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C. 在当代,处理乡村细事的乡规民约,其目标的确立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乡规民约,需要尊重和把握其独特价值及生成规律。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法律文化价值的角度,重点论证了当代乡规民约创造性转化的有效途径。 B. 文章第二段围绕立约宗旨,论证了当代乡规民约建设的宗旨与目标确立等问题。 C. 文章第三段阐明传统乡规民约的特点,指出当代乡规民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D. 文章首先提出问题,然后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分析,最后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目前有些地方的乡规民约存在不合道德、逾于法律的情形,这是发展中难以避免的。 B. 乡规民约立足本土,有鲜明的针对性,这是它生命力强、得以世代沿袭的根本原因。 C. 只要加强实施保障,就能使乡规民约成为真正切实有效的治乡之规、理村之约。 D. 发挥乡规民约的独特功能,需从乡村实际出发,建立符合时代特点的乡规民约体系。 【答案】1. B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理性精神”分析有误。文中是说“乡规民约是乡村社会共同价值与乡村理性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的理性精神自然融入乡村社会生活的途径与载体”,并不能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理性精神。故选B项。 【2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A项,“重点论证了当代乡规民约创造性转化的有效途径”分析有误。“当代乡规民约创造性转化的有效途径”并不是文章论述的重点,重点是论述其重要性、意义。故选A项。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C项,“只要……就……”分析有误。文中是说“乡规民约的可守性不足,缺乏实施保障,制约了乡规民约的有效性,使其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未真正成为切实有效的治乡之规、理村之约。”反过来推理,并不能推理出“只要……就……”的逻辑关系。故选C项。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4年,在经历24小时的绝食抗议后,梅拉蒂•维森和伊莎贝尔•维森被警察护送到到了印度尼西亚巴厘省省长办公室里。当着姐妹俩的面,省长大人签下了“巴厘岛在2018年实现‘零塑料袋’”的承诺。这一年,梅拉蒂13岁,伊莎贝尔11岁。 事后,维森姐妹曾在国际会议的一场演讲中给出过这样一组数据:巴厘岛的居民和游客一天制造出680立方米的塑料垃圾,其中塑料袋的回收率小于5%。在备受人们青睐的塑料制品面前,维森姐妹得到的承诺更像是一张空头支票,但维森姐妹看起来一点都不担心。 如今,四年过去了,虽然省长的承诺并没有实现,但是她们在2012年发起的“告别塑料袋”运动,起初看起来像过家家游戏一样,如今已经成为一场致力于抵制塑料袋,恢复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国际运动。 维森姐妹已经在全球不同地区领导组建了17支并肩作战的团队,其中包括今年1月她们刚刚去过的上海。她们向台下上百名中学生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在她们的鼓励下,一支平均年龄不到18岁的团队被组建了起来,并成为“告别塑料袋”团队在中国的第一个分支。 “我们小孩子虽然仅占世界人口的25%,但我们才是100%的未来。”维森姐妹如是说。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8年11月14日) 材料二: 据初步估算,全球每年向海洋输出的塑料垃圾可达480-1270万吨。这些陆源塑料垃圾进入海洋环境,极难降解。其中大型塑料垃圾会通过生物或物理作用慢慢碎片化,成为微塑料。此外,粒径小于5毫米的人造工业产品,如牙膏、发胶、洁面乳和空气清新剂等中的塑料微粒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也因难以过滤而进入水体,最终排入海洋。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颗粒及纺织纤维,有片状、线状或块状等多种形态。近年来,微塑料在世界各地的海域被检出,海洋中已没有未被塑料污染的净土。联合国环境署于2014年、2016年、2017年连续在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对海洋微塑料问题给予特别关注,2016至2017年,微塑料污染连续被列入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一大科学问题。 研究表明,微塑料能够被海洋生物摄食,阻塞其摄食辅助器官和消化道,造成物理伤害,产生毒理学效应。由于海洋生物能从环境中富集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微塑料还会带来复合化学污染。这些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累积并随食物链传递,进而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目前,虽然在野外环境中尚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微塑料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影响,对人类的健康风险也尚待证实,但其对海洋生物和人类的潜在风险显而易见。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9月15日) 材料三: 奥地利的一项研究称,首次确认人体内发现了多达9种不同种类的微塑料,大小从0.05到0.5毫米不等。其中最常见的为聚丙烯(PP)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这两者都是矿泉水瓶的主要材料。8位主动参与实验的人年龄在33至65岁之间,彼此互不认识,生活区域也不同,但都食用过塑料包装的食品或饮用过塑料瓶装饮料,其中多数人食用过鱼或海产品,没有人是素食主义者。
展开余下试题近年来,研究者们相继在牡蛎、贻贝和鱼类等食物以及饮用水、海盐甚至蜂蜜中发现了微塑料。除了饮食之外,还有一种摄入途径可能是被我们忽视的,那就是日常的呼吸。在生活中,以化纤为原料的衣物非常普遍,车里、家里、办公室里铺的地毯大部分是化纤制品,摩擦时会释放出微纤维。因此,从呼吸途径摄入微塑料更为直接,摄入量也非常大,可能与通过饮食摄入的量相当。 联合国环境署2016年发布的报告指出:目前对于微塑料本身的毒性和影响的研究尚且不足,但要注意微塑料表面会吸附许多细菌和真菌,可以作为病原体的载体进入人体,影响人们的健康。 (摘编自《科技日报》2018年10月28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维森姐妹的绝食抗议使巴厘省省长作出了该岛2018年实现“零塑料袋”的承诺,但由于人们喜欢使用塑料制品,这一承诺并没有兑现。 B. 经过几年的努力,那场由小孩子发起的“告别塑料袋”运动已经发展为以恢复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影响广泛的国际运动。 C. 海洋微塑料能够被海洋生物摄食,给海洋生物带来伤害,而随着食物链的传递,也可能给人类的健康造成有害的影响。 D. 奥地利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体内有多达9种不同种类的微塑料,该实验的参与者来自不同生活区域,其饮食都曾用塑料制品包装过。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海洋中的微塑料来自于陆地,其来源有两个,一是大型塑料垃圾的碎片,一是粒径小于5毫米的人造工业产品中的塑料微粒。 B. 塑料制品和塑料垃圾数量庞大,回收利用率低,难以降解,这些问题造成微塑料污染泛滥,使海洋微塑料污染的治理形势更加严峻。 C. 微塑料进入人体的途径有饮食摄入和呼吸摄入两种;通过呼吸途径摄入微塑料的量很大,可能与通过饮食摄入的量相当。 D. 虽然微塑料本身的毒性和有害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但它能从环境中富集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潜在危害值得警惕。 6. 以上三则材料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对于塑料污染治理问题,你从中看到了哪些曙光?请简要概括。 【答案】4. A 5. D 6. 第一问:材料一侧重年轻人为减少塑料污染做出的努力;材料二侧重微塑料的来源及对海洋的危害;材料三侧重微塑料进入人体的途径和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影响。第二问:年青一代的主动参与,国际社会的重视,人们关注健康、防范污染意识的增强。 【解析】 【4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这一承诺并没有兑现”分析有误。文中说塑料袋的回收率小于5%,并不等于没有行动,没有兑现承诺,只是没有完全实现而已。故选A项。 【5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然后结合选项所分析的材料进行分析。D项,“但它能从环境中富集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分析有误。语境是说“微塑料表面会吸附许多细菌和真菌”,并不是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故选D项。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本题两问,第一问要求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侧重点,第二问要求从文中对于塑料污染治理问题中看到哪些曙光。材料一,以维森姐妹2012年发起的“告别塑料袋”运动,2014年又以绝食逼迫为印度尼西亚巴厘省省长签下2018年实现‘零塑料袋’”的承诺,阐述的是年轻人为减少塑料污染做出的努力。材料二第一节主要讲微塑料的来源,第二三节主要讲微塑料对海洋的危害。总结归纳下,材料二侧重讲微塑料的来源和对海洋的危害。材料三第一三节“但要注意微塑料表面会吸附许多细菌和真菌,可以作为病原体的载体进入人体,影响人们的健康”,主要讲微塑料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影响,第二节“研究者们相继在牡蛎、贻贝和鱼类等食物以及饮用水、海盐甚至蜂蜜中发现了微塑料。除了饮食之外,还有一种摄入途径可能是被我们忽视的,那就是日常的呼吸。在生活中,以化纤为原料的衣物非常普遍,车里、家里、办公室里铺的地毯大部分是化纤制品,摩擦时会释放出微纤维”,侧重讲微塑料进入人体的途径。第二问,从维森姐妹的抗议及她们发起的运动,在她们的鼓励下,一支平均年龄不到18岁的团队被组建了起来,并成为“告别塑料袋”团队在中国的第一个分支。“我们小孩子虽然仅占世界人口的25%,但我们才是100%的未来。”可总结出,曙光之一是年青一代的主动参与。材料二中“联合国环境署于2014年、2016年、2017年连续在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对海洋微塑料问题给予特别关注,2016至2017年,微塑料污染连续被列入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一大科学问题”,可总结出,曙光之二是国际社会的重视。材料三中奥地利的一项研究,还有“近年来,研究者们相继在……发现了微塑料”“联合国环境署2016年发布的报告指出……微塑料表面会吸附许多细菌和真菌,可以作为病原体的载体进入人体,影响人们的健康”可以总结出,人们关注健康、防范污染意识的增强。 【点睛】筛选信息归纳要点,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然后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整体处理。归纳内容要点的途径,在具体的文章中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概括时,要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不一致,这时,就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要注意防止要点遗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阿婆黄鱼面 安谅 阿婆黄鱼面馆开在一条小马路上,与淮海中路挨得近。店堂只有20多平方米,搁着一些方桌和凳子。平常生意还真不错,不仅店堂坐满了人,门口还常常排起一溜等待入座的队伍。 顾客盈门,应该是好事。可是阿婆的小外孙,英文名叫杰克,他觉得不划算,便怂恿阿婆,不如改成茶餐厅或者时兴上海小吃,至少也增加点品种。起先,阿婆耐心解释,她小时候在宁波老家就和她的老外婆学煨黄鱼,黄鱼面就是她的看家活。后来外孙时不时重提,主意一会儿一个,阿婆也就笑而不答。 杰克在一家私企打工,业务正走下坡路,几乎无所事事。闲着也是闲着,他干脆就在阿婆的面馆里鼓捣起几个新的面种。 阿婆并不阻挠,任他“创新”。好几天,新面点少有人问津。一盘算,杰克感觉亏大了——来店者点的几乎都是黄鱼面。他在店门口怔了好久,注视着“阿婆黄鱼面”这块招牌,感觉是店名影响了他推出的新面种。杰克撺掇着要阿婆把店名改成“阿婆面馆”,阿婆一笑,拒绝了。改了就和天下的其他面馆都差不多了,她说。
展开余下试题天有不测风云,阿婆突发高烧住院,不久就过世了。阿婆面馆的黄鱼面,没人能够操持。无奈,杰克就聘了位上海老阿姨帮忙。老阿姨并不擅长做黄鱼面,但可以摆弄出各色浇头面,倒也丰富,杰克也就顺势把阿婆黄鱼面馆去掉了“黄鱼”两字。起先还有些顾客上门,但来客渐稀,门口总是排着的长队不见了。一个月下来,杰克不住地摇头,面馆已是入不敷出。 他把面馆改成了韩国料理。看到一部韩剧红火,便把炸鸡啤酒作为特色主菜隆重推出。出乎意料,韩国料理运营两个多月之后,并没有起色。杰克有点泄气,找了几个年轻玩伴出谋划策,这些玩伴,有的刚留学回来,一合计,共同出资支持杰克把韩国料理改成西餐馆——这儿是繁华的市中心,来来往往的国外游客很多,这生意看来十拿九稳。西餐馆开张,确实热闹了一阵,杰克的同学、朋友,同学的同学,朋友的朋友,都被发动过来助兴。两三个月的兴旺光景后,熟人消费撑起的西餐馆渐渐门可罗雀。亏损越来越大,几个小伙伴儿扛不住了,纷纷提出撤资。杰克拖着,熬了快半年,退了款,摘了牌,关了门,准备把店堂盘出去。因为要价挺高,店堂很长一段时间出不了手,他便常在店门前的马路上百无聊赖地闲逛。 这天,一对老年夫妇蹒跚走近,打听道:阿婆黄鱼面馆在哪里?老早经常来吃的那家,咋就找不到了? 他吃了一惊,阿婆过世一段时间了,怎么还有人心心念念在找黄鱼面馆。老人家讲,几年前来吃过,这些年身体不好,加上搬家了,一直没能来,但嘴边总咂摸着阿婆黄鱼面的味道。当年的那碗汤啊,鲜得来;鱼肉啊,细腻得来,不会碎,有嚼头。“老太婆讲,这辈子再能吃几次阿婆的黄鱼面,也算心满意足,也了却伊对这条路的念想。” 杰克听罢,眼圈一红,忍住了。思忖之下,回答,过段时间来吧,现在正在店面改造,过段时间,一定能吃到黄鱼面的。 有段时间见不到杰克。一个多月后,杰克回到店堂,还带回来一位老阿婆。他把藏在店堂里的招牌上的“西餐馆”三个字全部铲掉,重新漆上五个大字——阿婆黄鱼面。大锅子买回来,汤头烧起来,蒸腾出一股有点熟悉的味道,惹得隔壁人家探头探脑好几次…… 张罗几天后,阿婆黄鱼面馆回来了。 杰克的同学、朋友被请过来尝鲜,他就问一句话:是不是原来的味道。店门口挂出公告,三天内免费试吃阿婆黄鱼面,每天供应一百碗。试吃期间,宾客盈门。之后,店堂和锅灶再也没有冷下来。食客吃完后纷纷啧嘴称赞,杰克听在耳朵里,他觉得阿婆若还能在这个店堂里,大概会笑得满脸褶子。 慕名者从不同地方赶来,店面显得狭小了。但杰克只经营一个面种,不想去拓宽店堂、吃掉隔壁。原来,之前一个多月,杰克回祖籍宁波了,他找到擅长做黄鱼面的老阿婆,从挑黄鱼、煨黄鱼到制面、煮面,从头开始学做那一碗面。宁波老阿婆呢,手把手教,直到他那双手,跟外婆一样,能把黄鱼面侍弄得地地道道,汤鲜面滑。 不少人找杰克谈加盟店的事情,都被谢绝了。有人说,杰克太小家子气,做不大生意。 杰克像阿婆一样笑而不答,忙着张罗生意去了。 (选自《解放日报•朝花周刊•综合版》2017年9月15日期,略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描写面馆顾客盈门的场面,与后文杰克不断“创新”却门可罗雀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 B. 一对老年夫妇的打听、念叨,隔壁人家好几次探头探脑等细节,表现了人们对阿婆黄鱼面的认可,使故事情节发生了突转。 C. “从挑黄鱼、煨黄鱼到制面、煮面,从头开始学做那一碗面”,具体表现杰克转变的决心和行动,补充交代阿婆黄鱼面得以回归的原因。 D. 小说围绕“阿婆黄鱼面”,叙述了杰克由不认可到践行阿婆经营理念、传承传统手艺的故事,看似浅显却充满哲理,引人深思。 8. 小说中阿婆和杰克“笑而不答”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作者把故事的场景始终设定在阿婆黄鱼面馆,有何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阿婆“笑而不答”,是因为她体恤和包容外孙,对自己的看家活(黄鱼面)充满自信并坚守传统;②杰克“笑而不答”,是因为他理解了外婆,决心守护亲情,发扬传统。 9. ①使故事主线更清晰,情节更集中、紧凑;②让它成为人物冲突的聚焦地,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借面馆的变化,折射社会生活,对接传统与现代,突出主题。 【解析】 【7题详解】 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隔壁人家好几次探头探脑等细节……使故事情节发生了突转”赏析有误。使故事情节发生了突转的并不是隔壁人家好几次探头探脑等细节,而是一对老年夫妇的打听、念叨。故选B项。 【8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分析作品形象,归纳概括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分析小说中阿婆和杰克“笑而不答”的原因各是什么。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章的内容,分析作品中的阿婆和杰克的形象,领会作品的主旨。阿婆对自己做黄鱼面的手艺非常自信,她想守住这个面馆,也守住这种手艺,所以对杰克要求将阿婆黄鱼面馆“改成茶餐厅或者时兴上海小吃,至少也增加点品种”的再三请求笑而不答,另一方面,她不直接拒绝外孙,也是对外孙的包容,她体恤外孙的心意。杰克在经历了自己对面馆的各种改变后,终于明白当初外婆为什么非要守着这个黄鱼面馆,守着这个手艺而不愿改变了,懂了外婆的心意后,他也选择了和外婆一样的做法,来守护心底的这份亲情,传承外婆的那种做黄鱼面的手艺,发扬中华传统美食,因此“笑而不答”。 【9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结构,理解作品中形象的作用,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人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理清故事的情节结构。本题要求分析作者把故事的场景始终设定在阿婆黄鱼面馆的用意。考生可以从文章结构,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对表达主旨的作用等角度分析。小说阿婆和阿杰的对话是在黄鱼面馆里,阿婆死后,阿杰对黄鱼面馆所做的一系列改变,及最后所做的决定,都是在阿婆的黄鱼面馆里。这样就把所有的事情都集中在一个地方,全小说的故事情节更加紧凑。在同一个地方写人写事,对表现杰克这一形象有利,既能表现其初始阶段的浮躁和各种偿试,到后面对外婆的理解,使杰克的形象比较丰满。对于表现主旨方面,正是面馆里杰克理解了外婆,想法才得以转变,最后决定继续开外婆的黄鱼面馆,传承黄鱼面手艺。表现了传统文化,传统手艺有时是在与现代的冲突中得以传承的。 【点睛】解答关于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理清线索,理清内容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