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43  2019-05-3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3]
甘肃省兰州市2019届高三实战模拟考试(二诊)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9年兰州市高三实战模拟考试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周公制礼作乐开始,诗便是周代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诗的传播呈现一时的一致性,诗与乐、舞在从典礼祭祀到宴飨礼仪的广泛场合中承担着告慰先祖、合乐亲亲的实际作用。在礼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乐舞,诗在其中承载的内容意义并不彰显。与其它方式相比,仪式的特殊性在于它能够原原本本地把曾经有过的秩序加以再现。在祭祀仪式中以诗乐舞的形式叙述和再现祖辈的丰功伟业,通过重复某些《颂》或《雅》诗篇目一方面实现宗族的认同,另一方面也明确了一种既定的等级制度。这种借助仪式来传承宗法观念与文德武功思想的形式,使得周民族获得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一种集体认同。正是这种集体认同,使得周人在取代殷商政权及其后很长一段统治时间内能够持续保持民族的自信心与凝聚力。
到春秋时期,乐舞制度发生了新的变化。诗与乐舞逐渐分离,并最终促使仪式一致性的解体。与仪式的逐渐解体同时发生的是仪式背后所体现的周礼的陌生化。僭礼、违礼这种“礼崩乐坏”现象普遍发生,这就可能带来文化一致性的消解。在周代礼乐制度的变革中,诗开始承担起独立的价值。与之前仪式中歌诗不同,春秋时人用诗,对诗文本意义给予了更大的重视,在赋诗、引诗中需要直接依托的便是诗的文本意义。但当时,对诗的权成性解读尚未产生,其文本一致性尚未出现,这就容易使诗所承载的宗法思想与文德观念出现传承上的断裂现象。恰恰是春秋赋诗中遵循的相关原则,暂时承担了文化传承的责任。
“赋诗断章” 是春秋赋诗最突出特点,用诗者只选择适用自己的章节进行某种意义的传达。与“赋诗断章” 这一方法密切相关的是春秋赋诗的目的,即“赋诗言志”。用诗者借助诗表达自己的态度。通过分析春秋用诗的事例可以发现,这一时期赋诗所言的“志” 并非赋诗者个人的情感,而多是其所属的集团或国家的群体态度与心声。从实际来看,与仪式化用诗的内容相似,仍然不出西周礼乐所讲究的宗法观念与文德武功思想。另外,伴随着赋诗出现了大量解诗、评诗现象。这些解诗、评诗者多是具有丰厚素养的诗礼名家,他们的解诗、评诗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诗的文本意义进行限定,在避免诗文本意义的多样化解读的同时,也对维护诗背后所承载的文化一致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这个时期没有有效的传播机制将这些解诗、评诗话语传播开来,或传承下去。诗所承载的礼乐文化的一致性传播尚需经典阐释与经典传播机制的出现。而其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则肩负起了诗文本意义传承的责任,不断尝试对其进行经典化阐释,并以学派的机制承担起传承周代礼制背后的宗族观念与文德思想的担子,为构建诗文本的一致性而不懈努力。直至诗的经典化阐释出现,诗上升为《诗经》,诗才具有了文本一致性,才能独立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精神的沉重责任。
(摘编自刘彦青、张新科《仪式向文本的过渡——春秋赋诗的诗学传播价值》)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乐舞仪式中 歌诗,只关注诗乐舞三位一体所传达的意义,并不关注诗本身的意义。


浏览完整试题B. 诗的传播经历了从重仪式到重文本的过程,伴随其间的是有关文化一致性传承的问题。
C. 用诗者只选择适用自己的章节进行意义传达,直接造成了诗文本意义的多样化解读。
D. 解诗、评诗在保障文化一致性传承中的作用,比不上遵循“赋诗言志”原则的用诗。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集体认同对文化传承 作用为前提,论证春秋赋诗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与局限。
B. 文章用对比论证方法,以突出西周仪式中歌诗与春秋赋诗两种诗学传播形式的差异。
C. 分析出现“礼崩乐坏”的原因,为论述周代礼乐制度与文化一致性的关系提供例证。
D. 文章从诗的仪式意义和文本意义两方面入手,分析诗的传播与周代礼乐制度的关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内容因与乐舞结合得到稳固,使得诗背后的宗法观念与文德思想获得集体认同。
B. “赋诗断章”“赋诗言志”的用诗原则,避免了春秋时文化一致性被消解现象发生。
C. 春秋时期人们在不同场合引诗,赋诗的现象表明,诗的仪式一致性已经彻底解体。
D. 春秋文本化用诗过程中对诗的权威性诠释,产生了诗由文学发展到经学的必然结果。
【答案】1. B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A项,“并不关注诗本身的意义”错误,根据原文“与之前仪式中歌诗不同,春秋时人用诗,对诗文本意义给予了更大的重视”,意味着之前“没有更重视”,并不是“不关注”;C项,“直接造成了诗文本意义的多样化解读”错误,原文“他们的解诗、评诗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诗的文本意义进行限定,在避免诗文本意义的多样化解读”;D项,“在保障文化一致性传承中的作用,比不上遵循‘赋诗言志’原则的用诗”错误,原文“这些解诗、评诗者……也对维护诗背后所承载的文化一致性起到了重要作用”。故选B。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论证的方法等。答题时注意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分析。题中B项,“突出西周仪式中歌诗与春秋赋诗两种诗学传播形式的差异”错误,目的是突出二者在“承载的文化一致性”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故选B。
【3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设错方式一般为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近几年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成为一个热点,重点注意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混淆。题中C项,“在不同场合引诗,赋诗的现象表明,诗的仪式一致性已经彻底解体”错误,原文“诗与乐舞逐渐分离,并最终促使仪式一致性的解体”,“在不同场合引诗,赋诗的现象”是“诗与乐舞”的表现,不是“诗的仪式一致性已经彻底解体”的表现。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生产力。现代文化强国战略的基础是文化经济,主体是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经济是“文化”经济化和“经济” 文化化的当代表征。文化产业在文化制造、文化批发和零售、文化服务三大产业类型中,又细分了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文化装备生产等多个小类,行业跨度大,包容性强。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文化产业具有知识密集、高附加值、高渗透性等特点,易于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发展并促进新业态,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可忽视的力量。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有利于结构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有利于调节需求结构,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摘编自向晓梅《把我国建成现代文化强国》)
材料二:

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营收及同比增长情况
(摘编自《2018年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分析》,2019年2月20日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三:
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文化产业表现活跃,铸造了“文化+”这个崭新的发展形态。所谓“文化+”,更准确地说,是“文创+”,是指以“文化创意”的思维来为各行各业赋能,帮助其它产业转型升级。以迪士尼乐园为例,迪士尼乐园实际上是一个集房地产开发、商店购物、娱乐体验、演出餐饮、休闲度假等行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体,将文化产业和房地产业融合,用多元化文化产业内容填充房地产市场,吸引人气、增加卖点,实现范围经济。上海迪士尼乐园推出的主题活动,针对体验者不同的类型、兴趣爱好和年龄层,设计不同的文化主题,让体验者感受丰富的文化内容和私人订制般的娱乐体验,以增加文化供给的方式带动文化消费。再如,南京浦口区是文化产业和乡村旅游融合模式。以文化内容包装美丽乡村生态资源,打造一村一品,依据各地民俗文化特色,设计相应的文化品牌,包括盘城葡萄节、莲花旅游艺术节、青虾节,垂钓节等活动,提升新兴文化产业品质。依托“一山三泉”生态和文化资源,拓展特色旅游线路,在文化、景观、生态的完美结合中实现文化产业和农业的融合。


展开余下试题(摘编自张苏秋《互联网++文化产业的经济逻辑与自觉实践》)
材料四:
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我们有足够的自信。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网络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我们现在有4800万家网站,2800万个微信公众号,1800万个APP,如此庞大的互联网格局,会让任何一个老外听起来目瞪口朵、羡慕不已。从文化消费角度看,意味着我们的文化消费潜力巨大,文化市场前景广阔。我们的特色文化产业也是很有实力的。我们现在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项目的有39项,我们现在国家级非遗项目四批,总共有1370项。这些非遗项目有相当一批已经成了很大的产业,比如北京附近河北的石雕。这在发达国家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他们非遗的项目基本上都是公共产品,很少能形成产业。这当然与我们中国的市场及中国的文化积淀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摘编自祁述裕《回顾与展望:2017-2018年中国文化产业》)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产业类型、行业类别和分布区域这三项,我们能够了解到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产业的营收及同比增长情况。
B. 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从行业类别看,增速超过10%的是:新闻信息服务、创意设计服务和文化传播渠道。
C. 2018年,全国文化产业增速为负的行业有2个,分别是文化娱乐休闲服务和文化投资运营,但前者下降幅度小。
D. 2018年,东部地区文化产业虽然营收绝对值最高,但增速不及西部地区,可见西部地区2018年文化产业发展迅猛。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的结合,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发展,才能够实现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B. 迪士尼乐园、南京浦口区借助文化产业内容分别填充房地产市场和乡村旅游资源,以融合发展的模式,带动房地产和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
C. 文化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它以“文化创意”的思维为各行各业赋能,培育新兴产业;提升文化产业水平能够结构传统产业,调节需求结构。
D. 我国文化产业的活跃,促成了“文化+”这个崭新的发展形态,从材料四来看,我国国家级非遗项目业已转化成为产业,文化产业前景乐观。
6. 文化产业为什么能推动经济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C 5. B
6. ①我们的传统文化资源丰富,能形成独有的特色文化产业,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②文化产业的渗透性强,易于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并促进新业态,促使经济发展;③移动互联网、数字技术和消费群体的特点,能驱动文化产业的增长,以此带动经济的发展。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以图文转换的方式出现,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图表,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表中内容的差别。题中C项,“但前者下降幅度小”,错误,前者指“文化娱乐休闲服务”,从图表看,“文化投资运营”下降幅度小。故选C。
【5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题中A项,“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才能够实现……”过于绝对,原文“文化产业……易于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发展并促进新业态,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可忽视的力量”;C项,“文化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它以‘文化创意’的思维为各行各业赋能”错误,原文“所谓‘文化+’,更准确地说,是‘文创+’,是指以‘文化创意’的思维来为各行各业赋能,帮助其它产业转型升级”;D项,“我国国家级非遗项目业已转化成为产业”错误,原文“这些非遗项目有相当一批已经成了很大的产业”。故选B。
【6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 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要求概括文化产业能推动经济的发展的原因,答题时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文化产业具有知识密集、高附加值、高渗透性等特点,易于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发展并促进新业态,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可忽视的力量”“……是‘文创+’,是指以‘文化创意’的思维来为各行各业赋能,帮助其它产业转型升级”“我们的网络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从文化消费角度看,意味着我们的文化消费潜力巨大,文化市场前景广阔”“我们的特色文化产业也是很有实力的”概括答题要点即可。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师
于坚
我遇见他总是在会议上,坐在一个角落里,很少说话,不到他发言的时候,两条腿抖个不停,仿佛在抽风,表情激动,蓄势待发,搞得坐在他旁边的人也很紧张。到他发言,总是很吃力的样子,手挥舞着,眼晴斜瞪,眼白放大,仿佛正从一口深井里面提水,而水太深、太重,提不起来的样子。令人很担心,觉得他的话非常重要。但他最后说出来的总是语焉不详、鸡毛蒜皮、小题大做、不得要领,会议讨论南极洲是否会融化的重大问题,他却说小区里面没有花园也是不对的,浪费时间,被主持人中途打断。大多数时候他保持沉默,极力控制着由于渴望发言而即将抽风的种种症状,他有很多话要说,但坚强地自我克制住了。他在会议小休或者去洗手间的时候会突然爆发,哗啦啦地说起话来。他的口音非常奇怪,似乎躲在喉结这块岩石下面,原始的声音,没有一般受过发声训练的人的那种磁性,音箱感,自信。他的声音像非洲人说话,尖利刺耳而又嘶哑低沉,混杂着彼此矛盾的音质,一方面滔滔不绝,一方面又不愿意声张似的,因此听上去口齿不清,像是慢速穿过岩石即将到站的地铁。某个有着播音员嗓门的同事教育他,打开你的喉咙,把声音放出来,那人公鸡般的夸张地仲缩着嘴巴,这样,这样!他扬起脖子,跟着比划了几下,哑的,没声音出来,就放弃了。我从来没有在会议以外的场合见过他,我们总是一起开会,会议结来后分头离去,他总是最先离开会议室,因为坐在后面。
我一向对那些在会议上不说话的人抱有好感,总觉得真理是在这些人的沉默里面,我们心有灵犀地相视而笑。我总是对每一个落日怀着好感,而对迈步中天、滔滔不绝的辉煌日头没有感觉,当太阳发言的时候,我总是躲得远远的,钻到世界的阴影堆里。只有在冬天,在寒流之后,我才喜欢那头顶的太阳,它已经变得暖暖的,不是那么声色俱厉了。
忽然有一天在灰色的大街上看见他,他正在金碧路的人行道上向东走去。这是我在国家会议之外第一次看到他。他走路的样子真像一位大师。灰色的象,缓慢地移动着,似乎喧哗的大街不过是一座安静的森林。他身体里面装着一块石头,神情茫然,看着一切而不是某一点,显然已经灵魂出窍,神游物外了。这个人听不见汽车队列的嘈杂、看不出红灯的警告,茫然地走下人行道,在众目睽睽之下,穿过了车流,他那置身度外的神情就像盲人聋人。有的司机被这个人的傲慢激怒,愤怒地按着喇叭,他全然听不见,那么慢地移动着,就像一块石头驾着风飘在洪流之上。
我有些不能肯定他就是我认识的那个坐在会议室后排的人,相貌是对的,但身体反映出来的气质、灵魂状态完全不是那个人。难道这就是他沉默着的部分,那桶总是被会议压制着的永远打不起来的深井中的水。他像大师那样傲慢,重重地、缓慢地、抢着老于所说的那种“一”,走掉了。落日那样消失在灰色大街的另一头,累暗在后面簇拥着他。


展开余下试题在另一次会议的时候,我再次遇见他,我想告诉他我在大街上看到的这一幕。但看着他愚钝、欲言又止、即将抽风的样子,我打消了这个念头,我不能肯定那个在大街上走过的大师,是否与他有关。我只是随便说起,我那天在金碧路看见你了。是的。他说,我最近经常走路去上班,从气象路开始,穿过金碧路,一直走到东方广场旁边的尚义街,大约要走四十分钟,这么走比坐车好多了,我已经瘦了不少。他满足地笑起来,这样的微笑,足以肯定他是一个很善良的人。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会场是“我”与“他”的连接点,文章由此切入描写“他”在会场的种种表现,再现了“他”对会议发言的期待、急切而又不被重视的窘迫之态。
B. 写“他的声音像是非洲人在说话”、同事教“他”发音技巧,都为了说明“他”奇怪的口音,是以调侃的方式写“他”的说话带给人的切身感受。
C. 想“躲得远远的”“钻到世界的阴影堆里”,是会议上很少发言的人们,因不满发言者的“声色俱厉”“滔滔不绝”,而产生的厌恶和躲避心理。
D. 文章叙写“他”在会场内外迥然不同的表现,看似不合情理却又合乎常理,其中蕴含着作者关于会议对人的压制的忧虑和反思,这是文章的深刻之处。
8.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大师”的含意。
9. 文章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抽风”“深井里面提水”之类的词句,描述“他”的形象,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7. C 8. ①指看似傲慢、超然物外,实则不守规矩、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在喧哗的大街上,“他”全然看不见红灯的警告、听不见车流的嘈杂,神游物外地缓慢穿过车流。②指看似能在会议中表达重要观点,实则语焉不详、没有水平的人。在会议中,“他”急切渴望掌握话语权,但发言却往往不得要领,浪费时间。
9. ①用即将“抽风”、仿佛“抽风”写“他”渴望发言的急切之态,意在与会场外的气定神闲、置身度外形成反差,突出“他”在会场中的反常表现;②用提不起来的“深井的水”写“他”发言的吃力样子,与“他”发言的急迫形成反差,表现“他”的真实水平;③在反差中,表面在写“大师”的真实样子,实则表达会议对人性的压制和制约。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要先明确题干的要求没分析出选项的考核点,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判断。题中C项,“是会议上很少发言的人们”错误,有原文“我总是躲得远远的,钻到世界的阴影堆里”可知是“我”。故选C。
【8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词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注意集合文章内容分析,有文意可知,文中的“大师”代表一类人,在文中找到其具体的行事方式,然后概括性格特征即可,此题可根据文中的内容 “令人很担心,觉得他的话非常重要。但他最后说出来的总是语焉不详、鸡毛蒜皮、小题大做、不得要领”“他像大师那样傲慢,重重地、缓慢地、抢着老于所说的那种‘一’,走掉了”“这个人听不见汽车队列的嘈杂、看不出红灯的警告,茫然地走下人行道,在众目睽睽之下,穿过了车流,他那置身度外的神情就像盲人聋人”概括其“看似傲慢、超然物外,实则不守规矩、以自我为中心”“似能在会议中表达重要观点,实则语焉不详、没有水平的人”的形象特征。
【9题详解】
此题考核探究能力,探究文章的写作意图,要求分析文章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抽风”“深井里面提水”之类的词句,描述“他”的形象的作用,根据文中的内容可知“仿佛在抽风,表情激动,蓄势待发,搞得坐在他旁边的人也很紧张”“到他发言,总是很吃力的样子,手挥舞着,眼晴斜瞪,眼白放大,仿佛正从一口深井里面提水,而水太深、太重,提不起来的样子”和“大多数时候他保持沉默,极力控制着由于渴望发言而即将抽风的种种症状,他有很多话要说,但坚强地自我克制住了” “他身体里面装着一块石头,神情茫然,看着一切而不是某一点,显然已经灵魂出窍,神游物外了”形成反差;然后根据文意“难道这就是他沉默着的部分,那桶总是被会议压制着的永远打不起来的深井中的水”分析真正的意图是写会议对人性的压制和制约。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斛律)光字明月,神爽雄杰,少言笑,工骑射。初为候景部下,后从金西征,周文帝长史莫孝晖在行间,光年十七、驰马射中之,因禽于阵。神武即擢授都督,封永乐子。河清三年,周大司马尉迟迥、齐公宪、庸公王雄等众十万攻洛阳。光率骑五万驰往,战于芒山,迥等大败。光亲射雄杀之,迥、宪仅而获免。仍筑京观。武成幸洛阳策勋,迁太尉。初,文宣时,周人常惧齐丢之西度恒以冬月守河椎冰及帝即位朝政渐素齐人椎冰惧周兵之逼光忧曰国家常有吞关践之志合日至此而唯玩声色。先是,武成纳光第二女为太子妃,天统元年,拜皇后,光转大将军。三年十二月,周军围洛阳,壅绝粮道。诏光率步骑三万御之,锋刃才交,周将宇文桀众大溃,直到宜阳。二年,周遣其柱国纥干广略围宜阳,光率步骑五万赴之,战于城下。取周建安等四戍,捕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光以功勋者未得慰劳,若散,恩泽不施。乃密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朝廷发使迟留,军还将至紫陌,光驻营待使。帝闻光军营已逼,心甚恶之,急令舍人追光入见,然后宣劳散兵。拜左丞相。光尝在朝堂,垂帘而坐。祖珽不知,乘马过其前。光怒,请人曰:“此人乃敢尔!”后珽在内省,言声高慢,光过闻之,又怒。又穆提婆求娶光庶女,不许。帝赐提婆晋阳之田,光言于朝曰:“此田,神武以来,常种禾饲马,以拟寇难。今赐,无乃阙军务也”由是祖、穆积怨。珽令武都妾兄颜玄,告光谋为不轨;又令曹魏祖奏,言上将星盛,不诛,恐有灾祸。帝曰:“人心亦大圣,我前疑其欲反,果然。”于是下诏称其反,族灭之。光居家严肃,见子弟若君臣。虽极贵盛,性节俭,简声色,不营财利,杜绝馈饷。门无宾客,罕与朝士交害,不肯预政事。自结发从戎,未尝失律,未尝失律,深为邻敌慑惮。周武帝闻光死,赦其境内。后入邺,追赠上柱国、崇国公。指诏书曰:“此人若在,朕岂得至邺?”
(节选自《北史,斛律光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周人常惧齐兵之西度/恒以冬月/守河椎冰/及帝即位/朝政渐素/齐人椎冰/惧周兵之逼/光忧曰/国家常有吞关/陇之志/今日至此/而唯玩声色/
B. 周人常惧齐兵之西度/恒以冬月守/河椎冰/及帝即位/朝政渐素/齐人椎冰/惧周兵之逼光/忧曰/国家常有吞关/陇之志/今日至此/而唯玩声色/
C. 周人常惧齐兵之西度/恒以冬月守/河椎冰/及帝即位/朝政渐素/齐人椎冰/惧周兵之逼/光忧曰/国家常有吞关/陇之志/今日/至此而唯玩声色/
D. 周人常惧齐兵之西度/恒以冬月/守河椎冰/及帝即位/朝政渐素/齐人椎冰/惧周兵之逼光/忧曰/国家常有吞关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甘肃省兰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