品一旦流行,会对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也会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和情绪产生不良的影响。
戾气之作的出现往往来源于对某种社会情绪的“迎合”,也来源于作者对社会发展走向认知和理解的片面化。这种片面化的认知,一方面是对急剧发展变化中的中国社会所暴露的一些问题和矛盾缺少理性和客观的理解,看不到问题正是由于发展的阶段性所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中等收入群体和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诸多新的现实困扰。现在人们温饱有余,生活条件相对过去有相当大的改善,但也会碰到新的困难和问题,而这些问题是过往生活中不曾具有的,往往让人觉得更难以化解。如剧烈竞争产生的巨大压力,住房、子女教育和消费主义诱导下出现的攀比和诱惑,都造成了严重的问题。西方社会当下的条件毕竟比中国这样的新兴国家要完备,更增添了这些群体的问题感,由此产生了许多焦虑和困扰。“戾气”之作应运而生,变成了社会困扰的表征。
有“戾气”的文艺作品,其好处是看到了一些社会问题,但通过宣泄“戾气”将其简单化、表面化和极端化,让社会问题变成了文艺作品唯一的表现。这样的表现既简单化了人性、表面化了社会问题,又极端化了社会情绪。
实际上,仅仅宣泄情绪、渲染“戾气”的文艺作品,其品格历来是不高的。晚清的谴责小说,就是类似这种“戾气”的文化,被鲁迅先生评为“辞气浮露,笔无藏锋,过甚其词,以合时人嗜好”。这样的作品并不折射现实,而是扭曲现实,不是让人看到出路,而是让人或情绪躁动或消极犬儒,并不能促进现实的改革,也无助于社会的转型,只能加剧社会的焦虑与矛盾,把人生的问题变成消费品。“戾气”不是创作的正道,也无法给文艺带来真实的生机。
真正有价值的文艺作品,无论是大众文化或高雅作品,都需要既有反映社会的独到角度,不回避问题和矛盾,又有较深入的思考和对于社群的认同,促进人们“守望相助,互相扶持”。有人性表现的力度和对于时代脉搏的把握,有感性的表现力和理性的思考力。超越“戾气”,让文艺更多地与真实的社会对话,才是我们需要的。
(选自人民网,有删节)
17. 有“戾气”的文艺作品会对社会产生哪些负面的影响?(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结合文本,谈谈文艺作品应该如何超越“戾气”。(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
距离无处不在。或有形,或无形;或天涯,或咫尺;或人与人,或人与世界。距离可以产生美,也可以产生隔膜。
阅读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二语文答案
1.B
2.B
【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A项,成分残缺,句尾加“的经历”;C项,成分残缺,“转变”没有宾语,“客货混运”后加“局面”;D项,结构混乱,“主要依据笔试成绩为基础”句式杂糅。故选B。
3. C(3分)
4. C(3分)
5.C(3分)
6. B(3分)
7. D(3分)
8. (1) 我选取那些能反映他品行道义的事情(写这篇传),让后世想要了解方汤夫的人知道他不是仅凭一种技艺传名的。(5分)
(2) 每次来看望我,总是把所作的诗放在袖中带来给我看,并且一字一句地请求我批评指正。(5分)
9. 病隙独自揣摩棋艺;与善弈者磨炼;精研国手棋谱;屡胜当时高手。(4分)
10.写山净江空猿哀人家少,突出了环境的偏僻空寂,体现了诗人遭贬后的孤独与凄凉,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
11. 百感交集,同病相怜的愁绪;被贬而愤懑;未报皇恩,年事已高的遗憾;对南方气(瘟疫)的忧惧之情;触景伤情,对自身前途的心灰意冷。)
12.略
13. 环境特点:庄稼长势好,充满生机。作用:①交代时间,暗示了男人们已经外出打工。②对比。以庄稼的生机勃勃与村庄无男劳力的现实形成对比,体现小说的悲剧风格。
14. 该句写出了荆花受到众人的“敲打”后的心理。既有委屈伤心,又有不平气愤。作者运用比喻“像那七上八下的洗衣杵在捣”,写出了此时荆花内心的煎熬与苦楚。此处对荆花的心理描写,就是要表现这样的复杂情绪和心理,为下文蓄势。
15. ①作品从杏儿的视角来写荆花的悲剧、村人的“敲打”和荆花的反击等显得更加真实感人;②省去不必要的交代,推动情节发展。开篇的杏儿在下游洗衣,自然引出了下文对荆花的交代;③映衬主要人物。杏儿在下游洗衣,荆花在杏儿的上游、其他人的下游洗衣,可见人们对荆花的排挤,杏儿“默默蹲在荆花身边暗自神伤”,更加映村出荆花命运的悲惨。贯穿作品的始终。其作用主要是推动情节和映衬,另外,故事从杏花的角度起笔,是一个特殊的写作视角。通过这样的视角来写荆花的种种遭遇,使人读来更加真实,也更加感人。
16. ①对荆花人生悲剧的同情,对她坚强个性的赞美。②对乡村百姓生存现状、乡村发展前景的忧虑。③对煤窑不能保证生产安全的现实的揭露。
17.①简单化了人性;表面化了社会问题;极端化了社会情绪;②加剧了社会的焦虑与矛盾.
18.首先,指出文艺作品中存在“戾气”横行的问题;其次,阐述有“戾气”的文艺作品的原因和危害;最后,提出文艺作品超越“戾气”的正确做法.
19.①既有反映社会的独到角度,不回避问题和矛盾,又有较深入的思考和对于社群的认同;②有人性表现的力度和对于时代脉搏的把握;③有感性
标签:苏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大丰”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