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B. 若音乐作品能达到常规音乐创作难以企及的高度,音律便可打破传统的音阶形式。 C. 人工智能在文学领域表现出极大的想象力,其创造力已超过历史上的著名诗人。 D. 人工智能无法进入艺术本质的情感范畴,不具备艺术象征和批判等社会文化功能。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人工智能在文艺创作领域的应用为前提,论证人工智能文艺创作的不可行性。 B. 文章讨论了人工智能在文艺创作中的优势,也谈了其在创作中的不足,论证结构清晰。 C. 文章采用对比的论证方法,以突出人工智能不具备文艺创作中审美的主体感受能力。 D. 文章先论述人工智能的正面影响,后论述其局限性,按照先立后破的方式进行论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工智能使艺术家获得更为丰富的创作空间的同时,也提升了艺术创作的表现力。 B. 电脑可对三原色进行更为细致的等级划分,这就极大地拓宽了进行颜色选择的空间。 C. 人工智能用自由组合诗句的方式创作诗歌,创作中所具有的想象力远远大于人类的。 D. 电脑创作出的只能是技术作品,这样的作品无法表现艺术作品所应具有的人性之美。 【答案】1. A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析此类题,要将选项与涉及的原文信息进行比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品味语意是否改变,推理判断是否合理。本题选“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项从第二段内容可以得到验证。B项因果颠倒。联系原文看,“音乐作品达到常规音乐创作难以企及的高度”是音律“打破传统的音阶形式”的结果,而不是原因;C项曲解文意,“其创造力已超过历史上的著名诗人”表意不当,文中讲“其创作能力甚至可比肩历史上的著名诗人”,只是说甚至可以赶上历史上的著名诗人;D项范围不当。从文章第四段看,“不具备艺术象征和批判等社会文化功能”,是目前的人工智能的情况,而不能定论说“人工智能无法进入艺术本质的情感范畴”。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划出与选项相关的关键句,根据关键句,迅速串联上下文内容,从而理清文章思路,然后依据自己掌握的论点、论据和论证知识认真比对分析,把握文本主要内容及其观点。选“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意错误。从原文最后一段“从发展前景看,人工智能尚不能从根本上取代人脑,人工智能文艺创作还只是梦想”看,只是说现在还没有实行,但并不是说不可能做到,选项说“论证人工智能文艺创作的不可行性”表意绝对化。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要求选“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见第三段“人工智能拓展了想象空间”;B项见第二段“人工智能丰富了艺术表现形式”;C项曲解文意。联系第一段的人工智能“在艺术表现力、作品想象力等方面已向传统的文艺创作形式发出挑战”和第四段的“还未涉及艺术本质中的情感、想象、感受等重要范畴”这两句来看,选择说“创作中所具有的想象力远远大于人类的”表述错误。D项从第四段“但凡是优秀的艺术作品,……而人工智能自身并不能产生情感或情绪,更不会出现感情变动,因而它所创作的作品只是技术的产物”这些话,可推知表述正确。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试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从试题到文本,要就文论文,直至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切勿主观。设题的误区一般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各题。 把 手 张承志 那一年在玉树的巴塘马场,我骑着一匹大走马,在暮色苍茫之际赶路。骑马驰骋,是那时的最爱。那是一匹“嘎石德乐”,身躯高大。我跨在鞍上,两脚直直地踩紧铁镫,姿态舒服。 玉树的巴塘是一道川,宽阔的草滩被两侧的雪山夹着,草高风冷。 十九岁的我没有想到,在暮色四合的巴塘草滩上,我一骑一人误入了沼泽。草疙瘩地貌是乌珠穆沁没有的,在一堆草疙瘩中央,嘎石德乐在下陷,下陷—— 蹬着脚镫的靴子下面,就是黑油油翻起的泥巴。 陷入沼泽,不是别人而是我,正在一丝丝地下陷。丑恶的污泥正挣破草皮,凶险地翻动着从马的膝盖一分分露出头来,我攥着缰绳的手硬了。恐怖像一个魔鬼抱住了我。我想喊叫,但知道没谁会听。我想下马,但下面是泥潭。我好像从嗓子眼里呜呜哭了一声,又不觉止住。只有胯下的狂傲的河曲走马,它呼呼喘着粗气,挣一下,腿拔出来,又停一下,再陷下一点。 我只有竭尽全力,勒住缰绳,嗄石徳乐也借我的拉扯愤怒地高昂马头,一次次奋力跃起。 它猛地挣扎一跳,两条前腿一霎跃出了泥巴露出来,但落下时又噗咚一声踏回原地,陷得比刚才更深!时光一刻刻地流逝,我不知是已经绝望还是一念侥幸,脑子已经不会思索,我唯有死命地抓紧缰绳,扯高马头,好像我只有通过缰绳,为身下的马助一臂之力。 又是一阵噗噗的雨点落下,天色更加阴沉,四野已昏黑难辨。 又陷下去一层,我的靴子连同马镫,咕的一声没入了泥浆!马绝望了,它罕见地嘶了一声,在淹到腹部的泥里猛地转了一个身。 我们的眼前,对准了一个草疙瘩。我突然,不,是马突然意识到这个草疙瘩应该是干燥的。不知是什么使我重重地一扯马缰,仿佛在腔子里喊了声什么。就在那一刹,马踢起前腿,猛地一跃,两条前腿同时落在了那草疙瘩上。攀住了!那一瞬仿佛立刻就要再滑回泥里,但那个草疙瘩是神异的,它不仅没垮塌而且意外的结实。就在马的两腿扒住草丛尚未滑落的一刻,我死命一抖缰绳一磕马腹——
展开余下试题材料二: “知识付费”热在某种程度上是知识经济在人们生活中的倒影。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接入互联网的同时,也接入了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即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知识经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进步,“知识”成为支撑经济和经济增长的首要生产力要素,相应的人力要素、物质要素被大大削弱。在今天的社会中,个人要想在经济生活中取得成就,知识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这就迫使个人不得不获取更多的“知识”。 从社会经济生活的角度出发,知识对于消费者而言已经是一项必须要进行的消费。随着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移动互联网下信息爆炸所带来的社会议题如走马灯般快速变化,消耗着人们的注意力。如果不及时吸收新的知识和讯息,又很容易与同龄人失去共同话题。这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被迫追赶的焦虑感,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人们追赶时代步伐所必须付出的努力,即不停地学习以提升自己。 从知识付费者的角度而言,知识付费项目确实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调查机构的研究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规模为0.93亿人,同比增长93.8%,预计2018年将达到2.9亿人。 (摘编自张程《内容付费:知识经济的倒影》,《记者观察》2018年3月) 材料三: 知识付费产业要想向着更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必然会经历重大洗牌。洗牌后,未来的知识付费行业或许只能留下一两个平台,其他知识输出方只能在这些平台上生存。平台会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精准匹配知识分享者的产品和客户需求,保证客户找到有用的产品,而知识分享者找到能够“听得懂的人”。同时,平台要想做出声誉,就必须对知识产品严格评估。而知识产出者要想生存,必然会朝两个方向分化:一个是部分知识生产者会走向更垂直、更深度的道路,在某一领域深耕细作,保证自己提供的东西“有用”是他们的生存依靠;另一个是部分知识生产者会走向泛娱乐化的道路,他们提供的东西主要用于陶冶情操,扩大见识,保证自己提供的东西“有趣”是他们的生存之道。总之,所有的知识生产者都必须提供更专业、更聚焦、更精准的产品。 (摘编自易鹏《知识付费还得“洗牌”》,《环球时报》2017年11月21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知识付费是通过市场规律和互联网传播,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共享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认知盈余的一种商业现象。 B.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大大削弱了支撑经济和经济增长的人力要素、物质要素,“知识”成为首要生产力要素。 C. 从数据显示来看,2018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将是2016年的三倍之多,由此可见,知识付费产业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D. 未来知识付费平台能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精准匹配知识分享者的产品和客户需求,并对知识产品严格评估。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知识付费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知识信息生产者的知识产权,又能给知识付费用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稀缺信息。 B. 知识付费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和对于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有直接关系。 C. 知识付费能够减缓因移动互联网信息爆炸所带给人的焦虑感,这说明好的内容在人们心目中是值得付费的。 D. 知识产出者需要朝着更垂直、更深度和泛娱乐化两个方向分化,才能在未来 知识付费产业中找到生存之道。 9. 以上三则材料,各自报道知识付费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A 9. 材料一侧重点:知识付费的特点和优势。先讲对知识付费的理解,再讲其作用,提示知识付费需做到内容为王。材料二侧重点:知识付费的发展原因及前景。是互联网技术带来的“知识经济”,带动了“知识付费”热,知识付费项目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材料三侧重点:怎样让知识付费行业良性发展。知识付费产业要想向着更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必然会经历重大洗牌。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先审题干,然后浏览选项,利用选项中的关键词或重点句,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找出选项内容与材料具体内容的区别,按题干要求作答。C项表述错误。原文是“从知识付费者的角度而言,知识付费项目确实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选项说“知识付费产业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和“项目”不是一回事,选项是偷换概念。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注意准确解读文本,对文章所述的事件或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并将选项和原文相关语句加以比对,明确选项在设题方面的陷阱,逐一分析判断。要选“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理解有误。从材料一看,“对于知识付费的用户来说,在互联网信息爆炸时代,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却相对稀缺”,这和选项里说的“又能给知识付费用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稀缺信息”有出入。其他选项都能从文中找到依据。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概括能力。本题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题时要审清题干,找出关键词语,把握答题方向;然后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理清要点,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或段落,并将需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概括。题干重点是报道的侧重点,就要概括出每则材料的主要信息。材料一:知识付费的特点和优势。先讲的知识付费是一种与知识传播相关联的商业现象,近年来发展很快,知识付费风口的到来给整个内容生产领域带来了新的生机。最后说“知识付费能够使用户高效地筛选知识,获得更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提示知识付费需做到内容为王。这是知识付费的特点和优势。材料二:知识付费的发展原因及前景。先说互联网技术带来的“知识经济”,带动了“知识付费”热。接着说知识对于消费者而言巳经是一项必须要进行的消费,最后明确知识付费项目确实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这是知识付费的发展原因及前景。材料三:怎样让知识付费行业良性发展。知识付费产业要想向着更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必然会经历重大洗牌。这是侧重讲怎样让知识付费行业良性发展。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抓三个方面整体感知: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③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有效信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恕字道原,筠州人。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年十三欲应制科,从人假《汉》《唐书》,阅月皆归之。谒丞相晏殊,问以事,反覆诘难,殊不能对。恕在钜鹿时,召至府,重礼之,使讲《春秋》,殊亲帅官属往听。未冠,举进士,时有诏,能讲经义者别奏名,应诏者才数十人,恕以《春秋》《礼记》对,先列注疏,次引先儒异说,末乃断以己意,凡二十问,所对皆然,主司异之,擢为第一。他文亦入高等,而廷试不中格,更下国子试讲经,复第一,遂赐第。调钜鹿主簿、和川令,发强擿伏,一时能吏自以为不及。恕为人重意义,急然诺。郡守得罪被劾,属吏皆连坐下狱,恕独恤其妻子,如己骨肉,又面数转运史深文峻诋。笃好史学,自太史公所记,下至周显德末,纪传之外至私记杂说,无所不览,上下数千载间,钜微之事,如指诸掌。司马光编次《资治通鉴》,英宗命自择馆阁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