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阅读:615  2019-05-2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15]
全国各地2019届高三5月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武汉市5月调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2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即日 李商隐
一岁林花即日休,江间亭下怅淹留。
重吟细把真无奈,已落犹开未放愁。
山色正来衔小苑,春阴只欲傍高楼。
金鞍忽散银壶漏,更醉谁家白玉钩。
【注]①金鞍:黄金装饰的马鞍。②银壺:古代用以计时的水斗。③白玉钩:白玉制的带钩,酒席上的游戏用具。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3分)
A.“一岁林花即日休”与“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感染力强。
B.“未放愁”语意丰富,既指春花的愁情尚未释放即已凋谢,也指赏花者的愁情尚未显现。
C.颈联用词极见功力,“衔”“傍”生动地描写出春末暝色四合、阴云低压的凄迷之景。
D.尾联注重色彩搭配,“金鞍”“银壶”“白玉钩”等意象,色彩华贵极具富丽之气。
15.“怅惘”是本诗的情感基调,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6分)
14.B(“尚未显现”有误,诗中指赏花者的愁情无法排遣。)
15.①以“即日”为题,开篇亦云“一岁林花即日休”,强调所有林花在一日之内迅速凋谢,引发诗人的迟暮之感,奠定全诗怅惘的情感基调。②颔联写诗人反复低吟,仔细把玩,满腹惆怅,表达出对落花的爱惜、留恋与同情。③颈联渲染春末暮色弥漫、阴云笼罩的凄迷之景,侧面烘托出诗人心绪的低沉郁闷。④尾联写游人已去,独自无聊,想排遣春愁却无处呼酒买醉,隐含着无限的凄凉与落寞。(每点2分,回答3点即可得满分)
广州二中、深圳实验、珠海一中、中山纪念、东莞中学、惠州一中六校联5月联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寓驿舍①
陆 游
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
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①驿舍:此处指成都的一家作者经常入住的旅馆。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诗无一字明说“情”,但诗中的景物、典故处处含有深沉强烈的感情,诗人的心迹,时代的风雨,都涵蕴其中。
B.颔联用鲲化鹏飞翔九万里,丁令威成仙后化鹤归来两个典故,着力渲染神幻色彩,表明诗人不与世俗同流的归隐之志。
C.颈联诗人以“绕庭数竹”“解带量松”的动作写出岁月如流,竹增松长,间接抒发“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D.尾联“暗尘”、“残墨”,回应起句“闲坊古驿”,“依依”叠字收篇,声情缭绕,蕴含无穷的酸楚,不尽的沉思。
15.诗歌首联着意突出驿舍怎样的特点,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B【两个典故既表明自己此日旧地重来,又蕴含了物是人非的感叹。】
15.①联“闲”表明“坊”地处僻静;“古”突出“驿”的陈旧、荒凉;常“掩”的“朱扉”,“客”需憩“空堂”突出住地的冷清,着意突出驿舍荒凉幽寂的特点。(意象分析只需答出两点,再加特点概括,即可得3分)②衬托(1分)出诗人孤寂凄冷(1分)的心境,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1分)。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冲刺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 陆 游
西风挟雨声翻浪。恰洗尽、黄茅瘴。老惯人间齐得丧。千岩高卧,五湖归棹,替却凌烟像。


浏览完整试题故人小驻平戎帐。白羽腰间气何壮。我老渔樵君将相。小槽红酒,晚香丹荔,记取蛮江上。
【注】①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陆游与时任县尉的朱景参情好甚笃,他们一同游览北岭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词。②凌烟像:唐太宗将开国文武功臣魏征、尉迟恭等二十四人的肖像画于阁中,以资褒扬纪念。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由自然界的风雨写起,“声翻浪”从听觉角度突出了风雨来势之猛烈。
B.随着黄茅瘴气被秋风 秋雨一扫而光,压抑在词人心头的愁绪也暂时得以消除。
C.“老惯人间齐得丧”,是说自己历尽人间万事,已把得失荣辱看得超然平淡了。
D.“千岩高卧”以下三句紧承上句而来,写词人看破了世俗名利,过起了隐居生活。
15.词的下片是如何写友人朱景参的?寄托着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诗歌(9分):
14.D
15.(6分)答案第一问:①对比。把词人自身与朱景参不同的处境和心情进行对比,词人设想若干年后,老友驻扎在军营中,腰间佩着箭,出入将相之中,气势是何等壮阔,而词人却不思功名,在渔樵中老去。②通过行为、外貌等对人物进行刻画。通过对朱景参驻守平戎帐内,羽箭腰间的行为、外貌的描写,表现友人的形象。(3分,答出一点即可,如答“想象”亦可酌情给分)
第二问:通过对友人的描写,表现了词人对友人建功立业的希冀之情,也表达了词人在消极中寄希望于未来,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3分)
保定市二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西河•天下事
王埜①
天下事,问天怎忍如此!陵图②谁把献君王,结愁未已。少豪气概总成尘,空馀白骨黄苇。
千古恨,吾老矣。东游曾吊淮水。绣春台上一回登,一回揾泪。醉归抚剑倚西风,江涛犹壮人意。
只今袖手野色里,望长淮、犹二千里。纵有英心谁寄!近新来、又报胡尘起。绝域张骞③归来未?
注释:①王埜(yě),南宋末年诗人。因与宰相不和被罢职闲居。②陵图:宋理宗端平元年,朱扬祖、林柘进《八陵图》,提醒君王不忘故国。③张骞:西汉名将,奉武帝命出使大月氏,相约夹攻匈奴,在外十三年方归。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3分)( )
A.本词塑造了一个虽心忧家国,但年老体衰,罢职闲居,心灰意冷的老者形象。
B.“天下事”一句,领起全词,表达了词人无比深沉的忧国之思,读来苍凉悲愤。
C.多少志士仁人报国无门,赍志而没,只剩下荒草野茔,引发作者深切的哀叹。
D.中片道忆当年秦淮吊古事,在西风中抚剑感伤,听见涛声微荡,不禁心潮起伏。
15.这首诗有怎样的语言特色?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6分)
14.A(3分)“心灰意冷”错,应是壮心不已。
15.①沉郁、悲怆。采用三叠词调的形式,一咏三叹,感情波澜层层推出,表达渴望抗敌复国,却报国无门的悲愁与愤懑。②慷慨、激烈。开头责问苍天,结尾呼唤英雄,情感饱满激荡,振聋发聩。③凝练、含蓄。运用陵图和张骞的典故,言已尽,意无穷。(共6分,一点3分,任意答出两点6分。每点概括部分1分,解释部分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唐山三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听郑羽人弹琴
【唐】李中
仙乡景已清,仙子启琴声。秋月空山寂,淳风一夜生。
莎间虫罢响,松顶鹤初惊。因感浮华世,谁怜太古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羽人”,就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飞仙,诗中“仙乡”“仙子”两词照应了诗的题目。
B.秋天的夜晚,明月照在山中,山林一片寂静,诗人听仙人弹琴,淳古之风油然而生。
C.诗中选取的“琴声”“秋月”“松鹤”等意象,同尾联的“浮华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弹琴人特殊的身份,独特的意境,以及浮华的现实,催生了诗人昔盛今衰的幽怨之情。
15.诗的第三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14.D(昔盛今衰的幽怨之情理解错误)
15. 诗的第三联描绘了一幅秋夜草间寒虫不鸣、松顶鹤惊欲飞的清幽画面。(2分)侧面烘托了琴声的美妙,(2分)为抒发思古之情做了铺垫。(2分)
太原二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幽居冬暮①
李商隐
羽翼摧残日,郊园寂寞时。
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
急景忽云暮,颓年浸已衰。
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
[注】①本诗是诗人晚年被罢免盐铁推官一职,回到郑州闲居后所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如羽翼被摧铩,身心交瘁,只得退守郊园忍受寂寞无聊。
B.诗人以寒鹜自喻,形象地写出诗人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不改操守。
C.第五、六句写景色惨淡,暮色将至,自己也年华衰颓,为后句抒情蓄势。
D.本诗语言不刻意锤炼和精心藻饰,但却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感。
15.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14. C (“景色惨淡”曲解文意。这里是指急促的时光)
15.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什么平生匡国济世的抱负,不能与早年的心愿相合呢?(2 分)既表达了匡国济世之志,(2 分)也表达了抱负难以实现的愤懑之情。(2 分)
汉中市三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节选) 岑参
胡姬酒垆日未午,丝绳玉缸酒如乳。
灞头落花没马蹄,昨夜微雨花成泥。
黄鹂翅湿飞转低,关东尺书醉懒题。
须臾望君不可见,扬鞭飞飞鞚疾如箭。
借问使乎何时来,莫作东飞伯劳西飞燕。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句写诗人在酒馆为友人饯行开始的时间早,还不到午时,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朋友的挽留之意。
B. 第二句用“丝绳”、“玉缸”和美酒从侧面写宴别情景,后面以“醉”呼应,写宴别宾主都 很尽兴。
C. 以下三句以酒店为基点落笔,写饮酒时所见:落花成泥,黄鹂低飞,春日美景,烘托着人们的兴致。


展开余下试题D. 下一句用一个“醉”字写出宾主在酒家畅饮的程度,醉到书信懒得书写,友人离去,让人遗憾惆怅。
15. 这首诗的最后四句是如何表达离别之情的?请简要分析。(6分)
14.(3分)D
【解析】并未表达遗憾惆怅之意,而是为了突出别情,虽为惜别,而宾主豪兴不减。
15.(6分)【参考答案】(1)写友人扬鞭飞马离去,很快就看不到了,可见诗人久久张望,因不忍离别而感觉友人走得太快,透露出不忍离别之意。(2)引用古诗“东飞伯劳西飞燕”成句,叮嘱友人尽快来信,贴切地表现出故人深情。(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
桂林市、崇左市仿真模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4-15题。
太常引•客中间歌
【清】项鸿祚
杏花开了燕飞忙,正是好春光。偏是好春光,者几日、风凄雨凉。杨枝飘泊,桃根娇小,独自个思量。刚待不思量,吹一片、箫声过墙。
【注释】杨枝:唐诗人白居易侍妾樊素,因善歌《杨柳枝》得名。桃根:晋代王献之妾桃叶之妹。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片主要写景,词人用寥寥数语勾勒了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新春图,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偏是好春光,者几日、风凄雨凉”,也是一种别具魅力的美,只是让人在欣喜之余又夹杂一丝遗憾。
C.词的最后三句与李清照《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心情和意绪都非常相似。
D.“杨枝”和“桃根”是两位女子的名字,词人在此运用典故,主要目的是点出自己的身不由己、卑微渺小。
15.本词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了词人的情感?(6分)
14.(3分)A(本首词是咏羁旅客愁,情感是伤感郁闷的,A项中“春光明媚、生机勃勃”传递的是喜悦欢快之感。)
15.(6分)①反衬(乐景衬衷情)(2分)②词的上片用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美好之景,来与词人的愁绪形成对照。(2分)③表达了词人羁旅他乡,身不由己、卑微渺小的愁绪苦闷。(2分)
沈阳质检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赠筝妓伍卿
李远
轻轻①没后更无筝,玉腕红纱到伍卿。
座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②。
湘灵鼓瑟③
钱起
善鼓云和④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轻轻、伍卿:均为不见于载籍的弹筝高手。②十三声:唐宋时古筝有十三根弦。③湘灵鼓瑟:传说舜帝死后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了湘水女神。她常常在江边鼓瑟,用瑟音表达自己的哀思。④云和:出产乐器之地。
14.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人论绝句的含蓄艺术,有“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一法,李诗用“玉腕红纱”来写弹奏者正有此妙。
B.钱诗“冯夷”和“楚客”均能理解湘灵的哀伤,前者听后情不自禁起舞,后者悲从中来,不忍卒闻。
C.钱诗结构首尾圆合,全诗从湘水女神出现开始写起,以湘水女神消失告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D.两首诗都让我们感受到演奏者的形象,李诗中的伍卿美丽动人,钱诗中的湘灵对爱情忠贞不渝。
15.两首诗均以描写音乐见长,请结合诗句分析它们描写音乐方式的异同。(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B(一个空字可见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
15.共同点:都运用侧面描写。李诗满筵座客听后不语,运用座客反应来描写音乐的哀婉之感;钱诗中楚客不堪听,以此反应描写音乐效果之悲苦。(2分)
不同点:李诗尾句运用比喻(类比),把哀婉的筝音比成是行雁的哀鸣,形象生动写出音乐的哀戚动人。(2分)(答以形写声亦可)
钱诗运用想象,想象瑟声感动金石,传声苍穹,感动了寄身山间的舜帝之灵,让山上的白芷吐出芬芳,描写出了一个神奇虚幻的世界,传递出音乐的悲伤感人。(或:钱诗在乐曲的高潮处戛然而止,由虚转实,以景结情,给读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达到余音袅袅的艺术效果。)(2分)(不同点处,各写出一个手法并加以分析,即可各得2分。)
成都三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杨山人归嵩阳
高 适
不到嵩阳动①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②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注释】①动:近。②传说尧时有老人击壤于道,歌日“吾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凿井而饮,耕
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老人所唱的歌,后人称《击壤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近十年未到嵩阳,人事变迁老友难相见,诗人的心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B.五六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节、地点,景象凄凉残败,使诗人不由得泪下沾衣。
C.诗歌中说的“不我招”,体现出诗人对杨山人自在超然的田园隐居生活的欣羡。
D.本诗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祝友人前路顺利,并深切地表达了别后相忆之情。
15.直抒胸臆是高适诗歌的主要特点,除此之外,本诗还用了哪些手法?请作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3分)B(“景象凄凉残败”错,从诗歌看,此处描写的是初春春景,并无“凄凉残败”之感)
15.(6分)参考:①对比:三四句故人“不复见”与三十六峰“犹眼前”对比,诗人慨叹青山依旧,
故人难见,传达出物是人非之感。②以乐景抒哀情(反衬):五六句描写二月柳色飞莺报春
的迷人景色,却惹动诗人离情,更显悲哀。③用典:七八句化用《击壤歌》,描写朋友杨山人
凿井耕田的隐居生活,赞叹其超然世外的恬淡隐居生活。(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重庆南开中学三检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贼退示官吏①(节选) 元结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注:①代宗广德元年,蛮族盗贼攻入道州,把城内的财物几乎抢劫一空才离开。第二年,盗贼又攻破永州和邵州,不再进犯道州的边境而退。此时元结任道州刺史。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田租赋税有固定期限,日上三竿还能安稳酣眠,写出了诗人一身轻松、尽享隐逸之乐的状态。
B. 第七、八两句写道州城池太小,老百姓贫苦不堪,连贼人都对他们怀有同情之心,无意洗劫。
C. “迫之如火煎”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眼见百姓陷入走投无路的境地而心急如焚的心理状态。
D. 诗人想辞官归隐,与一般隐逸者向往田园山水志趣不同,更多的是对官府横征暴敛的抗议。
15. 这首诗多处使用对比手法,请举三例加以赏析。
【答案】14. C 15. ①昔日“井税有常期”和如今“迫之如火煎”对比,突出了官吏的横征暴敛;②“城小贼不屠”与官吏“迫之如火煎”对比,突出官不如贼,暴虐无度;③官府横征暴敛和诗人宁愿辞官归隐对比,突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④昔日的太平与现在的纷然对比,突出时局的动乱;⑤过去的诗人尽享山林之乐,而现在的诗人备受为官之苦,突出对官府横征暴敛的不满。


展开余下试题【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C选项“直抒胸臆”错,该句指陈实事,描写了官府横征暴敛、陷民于水火的情景。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先指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再结合诗句说明修辞手法是怎样运用的,最后指出该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昔日田租赋税有个固定期限,如今催赋逼税恰如火烧油煎,对比中突出了官吏的横征暴敛;县城太小蛮夷无意洗劫与如今催赋逼税恰如火烧油煎的对比突出官不如贼,暴虐无度;表达了诗人对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官府横征暴敛的不满。
【点睛】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手法法并具体解说,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此类试题所涉及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高考题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做具体分析,而不能只就共性泛泛而谈。
济南5月质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唐】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全诗围绕诗题中的“寻”字展开,情与景交融,写景富有层次,结构严密紧凑。
B.颔联选取白云、春草、静渚、闲门等意象,动中有静,营造出凄清死寂的氛围。
C.颈联炼字工稳,仅用一个“过”字就生动描绘出雨霁云收之后翠绿如新的松色。
D.本诗结尾处的“相对亦忘言”写出了和陶渊明“欲辨已忘言”相似的哲理意趣。
15.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情感的变化。(6分)
(二)14.B
15.首联写清幽山径上的履痕给诗人带来会面在即的喜悦,颔联则蕴含着诗人寻访不遇产生的怅然,颈联则写诗人观察山景后又找到了另外的乐趣,尾联写诗人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体味到深层的精神愉悦。(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
郴州三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塞下(其三)
沈彬
月冷榆关过雁行,将军寒笛老思乡。
贰师①骨恨千夫壮,李广魂飞②一剑长。
戍角就沙催落日,阴云分碛护飞霜。
谁知汉武轻中国,闲夺天山草木荒?
[注]①贰师:指李广利。大宛有善马,匿贰师城,不肯献。汉武帝太初元年,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征贰师城,取善马。李广利攻大宛,损折士兵甚多。②魂飞:指李广最终引刀(剑)自杀。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以冷月、过雁、寒笛等具有典型边塞风格的意象烘托老将征途中被牵动的思乡之情。
B. 颔联以两位李将军征讨胡人的典故,颂扬汉将李广利与李广驰骋沙场、忠心报国的业绩。
C. 颈联描写戍角悲鸣、黄沙漫天、阴云密布、严霜满结等景象,渲染出沙场的悲凉气氛。
D. 本诗首联叙事,颔联怀古,颈联写景,尾联议论,起承转合,章法严谨,意境苍凉。
15. 本诗尾联有何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该联意为:有谁知道汉武(实为当朝统治者)轻视国人生命而轻开边衅,而致天山草木荒凉的结局呢?②诗人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当朝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好大喜功之行的批判,对将士连年边塞征戍而致老难归乡的悲剧命运的同情,对频繁征战致使边民流离失所、不得安居的痛苦遭遇的怜悯。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B项,“颂扬汉将李广利与李广驰骋沙场、忠心报国的业绩”错。李广利正因为有千夫不抵的壮勇才埋骨异域、死面有憾,李广正因为剑艺高强而丧生剑下,意思说两人的天赋的壮勇命定他们要成为战争的牺牲品。诗人用典,意在揭露唐代统治者穷兵黩武之弊害。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达技巧及其作用的能力。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的答题步骤: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③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本诗尾联“谁知汉武轻中国,闲夺天山草木荒?”①理解诗句的大意:有谁知道汉武(实为当朝统治者)轻视国人生命而轻开边衅,而致天山草木荒凉的结局呢?②分析艺术手法:诗人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当朝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好大喜功之行的批判。③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尾联对将士连年边塞征戍而致老难归乡的悲剧命运的同情,对频繁征战致使边民流离失所、不得安居的痛苦遭遇的怜悯。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
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
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当然考试中对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题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诗歌的内容。
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
⑤注意积累古诗中 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豪迈、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长沙市第一中学第九次月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自江陵沿流道中国①
刘禹锡
三千三百西江水,自古如今要路津。
月夜歌谣有渔父,风天气色属商人。
沙村好处多逢寺,山叶红时觉胜春。
行到南朝征战地,古来名将尽为神。
【注】①唐穆宗长庆四年,诗人自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这首诗便是他赴任途中,行至江陵所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作开篇富有民歌风味,提出江陵地理位置重要,为下文所叙人事埋下伏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全国各地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1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