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材料二 相信未来,并且开始研究未来,这股热潮正愈演愈烈。人类科技的发展一直处于加速之中,技术精英们愿意相信人类正处在技术爆发的节点上,各种如梦幻般的想象正徐徐成为现实。而站在更大的时间尺度上来看,人类文明的出现和繁荣可能只是地球周期性物种大灭绝之间的一朵浪花。对于一个物种来说,美好的未来或许在于更适应环境的进化,而对于地球生物的总体而言,最美好的未来可能在于躲过几百万年一次的生物大灭绝。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其说是奔向理想中的人间天堂,不如说是在重重危险之中的弦歌不辍,为自身寻找一丝生机。 人类面向未来、探索宇宙,就需要适应前所未有的生存环境,通过游戏进行练习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游戏精神”已经开始成为一种时代精神:把生活中的困难或是遇到的不同阻碍,看作是游戏中的“打怪”,把克服困难看作是“过关”。现代人的这种“游戏精神“之中带有一种乐观和顽强,同时也含有最终必将“通关”的信心。坚信未来必定会更好,一个美好的结尾正在游戏终点等待着我们。虽然游戏是虚拟的,但是虚拟世界对于现实世界的作用比想象中更加强烈,比如社交网络上的交流方式已经开始改变人们现实中的相处方式,网络上的“点赞之交”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交规范。网络化、电子化的社交,是否可能在亿万年之后,当人类文明遍布星际之时,成为人类最基本的社交方式? 爱因斯坦说过:“我从不担心未来,它到来得足够快。”关心未来、意识到未来的存在,是高等智能生命所独有的能力。我们逐渐认识到,未来是由无数的现在拼接而成的。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人类目前的处境,学会在奔向未来的过程中面对种种机会和危险。 (取材于《科学》杂志和美国航空航天局相关报道) 材料三 如果我们有准确预知未来的能力,必定不会像今天这样,浸泡在广泛和普遍的焦虑中。未来是可以预知的吗? 人类历史早期对未来的预测往往与占卜、星相学、巫术等联系在一起。即使到了16世纪末,人们都还预测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出现只会使教会和皇室变得更强大。18世纪的大多数分析家并不认为蒸汽机的发明将彻底改变农业经济。19世纪的一些主要观察家认为,电气的前途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照亮街道。哪怕有些人曾在20世纪初预见到潜艇、飞机、电影、广播和电视的发明,但却没有人(包括凡尔纳)认为这些事物可以改变大英帝国当时的统治格局。20世纪末,很少有人预料到,个人电脑和网络技术将如此广泛而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到了现代,科技似乎给了我们更多自信。技术精英不断宣告着“未来已来”,从凡尔纳的海底环游到菲利普•迪克的神经漫游,无数想象中的“未来”正通过技术变成现实。从人工智能、脑科学、克隆技术、虚拟现实、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到太空旅行,我们以科技的乐观主义创造着“未来”。另一方面,生态灾难、末日想象,又让我们质疑,未来是否会更好?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们虽然多次登上月球,但并没有把人类的足迹向更遥远的宇宙深处推进。我们本应造出会飞的汽车,但最终得到的只有140个字符的微博。不过,现在硅谷的一些人,再次把他们的目光投向了太空探索和星际旅行。 阿西莫夫在科幻小说《永恒的终结》里,用数学家的思维逻辑推论,“人类往往会选择最安全、最中庸的道路,群星就会变成遥不可及的幻梦。”他又指出,人类的未来“不是追求永恒时空与绝对的安全,不是将自己禁锢在安全的牢笼中,而是开启人类的无限时空——继续人类文明无限冒险的历程,向宇宙中拓展,开拓银河帝国”。 (取材于蒲实的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人类未来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30年的某一天,中国的科学探测器从火星发回探测报告。 B. 21世纪后半叶,美国宇航员在火星上进行科学探索。 C. 22世纪,人类乘坐“星际运输系统”移民火星,成为“多星球物种”。 D. 23世纪,人类在外星文明的入侵中取得最终胜利。 2. 下列不能证明“探索和移民外星绝非易事“的一项是 A. 人类对火星表面重力的适应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B. 在国际空间站上,女性宇航员受到的宇宙射线辐射多于男性。 C. 宇宙中的高能量原子碎片极易伤害到人的细胞和DNA。 D. 宇宙射线可能会对大脑造成长期损害,并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3. 根据材料二,对下列对加点词语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热潮:指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并研究未来。 B. 浪花:比喻人类文明将会避开地球周期性生物大灭绝。 C. 人间天堂:比喻人类追求的美好幸福生活。 D. 弦歌不辍:指人类文明勇于冒险,不断进步。 4. 根据材料二,下列最能准确表达“游戏精神”的一项是 A.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B. 知其不可而为之 C. 不患寡而患不均 D.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5. 如果用诗句说明材料二最后一段的寓意,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A.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 此山中 B.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C.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D.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6. 对材料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假如能够预知未来,我们就可以减少焦虑。 B. 预言未来曾经与占卜等迷信活动联系 一起。 C. 16世纪对活字印刷术的作用的预测是正确的。 D. 只追求安全,会阻碍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 7. 根据材料三,下列对“未来已来”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科幻小说中对未来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 B. 乐观主义让我们质疑未来是否会更美好。 C. 科技进步使得我们创造出了会飞的汽车。 D. 硅谷的技术精英正在进行外太空旅行。 8. 请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人类决心探索太空的原因。 【答案】1. D 2. B 3. B 4. D 5. B 6. C 7. A 8. 要点一:与自身(地球)危机有关,是为了人类的生存。 要点二:关心未来,研究未来,相信未来必定美好。 要点三:意识到未来可以由科技创造,而人类的未来在于开拓宇宙。 【解析】 【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分析推断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D项,“23世纪,人类在外星文明的入侵中取得最终胜利”无中生有。文中只在材料一第二节中提到“外星文明的入侵”,原文是“美国物理学家与天文学家斯蒂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乃至外星文明的入侵,这些都是地球的可能终局。”与选项无关。故选D项。
展开余下试题翁闻剥啄声,掣梃门俟。已闻师返,则延入。师具以途中所闻告。翁以为谬,试之良然,乃大喜。自是敏颖大著,不数岁,补邑诸生。又数岁,联捷成进士。报至之日,翁坐胡床,大笑曰:“乃公自是免于乞矣!”因张口哑哑而逝。 古今未闻有换心者,有之,自此始。精诚所激,人穷而神应之。进士之奇颖,进士之奇愚逼而出也。所谓德慧,存乎疢①疾者也。或曰:“今天下之心,可换者多矣,若能一一捽其胸剖之,易其残者而使仁,易其污者而使廉,易其奸回邪佞者而使忠厚正直,则天下垂拱而治矣。”愚山子曰:“若是,神之斧日不暇给矣!且今天下之心皆是矣,又安所得仁者、廉者、忠者、直者而纳之,而因易之哉?” 张山来②曰:有形之心不能换,无形之心未尝不可换。人果肯换其无形者,安知不又有神焉并其有形者而换之耶?则谓进士公为自换其心也可。 (取材于清•张潮的《虞初新志》) 【注释】①疢:chèn,热病,亦泛指病。②张山来:张潮,清代著名文学家。 9.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负文名,翁厚币延致 延:邀请 B. 师何忍某之归而就死 就:马上 C. 自是敏颖大著 著:显著 D. 愿更从师卒业 卒:完成 10.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乃翁真乞矣 试之良然,乃大喜 B. 意且扑杀之 且今天下之心皆是矣 C. 欲去,无所之 又别取一心纳之 D. 因述夜来梦 因张口哑哑而逝 11.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儿富贵,行当逼人 这个孩子富贵,将要超过他人 B. 趣治具饯师,而私觅大梃 (太翁)催促备办酒食为老师饯别,而私下寻找大棒 C. 母知翁方怒,未可返 夫人知道太翁正在生气,不愿意回家 D. 精诚所激,人穷而神应之 真心诚意激发的力量(能感动上天),人在困境会有神灵回应他 12.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师矍然曰:“安得此达者言?” ②师叩以所授书,辄能记诵,乃大骇,亟与俱返。 13.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翁因为自己年幼的儿子读书难见成效,便被人嘲笑为乞丐。 B. 望子成才的太翁厚礼邀请同族一位饱学之士来教进士公读书。 C. 太翁痛恨进士公不成器,有辱自己,竟意欲用大棒打死儿子。 D. 重压之下,进士公梦到神人为自己“换心”,从此突然开悟。 14. 有人设想通过“换心”而使“天下垂拱而治”,愚山子与张山来对这一设想的态度有何不同?分别有怎样的理由?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述。 【答案】9. B 10. D 11. C 12. ①老师惊讶地看着他说:“(你今天)怎么能说出这种明白人的话?” ②老师将所教之书考问(进士公),(他)立即能够记忆背诵,于是(老师)极为震惊,赶紧和(他)一同返回。 13. A 14. 愚山子悲观地认为不可行。原因在于该换心的人太多“换”不过来;而且由于社会黑暗,人们整体素质不高,“好心源”短缺。张潮则乐观地认为可行。因为心可以分为有形之心与无形之心,如果人们有自我提升的意愿(即想换“无形之心”),那么就可能有机会取得进步(即能换“有形之心”)。 【解析】 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答题时把实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实词含义的方法。B项,“就”为“接近,靠近”的意思,与“行将就木”“金就砺则利”中的“就”意思一样。故此题选B项。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答题时把虚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方法。B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译为“的”。A项,第一个“乃”为人称代词,“你,你的”;第二个“乃”为副词,“于是”。B项,第一个“且”为副词,“将要”;第二个“且”。C项,第一个“之”为动词,“去,到”,此处为所字结构“所之”,译为“所去的地方”;第一个“之”为代词。D项,两个“因”都为副词,“于是”。故此题选D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的采分点再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调换、删除。注意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语气,修辞手法等,把握语境进行推断。C项中“返”译错,“返”不是“回家”的意思,结合语境其意应是“改变心意”:此句意思是:夫人知道太翁正在生气,没有(办法)让他改变心意。故此题选C项。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本题考查对文言句的子翻译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的采分点再进行翻译,一般以直译法为主,以意译法为辅。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调换、删除。注意特殊句式、实词、虚词、语气,修辞手法等,把握语境再进行翻译。第一句关键点:“矍然”:“惊讶的样子”;“安”:“怎么”;“达”:“明白,通达”。第二句关键点:“叩”:“考问,提问”;“骇”:“震惊”;“亟”:“赶紧,赶快”。 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通读全文,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A项,曲解文意。原文第一段开头,“其足两腓瘦削无肉,或笑之曰:‘此相当乞。’是说他的两个腿肚瘦削无肉,有人嘲笑他的相貌日后肯定当乞丐,所以不是“因为自己年幼的儿子读书难见成效”。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是:有人设想通过“换心”而使“天下垂拱而治”,愚山子与张山来对这一设想的态度有何不同?分别有怎样的理由?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述。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首先要理解愚山子与张山来所说的话的意思,再分别回答他们各自的理由。文章倒数第二段愚山子说:“若是,神之斧日不暇给矣!且今天下之心皆是矣,又安所得仁者、廉者、忠者、直者而纳之,而因易之哉?”他的意思是:像这样,神仙的斧头每天就没有空闲了!况且现在天下人的心都是这样,又哪里能够得到仁恕的、清廉的、忠诚的、正直的心放进胸膛,从而更换它呢?愚山子悲观地认为不可行。原因在于该换心的人太多“换”不过来;而且由于社会黑暗,人们整体素质不高,“好心源”短缺。最后一段张山来的话:“有形之心不能换,无形之心未尝不可换。人果肯换其无形者,安知不又有神焉并其有形者而换之耶?则谓进士公为自换其心也可。”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形的心不能换,无形的心未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